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林下经济,其含义是指合理的利用林地资源、林下空间和森林生态环境来进行林下养殖种植、采集以及森林景观等形式经营活动。本文阐述了林下经济发概念及其特点,提出了发展林下经济的意义,并对现阶段我县林业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如何做好林下经济发展工作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
林下植被组成和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下植被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维护森林多样性、推动森林生态系统流程和功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 关于林下植被的研究已有上百年历史, 其中在森林群落分类、更新演替、养分循环及稳定生产力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文中从林下植被的定义及其组成、演替和功能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林下植被的研究进展, 并探讨了如何综合研究演替以及干扰对林下植被组成的影响、林下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可能响应以及如何将林下植被作用及功能的研究理论应用于近自然人工林建设和管理实践中。  相似文献   

3.
本文概述了在长白山地区发展林下经济的现实意义,总结了长白山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及森林景观利用等林下经济现状、存在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丽水市根据自身的自然资源条件,主要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等四大类林下经济,着力培育笋竹、木本油料、花卉苗木、森林药材、森林蔬菜、野生动物驯养繁育、森林旅游等七大林下经济产业。针对丽水市现阶段资源条件及基础,探讨了以林下种植和养殖为重点,林下采集、森林旅游等为辅,全面发展丽水市林下经济的办法。  相似文献   

5.
<正>新型的绿色朝阳产业“林下经济”是我国提出的新型森林经营生产活动概念范畴,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现生态产品和服务价值、促进山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新业态。广义的“林下经济”是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2012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专门颁布《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提出了发展林下经济战略,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2019年12月新修订的《森林法》首次明确提出,“在不破坏生态环境并经过科学论证的前提下,可以合理利用公益林林地资源和森林景观资源,适度开展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  相似文献   

6.
林下经济是一种生态循环经济,是充分利用森林环境优势和林下土地资源,从事林下种植、养殖以及旅游等立体复合生产,从而提高林业单位面积的产值,使农林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林业模式.通过国有济源市大沟河林场的调查和近10 a的林下经济发展,分析了国有林场发展林下经济的优势,探讨了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对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森林旅游)及林下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林下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定义了林下经济的概念,并在对宁夏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等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的发展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目前发展林下经济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同时提出了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8.
城市森林群落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城乡梯度下城市森林群落林冠结构与林下光环境的关系对提高广州城市森林质量、创建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经典群落学调查方法和半球面影像技术,定量研究了城市森林群落林冠结构对林下光环境的影响,并筛选出对林下光环境影响较强的林冠结构因子。结果表明:1)市区、近郊和远郊森林群落的林冠结构参数没有遵循同一变化模式。3个城市森林群落林冠层的胸径在不同区域间差异不显著(P 0.05),但树高、林冠开度与叶面积指数在不同区域间均呈极显著差异(P 0.001)。2)沿城乡梯度,3个城市森林群落林下直射光、林下散射光和林下总光照的差异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 0.001),林下散射光与林冠结构的关系更密切。近郊和远郊的冠层林下光环境特征相似,均与市区差异显著。3)沿城乡梯度,城市森林群落林冠结构对林下光环境的影响不一致。胸径和树高对林下光环境无影响,林冠开度的影响较小,但叶面积指数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林下植被多样性、生物量及养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林下植被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产力及养分循环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研究林下植被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以往由于研究方法、研究时限以及研究尺度等方面存在许多缺陷,对林下植被的认识还不统一,研究结论不够深刻。如何正确测定林下植被多样性及其生物量,合理评价林下植被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科学制定林下植被的管理措施,这些问题都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文中对林下植被多样性、生物量及其养分作用3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分析总结,以期为今后林下植被研究、林下植被管理和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林下经济发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林下经济,是绿色增长、提高森林质量与效益的重要手段,它对于增加林地生产力、转变森林经营方式和提高山区林农的经济收入,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根据国务院办公室《关于加强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的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情况,阐述了福建省林下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指导思想、主要经营模式、分区布局和总体目标,并提出了搞好林下经济发展的关键措施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14—2019年期间,东台市虽未发生重大森林火灾事故,但年均发生林下火情约30起,给森林防火工作造成了较大的被动。该文立足抓好东台市森林防火工作,分析了森林可燃性、抗燃性、资源分布等特点,梳理出林区火源多、林下易燃物多、树种结构不优、防火意识不高等问题。通过推行清理林区火源、清除林下杂物、优化树种结构、倡导良好风尚等针对性地措施,全面加强森林防火工作,进一步消除森林火灾隐患,自2020年起,该市未发生林下火情,森林防火工作成效明显。  相似文献   

12.
林下经济与经济林产业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下经济是经济林产业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经济林的林下经济不仅极大地拓展了经济林的发展空间,促进了产业的发展与壮大,而且有效转变了经济林产业的增长方式。文中从技术层面综述了林下经济的主要理论,简要介绍了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森林游憩及林下综合利用等经济林林下经济的经营模式,并对今后林下经济如何同经济林产业发展有效结合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概述了林下经济概念、特点和现实意义。结合辽宁省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将其划分为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和森林休闲观光4种类型,其中林下种植细分为林药、林菜、林菌、林果、林粮、林草6个模式;林下养殖细分为林蛙、林禽、林畜、林蜂、林蟹5个模式,指出辽宁省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建昌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以2015年为例),结果表明:建昌县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主要包括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4种模式,林下种植占林下经济总产值29.20%、林下养殖占林下经济总产值27.50%、林下产品采集加工占林下经济总产值24.50%、森林景观占林下经济总产值18.80%。林下种植效益最高,每公顷达26.5万元,每万公顷解决就业人口203 097人。  相似文献   

15.
正江西林下经济取到良好发展,一年来,林下经济新增面积64.6万亩,其中油茶面积36.62万亩,森林药材19.18万亩。目前,江西林下经济总产值达到1533亿元。据了解,江西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全省森林药材产业发展的通知》,明确森林药材重点发展品种和补助标准,新增林业补助专项资金1亿元,扶持林下经济油茶、  相似文献   

16.
大兴安岭地区林下资源开发与利用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兴安岭地区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良好,非常适于发展林下经济。文章就大兴安岭地区林下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卢芯彤  孙世明 《绿色科技》2019,(17):213-214
指出了林业的经营主体森林既是一个生态体系,又是一个生产体系,森林生态体系在生态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功能作用,但森林空间的经济生产功能却没能充分发挥。探讨了林下经济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介绍了林下经济发展的模式,分析了林业多元立体生态开发与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说起森林,人们会想到生态、绿色、宜居,而今林下经济做为一个与森林相关的热门名词已经逐步走进百姓生活,成为与人们关系密切的一项经济产业项目。如果说森林为人们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那么林下经济为人们创造的就是幸福甜蜜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林下植被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森林生态系统演替、稳定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着重对马尾松林林下植被的多样性、生物量2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旨在为以后马尾松林的林下植被的研究、管理及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青阳县林下经济发展的林禽、林畜、林药和森林旅游四种模式,以及林下经济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并对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了宣传引导、增强意识,优化模式、规模发展,合理规划、持续发展,政府引导、加大投入等对策,以促进全县林下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