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Bt基因玉米对亚洲玉米螟的抗性及其农艺性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普通玉米杂交组合N3030、N4640为对照,通过盆栽接虫试验和田间调查,系统研究了转Bt基因玉米杂交组合N3030Bt和N4640Bt对亚洲玉米螟的抗虫效果和主要农艺性状变化。结果表明,转Bt基因玉米对亚洲玉米螟产卵无驱避作用,但花叶率、茎秆和雌雄穗的受害程度均明显轻于对照;转Bt基因玉米的生育期、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等与对照差异不大,秃尖长明显短于对照,穗粒数和产量明显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2.
作为害虫抗性治理的一部分,抗性监测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归纳和总结了多年来害虫对转Bt植物抗性的检测或监测技术,为能较早地检测和监测到害虫抗性的产生而及时提出治理对策提供依据,为转基因植物的应用提供依据,同时也为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玉米心叶期和穗期对3个转Bt基因玉米品种及其相对应的受体品种进行人工接虫,分析了转Bt基因玉米对玉米螟的抗性及对产量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转Bt基因玉米在玉米心叶期,对一代玉米螟表现为高抗;在穗期,对二代玉米螟也表现高抗.在接虫条件下,转Bt基因玉米可以减少产量损失30%以上.因此.种植转Bt基因玉米具有明显增产作用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害虫对转Bt棉的抗性与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介绍了转Bt棉靶标害虫的抗性遗传、机理、检测及抗性进展情况,提出了抗性监测的重要性,可为害虫抗性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转Bt基因抗虫玉米发展状况及对非靶标昆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转Bt基因抗虫玉米是目前商品化进程最快的转基因作物之一,并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其抗虫性和经济效益已得到普遍肯定,但外源基因的导入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玉米自身的基因序列,因此转Bt基因抗虫玉米对生态安全的影响也备受关注.本文从转Bt基因抗虫玉米发展现状及对非靶标昆虫影响的角度对转Bt基因玉米的安全性研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转Bt基因水稻对东亚飞蝗抗寒性的影响,在室内条件下以转Bt基因水稻和非转基因水稻分别喂养东亚飞蝗3代,用过冷却点仪测定东亚飞蝗的过冷却点和冰点。结果表明,转Bt基因水稻饲养的东亚飞蝗的4龄、5龄幼虫、成虫(雌和雄)的过冷却点分别为-5.89、-7.59、-6.64和-6.79,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转Bt基因棉卡那霉素田间快速检测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对转Bt基因棉对卡那霉素不同时期、不同部位、不同浓度的反应及其与棉花抗虫性的关系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棉花顶部第2片叶为卡那霉素涂抹的最适宜叶,田问卡那霉素涂抹反应与室内抗性生测结果吻合率高,且不同时期结果一致。说明棉花田间抗卡那霉素反应能够准确检测转Bt基因抗虫棉,可以作为一种快速、简便的田间检测转Bt基因棉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转Bt毒蛋白基因玉米及其抗虫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杨春英  宋建成 《玉米科学》2001,9(1):088-093
本文从转Bt毒蛋白基因玉米的培育及商品化,Bt毒蛋白基因在转基因玉米中的遗传分离与整合、对玉米螟及其它害虫的杀虫效果、对天敌种群数量和玉米病害发生程度的影响、玉米螟对转Bt毒蛋白基因玉米产生抗性及解决措施、应用转Bt毒蛋白基因玉米潜在的生态风险性等方面对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转Bt基因抗虫杂交棉苏杂6号对棉铃虫的抗性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3个方面分析了转Bt基因抗虫杂交棉苏杂6号对棉铃虫的抗性效果。结果显示:(1)苏杂6号的蕾铃被害率显著低于非抗虫棉对照苏棉12号,在田间对棉铃虫表现良好的抗虫效果。(2)ELISA检测显示,4个不同时期叶片中Cry1A杀虫蛋白的表达量存在差异,按时序分别为669.2、528.4、354.6及289.4ng.g^-1;其它组织杀虫毒蛋白的含量较低,蕾为181.3ng.g^-1,花为117.8ng.g^-1,铃为346.5ng.g^-1。(3)调查棉花生长发育4个不同时期的棉铃虫的校正死亡率:国产抗虫棉GK22依次为99.6%、99.6%、89.6%、86.7%;美国抗虫棉109B依次为100%、99.6%、92.2%、88.9%;非抗虫对照苏棉12号依次为9.6%、9.2%、7.6%、6.4%,而苏杂6号依次为100%、98.2%、100%、95.7%,显示出良好的抗性稳定性。纯合度的生物测定显示,苏杂6号的抗虫性纯合度高达100%。  相似文献   

10.
转Bt基因棉的抗虫性遗传及其生化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卡那霉素抗性鉴定、抗虫性鉴定Bt毒蛋白含量测定等三个方面对转Bt基因棉的抗虫性遗传及其生化基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转Bt基因棉美棉33B和GK-12对棉铃虫具有显著的抗性。盛蕾期饲喂美棉33B、GK-12棉抹顶端叶片72h后,初孵棉铃虫幼虫死亡率分别为86.8%、75.1%,对照TM-1、泗棉33号、苏棉12号三个常规品种(系)初孵幼虫死亡率分别为10.9%、13.9%、9.2%。美棉33B、GK-12盛蕾期功能叶片Bt毒蛋白含量分别为每克鲜重836.68纳克、682.56纳克。饲喂美棉33B、GK-12与常规品种(系)杂种一代棉抹顶端叶片72h后。初孵棉铃虫幼虫平均死亡率分别为84.1%、77.2%,两个转Bt基因棉品种与常规棉品种(系)杂种一代功能叶片的Bt毒蛋白含量平均值分别为每克鲜重820.58纳克、683.77纳克。转Bt基因棉与常规棉杂种一代的抗虫性表现及其生化基础与转Bt基因棉非常接近,杂种二代群体抗、感虫植抹的分离比例符合3:1,回交世代BC1群体抗、感虫植株的分离比例符合1:1,转Bt基因抗虫性状的遗传是受一对完全显性基因控制的。Bt基因与NPTⅡ基因是紧密连馈或完全连锁的。段毒蛋白表达量按照一对显性基因的表达方式在转Bt基因棉杂交后代中进行传递。不存在基因的剂量效应。三种鉴定方法都能对玫基因进行有效的追踪检测,且三者之间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并对国产转Bt基因棉GK-12的抗虫性不及美棉33B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转Bt基因抗虫水稻的抗性管理策略:“高剂量/避难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艳  黄大年 《中国稻米》2001,7(4):38-39
植物虫害在世界范围内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达数亿美元 ,化学农药的广泛使用对人类及环境造成了巨大威胁。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为培育抗虫作物品种提供了新手段。目前成功应用的抗虫基因是苏云金芽孢杆菌 (Bacillustburingien sis,Bt)的Bt基因 ,Bt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称为δ -内毒素或杀虫结晶蛋白 ,它对某些作物害虫具有高度杀虫活性而对人类食用安全 ,因此被用于培育抗虫作物并已获得了巨大成功。转Bt基因的抗虫玉米、棉花、土豆于1996年首次在美国商业化种植 ,1999年 ,转Bt基因的抗虫作物已在澳大利亚…  相似文献   

12.
在玉米心叶期和穗期对3个转Bt基因玉米品种及其相对应的受体品种进行人工接虫,分析了转Bt基因玉米对玉米螟的抗性及对产量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转Bt基因玉米在玉米心叶期,对一代玉米螟表现为高抗;在穗期,对二代玉米螟也表现高抗。在接虫条件下,转成基因玉米可以减少产量损失30%以上。因此,种植转Bt基因玉米具有明显增产作用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转Bt及(Bt+CpTI)基因抗虫棉抗性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介绍转 Bt及 ( Bt+ Cp TI)基因抗虫棉的培育及应用现状的基础上 ,综述了其对鳞翅目害虫的抗性和对非鳞翅目害虫与天敌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提出了害虫对转基因抗虫棉抗性的预防和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4.
转Bt基因抗虫棉棉田主要病虫害的治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转Bt基因抗虫棉棉田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出发.提出在认真做好棉田病虫害监测的前提下,优先实施农业防治措施,因地制宜选用物理机械防治措施,适时用药开展化学防治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转Bt基因抗虫油菜花粉对蜜蜂生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转Bt基因抗虫油菜(B.napus L.)和非转基因油菜湘油13号种植小区分别用尼龙网罩住,放入蜜蜂和蜂箱,蜜蜂生活lOd。结果表明:与对照非转基因油菜湘油13号相比,转Bt基因抗虫油菜花粉对蜜蜂生存影响不大,t测验表现两者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转Bt基因抗虫材料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1997 年在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棉花试验田对2 个转 Bt基因抗虫棉和3 个常规棉品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 与常规棉相比转 Bt 基因抗虫棉表现为株高和主茎叶片的日增长量小。果枝出现得早, 但增加缓慢。蕾花和结铃高峰出现得早, 脱落量小, 成铃率高。  相似文献   

17.
转Bt基因抗虫棉棉田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转Bt基因抗虫棉棉田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指出棉花品种及田间栽培管理技术的变化和气候条件的改变是引起病虫害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转Bt基因抗虫棉田主要害虫的监测要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转Bt基因抗虫棉(简称Bt棉,下同)在江苏沿海地区的推广速度很快。据盐城市农林局统计,2003年Bt棉的种植比例已占当地植棉总面积的60%以上,并且预计2004年仍有进一步上升的势头。数年的种植实践证明,Bt棉对棉铃虫等靶标害虫具有较高的抗性,而其对棉叶螨等非靶标害虫不具抗性;加之Bt棉的  相似文献   

19.
室内研究了转Bt基因水稻克螟稻2号和华池B6叶片中的CrylAb杀虫蛋白在稻田水稻土中的降解动态。分别将克螟稻2号的粉碎叶片和华池B6的整张叶片埋入3种土壤(即老黄筋泥田、青紫泥田和黄松田)中,此后每隔6~10d测定土壤或叶片中的CrylAb含量。克螟稻2号粉碎叶片中的CrylAb均以处理后的前36d,尤其是前6d的降解较快,其中在青紫泥田中最快,黄松田中最慢。在处理后6~36d内,不同土壤中的CrylAb残留量有显著差异,黄松田中的明显最高,老黄筋泥田中的次之,青紫泥田中的为最低;此后土壤间的残留量差异逐渐缩小,至处理后78d差异已不明显。土壤淹水可显著加快华池B6叶片中CrylAb的降解,且淹水后其降解动态在不同土壤之间十分相似;淹水对CrylAb降解的促进作用仅发生在前12d之内,此后多数时间内残留量在淹水与非淹水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建立了各处理中CrylAb降解的动力学指数方程,相应地得出了其降解的半衰期。还讨论了土壤有机质和微生物等因子对土壤中CrylAb降解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转Bt基因水稻的生态安全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为利用外源基因培育优良水稻品种提供了新的途径,目前国内外已培育出多个高抗害虫的转基因水稻,转Bt基因水稻就是其中之一。但是,人们对转Bt基因抗虫水稻潜在的风险尚存在疑问,这是目前转Bt基因水稻未能进一步获准商品化生产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简要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转Bt基因水稻研究现状与安全性评价的最新进展,主要涉及环境生态安全性、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及昆虫对Bt杀虫蛋白的抗性问题和管理对策,并对将来的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