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7年5月,内蒙古某肉牛场暴发呼吸道疾病,为了确诊该次疾病的病原,无菌采集牛鼻汁接种于鲜血琼脂培养基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同时对牛鼻汁中的病原进行PCR检测,并针对分离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根据细菌分离结果将该分离菌初步鉴定为链球菌;药敏结果显示,该分离菌对阿米卡星、壮观霉素、强力霉素和阿奇霉素高度敏感。PCR检测结果显示,病料中的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和支原体PCR检测结果为阳性。由以上结果可以得出引起该肉牛场肉牛发病的病原为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支原体和链球菌。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广西地区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bovine 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BRDC)的病原情况,本研究通过RT-PCR/PCR方法和细菌分离鉴定方法对2016-2017年送检的117份患有呼吸道疾病的病料进行病原诊断,并对主要分离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RT-PCR/PCR方法检测的肺炎克雷伯氏菌、牛支原体、化脓隐秘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溶血性曼氏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41.0%(48/117)、28.2%(33/117)、20.5%(24/117)、15.4%(18/117)、12.8%(15/117)、5.1%(6/117),而细菌分离鉴定方法检测的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杆菌、牛支原体、化脓隐秘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溶血性曼氏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41.0%(48/117)、33.3%(39/117)、17.1%(20/117)、7.7%(9/117)、2.6%(3/117)、2.6%(3/117),牛副流感病毒3型、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未检出,且PCR方法更敏感。药敏试验结果显示,20株牛支原体对β-内酰胺类、磺胺类、多肽类药物的耐药率为90.0%~100.0%,对喹诺酮类、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和卡那霉素敏感(耐药率为在10.0%~25.0%);30株大肠杆菌和30株肺炎克雷伯氏菌除了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和头孢他啶敏感外(耐药率分别为13.3%~20.0%、10.0%~30.0%),对其他15种药物均具有耐药性(耐药率分别为50.0%~100.0%、40.0%~100.0%)。综上所述,广西地区牛呼吸道疾病主要以牛支原体、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引发的混合感染为主,且分离菌均已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贵阳某牛场犊牛呼吸道疾病的发病机理及发病原因,本研究使用RT-PCR/PCR技术与细菌分离鉴定方法,对该牛场病死牛的肺脏及鼻腔分泌物进行病原分析研究,并对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牛场发生牛呼吸道疾病是由于牛支原体、病毒性腹泻病毒混合感染引起。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支原体分离株对左氧氟沙星、泰妙菌素、泰乐菌素、土霉素、环丙沙星、卡那霉素等敏感;对青霉素类、硫酸链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不敏感。  相似文献   

4.
考察了加米霉素对分离自牛呼吸道疾病的病原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体外抑菌活性,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试验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加米霉素和对照药物替米考星对引起牛呼吸道疾病的23株多杀性巴氏杆菌临床分离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显示,加米霉素对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的MIC范围为0.125~4.0μg/ml,MIC90为1.0μg/ml,替米考星对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的MIC范围为0.5~16μg/ml,MIC90为4.0μg/ml,可见加米霉素对引起牛呼吸道疾病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优于临床治疗牛呼吸道疾病的常用药物替米考星.  相似文献   

5.
牛呼吸道综合征往往是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引起,致病机制复杂。云南省昆明市某肉牛养殖场部分犊牛出现了以咳嗽、气短、流鼻涕、腹泻等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呼吸道疾病,随后多头相继死亡,剖检主要病变为气管、胃黏膜、小肠出血,肺脏肝变,肝脏出血肿大,心脏出血,心包黏连等;经采病料用常见呼吸道疾病病原(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冠状病毒,牛副流感病毒3型,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牛疱疹病毒1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溶血性曼氏杆菌,牛支原体)8联PCR检测试剂盒检测,结果为副流感病毒3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牛支原体混合感染。经用加米霉素、10%替米考星和20%氟苯尼考等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结合加强饲养管理,多数病牛恢复了健康。  相似文献   

6.
<正>1流行特点牛病毒性呼吸道疾病会导致牛出现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发生混合感染,死亡率增加。常见的病毒性呼吸道疾病有: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致病病毒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犊牛病毒性肺炎,致病病毒为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RSV);牛病毒性腹泻,致病病毒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牛副流感,致病病毒为牛副流感病毒(BPIV)。牛病毒性呼吸道疾病秋冬、冬春交替时期较为流行。病毒能通过口腔、鼻腔、眼部分泌物,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某肉牛场新引进的犊牛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流鼻涕等呼吸道症状,为了解该病的病因,本试验采集了10份病牛深部鼻腔棉拭子样本,采用PCR方法检测了牛冠状病毒(BCo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牛腺病毒3型(BAV-3)、牛支原体(M.Bovis)、多杀性巴氏杆菌(P.multocida)、溶血性曼氏杆菌(M.haemolytica)及睡眠嗜组织菌(H.somni)等8种常见呼吸道病原。结果显示:BCoV检出率为70%,BVDV检出率为30%,其余病原均未检出,表明该肉牛场犊牛的呼吸道疾病是由BCoV和BVDV混合感染引起的。  相似文献   

8.
为查明2021年四川省甘孜州某藏绵羊养殖场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病因,本研究采用PCR方法对送检的5份深部鼻腔棉拭子进行了“山羊副流感病毒3型、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牛冠状病毒、多杀性巴氏杆菌、溶血性曼氏杆菌、绵羊肺炎支原体、丝状支原体簇成员”等常见呼吸道病原的检测。结果显示:多杀性巴氏杆菌和溶血性曼氏杆菌为阳性,其他病原为阴性;通过细菌分离培养成功获得5株溶血性曼氏杆菌和5株多杀性巴氏杆菌;分型结果显示5株溶血性曼氏杆菌为A2型,5株多杀性巴氏杆菌为D型。结合临床症状,确诊该场藏绵羊的呼吸道疾病是由A2型溶血性曼氏杆菌和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混合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9.
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GenBankTM上发表的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核衣壳蛋白N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特异性引物,扩增大小为596bp的目的片段,通过特异性试验、敏感性试验和重复性试验建立了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的RT-PCR检测方法。所建立的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的RT-PCR方法与牛腺病毒、牛副流感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无浆体均无交叉反应,该方法的敏感性可达1TCID50。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快速、敏感、特异性强和重复性好等特点,可作为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检测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根据GenBankTM上发表的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核衣壳蛋白N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特异性引物,扩增大小为596bp的目的片段,通过特异性试验、敏感性试验和重复性试验建立了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的RT—PCR检测方法。所建立的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的RT—PCR方法与牛腺病毒、牛副流感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无浆体均无交叉反应,该方法的敏感性可达1TCID50。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快速、敏感、特异性强和重复性好等特点,可作为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检测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四川乐山某猪场爆发的保育猪严重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原,试验采用病理剖检、病毒检测、细菌分离鉴定、生化鉴定、动物回归试验以及多杀性巴氏杆菌种特异性KMT基因的PCR检测对病原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发病猪有严重肺炎症状,支气管内部有少量泡沫,腹股沟淋巴结出血、水肿,其他实质器官未见明显病理变化;病毒检测结果显示为蓝耳病病毒阳性,猪瘟病毒、伪狂犬病毒、圆环病毒2型阴性;从病猪肺脏中分离获得大肠杆菌和1株蓝耳病病毒继发的高致病性多杀性巴氏杆菌;该分离菌株对多种药物均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2.
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黑龙江省某牛场患有呼吸道疾病的病牛鼻汁中分离到1株病毒,并对其进行了系统鉴定.结果该病毒株能在Vero细胞上增殖并产生特征性的合胞体形态的细胞病变;病毒对5-碘脱氧尿核苷不敏感,对酸、氯仿、乙醚均敏感,不耐热,56℃加热30 min可被灭活,且无血凝性和血吸附特性;该病毒能被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RSV)标准阳性血清中和;应用特异性引物,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可从病毒细胞培养物中扩增出BRSV N基因中596 bp的特异性片段,并且分离株与GenBank中BRSV毒株N基因相应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7.8%~99.3%.以上结果表明所分离到的病毒为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命名为BRSV HJ株.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内外奶牛呼吸系统疾病频发,国外学者将由多种病毒或细菌引起的牛肺炎、运输热、支气管炎等统称为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Bovine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BRDC).该病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据统计,养牛业中65%的疾病与牛呼吸道疾病相关,感染率达100%,死亡率可达35%或更高.尤其是当病毒性和细菌性病原体相互作用时常会使牛呼吸系统疾病病情加重,导致严重的肺炎.引起BRDC的病毒包括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牛副流感病毒3型等;细菌包括溶血性曼氏杆菌、睡眠嗜血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化脓性隐秘杆菌等.  相似文献   

14.
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是危害全球养牛业发展的一类重要疾病,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2017年3月黑龙江某牛场牛只突然出现精神沉郁、厌食、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采集病牛鼻拭子,提取DNA或RNA,通过RT-PCR、PCR技术进行牛副流感3型病毒、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牛腺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支原体的病原学检测。通过实验室检测确诊该牛场患病牛只为牛副流感3型病毒和牛支原体混合感染,因此建议牛场应及时对病牛进行对症治疗并做好未发病牛的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15.
某奶牛场犊牛相继发生肺炎和关节炎,为确诊该牛场犊牛群发病的原因并提出防控方案,本试验剖检新生犊牛并采集病料,分别开展牛支原体及其他病原菌的分离培养、PCR鉴定及药敏分析;进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口蹄疫病毒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PCR检测;制作犊牛肺脏组织病理切片并进行观察和评估。从犊牛肺脏组织分离到牛支原体和牛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口蹄疫病毒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检测均为阴性;肺脏组织病理切片可见肺泡结构破坏、出血及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牛支原体和牛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分别对泰乐菌素和头孢唑啉敏感,但对青霉素、庆大霉素、林可霉素和氨苄西林均呈现耐药。该犊牛群确诊为牛支原体肺炎继发牛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采用泰乐菌素联合头孢唑啉肌肉注射,配合对症治疗和规范管理,有效控制了该场犊牛疾病。  相似文献   

16.
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流行现状及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BRDC)给全球养牛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危害。BRDC是受病毒和细菌等多因子的影响而发生的呼吸道疾病,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等感染抑制了牛机体的防御机能,是诱发BRDC的主要因素;多杀性巴氏杆菌等细菌的继发感染是导致BRDC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原因。本文就引起BRDC的主要病原、流行现状、防控技术等进行多层次分析和概述。  相似文献   

17.
1970年瑞士从牛呼吸道疾病中首次分离出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其后,美国在1974年首次从牛中分离到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从那时以来,在许多国家,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就作为一个重要的和常见的牛呼吸道疾病的病原了。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研究工作者,曾报告过奶牛的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血清抗体检出率达67.4%,表明本病毒的存在是普遍的。本文的研究是在14次奶犊牛肺炎的流行中测定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是否介入,是单  相似文献   

18.
细菌性肺炎是引起犊牛和成年牛致死性呼吸道疾病的主要原因,可以是原发病原菌,同时也可以继发于其他感染。2010年12月份,黑龙江某奶牛场发生一起奶牛急性热性传染病,死亡15头牛,经病理剖检、PCR检测、细菌分离与鉴定,确诊为牛巴氏杆菌与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RSV)混和感染。1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19.
为确定甘肃省临夏州某奶牛场犊牛腹泻的病因,并提供合适的治疗方案和防控措施,试验采集该牛场13头腹泻犊牛的粪便和血清,通过胶体金技术、ELISA方法、细菌分离鉴定、Kirby-Bauer法分别进行病毒病原学检测、病毒血清学抗体检测、病原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病毒学检测结果显示,13份粪样中未检测出牛轮状病毒(BRV)、牛冠状病毒(BCV)的抗原,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抗原阳性率为23.08%(3/13);未检出BRV和BCV的抗体,BVDV血清学抗体阳性率为38.46%(5/13)。病原菌检测结果显示,13份粪便样品中,分离出13株大肠杆菌和7株奇异变形杆菌。药敏试验表明,分离的大肠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对20种常规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且无对两种细菌均有效的药物。此次犊牛腹泻是由BVDV、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混合感染引起的,且大肠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的耐药现象严重,本试验结果为该牛场进一步治疗此次的犊牛腹泻病提供了合理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确定甘肃省临夏州某奶牛场犊牛腹泻的病因,并提供合适的治疗方案和防控措施,试验采集该牛场13头腹泻犊牛的粪便和血清,通过胶体金技术、ELISA方法、细菌分离鉴定、Kirby-Bauer法分别进行病毒病原学检测、病毒血清学抗体检测、病原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病毒学检测结果显示,13份粪样中未检测出牛轮状病毒(BRV)、牛冠状病毒(BCV)的抗原,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抗原阳性率为23.08%(3/13);未检出BRV和BCV的抗体,BVDV血清学抗体阳性率为38.46%(5/13)。病原菌检测结果显示,13份粪便样品中,分离出13株大肠杆菌和7株奇异变形杆菌。药敏试验表明,分离的大肠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对20种常规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且无对两种细菌均有效的药物。此次犊牛腹泻是由BVDV、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混合感染引起的,且大肠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的耐药现象严重,本试验结果为该牛场进一步治疗此次的犊牛腹泻病提供了合理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