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蘖作为饲用高粱的一项重要农艺性状,受基因和环境的共同控制,对饲用高粱的产量和品质有重要影响。为进一步探究饲用高粱分蘖的遗传机制以及分蘖对饲用高粱的形态和产量的影响,本试验以分蘖多的品种‘TS-185’和分蘖少的品种‘忻梁-52’为亲本配置杂交组合,得到F2代,对分蘖数、茎粗、茎节数以及具有形态差异的性状如主茎和分蘖的叶片数、株高、穗长、穗重、茎秆鲜重进行统计,计算不同性状在主茎和分蘖间的相对差异值,并利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进行遗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株高、叶片数、穗长、穗重、茎秆鲜重在主茎和分蘖之间都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分蘖数、主茎和分蘖株高相对差异、穗长相对差异、穗重相对差异4个性状为两对主基因控制加性-显性-上位性混合遗传模型,广义遗传率分别是36.43%、82.71%、63.07%和85.06%,后3个性状能够在后代中稳定遗传,可在育种早代进行选择。茎粗、茎节数、主茎和分蘖叶片数相对差异,茎秆鲜重相对差异在本试验中表现为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性状,非主基因控制。本研究对饲用高粱分蘖的遗传效应和分蘖对饲用高粱形态学差异的影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水稻分蘖角度遗传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蘖角度是一个重要的农艺性状,其大小对理想株型等育种方式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基础研究中,分蘖角度是研究植物分蘖机制的理想指标,是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的主要热点方向之一。随着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已经定位了la.spk(t)、Ta等多个与分蘖角度相关的质量性状基因和多个数量性状位点。2007年,水稻分蘖角度控制基因Mzy,和TCA1的克隆及其功能研究,进一步使我们从分子水平了解水稻分蘖角度的形成机制创造了可能。为进一步促进水稻分蘖角度发育控制基因的研究,本文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对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作物产量性状QTL定位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物的许多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是数量性状。研究作物数量性状遗传对农作物育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数量性状基因座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us)定位的原理和常用方法及分子标记在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番茄、大麦和油菜等重要作物产量性状基因定位中的研究现状,并对目前产量性状QTL定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西辽河地区高粱种质资源利用效率,以199份高粱种质资源为材料,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其16个农艺性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西辽河地区高粱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变异范围在6.51%~53.75%之间,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幅介于0.678~2.046之间,株高(53.75%)和穗形(50.06%)的变异系数最大,茎粗(2.027)、穗柄长(2.020)、千粒重(2.046)3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6个农艺性状简化为9个主成分,累计遗传贡献率为86.702%。构建高粱种质资源评价方程,作为评价高粱种质农艺性状的综合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将199份高粱种质划分为四大类群,分别对应早熟矮秆高粱、中早熟紧凑型高粱、中熟抗倒伏高秆高粱以及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育种亲本,可在高粱新品种选育时根据育种需求有目的地选取育种亲本。  相似文献   

5.
赵军  杨珍 《中国种业》2023,(4):68-70
为研究全膜覆盖垄作沟灌节水技术对醇用高粱SF83003产量的影响,探讨醇用高粱主要农艺性状对高粱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高粱SF83003的产量与7个农艺性状进行分析,为高粱的育种栽培提供技术、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大小依次是穗长>株高>糖锤度>茎粗>秆长>叶长>叶宽,可见,穗长、株高、糖锤度对产量的影响较大,叶宽、叶长、秆长对产量影响较小。在高粱育种中应优先注重穗长、株高、糖锤度的选择,同时也要兼顾其他性状的选择,将对高粱产量有一定的提升作用。而叶宽、叶长、秆长与高粱产量的关联系数较小,无需过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棉花分子标记图谱的构建和一些重要性状的定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棉花上,虽然已有若干张不同的分子标记连锁图发表,但在育种中它们仍较难被应用,主要是因为在现有的分子标记连锁图谱中能用于育种的重要农艺性状的DNA分子标记尚不多.为此,本研究选用具有13个质量性状标记的两个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多标记基因系T582和T586作为亲本,用SSR和AFLP的DNA分子标记技术,对F2的作图群体进行DNA分子标记连锁图谱的构建,对棉花重要质量性状基因和数量性状的QTLs进行定位和标记,并建立分子标记连锁群与染色体的对应关系,为棉花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高粱在我国种植广泛,尤其是东北地区,其食用和营养价值较大。分蘖对高粱的产能有着重要影响,采用合理技术手段增加有效分蘖的数量,能够大力提升高粱产量。阐述了分蘖对高粱生长的意义,分析了不同高粱的分蘖类型,提出了高粱分蘖在生产和育种中的处理策略。  相似文献   

8.
水稻株高的遗传控制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株高是水稻品种的重要农艺性状之一,矮秆水稻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是20世纪水稻育种工作的重大成就,因此矮秆基因的发掘研究和利用备受重视。本文综述了水稻株高基因的遗传、定位、作用机理及其在水稻育种中的利用情况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水稻株高基因在水稻育种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数量性状基因定位与作物杂种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量性状基因定位与作物杂种优势倪中福,孙其信,陈希勇(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北京100094)(河北省农科院石家庄050031)作物重要的农艺性状属数量性状。决定数量性状的基因是微效多基因。深入研究数量性状基因位点,了解其基因的数目、位置及作用方...  相似文献   

10.
桉树生长周期长,遗传杂合性高,许多重要经济性状属于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机理不明,利用常规育种手段往往难以满足不同目的定向培育桉树新品种的要求。依靠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可极大地缩短桉树育种周期,加速育种进程,对创造新种质,选育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桉树基因工程育种、遗传图谱构建以及重要性状基因定位等分子育种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当前桉树分子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分子育种技术在桉树遗传改良中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调控小麦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染色体分布,进一步解析控制小麦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遗传基础,本研究以一套“中国春-人工合成小麦”染色体代换系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对不同株系小麦的株高、穗长和穗数等重要农艺性状进行调查。通过同一性状不同株系间的差异显著性分析,对调控株高、穗长和穗数的基因进行了染色体定位。研究结果表明:1 B、2 B、 3 A、4 A、6 A、6 D和7 D染色体上可能携带有调控小麦株高的位点;1 B、1 D、2 B、2 D、5 A、6 A、6 D和7 D染色体上可能携带有调控小麦穗长的基因位点;3 A和6 D染色体上可能携带有调控小麦成穗数的位点。本研究有利于进一步理解调控小麦农艺性状的遗传基础,并对小麦分子育种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利用已测序水稻品种分析其农艺性状基因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定位研究在育种上具有重要意义。2004年在海南陵水县种植两个完全测序水稻品种日本晴与9311的F2群体及双亲,分别考察了其单株分蘖数、穗数、有效分蘖数、穗长、主穗长、抽穗期、株高和剑叶8个农艺性状3次重复的平均值。用已构建的连锁遗传图谱(Nipponbare/9311-F2遗传图谱)及Excel 2000和Mapmaker/QTL 1.1b软件对这8个性状间的相互关系和基因位点进行了分析。结果在LOD>2.0和P<0.005的条件下共检测到41个QTLs,它们分布在水稻所有染色体上,单个QTL对性状表型贡献率11.0%~46.4%,其中大于20%的有22个。对选用已测序材料为亲本构建图谱来探讨水稻农艺性状的分子基础及其育种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果实皮色不仅是园艺作物最重要的外观品质之一,也是消费者进行选择时的最直观评价标准。随着育种目标目前向多样化和专用化方向进行转变,果实皮色的多样化也成为重要的育种目标之一。本文在论述园艺作物果皮颜色测定方法的基础上,对园艺作物果实皮色性状遗传规律等开展综述,并对园艺作物果皮颜色性状的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及QTL定位进展进行了归纳。研究认为,颜色性状的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及QTL定位大都分布在第2、第4和第5条染色体上,部分研究对控制果实皮色的相关基因进行了克隆,目前获得了Vvmyb A1、Pav MYB10、CCS基因,这些基因涉及控制果实皮色位点的基因家族。总的来说,果实皮色作为非常重要的农艺性状,对其开展相关的测定方法、遗传规律、分子标记和数量性状定位以及基因克隆等研究,将对园艺作物的皮色育种奠定非常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粒用高粱F2群体农艺性状数量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高粱F_2群体农艺性状进行数量遗传分析,确定各性状的最适遗传模型并掌握其遗传规律,为田间选育遗传稳定的农艺性状提供参考。以粒用高粱品种忻粱52和美引-20的杂交F_2分离群体为试验材料,根据单个分离世代群体的遗传模型方法 -主-多基因遗传分析模型对F_2世代6个数量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6个农艺性状中株高、穗柄长、主茎茎节数、平均茎节长符合遗传模型,受主效基因控制;而穗长和旗叶鞘长不存在主基因,受微效多基因遗传。株高符合Model B_1,受2对主基因控制,为加性-显性-上位性混合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88. 65%;穗柄长和主茎茎节数符合Model A_1,为受1对主基因控制的加性-显性混合遗传模型,遗传率分别为61. 58%和68. 94%;平均茎节长符合Model A_4,受1对主基因控制,符合负向完全显性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49. 24%。株高、穗柄长和主茎茎节数的主基因遗传率较高,说明这3个性状在后代遗传中受环境影响较小,遗传较稳定,可以在育种早代直接进行选择;而平均茎节长的遗传率较低,说明该性状在后代中遗传不稳定,受环境影响较大,需在育种高代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5.
甜高粱茎秆含糖量遗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甜高粱(Sorghum bicolor)是普通粒用高粱的一个变种。与粒用高粱相比,甜高粱育种研究进展相对缓慢,特别是茎秆含糖量高的亲本系创造比较滞后。开展甜高粱茎秆含糖量的遗传研究,对甜高粱亲本系选育及杂交种组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茎秆含糖量的评价指标入手,分别对茎秆含糖量的遗传与子粒产量及其他性状的关系、基因定位等方面的相关研究结果进行了系统地概括和归纳,并分析了当前茎秆含糖量研究的热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水稻多数重要农艺性状属于数量性状,因此,数量性状的遗传效应研究对水稻育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水稻QTL定位在杂种优势基础理论研究中的现状进行了回顾与探讨,同时就定位结果在杂交稻育种中的应用现状展开论述,最后就这些领域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科学的展望,以期为今后开展杂种优势基础理论研究方式以及杂交育种思路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耐盐是高粱重要的农艺性状,耐盐遗传分析对于高粱育种具有重要意义。为选育耐盐高粱新品种、研究耐盐遗传规律,选用耐盐性品种三尺三和盐敏感品种Tx622B杂交得到的482个F_5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验材料,采用砂培法进行栽培,对群体的发芽率、苗高、鲜质量和干质量4个性状进行苗期耐盐性的鉴定,利用单世代联合的数量性状分离分析方法来进行高粱耐盐性状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耐盐性品种三尺三和盐敏感品种Tx622B亲本间的耐盐性状差异显著,F_5群体材料耐盐性状发芽率、苗高、鲜质量、干质量的相对平均值均在亲本之间,杂交后代存在不同程度的耐盐性变异,符合数量性状遗传;对4个性状耐盐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4个性状两两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性;高粱分离群体的相对发芽率、相对苗高、相对鲜质量和相对干质量均呈单峰偏态分布,可进行单世代遗传分析,存在主基因效应;通过遗传模型分析发现,高粱重组自交系F_5群体耐盐性对盐敏感性为显性,高粱耐盐性状遗传符合2对主基因的完全显性(B-5)遗传模型;在B-5模型中,发芽率主基因遗传率为40. 94%;苗高主基因遗传率为31. 22%;鲜质量主基因遗传率为39. 19%;干质量主基因遗传率为63. 98%。发芽率、苗高、鲜质量和干质量作为高粱耐盐性评价的主要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力,对于高粱耐盐品种的选择和培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9):3046-3052
本研究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高粱无融合生殖系SSA-1 (Shanxi sorghum apomict-1)的全基因组DNA导入水稻‘辽盐28号’、‘辽盐6号’两个品种,子代的遗传性状发生了明显变化,经过连续自交选择和鉴定,获得了27个表型稳定的D_4代株系。通过田间种植,对导入株系的抽穗期、分蘖数、株高、千粒重等农艺性状的表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D_4代株系的农艺性状存在广泛变异,部分D_4代株系茎秆、穗粒颜色更偏向供体高粱,表明高粱全基因组DNA成功导入受体细胞,并对受体基因的表达产生了影响,与受体亲本相比,导入株系在抽穗期、分蘖数、株高、每穗粒数、每穗粒重、穗长、千粒重等主要性状上都表现出明显变异。进一步对变异株系分析筛选有助于挖掘新种质材料,为选育水稻新品种提供丰富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9.
大豆的许多重要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针对大豆产量性状、种子品质性状和重要病害的抗性等,综述了近年来大豆数量性状基因座位(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QTL)定位研究的进展,并讨论了目前大豆QTL定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0.
高产是当前玉米育种的主要目标.玉米产量的高低与其农艺性状尤其是产量构成因素有关,产量性状是数量性状,受微效多基因控制,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且性状间彼此关联,某一性状的改变必然导致其他性状的变化.因此,研究各农艺性状与产量间相关性,对于减少玉米高产新品种选育的盲目性,提高育种效率具有重要作用.本试验对玉米7个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进行相关分析,目的在于探索各农艺性状对玉米产量的相关重要性,为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选育玉米高产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