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些日子便是父亲的生日,我打电话给父亲:“爸,很快就是您的生日了,您需要点什么,我好给您买回来啊?”“保儿,不要买其它任何东酉,爸都下需要,衣服、酒、糖之类的东西家里多得很!爸以前不就跟你说过吗?你就到邮局给爸订份《农村百事通》吧?”  相似文献   

2.
百事可乐     
《农村百事通》2006,(7):66-67
表扬的效果病人去医院打针,一进门就表杨护士“:昨天你打的针一点都不疼,水平真高。”他请护士再给他打一针,却迟迟不见护士动手,他提着裤子问:“你在干什么?”护士说“:我在找昨天那个针眼。”扶房父亲喝得醉醺醺的从饭店里出来正好跟放学的儿子一起回家。到了家门口,父亲拿出  相似文献   

3.
今年6月29日上午10点多钟,我正在销售点忙着,突然有一位农民压低了声音对我说:“小张,我从你这里买的‘协优402’不纯,有不少杂子连胎都包,请你抽空来看看。”我暗暗感激这位农民,知道他是怕影响我站的声誉才小声跟我说话。我问他:“你带了发票吗?给我看看。”...  相似文献   

4.
百事可乐     
推销有术一位农民和他的妻子上街想买顶帽子。卖帽子的人建议说:“你最好买顶草帽。如果你以后觉得它过时了,不想要了,还可以给你的山羊当草料。”老同志与小同志一对农民夫妇老年得子,含辛茹苦将儿子养大供他读书。儿子大学毕业后分配在外地工作,并娶妻成家,生活美满。等到二老年迈体弱,卧病在床时,很希望儿子能寄钱来治病,于是便写信索要。儿媳回信:“爹同志,娘同志,你们二位老同志:新社会,新国家,各人挣钱各人花。”老人收到回信,非常恼怒,立即回信:“儿同志,媳同志,你们二位小同志:新社会,新国家,遗弃父母人人骂,多余的钱我不要,奶汁一…  相似文献   

5.
我是中国一农民 赵相文搞大豆育种工作在全国出了名后,不少人都这样劝他道:“赵老师,不管在哪个场合你都不要说自己是个农民,因为你现在已是大名鼎鼎的大豆育种专家了。”然而赵相文不以为然地说“现在有的人无论是当了官后或是有了点名气后,就死活不承任自己是个农民,怕别人说自己是‘土老帽’。而我呢,不管以后自己的事业如何辉煌,我都说自己是个农民……”  相似文献   

6.
钓竿     
《饲料博览》2008,(11):I0040-I0040
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一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却摇摇头,老人惊异的问道:“你为什么不要?”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老人问:“你要钓竿做什么?”小孩说:“这篓鱼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  相似文献   

7.
深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推进农业技术推广的制度创新 一是确立农民对技术需求的主体地位,提高农民采纳农业新技术的自愿性。农民是农业经营主体,也是农业技术的需求主体,市场主体。采纳新的农业技术应该是农民市场经营的理性选择。传统观念通常是从技术供给者的角度看问题,把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仅仅看作是向农民提供农业技术的过程,把农民看作是农业技术的被动消费者,而没有对农民的技术需要给予足够的关注,缺乏农业技术推广的针对性。因此,今后要注重建立农民参与选择推广技术的机制,改变“你给的我不要,我要的你没有”的技术供给状况。  相似文献   

8.
袁莹 《山东农业》1999,(12):23-24
奚道雷,1965年生于山东省巨野县的一个农民家庭。7岁时,随父亲去黑龙江,在那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当时家里很穷,念完小学,父亲想让他辍学务农,但是,倔强的奚道雷硬是要读书,他说:“就是不吃饭,也要把书念。”现在回想往事,奚道雷深有感慨:“贫穷对一个幼小的心灵来说,是一种磨练。正因为吃过许多苦,所以才锻炼了我的意志,增强了我的信心。”  相似文献   

9.
《农村实用技术》2006,(3):57-58
●有人说他是难缠的“刁民”,有人说他是顽强的“环保卫士”。章志标说“:我只是一个农民。”●当不能呼吸到新鲜空气、喝不到干净的水时,章志标不再沉默了。●某“小化工”老板放出话来,只要章志标不带头闹了,就马上送几十万元钱给他。这天,章志标在日记里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不要钱,要命!”  相似文献   

10.
去年12月的一天 ,作为一名《论丛》的特约记者 ,我前往上饶县枫岭头镇一村庄搞宣传 ,随身带着宣传画与部分杂志 ,在一农民家 ,我曾把1999年《论丛》实用版第19期给了他。事隔几个月 ,今年5月的一天 ,这位农民在上饶市与我不期而遇 ,当时 ,他称呼我小甘 ,我还愣了一下。他拉着我的手激动地说 :“小甘谢谢你 ,上次给我一本《论丛》使我省了48元钱。”哦 ,原来是他 ,想起来了 ,我忙问是怎么个原故 ,这位农民便从头到尾给讲了起来 :“你给我《论丛》后不几日 ,乡村干部来收上调款 ,我村里的生猪屠宰税是按人头12元征收的 ,我家5口…  相似文献   

11.
他是穷山沟里的孩子,常常坐在田埂上,望着太阳的方向无限向往地憧憬着。父亲问他想些什么,他说:我在想,等我长大了,我不要耕地,也不要上班,而是天天坐在家里等着别人给我寄钱。过了两年,孩子上学了。  相似文献   

12.
为创业:放弃做白衣天使我叫汪日露,女,1980年11月出生,奉化市松岙镇人,2000年7月从杭州卫校毕业,当时我本可以披上白大褂,戴上口罩,在宁波城里做个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但当我就要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父亲却对我的前途有了他自己的想法。他说:“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应用中,发展前景很广,作用很大,是广大农民增收增效的有效途径,也是解决部分家禽和水产养殖中病害的先进技术,你可以考虑一下,但首要条件是你必须要有敢于面对挑战和改变自己命运的勇气。”短短的几句话,使我很受鼓舞,也坚定了我要勤于学习、善于创造、敢…  相似文献   

13.
学做生意     
有一个孩子,不喜欢读书,却想干一番事业。父亲告诉他:“要干成一番事业,没有知识不成。”他说:“我就做生意,知道2比1大、3比2大……就成了。做生意目的是要赚钱,贩1得2,贩2得3,这不就赚了吗?”父亲奈何不得他,反正家里有钱,赚不赚不在乎,就给他三匹马出去做生意,权当“学费”买个聪明。这孩子走到半路,碰见一个牛贩子。牛贩子对他说:“愿以四头黄牛换你的三匹马。”他想:三换四,我赚一呢,合算合算,怎么不干。这样,他的三匹马换成了四头黄牛。来到牲畜行,看见一群可爱的羊,便问羊主怎么卖。羊主看了看他的牛…  相似文献   

14.
李保 《农村新技术》2005,(12):64-64
父亲的生日快到了,我问父亲:“爸,您快过生日了,我给您买什么呢?”“保儿,你就到邮局给爸订份《农村新技术》吧。”父亲爱上《农村新技术》是从1992年开始的。那年,我家除种植自家1330平方米田外,还租赁别家2000平方  相似文献   

15.
有的Q友喜欢隐身登录.这样他可以看到我们是不是在线,而我们却无法看到他是否在线,这样可不公平,你说呢?不过不用着急,我们可以想办法把他“揪出来”。首先要开通“移动QQ服务”,然后用手机发送短信到移动用户1700,联通发到9777,在输入格式为:60空格“对方QQ号码”.空格“所要发送的信息”(输入时不要用引号)。比如我们给1111111的好友发信息.输入“60 1111111我知道你在线,现身吧”系统会回复你“移动QQ用户不在线”。如果好友隐身在线,就不会收到系统的回复,这样你就可以知道好友是不是隐身了。  相似文献   

16.
2000年12月的一天,沈阳,韩国领事馆。一位农民在办出国签证,当签证官得知这是一名要去给韩国农民讲学的中国农民时,惊讶地说:“你是我见过的第一位给外国人讲学的中国农民!”  相似文献   

17.
个案:   青年农民刘平高中毕业后,一直在寻找发财致富的机会.2001年1月18日,他从银行贷款4.2万元,购买汽车一辆,办理了个体营业执照,经营汽车运输业.一天,刘平遇见高中同学赵建成,便说:“你来帮我开车怎么样?“赵建成说:“行,我给老同学打工吧.工资多少无所谓,到时发财了记得给我分点成就行.“刘平当即应允:“好,赚了钱按六四分成,我得六,你得四.“3月16日,赵建成通过父亲的关系找到县皮革厂作担保单位,刘平又贷款2万元,以弥补资金的不足.从这天起,赵建成经刘平同意参加了他的个体运输经营.……  相似文献   

18.
(一) 在北京、上海、杭州、福州的街头,常遇见有农民穿着的人诡秘地靠近身来,当你注意他时,他就亮出一把沾着泥巴的小壶,在你眼前一晃:“才挖到的,要不要?”有一回下乡,一老者说家中有古董,请我识宝。跟随进门,他开柜取出棉花包定小壶三把,说:“我孙子从挖河人手中买来的,康熙年间的呢。”壶如柿,上有龙,底有方印“康熙年制”。为不拂主人信任,我说:“壶上镌年号者唯有乾隆,但为数不多。尚不知康熙也有这玩艺儿。”主人看我眼神平平就说了真话:“孙子花200元上了个老当。这三把壶到上海也请人看了,假的。”  相似文献   

19.
“辛辛苦苦供你上大学,毕业后到行政部门,希望将来有个一官半职,别说光宗耀祖,起码要对得起你自己!可没想到你跳出农门又想当农民,我真是恨铁不成钢!”父亲伤心地说到,“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希望集团的老总刘永好不也是靠养鹌鹑起家的,说不准明天我能弄出个期望集团来!”。上面是现任丰城市鹌鹑良种场总经理孙旭初,与家人的一段对话。在10多年前,  相似文献   

20.
<正>"梅啊,还是你妈送你去车站,我是不会送你的。"伴着父亲低沉的话语,我拎着行李,走出了家门。3年前,我不顾父亲的劝阻,执意要从天津嫁到呼伦贝尔垦区。出嫁那天父亲没有送我,我第一次回娘家的时候父亲还是没有送我,只有母亲一路哭着把我送到了车站。临别时母亲再三叮嘱:"别怪你爸,你一直以来都是他的骄傲,可在这人生大事上,你爸一直觉得抬不起头来,你别怪他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