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拉市海国际重要湿地是我国重要的候鸟越冬栖息地之一,针对其整体环境整治问题,地方政府和管理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但还存在退化沼泽湿地急需修复、退养鱼塘急需生态修复、入湖河道急需治理等问题,基于此,提出退化沼泽湿地、退塘还湿、入湖河段生态修复以及破碎化湖滨带治理、外来物种防控等生态修复方案。通过湿地生态修复,湿地整体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候鸟栖息地、食源地得到修复,湿地植被和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湿地景观得到优化,湿地生态服务功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退化原因分析及生态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为农业活动、油田大规模开发、黄河断流和改道、风暴潮和污染等,结合目前该湿地开展的科研工作及修复效果,提出以植被修复为主,改善水文条件、土壤条件为辅的节水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3.
郑璐 《森林防火》2023,(3):117-119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愈发凸显,湿地生态修复与保护也成为研究热点。为改善长白山碱水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环境,修复受损湿地,以碱水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环境修复工程为例,通过解决湿地生境受损、森林和湿地植被退化等问题,旨在为国家湿地公园的湿地生态修复、生境恢复重建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吉林架树台湖湿地公园的基本概况和湿地退化状况,并从湿地生态补水、渠系改造和修复、水域清淤、珍稀水鸟及栖息地生境保护与修复等方面提出了湿地修复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红树林造林修复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退化的消失的红树林湿地资源,我国湿地修复技术研究和实践总结多,但是成活率低。文章主要从红树林湿地修复技术的宜林地选择(温度、盐度、沉积物、潮汐浸淹和波浪能量)、树种选择与引种与修复造林技术3个方面进行探讨;同时探讨了造林方法、造林季节、造林密度、混交造林等。结合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的基本原理,提供各项指标临界参数以供修复参考,旨在为我国红树林的有效恢复,提高造林成活率提供科学参考。针对湿地修复技术研究现状,提出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6.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功能的独特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保护在生态强省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工农业生产、化肥农药和除草剂的使用,加之道路、电力、水利等工程建设,导致湿地生物多样性持续下降、食物链断裂、驳岸固化及功能不断退化。如何恢复退化的湿地功能,湿地修复是其主要措施,而最重要、最常用的技术就是植被修复。本文全面阐述植被在湿地水质修复、食物链修复、驳岸修复、农业面源污染修复、生物多样性修复中的应用,系统介绍湖泊、池塘、河流、水库、驳岸植被栽培基本原则,并提出了湿地修复植被的再利用及其管护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波 《广东园林》2015,(2):49-53
以广东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一、二期为案例,阐述分析海珠湿地的背景、城市发展引起的退化以及近期的生态修复和保护利用实践。通过土地保护、湿地水系修复工程、植被复原及丰富、水体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引鸟项目、入侵植物的管理举措以及湿地公园建设等七方面探析海珠湿地的修复和利用,对其持续发展提出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泗洪洪泽湖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水景园为例,探讨研究受损湿地在进行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生态修复技术与旅游规划方法,以寻求这些退化或受损湿地在保护和开发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确保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江苏省湿地生态修复工作,增强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针对江苏省湿地生态修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湿地生态修复常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带来的修复效果,并对今后江苏省湿地生态修复工作进行展望,从而为全国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提供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0.
泥炭沼泽湿地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陆地碳储存库,同时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人类对泥炭沼泽湿地的开发和利用对其碳动态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个问题已经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本研究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气候变化、野外火灾焚烧、水文条件改变和季节冻融等情况下,对泥炭沼泽湿地碳循环的影响,针对目前泥炭沼泽湿地在研究内容和方法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泥炭沼泽湿地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1.
盐城滨海湿地是江苏省重要的滩涂湿地,在珍稀动植物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滩涂湿地的过度开发利用,盐城滨海湿地正面临严重的破坏,生态功能逐渐退化.湿地植被恢复是退化湿地生态修复最重要的措施之一.该文基于盐城滨海湿地的退化现状和退化原因,提出了盐城滨海湿地植被恢复需遵循的生态学原则,包括:生态系统完整性、自然演替、优先...  相似文献   

12.
湿地水文过程效应及其调控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水文是湿地中最重要的生态过程, 湿地通过水文过程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从而控制着湿地的形成与演化, 制约着湿地环境的生物、物理和化学特征, 湿地水文过程恢复是湿地恢复的重要环节之一。文中介绍了湿地水文及其对湿地功能的重要性, 并且从湿地水文过程效应入手, 阐述了湿地水流流量与频率变化、来水时间变化及洪水泛滥的周期性变化对湿地生物的影响和湿地生物对水文变化的响应机制, 提出了湿地水文过程调控技术, 包括湿地水文连通技术、湿地蓄水防渗技术和生态补水技术。  相似文献   

13.
川西北高寒草地退化成因及恢复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西北高寒草地是长江和黄河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在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育和区域气候调节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川西北高寒草地的严重退化正危及着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高原生态环境安全.本文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综合认为草地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是川西北高寒草地退化的内因,人类不合理的利用和干扰(草地开垦、旅游开发和过度放牧等)是川西北高寒草地退化的主要驱动力,气候变暖、草原鼠虫害频发及草地管理不善等加速了川西北高寒草地的退化.提出了依据草地退化成因,以科技为主导,以草定畜、提高出栏率,轻度和中度退化草地进行草地改良和围栏,重度退化草地进行栽培草地建植,同时结合草地合理开发和鼠、虫害综合治理,加强草地监测、人才建设与加快科技成果推广和转化的恢复举措.  相似文献   

14.
森林恢复在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的作用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文中探讨森林恢复的定义,概述退化地和退耕地采取森林恢复措施后其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变化以及影响恢复过程中植被和土壤碳储量的因素,并提出森林恢复后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研究存在的不足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潮间带湿地有极其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但随着全球极端气候的频繁发生和人工干预加剧,潮间带湿地面临着退化甚至消失的威胁。聚焦潮间带湿地再自然化生境恢复策略,尝试从时间维度、潮汐动力空间梯度、雨洪淹没和潮汐消落的动态变化中,分析潮间带湿地生境的动态特征及其景观影响因子。以粤港澳大湾区潮间带湿地为例,立足景观生态学,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为构建原则,提出3种潮间带湿地再自然化的生境动态修复策略:保护和修复潮间带湿地的完整性,恢复潮间带湿地的景观风貌和恢复关键性生物生境。  相似文献   

16.
湿地岸坡恢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岸坡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周期性淹水过渡带、永久性浅水部分和部分旱地, 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我国湿地岸坡及其恢复理论与实践研究均较为薄弱。文中介绍了湿地岸坡的生态功能及其稳定性分析, 以及湿地岸坡恢复的技术方法, 包括木桩护坡、块石护坡、生态砖和生态混凝土护坡、生态袋护坡、植物护坡、生物工程护坡、基材护坡和种植基护坡等方法; 探讨了湿地岸坡恢复的措施及今后管理的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不同退化状态高寒草甸人工恢复与自然恢复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草地植被群落发展规律,利用数学和统计学、投入产出法等方法,对高寒草甸类不同退化状态草地自然恢复和人工恢复进行了经济预测和效益比较,数据证明:在重度→中度恢复中,人工恢复较自然恢复效益高;在中度→轻度恢复中,自然恢复较人工恢复效益高,为草地建设科学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贵州草海湿地现状与生态恢复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贵州草海是我国亚热带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阐述草海湿地基本特征,分析湿地面临的主要问题,从草海河口湿地、湖泊与沼泽湿地冰污染处理、面山植被以及湿地生态景观等方面,提出生态恢复对策。  相似文献   

19.
文中总结了目前盐城大丰区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的现状,及其在湿地保护体系的初步建立、内陆河道的生态建设、退居还湿的生态修复等方面的成效,分析当前保护与修复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小微湿地生态退化、针对重要湿地尚无预警机制、科研监测能力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加快小微湿地保护修复,优化生境;积极开展湿地科研监测,完善生物档案及监测数据,并建立应对生态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加强区域内生态系统的联系互补,提高生态服务能力;采取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推动湿地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探索加强大丰区湿地保护修复,对于维护湿地生态良性循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