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郑璐 《森林防火》2023,(3):117-119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愈发凸显,湿地生态修复与保护也成为研究热点。为改善长白山碱水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环境,修复受损湿地,以碱水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环境修复工程为例,通过解决湿地生境受损、森林和湿地植被退化等问题,旨在为国家湿地公园的湿地生态修复、生境恢复重建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湖南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恢复重建区为研究区,对比了湿地公园修复前(2017年)和修复后(2018、2019年)恢复重建区水质以及鸟类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并估算了其生态价值。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湿地修复后出水口的水质得到了显著改善,水样中的悬浮物、化学需氧量含量、氨氮含量、总磷含量和总氮含量明显下降;修复后鸟类种类和数量都大幅度上升,夏季鸟类种类和数量比修复前增长了57.1%和446%;湖南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恢复重建区产生的生态价值约为2 577万元。  相似文献   

3.
建设国家湿地公园是我国进行湿地保护的一种方式,保护生态环境是建设国家湿地公园的一个重要目标.以重庆酉水河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规划为例,阐述重视生态保护规划理念在国家湿地公园规划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浙江林业科技》2007,27(5):31-31
9月29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二期开园。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一期工程建成对外开放两年多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生态系统逐渐恢复,示范带动作用日益明显,生态修复和科普教育功能不断增强,社会影响力、公众参与度不断提高,西溪湿地以其优良的生态、秀丽的风光、鲜明的特色,受到国内外游客、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普遍赞誉。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二期的“有限开园”,使西溪湿地公园建设又迈向了一个新阶段,将进一步推进西溪湿地的保护与恢复,更好地发挥西溪湿地在生态、人文、  相似文献   

5.
从湿地公园的特征、湿地公园是促进湿地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最佳结合点等角度并举例说明,阐述湿地公园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一道亮丽风景,旨在增添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加强和促进湿地公园建设。  相似文献   

6.
我国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与发展问题浅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保护好我国湿地生态系统,对流域生态安全、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国家湿地公园是我国湿地保护网络中重要的一环,已引起全社会的普遍重视,并获得广泛发展。通过分析我国国家湿地公园的地理分布、类型和当前湿地公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智慧湿地公园管理系统、重视湿地文化发掘与保护和探索多渠道投资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松雅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雅湖国家湿地公园是通过退田还湖工程恢复重建的人工湿地.利用1955年、1972年、1990年地形图资料和2011年卫星影像资料,对比分析松雅湖湿地公园范围内湿地面积的时空变化,从湿地生态功能等视角分析松雅湖湿地公园对长沙县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当今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大环境背景下,城市及近郊湿地面积快速下降、功能逐渐退化的趋势难以避免,但通过科学规划并组织实施,局部区域城市湿地退化趋势可以放缓并在一定范围内可逆.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重庆阿蓬江国家湿地公园现状调查和湿地资源、风景旅游资源的分析研究,按照景观资源的分类要求对湿地公园的景观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简要分析项目实施的优势和劣势,在突出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下将湿地公园划分为舟白湿地保育区、官渡峡湿地游赏区、蒲花河湿地体验区、濯水湿地服务区、神龟峡湿地探秘区、两河湿地休闲区等6个功能区和1个外围保护地带,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保护保育规划、生态旅游规划、植物景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居民社会调控规划、科研和监测规划等相关规划。  相似文献   

9.
保护湿地是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改善和持续利用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方面,是未来工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持续利用,一直受到社会极高的关注,并开始针对这一特殊类型用地的开发模式进行积极的探索。伦敦湿地中心、香港湿地公园、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成功运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保护和开发模式——湿地生态公园。针对这一形式,该文试从湿地生态公园的规划设计内容、规划设计原则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索,以利于使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与资源的合理利用,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合理进行保护使之既推动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达到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0.
国家级湿地公园机制运行具有有效整合“脆弱”湿地,提高湿地及其周围环境的自然生产力, 保障湿地公园规范运行,管理有效,进行湿地红线管理,牢牢守护生态红线的优势。以伊川县伊河国家湿地公园为典型案例,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湿地生态系统、科普宣教、经济社会等角度分析了河南省国家级湿地公园建设的举措、管理方法以及取得的成效,为湿地公园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正洋湖湿地位于长沙市西南部,总规划面积4.85平方公里,由洋湖湿地公园、雅河及靳江河部分滩涂组成,是湘江新区重点生态保育和环境修复。2010年启动建设,2011年6月起逐步对市民开放,2019年正式获批成为"国家湿地公园",公园还被授予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多项荣誉。公园分为生态保育区、恢复  相似文献   

12.
刘泽英 《中国林业》2014,(22):12-19
打开百度输入“湿地”、“湿地公同”,或打开微博、微信,关于湿地、湿地公园的报道铺天盖地,如:某湿地公园晋升为国家湿地公园,某湿地公园景色如画,某湿地迎来成群鸟类栖息……湿地,以其生态之美,让很多人向往。  相似文献   

13.
加强对美丽湿地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能力,就是要使我国自然湿地得到良好保护,逐步恢复湿地的生态功能。一要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落实《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十二五"实施规划》,执行湿地保护补助政策,加强国家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建设管理,推动各地谋划实施地方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努力扩大湿地面积。二要科学构建湿地保护网络体系。发布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将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国家湿地公园和省级重要湿地纳入禁止开发区域。  相似文献   

14.
城市湿地具有维持水、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小河口生态湿地公园是长江故道生态绿廊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自然保护价值。通过保护动、植物种群源,逐步实现改善城镇生态环境,构建平原水乡特色,使小河口生态湿地公园在小河口镇城市建设中充分发挥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它将成为城市的自然生态“博物馆”,还将是市民休闲、运动和科普学习的大型公共绿地。  相似文献   

15.
人类社会发展必然走向生态文明之路。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城市建设的热点,以贵阳·红枫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规划为例,探索湿地公园景观规划中绿色建筑、绿色景观、绿色交通的设计方法,典型湿地景观的营造方式,以及生态技术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正蓝旗上都河国家湿地公园是以保护滦河上游水源地、湿地生态系统为主的国家级湿地公园。太子城至锡林浩特铁路是实现京津冀西北与锡林郭勒盟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该铁路从湿地公园中部穿过,穿越长度3 540 m。文章从土地利用现状、动植物多样性、自然系统生态完整性等方面,对该项目对湿地公园的生态影响进行分析,并从施工期和运营期两方面进行预测与评价,得出结论:该项目在湿地公园内原有铁路占地范围内,对路基和桥梁进行改建,占地现状为草地,面积201.6 m2,仅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0.000 1%,项目评价区内未发现重点保护动植物,自然系统生态完整性可较好保持,该项目对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影响微小。  相似文献   

17.
介绍鹤庆县母屯河国家湿地公园范围、面积、气候等情况。对其生态区位、生物多样性、历史演变、人文资源等进行分析,从生态区位、保护与发展、恢复古屯湿地、探索人文与自然资源融合等方面提出建设湿地公园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分析度假区生态环境基础上,指出了苏州太湖湖滨湿地公园建设目标与原则;在加强湿地生态保育区、物种繁育区、生态展示与游览区、生态控制区和管理服务区建设的同时,应建立湿地生态定位监测站、制定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和强化湿地生态管理,以期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2014年12月,湖南泸溪武水国家湿地公园获批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通过8年持续有效的湿地保护和管理,截至2022年,湖南泸溪武水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明显,良好生境为鸟类提供了优质栖息地、繁殖场所,鸟类物种数持续增加。为了解湖南泸溪武水国家湿地公园鸟类物种多样性增加的具体情况,应用中国观鸟中心记录软件,通过样线法和固定样地法相结合的方法,于2019—2021年对湖南泸溪武水国家湿地公园中的鸟类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过程中共记录鸟类17目55科162种,相较于2014年建立国家湿地公园之前,鸟类物种数量增加了77种,增加的鸟类中包括黄胸鹀、黑冠鹃隼和黄腿渔鸮等8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此外,分析了湖南泸溪武水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并提出湿地公园鸟类保护的路径,为未来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与管理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0.
美丽的德清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德清县城武康郊区,中心湖区面积约1890亩,相当于1.26平方公里,整个水域面积3.4平方公里,是浙江省第五大内陆湖,为长三角地区生态系统多样性高、原生状态保持最完整的天然湿地之一。湿地公园所处的杭嘉湖平原,在二亿年前为古海洋的一部分,后由于地壳运动,古海洋转变为陆地,海岸线东移,在低洼处形成了南太湖流域众多的溪、漾、湖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