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菜豆荚斑驳病毒-危害大豆等豆科植物的重要病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豆原产中国,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我国大豆产量居世界第4位。近年来,位居大豆产量前三位的美国、巴西和阿根廷对华出口大豆数量不断增加,有害生物随大豆传人风险也在不断加大。菜豆荚斑驳病毒是危害大豆等豆科植物的重要病毒,在美国已引起大豆巨大的产量损失。我国无此病毒的分布。最近,我出入境口岸从进口的美国大豆中多次检出该病毒,它已对我国的大豆生产构成了现实的威胁,若此病毒随进口大豆传人国内,并定殖下来,将会对国内的大豆生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本文对该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检验和鉴定方法以及重要性进行了介绍,供口岸检疫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
陈燕平  耿金培 《植物检疫》2005,19(3):147-147
2005年1月,烟台局技术中心在对美国进口大豆进行检验检疫时,截获菜豆荚斑驳病毒(Bean pod mottle virus),经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动植物检疫所病毒中心复核,确认为菜豆荚斑驳病毒.这是国内继上海局首次检出后,烟台局再次截获该病毒.目前烟台局正对该批大豆加强检疫监管.  相似文献   

3.
从进口美国大豆中检出大豆花叶病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我国从国外进口大豆数量迅猛增加,为防止危险性病毒随进境大豆传入,我们开展了大豆病毒检疫工作。主要针对一、二类检疫性病毒及部分具检疫重要性的病毒进  相似文献   

4.
单管多重RT-PCR同时检测大豆种子中三种检疫性植物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大豆年进口量持续增长,快速、准确地检测进境大豆种子中可能携带的病原物是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入境传播和扩散的有效手段。菜豆荚斑驳病毒(BPMV)、烟草环斑病毒(TRSV)和番茄环斑病毒(ToRSV)均是被大豆种子携带的检疫性有害生物。本研究建立了在单一PCR管中同时检测这3种检疫性植物病毒及大豆内源基因Bd-30K的多重RT-PCR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多重RT-PCR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检测含BPMV、TRSV和ToRSV RNA的最低浓度分别为0.45、0.0093和0.004ng/μL,从大豆种子中同时检测3种病毒的最低RNA浓度为0.58ng/μL。  相似文献   

5.
一种快速检测菜豆荚斑驳病毒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菜豆荚斑驳病毒是危害大豆等豆科植物的重要病毒,在美国已引起大豆产量的巨大损失,我国尚无此病毒分布。但随着我国进口大豆数量不断增加,该病毒随大豆传入的风险逐步增大,为保护我国大豆产业的安全,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准确快速的检测方法。目前对植物病毒的检测主要通过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血清学方法有特异性强、结果易观察等优点,但步骤繁琐。  相似文献   

6.
进境大豆携带的病毒主要有菜豆荚斑驳病毒(BPMV)、烟草环斑病毒(TRSV)、烟草条纹病毒(TSV)和南方菜豆花叶病毒(SBMV)等,均为大豆种传病毒,可随大豆种子实现远距离传播。本研究对这4种大豆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部分序列设计引物,并通过优化引物、模板浓度和扩增参数,在一个体系中成功对4种病毒进行了多重RT-PCR扩增,得到307bp、206bp7、17bp5、18bp共4条特异性条带,建立了能同时检测BPMV、TRSV、TSV和SBMV的多重RT-PCR检测体系。该方法快速、灵敏、简便,同时特异性强,在出入境检疫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柑橘麻风病在南美洲和中美洲危害严重,引起该病的病毒有6种,分属3个病毒属,其共同特征是局部危害产生的症状相似,并且都由短须螨属螨传播。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将其列入检疫性有害生物。我国尚无该病毒危害柑橘的报道,但其对国内柑橘生产的潜在威胁依然存在。本文综述了该病的历史、病原物特性、传播途径及检疫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A病毒及其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A病毒是是马铃薯生产上危害较严重的病毒之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将其列为检疫性病毒病害。本文介绍了该病毒的分布、寄主范围、危害症状、诊断与检测、防治方法等,通过分析该病毒的侵染循环与传播途径,对其传入我国及在我国定殖和扩散的可能性进行风险分析,结果表明其传入的可能性较大,需要制定严格的检疫措施。  相似文献   

9.
细菌磁颗粒实时荧光RT-PCR检测菜豆荚斑驳病毒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菜豆荚斑驳病毒(Bean pod mottle virus,BPMV)属豇豆花叶病毒科Comoviridae豇豆花叶病毒属Co-movirus成员,主要侵染大豆、菜豆等豆科植物,可通过种子远距离传播,造成大豆产量和品质下降。目前,该病毒主要分布于美国、巴西等国家,在我国属禁止进境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因此,建立一种简便、快捷、灵敏的植物病毒检测方法,对于提高口岸检疫工作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唐菖蒲病毒种类鉴定分布危害和检验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燕芳 《植物检疫》1993,7(4):312-315
从1986~1989年,我们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广州、深圳、厦门、福州、昆明、成都、武汉、沈阳、长春和哈尔滨大、中城市的园林科研所和公园共23个单位,对唐菖蒲病毒进行调查和采集病样358份。口岸动植物检疫局截获送检的唐菖蒲种球获得的病株210株。通过鉴别寄主反应,电镜观察粒体形态,琼脂双扩散试验和蛋白亚基分子量测定等,共鉴定出4种病毒,即烟草环斑病毒、菜豆黄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和蚕豆萎蔫病毒。从荷兰引进的唐菖蒲球茎获得的病株均分离到这4种病毒,其中烟草环斑病毒是对外检疫对象。在我国的唐菖蒲尚未发现,应特别注意。该病毒侵染大豆引起顶枯,并经大豆种传,可构成潜在威胁。后3种病毒是在国内唐菖蒲鉴定获得的。菜豆黄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是危害唐菖蒲的主要病毒。分布广、危害严重,其平均检出率分别为48.3%和20.1%。蚕豆萎蔫病毒只有局部地区零星发生,对危害重,零星发生分布未广的病毒,禁止从病区调运种球,以免病毒扩散传播。在对外检疫上防止新的病毒随种球传入我国。  相似文献   

11.
进口大豆上菜豆荚斑驳病毒的免疫捕获巢式RT-PCR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翠  杨翠云  宋绍祎  洪健 《植物检疫》2006,20(4):201-204
利用DAS-ELISA对进口大豆上BPMV进行检测发现,从美国进口的部分大豆样品对BPMV的多抗血清呈阳性反应;利用免疫吸附电镜观察发现,ELISA检测阳性的大豆种皮病汁液中存在直径约30nm的球状病毒粒子.根据BPMV外壳蛋白(CP)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了2对嵌合引物,建立了BPMV的高灵敏的免疫捕获巢式RT-PCR(IC-nested RT-PCR)检测方法.该方法经免疫捕获、反转录和2轮PCR扩增,能从带毒大豆种子中扩增到预期大小的DNA条带.序列测定与分析表明此条带的序列为BPMV部分CP基因,在系统关系树上与BPMV的其它分离物形成一簇亲缘关系很近.实验表明从进境大豆上检测到了BPMV.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建立了大豆种子中菜豆荚斑驳病毒(BPMV)和烟草环斑病毒(TRSV)单管双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将含有相同浓度的分别带有BPMV和TRSV CP基因的质粒溶液作为阳性对照,以受两种病毒侵染的大豆种子作为待测样品进行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表明能从同一管中同时检测出这两种病毒而不发生交叉反应。尽管在阳性对照中,二者的检测限相当,均可达到35 pg/mL,但在实际应用中,两种病毒由于在大豆种子中的浓度不一致而存在一定的差别。该方法快速、灵敏、简便,同时特异性更强,在出入境检验检疫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RT-LAMP技术检测菜豆荚斑驳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菜豆荚斑驳病毒(Bean pod mottle virus,BPMV)是我国对外公布的检疫性有害生物,本研究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建立了一种快速、灵敏和特异的BPMV检测方法。根据BPMV外壳蛋白编码基因上的8个位点,共设计了6条引物,通过RT-LAMP扩增得到特征性的瀑布状条带。特异性试验表明,引物对BPMV的检测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度试验显示RT-LAMP比RT-PCR灵敏度高1 000倍。该方法无需特殊的试剂和设备,只需在水浴锅中60℃等温扩增,整个检测周期约2~2.5 h,适合BPMV的快速、准确检测。  相似文献   

14.
半巢式RT-PCR检测进口大豆中菜豆荚斑驳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菜豆荚斑驳病毒(Bean pod mottle virus,BPMV)在美国东部和南部的大豆产区广泛分布。该病毒能够造成3%~52%的产量损失并使大豆品质降低,目前我国未见其分布。针对进口大豆种子的植物病毒检测,本文建立了半巢式RT-PCR技术检测BPMV的方法。该方法采用Trizol快速提取大豆种子病毒总RNA,并根据BPMV的外壳蛋白编码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经第一轮RT-PCR和第二轮半巢式PCR扩增,分别得到275 bp和196 bp大小的特异性基因片段。半巢式RT-PCR扩增产物的测序表明,该产物序列与BPMV的外壳蛋白编码基因存在91%~95%的高度同源性。检测灵敏度比较研究显示,DAS-ELISA与RT-PCR的检测灵敏度相近,半巢式RT-PCR的检测灵敏度比这2种方法高出103倍以上。  相似文献   

15.
应用TaqMan MGB探针技术检测菜豆荚斑驳病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菜豆荚宽驳病毒(Beanpod mottle virus,BPMV)不同分离株外壳蛋白基因(coat protein,CP)的保守序列,设计了特异性引物与TaqMan MGB荧光探针,建立了BPMV的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该方法与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相比,灵敏度提高了100倍,具有快速、灵敏和高特异性的优点,适于对BPMV的快速检测.应用该方法,对来自美国不同地区的携带有BPMV的大豆样品进行检测,均能够得到BPMV的典型扩增曲线,表明引物与探针对BPMV不同分离株具有良好的简并性.  相似文献   

16.
Diversity Among Isolates of Bean pod mottle viru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18.
ABSTRACT The comovirus Bean pod mottle virus (BPMV) is widespread in the soybean-growing reg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It has a bipartite genome consisting of RNA1 and RNA2, which are encapsidated separately. We previously have reported the occurrence in nature of two distinct subgroups of BPMV strains (subgroups I and II), as well as reassortants between the two subgroups. Here, we report the isolation and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naturally occurring partial diploid reassortant strains, which are diploid for RNA1 and haploid for RNA2. Whereas the RNA1s of the partial diploids are derived from two distinct strain subgroups (I and II), the RNA2 is derived from either subgroup I or II. The partial diploid strains induced strikingly severe symptoms on soybean, which could be explained based on the presence of two distinct RNA1s in the same plant. This conclusion was supported by the finding that pseudo-recombinants constructed with two diverse RNA1s induced very severe symptoms on soybean that mimicked those produced by the naturally occurring partial diploids. No enhancement of symptom severity was observed with pseudorecombinants constructed with closely related RNA1s. Likewise, no enhancement of symptom severity was noted with pseudo-recombinants that are diploid for RNA2 and haploid for RNA1. The potential role of genetic reassortment in the epidem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BPMV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