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玉米褐足角胸叶甲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自2003年以来,灵寿县玉米田发生了一种不知名的害虫,经专家鉴定为褐足角胸叶甲,在以后的几年里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  相似文献   

2.
香蕉新害虫褐足角胸叶甲的发生与防治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褐足角胸叶甲是鞘翅目,肖叶甲科,角胸叶甲属的一种小型甲虫,在香蕉园中常单个或群集为害,是香蕉上新发现的一种害虫,该虫主要为害香蕉的嫩叶和幼果,在叶片和蕉果表皮上形成虫斑,严重影响香蕉果实的外观品质和商品价值。文章主要介绍了褐足角胸叶甲的形态特征及发生为害情况,提出在加强虫情监测的基础上,采用物理、生物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香蕉褐足角胸叶甲的发生规律,为进一步开展害虫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7~2011年采用室内控温饲养和大田系统定点调查法,对香蕉褐足角胸叶甲的发生规律进行调查和研究.[结果]褐足角胸叶甲在广西南宁1年发生3~4代,夏秋干旱无灌溉条件的地区1年发生3代,反之则1年发生4代;以各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次年3月下旬~4月上旬开始化蛹、羽化,4月上、中旬为成虫出土始见期;成虫多数将卵聚产于腐烂湿润的假茎,枯叶组织内;成虫有3个高峰期,分别为5月中旬、7月中下旬和10月中旬;2~3月土温稳定在18℃以上15~25 d后,越冬老熟幼虫逐渐开始化蛹,4月上旬出土为害;降雨后利于幼虫化蛹和成虫成批出土为害,1周内降雨量累计达10 mm以上,雨后1周幼虫大量化蛹,雨后2~3周成虫出现高峰期;香蕉品种之间虫量差异不显著;砂土、无喷灌条件、有杂草、不覆盖地膜的焦地幼虫和成虫的密度大.[结论]香蕉褐足角胸叶甲在广西南宁1年发生3~4代,以各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成虫多数将卵聚产于腐烂湿润的假茎、枯叶组织内;雨后利于幼虫化蛹和成虫成批出土为害;砂土、无喷灌条件、有杂草,不覆盖地膜的蕉地幼虫和成虫密度大;香蕉品种对成虫发生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褐足角胸叶甲主要生物学特性,采用田间系统调查和室内饲养的方法,对玉米田褐足角胸叶甲成虫、幼虫、蛹的消长动态、成虫产卵习性及其生活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褐足角胸叶甲在河北省保定、石家庄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5~15cm土层中越夏、10~15cm土层中越冬;次年4月,随着日期的推移,气温逐步升高,越冬幼虫从下部土层逐步向上移动至0~5cm土层,6月中旬在土中开始化蛹,蛹发生期长达40d;卵产在距地表1~3 mm的表土层,或产在干枯的玉米叶片上,散产或呈块状,少的2~3粒,多的一块卵达32粒。  相似文献   

5.
几种药剂对褐足角胸叶甲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浸叶饲喂法测定6种药剂对褐足角胸叶甲(Basilepta fulvipes Motschulsky)成虫的毒力作用。结果表明:6种杀虫剂均对褐足角胸叶甲均有效果,其中25%联苯菊酯.啶虫脒.哒螨灵乳油、25%氯虫苯甲酰胺.啶虫脒.哒螨灵乳油、25%除尽·啶虫脒·哒螨灵乳油和25%多杀菌素.啶虫脒.哒螨灵乳油对褐足角胸叶甲成虫的毒力较高,LC50分别为23.5198、7.4323、23.6026和15.9777mg/L。45%马拉硫磷乳油和20%甲氰菊酯乳油的毒力较低。  相似文献   

6.
香蕉褐足角胸叶甲药剂防治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彩贤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527-9529
[目的]寻求能有效防治香蕉褐足角胸叶甲的农药。[方法]以威廉斯B6为供试香蕉品种,选用18%杀虫双水剂、30%敌百虫乳油、48%乐斯本乳油、1.8%阿维菌素乳油、50%辛硫磷乳油、2.5%敌杀死乳油6种农药,采用单用或混用叶面喷洒方式对褐足角胸叶甲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参试农药对褐足角胸叶甲均有一定防治效果,以生物农药1.8%阿维菌素2 000倍液+18%杀虫双300倍液处理的防治效果最好, 药后1、3、5 和7 d对褐足角胸叶甲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100.0%、98.0%、96.2%和95.7%。阿维菌素分别与杀虫双、辛硫磷和敌杀死等氨基甲酸酯类、有机磷及菊酯类杀虫剂混用能明显提高对香蕉褐足角胸叶甲的防治效果,药效也更持久。[结论]阿维菌素不管是单用还是混用对香蕉褐足角胸叶甲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采用大棚饲养及连续2年定点监测、分级调查等研究方法对云南河口香蕉褐足角胸叶甲进行动态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香蕉受褐足角胸叶甲危害的高低与温度、湿度密切相关,与发生危害的田间消长规律成正比;12月至翌年3月份的温度、湿度为每年当中的最低值,其危害率、危害指数最低,仅为0~3.08%及0~0.77;5~9月份尽管温度都很高,但仅5~6及8~9月降雨量最多,出现了2次高峰值,危害率、危害指数达到28.67~57.22%、7.17~14.61及31.56~32.78%、7.58~8.22;大棚饲养年发生3代,世代重叠,5~6月、8月上旬及11月成虫出土,尤以5~6月高峰值最大,大棚饲养成虫消长与田间消长呈现正相关性;热量、降雨的高低差异使得不同地区的危害及种群动态分布差异十分明显,河口东部地区香蕉褐足角胸叶甲发生危害>河口西部地区>河口中南部地区;排除山地逆温现象最为普遍的河口中南部地区,在正常年份的降雨条件下,海拔越低温度越高,其种群繁育数量越多,危害越重。  相似文献   

8.
采用定点监测、分级调查法对云南河口1.2万hm2香蕉受褐足角胸叶甲(Basilepta fulvipesMotschulsky)的危害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褐足角胸叶甲发生、危害每年有3次以上的高峰期分别为4~5、7~8月和10月、12月至翌年3月为发生、危害的最低期;东部褐足角胸叶甲发生、危害最重,其次是西部及中南部;海拔高度和气候与褐足角胸叶甲的发生危害关系密切,海拔越高,危害率、危害指数越低,雨热同季、高温高湿比较有利于种群繁殖与发生危害。防治试验初步结果表明,参试的3种杀虫剂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45%的马拉硫磷(跳丙)乳油1 000倍较好,在抽蕾初期防治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后期则效果降低或无效。  相似文献   

9.
通过室内饲养和田间调查,对香蕉褐足角胸叶甲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褐足角胸叶甲在云南省河口县一年发生3代,世代重叠,以幼虫在土中越冬,次年3月中下旬在土中化蛹,其中8月下旬成虫最多。褐足角胸叶甲卵多为聚产,主要产于表土层和枯枝落叶下,每块有卵6~30粒,有的多达60多粒。卵约经过7.95天后开始孵化,最迟12.54天后孵化。  相似文献   

10.
在室内恒温条件下,观察不同温度对香蕉褐足角胸叶甲生长发育的影响,并用直线回归法测得产卵前期、卵、1~4龄幼虫、老熟幼虫感应期、蛹和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4.83(±1.17)℃、14.09(±0.97)℃、14.74(±0.47)℃、17.74(±1.05)℃、15.32(±0.73)℃、14.55(±0.79)℃;有效积温分别为158.17(±18.47)d·℃、81.00(±7.34)d·℃、437.88(±18.24)d·℃、65.70(±8.55)d·℃、74.21(±5.62)d·℃、870.95(±65.63)d·℃。香蕉褐足角胸叶甲的各虫态和全世代发育历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在测定的温度范围内,全世代发育历期与温度的关系符合指数函数y=1536.6e-0.1121x。根据有效积温法则预测该虫在南宁市理论发生代数为3.1~4.1代/年,这与实际发生情况基本相符合。  相似文献   

11.
豫西地区苹果花果害虫发生种类与为害情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999~ 2 0 0 1年对豫西地区 1 4个县 (市、区 )为害苹果花、果的害虫进行了调查 ,共发现 6目 2 1科 32种害虫 ,其中蛀果害虫 8种 ,噬花害虫 8种 ,啃果害虫 1 1种 ,刺吸害虫 8种。新发现为害苹果果实的害虫 8种 ,分别为亚洲玉米螟、棉铃虫、梨实蜂、日本黄脊蝗、变棘螽、乌苏里呜螽、大青叶蝉和黑尾叶蝉。随着气候以及果园环境的变化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蝽类、叶蝉类、蚧类害虫种类、数量呈递增趋势 ,预计会逐渐成为常发性害虫 ;蝗虫类、螽斯类、蟋蟀类害虫有可能为苹果果实的重要害虫。  相似文献   

12.
小麦纹枯病又名小麦尖眼点病,是小麦上普遍发生、为害严重的一种土传性真菌病害。引起小麦纹枯病病原菌的有性态为禾谷角担菌[Ceratobasidium graminearum(Bourd.)Rogers.],担子菌亚门角担菌属。无性态为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 Vander Hoeven)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均为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该病原菌以菌核或菌丝体在土壤中或附着在病株残体上越夏和越冬,成为初次侵染的主要菌源;未经腐熟的带有病残体和病土的有机肥亦可传播该病。小麦播种萌发时,幼苗地下部分的幼根、幼芽即可被病原菌侵染和危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在现有生产栽培条件下川芎病虫害种类及其发生危害规律。[方法]选择有代表性的3块川芎田块作为系统观察田块。从川芎出苗开始,每7d调查1次,定点调查。每块田块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调查20株,分点调查记载病害名称、有病害株数、病死株数;虫害名称、有虫株数、虫数。同时,记载病害和虫害危害症状。从川芎病害田块中采集病株,用病株的病健部按常规方法分离病原菌,并进行纯化培养,鉴别病原菌种类,并观察其培养性状。采集川芎害虫样品,在室内鉴定害虫种类。[结果]川芎的主要病害有根腐病、白粉病、斑枯病。在苓种阶段,以根腐病、白粉病危害最重,大田期以根腐病危害严重。根腐病4月中下旬至6月中旬进入盛发期,在苓种田块7月中旬达到发病高峰,连作、排水不良、氮肥施用量大的田块发病严重;白粉病一般在5月下旬开始发生,6~7月高温高湿时发病严重;斑枯病在5月上旬开始发生,5月底6月初川芎即将收获时大田发生普遍,7~8月苓种叶片老熟后发病严重。川芎的主要虫害有茎节蛾、斜纹夜蛾、蛴螬、红蜘蛛和种蝇等。在苓种阶段,主要有茎节蛾、斜纹夜蛾、蛴螬和种蝇,在大田期以种蝇危害最为严重。其中,茎节蛾以6月中旬到7月中旬的二、三代发生危害最为严重;斜纹夜蛾在7~8月大发生;蛴螬7月中旬进入为害盛期;叶螨在高温低湿的6~8月发生危害严重;种蝇在川芎整个生育期均可造成危害,在春、秋季发生最为严重。同时在水肥充足条件下发生普遍,尤其是粪肥施在表面时发生严重。[结论]明确了川芎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危害规律,为川芎重要病虫害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简述了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耕作制度、播期、气候条件、作物抗病性有关,并提出了选用抗病品种、调整播期、加强田间管理、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以减少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15.
建国以来江西二化螟的发生、危害及药剂防治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分析了我国水稻螟虫发生和为害的历史,阐述了江西二化螟暴发成灾现状及其种群演变规律;在总结二化螟药剂防治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防治抗性二化螟的替代化学药剂。  相似文献   

16.
惠州园林树木害虫的危害特点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总结了惠州市园林树木40种常见害虫的危害特点、主要寄主。其中食叶性害虫主要有凤蝶、夜蛾、卷叶蛾等,蛀干性害虫主要有天牛、白蚁等,吸汁性害虫主要有红蜘蛛、蚧壳虫、蓟马等,同时分析了园林树木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