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用鳜鱼、广东鲂、青鱼三种优质鱼类为试验材料,在不同浓度分子氨试液里暴露72h后,转移到含烂鳃病致病菌的试液里感染72h;试验结果表明,三种鱼经过分子氨致毒后在烂鳃菌感染下,发生不同程度的烂鳃病,NH3-N浓度0.190和0.252mg/l两个浓度72h的感染率达100%;72h 0.159mg/l(NH3-N)是诱发三种池养优质鱼类烂鳃病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2.
非离子态氨及亚硝酸盐对欧洲鳗鲡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7年6~8月,通过人工控制NH3-N及NO2--N的浓度,对欧洲鳗鲡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的结果表明:非离子态氨对欧洲鳗鲡24、48、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4.26、3.27、2.19mg/L,安全浓度为0.219mg/L;亚硝酸盐对欧洲鳗鲡24、48、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00.0、84.1、26.6mg/L,安全浓度为2.66mg/L。  相似文献   

3.
非离子态氨及酸碱度对鳜鱼种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静水试验法测定了非离子态氨对鳜鱼种的急性毒性及鳜鱼种对水质酸碱度的耐受性。非离子态氨对鳜鱼种24、48、96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763、0.663和0.525mg/L;安全浓度为0.0525mg/L;鳜鱼种对PH值96h的耐受范围为4.10-9.10。  相似文献   

4.
根据测水数据将有机肥、无机肥氮和磷按比例少量多次施肥,使试验水体中NH4-N+NH3-N平均值为0.8389mL,PO4^3--P为0.1285mg/L,N/Po 7.33/1,COD平均值为17.85mg/L,有机腐屑和细菌占有机悬浮物的75%,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为18.5711mg/L,浮游植物平均生物量为43.218mg/L,叶绿素为232.6μg/L,池中绿藻、隐藻、硅藻为优势种群,成功地  相似文献   

5.
斑节对虾幼体链壶菌病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斑节对虾无节幼体池前2~3小时用0.015~0.020mg/L浓度的亚甲基蓝或三氟乐灵作预防,1~2天后发现有链壶菌感染时再用0.020mg/L浓度的亚甲基蓝或0.020~0.030mg/浓度的三氟乐灵治疗。两种药物比较,三氟乐录能有效防治链壶菌病,其有效浓度为0.020~0.050mg/L;而亚甲基蓝在链壶菌感染不严重时才有效,若感染严重或无节幼体下池前未施药预防,待发病后再用药,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化纤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乙醛、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对大型蚤的急性毒性及联合毒性作用。结果表明,乙醛对大型蚤48h-LC50、96h-LC50值分别为16.8、4.2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42mg/L;对苯二甲酸对大型蚤48h-LC50,96h-LC50值分别为3165.2、1111.7mg/L,安全质量浓度为111.2mg/L;乙二醇对大型蚤48h-LC50、96h-LC50值分别为3867  相似文献   

7.
1992-1994年对天我洲长江故道水体调查研究表明;三氮9NH4-N,NO2-N,NO3-N)含量适中,为0.20-0.64mg/L,N/P=9-150,磷为限制性营养元素,补充较缓慢。  相似文献   

8.
采用静水实验法进行甲胺磷乳剂,90-消毒剂对欧洲鳗仔鳗急性毒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浓度32-56mg/L范围内,欧洲鳗仔鳗中毒死亡发生在30-44h,对甲胺磷乳剂急性中毒死亡的时间集中且持续短促;甲胺磷乳剂对欧洲鳗仔鳗的半致死浓度为35.9mg/L,安全浓度为3.6mg/L。  相似文献   

9.
泥鳅与大鳞副泥鳅耗氧率与窒息点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在22℃的条件下,平均体重约39g的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的耗氧率分别为0178mg/g·h和0205mg/g·h;平均体重约25g的这两种鱼,耗氧率分别为0120mg/g·h和0142mg/g·h。在245℃时,这两种体重的泥鳅幼鱼和成鱼的窒息点分别为048mg/L和024mg/L;这两种体重的大鳞副泥鳅幼鱼和成鱼的窒息点分别为026mg/L和016mg/L。测定表明泥鳅耗氧率低于大鳞副泥鳅,窒息点则相反。  相似文献   

10.
非离子氨氮对罗氏沼虾幼体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通过非离子氨氮对罗氏沼虾幼体的急性致毒试验表明:Ⅴ期幼体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值为1.14mg/L,安全浓度(SC)值为0.11mg/L;Ⅸ期幼体96h的LC50值为1.40mg/L,SC值为0.14mg/L,建议在育苗期间加强水质管理,有效地控制水体中非离子氨氮的浓度。  相似文献   

11.
微量元素在盐碱地新池塘配方施肥培育鱼种中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施足基肥的盐碱地新池塘中,将有机肥、无机肥氮、磷、微量元素按比例连续不断地配方施肥和水质调控,使水体中NH4^+-N+NH3-N为0.835 8mg/L,PO4^3--P为0.128 6mg/L,SiO2为1.49mg/L,N/P为6.02:1。微量元素Fe、B、Mn、Zn、Mo、Co分别按60、50、50、5、5、5μg/L施入池水,隐藻、硅藻为优势种群的浮游植物总生物量达到46.939mg/  相似文献   

12.
宋学宏 《科学养鱼》1999,(12):28-29
(三)真菌病的防治1-水霉病的防治(1)每亩用菖蒲2-5~5kg,食盐0-5~1kg,加入人尿2~5kg,全池泼洒。(2)用五倍子全池泼洒,使池水呈4mg/L浓度。(3)桐树叶(或芝麻秆)扎成小捆,放入池中。(4)用2~4mg/L的烟茎浸出液,浸洗病鱼30分钟。(5)全池泼洒2mg/L苦楝和0-4mg/L碳酸钠。2-鳃霉病的防治用100kg芭蕉心(大蕉心或香蕉心)切碎加食盐3~4kg,再加乐果100g拌匀,上食台投喂,每100kg鱼喂上述混合饲料5kg,效果较好。(四)寄生虫病的防治1-车轮虫病…  相似文献   

13.
“高效鱼虫灭”对草鱼,白鲢越冬鱼种48-72h的Tlm分别为2.5、2.33ml/m^3,安全浓度分别为0.75、0.699ml/m^3;对草鱼,白鲢越冬鱼种72h的最低致死浓度均为0.5-1ml/m^3,致死率分别为20%、25%;对鳙鱼越冬鱼种的最低致死浓度大于3ml/m^3;青虾,淡水白鲳、枝角类对高效鱼虫灭敏感。  相似文献   

14.
防病养虾塘水质管理模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臧维玲 《水产学报》1997,21(4):422-427
养殖中国对虾的试验塘,以防病养虾塘水质管理模式加以管理,养殖周期为87-159天,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虾塘水的主要理化因子基本符合要求,NH3-Nt〈1mg/,0.005mg/L≤NO2≤0.016mg/L,溶氧处于过饱和状态,CODMn〈12mg/L,池塘单位水柱毛产氧量约为7g(m^2.d),总耗氧量约为5-11g/(L.d),并借助增氧机补足池水所缺需氧量。  相似文献   

15.
赵文  严朝晖 《淡水渔业》1994,24(4):23-24
养殖水体的降氨措施及氨毒性利用赵文,严朝晖,黄学敏(广东汕头昂泰集团水生生物技术研究所515800)氨,特别是非离子态氨对鱼虾和其它水生动物具有强烈毒性,轻则抑制生长、损害鳃组织,重则导致鱼虾大批死亡,一般氨的安全浓度为0.025mg/LNH3—N。...  相似文献   

16.
乳山湾海水,底质及贝类体内砷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1995年6-9月对乳山湾的综合调查,初步摸清了乳山湾海水,底质及贝类体内砷的分布。该水域内砷的浓度范围为0.72-6.80μg/L,其平均值为1.94μg/L;底质中砷的含量范围为5.0-9.6mg/kg,平均值为7.77mg/kg;  相似文献   

17.
非离子氨对史氏鲟早期仔鱼72和96小时的LC50分别为068和063mg/L;对晚期仔鱼的8、12、14、48、72和96小时的LC50分别为050、043、035、026、021和017mg/L,当浓度达到035mg/L时,在17小时内造成试验鱼全部死亡。48小时内造成早期仔鱼50%死亡的总铁浓度为500mg/L。史氏鲟仔鱼对pH忍耐性的上限和下限分别为925和360,立刻致死的pH值分别为209—250和1010—1000。  相似文献   

18.
最大深度为3-5米,热天水温层化的池塘,多用于商品化水产养殖。本研究采用的六个水塘中无溶解氧、黑色金属含量为2.4-43.2mg/L、总镁0.01-2.25mg/L、总氨氮0.24-3.59mg/L、总亚硫酸盐0.07-1.25mg/L。  相似文献   

19.
用济兴牌强力消毒剂进行室内和鱼塘防治细菌性鱼病试验。室温25℃,用0.4×10-6消毒剂24h即能全部杀灭赤皮、烂鳃、肠炎病原菌;轻病鱼塘用0.5×10-6,重病鱼塘用0.8×10-6消毒剂全池泼洒,2天1次,2~3次即愈。  相似文献   

20.
非离子态氨及亚硝酸盐对鳜鱼苗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侃  刘荭 《淡水渔业》1996,26(3):7-10
通过毒性试验得出:24小时、48小时、96小时非离子态氨对鳜鱼苗(9-12mm)的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分别为0.92mg/l、0.49mg/l、0.32mg/l、0.032mg/l;亚硝酸盐对鳜鱼苗(12-19mm)的半致死浓度及安全浓度分别为724.44mg/l、190.55mg/l、71.61mg/l、7.16mg/l。结果表明,水体中非离子态氨对鳜鱼苗的毒性作用较明显,而鳜鱼苗对亚硝酸盐有较强的耐受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