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近几年,浙江省麻区的“青皮红麻”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单产和总产也不断增加,但是,在红麻的旺长阶段,有些田块的麻株常因生理缺钾而引起黄叶现象,特称之为“黄叶病”。此病对红麻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在有些麻区有一年比一年严重的趋势,是夺取红麻全面稳产高产的障碍之一。为了不断提高红麻的产量和品质,必须注意加强对它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我区种植红麻只有9年历史。虽是新麻区,但历年种植面积均在万亩以上,已成为我区农民喜爱的经济作物之一。近年来,红麻枯腐病(又名茎枯病)发生逐渐严重,大部分麻田均有发病,有的麻株成片枯死,严重影响了红麻的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3.
我区种植红麻只有9年历史。虽是新麻区,但历年种植面积均在万亩以上,已成为我区农民喜爱的经济作物之一。近年来,红麻枯腐病(又名茎枯病)发生逐渐严重,大部分麻田均有发病,有的麻株成片枯死,严重影响了红麻的品质和产量。笔者针对红麻枯腐病的发生与防治,作了初步的调查研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萧山是全国重点产麻区。为了培肥地力,持续稳定地提高红麻产量,我们于1988~1990年,针对麻区的耕作制度和红麻生长所需的特定条件,以红麻需肥、土壤供肥和肥料效应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命题,围绕“以土定产、以产定氮、因缺补缺、高产栽培”等主要技术环节,先后在  相似文献   

5.
红麻“浙萧麻1号”不同花期的种子质量及其对出苗的影响傅福道,胡兆金(浙江省萧山棉麻研究所)红麻新品种"浙萧麻1号"属中熟偏晚类型,同期收剥在纤维产量、品质、结实性、以及抗病性等方面,均比"青皮3号"为优,熟期比"青皮3号"早25天,在我省麻区均能留种...  相似文献   

6.
前言近几年来,我国黄麻、红麻生产有了迅速发展,已做到用麻基本自给。黄麻、红麻生产中以收割和剥制加工最为费工,收获不及时则影响麻的产量和品质,因此麻区群众要求以机器代替手工操作。目前黄麻、红麻的剥制加工作业已有定型机具可供生产中推广使用,但收割机械在我国  相似文献   

7.
郭兵 《中国麻业》1985,(2):20-21
红麻是我县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年产量近1000万斤(精麻)。为了进一步提高红麻产量和品质,1984年我们会同供销部门进行了麦套麻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栽培方式不但产量高,而且对提高纤维强力、改进纤维品质也有良好的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前言 近几年来,我国黄麻、红麻生产有了迅速发展,已做到用麻基本自给。黄麻、红麻生产中以收割和剥制加工最为费工,收获不及时则影响麻的产量和品质,.因此麻区群众要求以机器代替手工操作。目前黄麻、红麻的剥制加工作业已有定型机具可供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郭兵 《中国麻作》1985,(2):20-21
红麻是我县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年产量近1000万斤(精麻)。为了进一步提高红麻产量和品质,1984年我们会同供销部门进行了麦套麻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栽培方式不但产量高,而且对提高纤维强力、改进纤维品质也有良好的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红麻由于“南种北植”,延长了营养生长期,在我县至10月中旬,仅少数麻株开花,一般采取鲜皮精洗,容易发生脱胶偏熟的问题。为了研究红麻鲜皮精洗脱胶程度对产量与质量的关系,以解决目前大部分生产队红麻精洗脱胶过熟,影响红麻产量和质量的提高。我们于1978年在中塘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黄麻红麻是一种喜温喜水需水的经济作物。浙江麻区主要分布在杭州湾两岸。在杭州湾北岸,黄麻、红麻生长期的5—9月,正经历浙江梅汛期、干旱期和台风影响等季节。生产实践表明,黄麻红麻生长季节的天气与产量有密切关系。而天气有较大的年际变化和阶段性变化;黄麻红麻产量也随之出现一定的波动。我们从分析黄麻红麻的天气产量与同期天气的关系模式入手,探讨运用天气因子预报产量年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南种北植”是我国北方红麻产区已普遍采用的一项重要的增产技术措施。但是,南方红麻种子引到北方种植后,麻株不能开花或花而不实。因此,山东省农业厅同产麻区各级农、商部门和广大社队干群,为了改变年年从两广调进红麻种子的被动局面,在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的帮助下,根据植物光周期理论,经过三年的试验,对麻株采用短光照处理制种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3.
“南种北植”是我国北方红麻产区已普遍采用的一项重要的增产技术措施。但是,南方红麻种子引到北方种植后,麻株不能开花或花而不实。因此,山东省农业厅同产麻区各级农、商部门和广大社队干群,为了改变年年从两广调进红麻种  相似文献   

14.
红麻育苗移栽解决了我地5月下旬麦茬麻迟播低产的矛盾,保证了红麻150天左右生育期,促进了红麻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据盐亭县富驿区科技户7.54亩红麻移栽结果,平均亩产251.4公斤,比当地麦茬直播麻对照地块平均亩产148.3公斤增产69.6%。此外育苗移栽能节省用种量,一般亩用种0.75~1公斤,比直播用种量少  相似文献   

15.
黄麻红麻天气产量年景模式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麻红麻是一种喜温喜水需水的经济作物。浙江麻区主要分布在杭州湾两岸。在杭州湾北岸,黄麻、红麻生长期的5—9月,正经历浙江梅汛期、干旱期和台风影响等季节。生产实践表明,黄麻红麻生长季节的天气与产量有密切关系。而天气有较大的年际变化和阶段性变化;黄麻红麻产量也随之出现一定的波动。我们从分析黄麻红麻的天气产量与同期天气的关系模式入手,探讨运用天气因子预报产量年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红麻由于“南种北植”,延长了营养生长期,在我县至10月中旬,仅少数麻株开花,一般采取鲜皮精洗,容易发生脱胶偏熟的问题。为了研究红麻鲜皮精洗脱胶程度对产量与质量的关系,以解决目前大部分生产队红麻精洗脱胶过熟,影响红麻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省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耕作制度的改革,复种指数的提高,近年来我省一年一熟红麻种植方式已迅速被一年麦麻两熟的种植方式所代替。但因麦茬红麻播种迟,后期温度低,生长天数不足,若仍沿用“青皮3号”等极晚熟品种,纤维产量低,这是影响我省麦茬红麻纤维产量的主要原因。为了探索麦茬麻高产优质的途径,我们于1984~1987年在研究麦茬红  相似文献   

18.
黄、红麻“南种北植”是一项有效的增产措施,它对我省黄、红麻生产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但“南种北植”的品种都是福建、广东的晚熟品种,在我省主产麻区留不到成熟的种子,需要年年调种。  相似文献   

19.
1豫南麻区作物种植制度现状及其对红麻产量的影响1.1豫南麻区作物种植制度现状豫南麻区位于河南省南部,处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属北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同时又兼有暖温带气候特征。气候温和,冷暖适中,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雨热同季,适宜种植红麻。常年种植...  相似文献   

20.
围塘精洗(即黄、红麻收割后,把黄、红麻地的田埂加高,然后灌水沤制黄、红麻)在我县已有十多年的历史。1977年以来,红麻面积不断扩大,带杆精洗面积缩小,不少社队围塘精洗也逐年减少。近两、三年,“围垦”麻区大面积搞就地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