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营造抑螺防病林现已成为预防血吸虫病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综述了抑螺防病林生态系统与抑螺植物对钉螺生存及体内糖原、蛋白质、氨基酸、酶活性等生理生化的影响,并提出了今后兴林抑螺机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作者根据澧县连续9年实施兴林抑螺科研与工程项目的经验教训,分析总结了影响兴林抑螺效果的诸多因素,对今后开展兴林抑螺、发展湖区杨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滩地造林与钉螺分布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滩地造林后林地钉螺的分布与造林密度、高程及耕种抚育措施密切相关。滩地林农复合生态系统的形成使得系统内光照强度、温度、土壤水份及植被均朝着不利于钉螺生存的方向演变,从而使其成为钉螺非适生区。  相似文献   

4.
抑螺防病林生态系统抑螺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抑螺防病林生态系统能改善钉螺孳生环境、有效控制血吸虫病的流行与传播。文中在对血吸虫病防治方法与途径进行比较评价的基础上, 全面系统地对抑螺防病林思想的形成、抑螺防病林生态系统对环境因子、生物多样性和钉螺理化性质的影响等抑螺机理及其在抑螺防病林生态系统构建材料与优化模式的选择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评述, 并在此基础上, 对抑螺防病林生态系统的抑螺机理研究进行了展望, 以期为今后我国生态血防研究和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抑螺防病林的抑螺机理与营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吸虫病是一种重要的寄生虫病,严重危害疫区人民的身体健康。长江流域的滩地是血吸虫唯一宿主——钉螺的重要孳生地,彭镇华、江泽慧教授根据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提出建立“以林为主,灭螺治病,综合治理和开发三滩”的生态系统是以林防病,发展经济的创举。回顾了抑螺防病林研究的发展过程,概括了抑螺防病林抑螺机制及其主要营造技术。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是《全国林业血防工程规划(2016-2020年)》的成果巩固区,需要新建抑螺防病林和建设抑螺成效提升改造林。文章结合广东血防林建设需求,深入分析了全省血吸虫病疫情、林业血防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情况,提出新形势下广东林业血防工程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滩地造林与灭螺防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滩地造林,在林分郁闭前,通过以林为主的多种营林技术措施,改造钉螺孳生环境,阻断血吸虫病传播途径,能有效地降低活螺和感染螺密度,降低湖水感染性,降低居民感染率。林分郁闭、林下间种停止后,林地森林生态环境朝着不利钉螺孳生的方向演变,滩地造林的灭螺作用是持久的。  相似文献   

8.
安庆市地处长江中下游的北岸,为大别山区与沿江平原交汇地带,境内江河纵横,湖泊密布,由于自然条件和环境因子的综合影响,形成规模不等的江外滩地、江中沙洲,面积达2.53万hm2,生长着芦苇、荻柴和杂草,成为血吸虫寄主—钉螺的孳生地,有螺面积达10万hm2。为充分利用这些滩地资源,沿江沿湖  相似文献   

9.
林业血防生态工程在血吸虫病防治中的作用及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0年以来, 我国一些林业学者在总结长期生产和科研实践基础上提出了"以林为主, 抑螺防病"的林业血防生态工程科学设想, 即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 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 采取以林为主, 生态学、环境学、农学、系统工程学以及流行病学等众多学科结合, 林、农、副、渔等多种经营, 创立融抑螺防病、经济、生态三效一体的人工林生态系统——抑螺防病林。通过多年的试验研究, 提出了多物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低丘滩地的治理与开发模式以及不同类型的抑螺防病综合治理模式, 形成了以生物为主与工程措施相互结合的一整套较为系统的抑螺防病林体系。目前在长江流域湖区5省建立抑螺防病林试验点19个, 试验区面积6万多hm2, 抑螺防病效果十分明显。同时, 林业血防生态工程还兼具湿地保护、促进滩地综合治理与开发、有效降低滩地钉螺密度和促进林业产业发展等多重功能。  相似文献   

10.
林业抑螺防病的机理与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血吸虫病是一种重要的寄生虫病,严重危害疫区人民的身体健康。长江流域的“三滩地”是血吸虫宿主钉螺的重要孳生地,彭镇华、江泽慧教授提出建立“以林为主,灭螺治病,综合治理,开发三滩”的生态系统,是以林抑螺防病,发展经济的创举。文中回顾了林业抑螺防病的发展过程,概括了林业抑螺防病的机制和主要营造技术。  相似文献   

11.
槭树叶呈色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槭树绚丽多姿、观赏价值高、生态适应性强,可用作庭院树、行道树或景观林树种,在美化城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中综述和探讨了槭树叶呈色的生理机理、生态影响因子、花青苷及其合成相关酶在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槭属彩叶植物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槭树秋色叶变色机理深入研究、叶色改良、新品种育种及其栽培技术提高和园林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1996-1997年在福建省福安市对绿竹不同立地造林和竹林结构、留母竹株数、打蔸、扒晒、施肥及切鞭等丰产栽培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绿竹造林以山 下部较河滩地和平地效果好。绿竹竹林结构以保留1-2年生竹和切鞭以竹丛产笋量增产效果显著,绿竹施肥以饼肥最佳,其次是施尿素2次和复合肥。4月份扒晒对产笋有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桉树木材皱缩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分析了可有效防止木材皱缩的后期调湿处理、热处理、加压或拉伸处理以及预冻处理等主要预处理方法对减少木材皱缩的作用, 展望了今后木材皱缩研究的发展趋势, 以期为我国桉树人工林资源高附加值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杜鹃花是世界名花,属于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在国际上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花色是杜鹃花重要的观赏特性,也是一种与传粉者和自然环境的适应性特征,杜鹃花色素主要包含花青素苷和黄酮醇,其种类、含量和相关基因对花色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花色素组成及相关的生物合成途径是杜鹃花色育种的关键。文中综述了国内外对杜鹃花色素组成、花色遗传特性与育种、花青素苷合成途径等研究现状,揭示了杜鹃花色形成原理,提出未来研究重点为:注重黄色、花斑品种和蓝色杜鹃花培育,揭示杜鹃花中类黄酮着色机理及调控因子,运用转录组、代谢组、全基因组等新一代测序技术探究杜鹃花色素并建立相关数据库,以期为杜鹃花色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学技术深入发展, 转基因技术已经成为林木定向遗传改良的重要途径之一, 林木基因工程也随着转基因技术的成熟而步入快速发展时期。目前国内对白桦(Betula platyphylla)的研究处于常规育种向分子育种的过渡阶段, 转基因技术在白桦定向培育过程中的应用才刚刚起步。文中从白桦开花、抗虫、木材改良、抗非生物胁迫等方面总结了国内外白桦转基因研究现状, 对转基因技术在白桦遗传改良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展望了转基因技术在白桦遗传改良中的应用前景, 以期为白桦基因工程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杜鹃属(Rhododendron)隶属杜鹃花科(Ericaceae)杜鹃花亚科(Rhododendroideae)。杜鹃或杜鹃花是杜鹃属植物的统称,为我国10大传统名花之一,因其观赏价值极高而备受园艺界青睐。文中着重论述了杜鹃属植物保护遗传学、繁殖生物学(包括繁育系统、传粉生物学、自然杂交和种子生理生态)以及种群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杜鹃属植物保护生物学要加强特有、稀有、濒危以及具有重要使用和科研价值种类的研究,并探讨了杜鹃属植物保护生物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以期为杜鹃花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松材线虫的媒介松墨天牛的防控以达到控制松材线虫病的目的。[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松墨天牛成虫行为与化学生态学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松墨天牛成虫活动范围较小,当食物短缺时会远距离迁飞。大部分成虫补充营养10 d后才开始交配,交配分为三个阶段:雌雄成虫共同受寄主植物挥发物吸引,雄虫通过短距离信息素吸引雌虫,再通过接触信息素识别雌虫。植物挥发物如α-蒎烯和乙醇等可以引起松墨天牛成虫的反应,樟子松墨天牛雄虫分泌的聚集信息素2-undecyloxy-1-ethanol能同时引诱雄虫和雌虫,使用植物挥发物与聚集信息素复配研制出的引诱剂如APF-I型引诱剂引诱松墨天牛时,效果比单独使用更加显著,是一种灵敏高效、环境友好、不易产生抗性的防治方法。视觉在松墨天牛活动中具备一定的指导作用,使其对褐色有较大的选择偏向性,当复眼被涂黑后交配成功率也相对下降。进行取食选择时,选择健康木优先于衰弱木,进行产卵选择时则相反。未交配松墨天牛对健康松枝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值比被害松枝挥发物的反应值大,交配后的松墨天牛触角电位反应与交配前相反。产卵后雌虫会在产卵孔分泌包含产卵忌避信息素的胶状物,防止其他雌虫在此处产卵。[结论]可以使用引诱剂防治松墨天牛,也可以应用天敌生物花绒寄甲、白僵菌和管氏肿腿蜂等防控松墨天牛。  相似文献   

18.
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 L.)为胡颓子科胡颓子属植物,在我国西北地区分布面积最广,具有抗旱、抗风沙、耐盐碱、耐贫瘠等特点。同时沙枣的枝、叶、花、果都具有开发利用价值,是集生态和经济效益于一体的重要树种。近年来,沙枣在我国多个省(市)干旱、半干旱及盐碱地区都有引种栽培,已成为我国北方生态脆弱地区造林绿化的一个先锋树种。文中对国内外近年来沙枣耐盐性研究进行了综述,包括盐胁迫对沙枣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光合特性、生理生化特性等方面的影响,以及AM真菌对沙枣耐盐性的影响,旨在为沙枣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杜鹃花是闻名世界的观赏花卉,由于不少种类较弱的生殖隔离屏障,大量人工杂交选育品种得以问世。而在其野外重叠分布区,自然杂交种也屡见不鲜。文中着重从繁育系统、传粉特征、杂交后代与杂交区构成、人为干扰因素与分子鉴定等方面综述杜鹃属自然杂交研究现状,探讨杜鹃属植物自然杂交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今后的研究方向及内容,提出杜鹃属植物自然杂交研究应注重特有传粉昆虫、人工干扰与杂交区构成关系、子代适应力和染色体组等方面,以期为将来揭示杜鹃属植物自然杂交历史、成因及新品种选育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