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应用拓扑指数研究氯代苯酚化合物结构与活(毒)性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分子中原子的结构特征和键的连接性,提出了新的结构信息指数和取代基染色指数计算方法,并利用所计算的指数,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和最佳变量子集算法对变量进行压缩,进行了20个氯代苯酚与水生动物发光菌毒性相关性分析;分析表明,氯代苯酚化合物对水生动物发光菌的毒性作用与其分子的体积、取代基的位置和多少有关,苯环上的氯原子越多对水生动物发光菌的毒性也就越大;新方法计算结果与前人其他方法计算结果和实验数据相比,偏差非常小,说明新方法计算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3.
4.
板栗果实发育与子房内源激素含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空苞栗和正常栗子房内源激素含量与果实直径生长规律 ,并采用通径分析法研究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正常栗胚胎发育期子房内源 GA1+ 3、i PAS含量和 ( GA1+ 3+i PAS) /ABA值呈现出“双峰”型变化模式 ;而子房内源 ABA含量变化趋势相反 ,且幅度较小。正常栗果实直径生长率的变化过程与子房内源 GA1+ 3、i PAS含量和 ( GA1+ 3+ i PAS) /ABA值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总苞直径生长率与子房 i PAS含量和 ( GA1+ 3+ i PAS) /ABA值间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关系 ,决定系数为 0 .81 2 0 ,且 i PAS含量比 ( GA1+ 3+ i PAS) /ABA值对总苞直径生长率的影响更大 ;坚果直径生长率则与子房 GA1+ 3含量间有极显著的线性关系 ,决定系数为 0 .8795。空苞栗子房内源激素含量及其比值在整个胚胎发育期未出现明显的峰值 ,且子房内源 GA1+ 3、i PAS含量和 ( GA1+ 3+ i PAS) /ABA值呈下降趋势 ,ABA含量呈上升趋势。空苞栗果实生长过程同正常栗间的差异与其子房内源激素含量及平衡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5.
6.
7.
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作为一种重要的天然免疫因子,在防御病原体入侵、病毒识别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的研究发现,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的水平与其抗病性相关,该文从MBL的结构以及与疾病的相关性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密集烘烤过程中烤房叶间风速指标的灰色关联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烘烤过程中,密集烤房内部不同位点的风速之间密切又复杂.为确定风速指标间的关系,测定了密集烤房内405个风速值,对15个风速指标进行了灰色关联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聚类临界值为0.8时,15个风速指标可被聚为2类;当聚类临界值为0.7时,15个风速指标可被聚为1类.通过分析,密集烤房内部同一平面不同位点的风速差异较小,可视为均匀一致,密集烤房能够保证装烟室同一层烟叶整体上均处于同样的变色和干燥环境下,从而能够在理论上保证其烟叶相同的烘烤质量. 相似文献
9.
酯酶活性与柞蚕部分经济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幼虫消化液酯酶活性与中肠酯酶活性表现出一定的负相关关系,消化液酯酶活性与全茧量、蛹重存在显正相关关系,中肠酯酶活性和茧层率性状呈显正相关关系,卵的酯酶活性与茧质性状呈高度正相关。酯酶活性与茧质性状的杂种优势率的强弱表现也一致。因此可以认为Fl代消化液酯酶和中肠酯酶活性的提高是茧质性状杂种优势形成的原因之一。酯酸活性可用来预测F1代的茧质性状的优劣。 相似文献
10.
采后竹笋木质化与内源激素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采后竹笋贮藏期间的木质化机理,探讨采后竹笋内源激素对木质化进程的调控作用。【方法】以采收后雷竹笋和毛竹笋为材料,分析了两个品种竹笋在2±1 C下贮藏期间内源激素(IAA、GA3、ABA)含量和木质素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雷竹笋和毛竹笋贮藏期间,GA3和IAA含量都逐渐减少,而ABA含量先增加后减少,其中雷竹笋的GA3、IAA和ABA含量高于毛竹笋的。两个品种竹笋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都先增加后减少,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逐渐增加,导致竹笋组织硬度增加。经相关分析发现,两个品种竹笋的PAL、4CL和POD活性与ABA/GA3的比值都呈显著正相关。【结论】ABA/GA3比值的变化对竹笋木质化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推测通过降低ABA/GA3比值可抑制PAL、4CL和POD活性而延缓竹笋的木质化进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