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品种向日葵种子含油量和亚油酸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19个品种的向日葵,测定了不同品种向日葵种子千粒重和出仁率,采用超声波提取法从向日葵籽仁中提取籽油并计算其含量,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籽油中亚油酸含量.结果表明:所测19份向日葵的籽仁含油量在36.89%~56.69%之间,向日葵籽油中主要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含量在39.95% ~ 66.49%之间.通过比较,初步筛选出2份高油高品质的向日葵品种,分别是食用向日葵青花和2份不同产地的油用向日葵T 562(美国)及T562(甘肃).  相似文献   

2.
水心病是多发于梨果肉中的常见性生理性疾病,严重影响了梨果肉的风味口感.为了研究水心病发病果肉带来的代谢物差异,我们以花后125 d的发生水心病的'秋容'梨果肉为材料,以未发病的健康果肉为对照,采用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分析'秋容'梨水心病果肉的差异代谢产物.结果 发现水心病果肉中苦味氨基酸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3.
潘蓓  李小明  袁杰  杨军 《粮食储藏》2013,42(1):45-48
油菜籽是我国最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针对油菜籽含油量传统方法中存在的主要缺陷,通过改进残渣法中浸泡、抽提等步骤,缩短了油料抽提时间,大大提高了测定效率,适用于批量油菜籽中含油量的测定。在本法与索式法、残余法的对比中,试验误差均在0.5%以内,且稳定性高于两法。  相似文献   

4.
两种环境下甘蓝型油菜含油量差异的QTL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本实验室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和复合区间作图法检测重组自交系GH06×P174(SWU-1)和GH06×中油821(SWU-2)群体在2个环境中含油量差值的QTL。以SWU-1群体在2个环境中检测到2个含油量差值QTL,分别位于2个不同的连锁群,单个QTL可解释表型变异的10.31%~12.45%;以SWU-2群体在2个环境中检测到3个含油量差值QTL,分别位于2个不同的连锁群,单个QTL可解释表型变异的6.60%~10.58%。分析结果表明,含油量受环境影响较大,差值的变异幅度达到0~18.66个百分点,变异系数达到58.24%,说明在油菜的油脂合成中,存在对环境敏感和钝感的基因。含油量差值QTL与2个环境中分别检测到的含油量QTL没有明显的连锁关系,初步分析说明对环境敏感或钝感的基因与油脂合成基因不是同一个系统。  相似文献   

5.
《新疆农垦科技》2009,32(3):80-80
科学家最近成功选育出一批含油量50%以上的油菜籽,其中含油量最高的达60%左右,这意味着一粒油菜籽至少能压榨出其体重一半的油。这项成果是由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完成的。4月16日,来自全国十余个大学与科研机构的专家们对该成果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6.
应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油菜籽含油量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晓军 《作物学报》1993,19(4):289-298
本文建立了系统的应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油菜种子含油量的方法。首次报道了样品前处理,最适工作参数选择和校正方法的系统研究结果。 50份不同含油量的种子样品用于核磁共振法与经典索氏抽提法比较试验,两方法相关系数r=0.9823。核磁共振仪对纯菜籽油的线性响应r=0.9994。最少种子需要量为0.5克。测定环境温度和种子样  相似文献   

7.
8.
9.
为探究代谢物质、尤其是营养物质在优质稻籽粒发育过程中的数量、种类及丰度变化。本研究以中国南方稻区推广面积最大的优质常规籼稻品种‘黄华占’为材料,选取花后8 d (乳熟期),15 d (蜡熟期)和30 d(完熟期)的籽粒和精米,进行广泛靶向代谢组分析。在籽粒发育过程中,大分子代谢物质淀粉和直链淀粉的含量呈上升趋势,而可溶性蛋白变化则相反;在小分子代谢物方面,本研究鉴定获得23类622个代谢物,在花后8和15 d的籽粒中发现281个差异的代谢物,其中脂质是上升数量最多的物质。在花后15和30 d籽粒的差异物质最少,仅有61个,主要是黄酮物质且其丰度显著下降;在花后30 d籽粒和精米中,发现387个显著差异的代谢物,主要是氨基酸、有机酸和核苷酸及衍生物并发现135个代谢物完全流失。总之,在乳熟期和腊熟期代谢最为活跃,无论是淀粉和蛋白质,还是氨基酸、脂质、黄酮、维生素和萜类等小分子,均在此时期合成和积累。而在完熟期,仅黄酮的丰度显著下降。成熟籽粒至精米过程中,人为因素导致94%差异代谢物显著下降,甚至完全流失。本研究为在代谢物水平探究水稻营养品质形成机理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实际生产过程中,水稻收...  相似文献   

10.
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的遗传与QTL定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利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对甘蓝型油菜品系APL01(低含油量亲本)与M083(高含油量亲本)杂交所获得的6个基本世代(P1, P2, F1, B1, B2, F2)的含油量进行遗传分析,并以(APL01/M083)BC1F1为作图群体,利用251个分子标记,构建了由19个连锁群组成的分子标记遗传图谱,经WinQTLCart 2.0对种子含油量进行QTL扫描。结果表明,该杂交组合种子含油量由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为38.37%~47.16%,多基因遗传率为24.29%~38.28%。共获得qOC1、qOC8、qOC10、qOC13-1和qOC13-2等5个与含油量相关的QTL,其中qOC1位于N1连锁群的m19e21c~A0214Ra142区间,可解释含油量表型变异的5.21%;qOC8位于N8连锁群的A0216Gb206~m5e42区间,可解释含油量表型变异的6.34%;qOC10位于N10连锁群的m15e48~A0228Bb437区间,可解释含油量表型变异的9.45%;qOC13-1位于N13连锁群的A0224Rb157~A0301Gb399区间,可解释含油量表型变异的18.12%;qOC13-2位于N13连锁群的A0226Ba377~A0226Ba367区间,可解释含油量表型变异的10.17%。5个QTL中qOC10和qOC13-2位点APL01对含油量的贡献为正值,qOC1、qOC8和qOC13-1位点M083的贡献为正值。qOC13-1效应值较大,属主效基因位点,其余4个QTL效应相对较小,可作为多基因位点。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半糯粳稻与常规粳稻代谢组分的差异以及代谢物在氨基酸合成通路中的变化。本研究以1个半糯粳稻品种‘扬农香28’(YNX28H)和2个常规粳稻品种‘扬大3号’(YD3)、‘扬大4号’(YD4)为试验材料,利用LC-MS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检测了3个水稻品种的代谢物。结果表明,YNX28H和YD3比较组中鉴定了201种差异代谢物(120个上调和81个下调),YNX28H和YD4比较组中鉴定了246种差异代谢物(120个上调和126个下调)。半糯粳稻品种‘扬农香28’含特有代谢物89种。半糯粳稻与常规粳稻的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氨基酸代谢通路、脂类代谢通路和淀粉合成通路。YNX28H和YD3比较组氨基酸合成通路中L-天冬氨酸、L-天门冬酰胺、L-谷氨酸、精氨酸、氨气代谢物显著上升。YNX28H和YD4比较组氨基酸合成通路中丝氨酸、L-天冬氨酸、L-天门冬酰胺、L-谷氨酸、氨气代谢物显著上升。这些代谢物在半糯粳稻氨基酸合成与代谢过程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本研究为培育优质食味粳稻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油菜含油量研究及高油分育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甘功勋  林树春 《种子》1997,(1):31-33
提高油菜种子含油量,选育高油分品种是油菜生产和科技发展的方向,贵州农学院油料研究室的研究表明:含油量的变异远小于种子产量的变异;于代尤其是F1代与母本会油量至高度正相关;黄籽油菜比黑籽含油正高;同时育成了“黄白一号”“黄油89-4“贵油Dhy”等高含油量品种(系)。选育油菜高含油量品种的主要途径是:甘兰型油菜在杂交育种中要选用高含油量的亲本,尤其是母本;白菜型油菜可进行正向混合选择;在选择过程用黄将作指示性状进行连续选择。  相似文献   

13.
一粒油菜子能压榨出多少油?正在西安参加油菜特高含油量育种技术鉴定的专家们确认了一个让人震惊的答案:科学家最近成功选育一批含油量50%以上的油菜子,其中含油量最高的达60%左右,这意味着一粒油菜子至少能压榨出其体重一半的油。  相似文献   

14.
为了比较不同红甜菜品种间萜类代谢物差异,进一步创制红甜菜新种质,本研究采用UPLC-MS/MS检测平台和Metware自建数据库MWDB(Metware database)对俄罗斯(红甜菜)、一品红(红甜菜)进行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结合聚类和多元统计等多种统计分析方法筛选差异代谢物,研究结果表明:在两组红甜菜块根样品中共检测出48种萜类物质,分为倍半萜、单萜、二萜、三萜、三萜皂苷和其他萜类共六大类,其中倍半萜13种,单萜7种,二萜13种,三萜7种,三萜皂苷7种,以及布卢门醇C。在两组样品中筛选出的差异代谢物8种,其中下调物质5种,分别为桃叶珊瑚苷、苜蓿酸-3-O-葡萄糖醛酸苷-28-O-鼠李糖基(1,2)-阿拉伯糖苷、6’-O-芥子酰京尼平苷、筋骨草苷和原莪术醇;上调的物分别为Cis-guai-10-en-4α,11-diol、6’-O-葡萄糖桃叶珊瑚苷和6,9-二羟基-7-巨豆烯-3-酮。不同品种红甜菜中存在显著差异的萜类代谢物,可作为特征代谢物做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5.
检测了来自全国各地的84份白菜型油菜种质材料的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在贵阳环境条件下,这些材料的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表现出丰富的变异,并被划分到3个群中.相关性分析显示,白菜型油菜种子的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同时还对这种负相关关系的应用和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应用近红外反射光谱法整粒测定小样品油菜籽含油量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以完整油菜籽为样品,通过光谱预处理和回归统计方法来优化油菜籽含油量的近红外反射光谱法所建立回归方程,同时采用三种不同用量的样品杯进行近红外扫描分析.结果表明,光谱预处理对较正结果影响较大,不同光谱数学处理以3级导数处理较好,综合考虑定标组和检验组的效果,采用"2,3,3,1"、 "2,6,6,1"和"3,3,3,1"的三种处理组合较好  相似文献   

17.
不同收获方式对油菜子粒损失、含油量及种植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川油36、华海油1号为供试材料,以全人工收获为对照,分析脱粒机分段收获、机械联合收获对油菜收获损失率、菜子含油量及种植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品种不同收获方式的总损失率均表现为机械联合收获>脱粒机分段收获>全人工收获;两个品种全人工收获均以田间晾晒损失率最大,占总损失量的95%以上,脱拉机分段收获均以脱粒损失率最大,占总损失量的70%以上;机械联合收获均以自然脱拉损失率最小,但川油36以割台总损失率最大,占总损失的66.80%,华海油1号以清选、脱粒总损失率最大,占总损失的56.79%。机械联合收获降低了两个品种油菜子含油量,但种植效益均表现为机械联合收获>脱粒机分段收获>全人工收获。因此,在成都平原等适合大型机具操作的区域及田块,收获方式应首先考虑机械联合收获;在丘陵山区及部分不适合大型机具田间操作的小田块,可考虑选取小型油菜脱粒机进行分段收获。  相似文献   

18.
19.
为阐明茄子不同花期花朵植物激素含量的变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QQQ LC-MS)联用技术对植物激素进行分析鉴定。ABA在开花前期含量较高,随着开花期的临近开始降低,尤其是开花当天含量极低,且此后不再增加。IAA、iPR、iP、t Z、tzR、cz R等6种激素在开花前后均有增有减,其中,iPR和iP在开花前含量较少,但两种激素均在开花当天含量骤增,且其含量水平远高于其他激素含量,而在花后又骤减。结果表明:ABA在茄子开花过程中起到负调控的作用,其通过在开花时含量降低来调控下游促进植株衰老进程的基因表达降低,以此来降低植株落花的风险。其余6种激素(IAA, iPR, iP, tZ, tzR, czR)在茄子开花过程中起到正调控的作用,均是在开花时含量增加,以此来调控下游基因出现较高表达,从而达到促进植株开花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含油量是油菜最重要的性状之一, 目前已有较多的油菜种子含油量定位研究, 然而各研究系统相对独立, 群体与标记的差别使得难以比较不同研究结果。本研究连续4年种植了一个含308份材料的油菜自然群体, 结合60K SNP芯片数据对种子含油量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 并将所鉴定的显著位点与早前2个自然群体及10个分离群体鉴定到的位点进行全基因组比较与整合。结果显示, 通过GWAS共检测到8个与种子含油量显著关联的位点, 单个位点解释的表型变异度为3.22%~5.13%; 结合其他12个群体的定位结果, 共获得193个油菜含油量整合位点, 分布于油菜的所有19条染色体, A亚基因组平均每条染色体有13个位点, 显著高于C亚基因组(7个)。对不同群体鉴定结果的比较发现, 7个整合区间能在至少3个群体中被检测到, 均位于A亚基因组染色体(A01、A02、A03、A06、A08、A09和A10)上, 其中有3个与C亚基因组上的区间存在同源性, 在这3个区间中共鉴定到26个已知的油脂代谢相关基因。本研究将193个位点锚定到法国公布的甘蓝型油菜参考基因组, 构建了一个可视的油菜种子含油量位点全基因组整合系统, 可为油菜种子含油量重要位点的确定提供帮助, 并为制定提高油菜种子含油量的育种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