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择58周龄高产期伊莎笼养蛋鸡90羽,应用PCR扩增鸡IGF-Ⅰ启动子上游7kb处基因片段,用PstⅠ消化产生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IGF-Ⅰ多态性与胫骨、股骨、肱骨骨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伊莎蛋鸡PP、Pp、pp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256、0.311、0.433,P和p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4111和0.5889。方差分析显示,肱骨的骨密度与IGF-Ⅰ基因多态性相关,PP基因型组的骨密度和骨矿含量均显著大于pp基因型(P〈0.05),股骨、胫骨基因型间无显著差异。PP基因型体质量显著大于Pp基因型。表明伊莎笼养蛋鸡IGF-Ⅰ基因多态性和肱骨骨密度显著相关,P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优良骨质指针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赵志  严昌国  张立春  曹阳  金海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729-6730,6738
[目的]对吉林梅花鹿IGF-I基因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为梅花鹿产茸性状的分子育种提供新的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IGF-I基因在吉林左家梅花鹿群体中的多态性,并对IGF-I基因多态片段进行克隆、测序,确定多态位点的突变位置。[结果]P1引物扩增的群体出现了AA、BB、AB和CC4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00、0.300、0.433和0.167,等位基因频率为0.317、0.517和0.166;P2引物扩增的群体出现3种基因型,分别用GG、TT和G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500、0.333、0.167,等位基因频率为0.667和0.333。测序结果表明,在引物P1扩增片段中,在105~107处发生了AGT碱基的插入,在125和126处发生了T→A的突变,落在IGF-I基因的启动子区;引物P2扩增片段中,在236处有1个C→T的突变,落在IGF-I基因的启动子区。2个SNPs形成AG、AT、BG、BT、CG和CT6种单倍型,频率分别为0.239、0.077、0.311、0.206、0.117和0.050。[结论]IGF-I基因在吉林左家地区梅花鹿群体中具有遗传多态性,发现了多个突变位点,然而这些碱基的突变是否影响到IGF-I基因的生物活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及其受体IGF-IR在鸡胚胎腿部肌肉发育过程中的作用,选取藏鸡和矮小蛋鸡受精蛋孵化后,采集鸡胚胎孵化第9天、第13天和第20天时腿部肌肉组织,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IGF-I和IGF-IR 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IGF-I基因编码区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利用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筛选到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群体水平分型。结果表明:藏鸡和矮小蛋鸡胚胎腿部肌肉组织在孵化第9天和第13天时的IGF-I和IGF-IR的mRNA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第20天,且藏鸡IGF-I的mRNA表达量在第9天也显著高于第13天,而矮小蛋鸡的IGF-I mRNA表达水平在第9天和第13天无明显差异。此外,在整个孵化过程中,矮小蛋鸡的IGF-IR的表达模式与IGF-I表达模式基本一致。而藏鸡IGF-IR的表达水平在第9天明显高于第13天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同时发现第9天藏鸡IGF-IR的表达水平也高于矮小蛋鸡(P0.05)。除此之外,在藏鸡和矮小蛋鸡的IGF-I的编码区均发现c.282AG单核苷酸多态性,该SNP在藏鸡中主要以杂合子AG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基因型频率为0.57,而在矮小蛋鸡中主要以GG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基因型频率为0.77。根据试验结果分析得出,IGF-I和IGF-IR在腿部肌肉组织的表达水平在鸡胚胎孵化中期(第9天和第13天)显著高于孵化后期(第20天),可能是由于中期属于胚胎腿部肌肉快速发育阶段而后期腿部肌肉发育变得相对迟缓,同时IGF-I和IGF-IR的表达水平也随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4.
通过PCR-SSCP技术检测了大通牦牛IGF-I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对具有SSCP多态性的片段进行克隆和测序,找出等位基因的多态位点,将该位点多态性与大通牦牛生长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CR-SSCP检测到大通牦牛具有AA、AB、BB 3种基因型,A(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902 8(0.097 2);对IGF-I基因第1内含子进行序列比对,发现一处单碱基C的缺失/插入,造成了该位点多态性的出现;6月龄和12月龄基因型为AA的大通牦牛的体质量和体斜长最小二乘均值显著高于AB和BB基因型(P<0.05);18月龄基因型为AB的大通牦牛的体高最小二乘均值显著高于BB型(P<0.05),说明大通牦牛品种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生长性状有高于AB和BB基因型的趋势,可以作为大通牦牛品种选育的目标基因型.  相似文献   

5.
激素敏感脂肪酶 (HSL)是动物体脂肪分解的关键酶。本研究采用PCR RFLP法研究了 5个不同品种猪HSL基因部分 5’端区域和第 6内含子至第 9外显子区域DNA多态性。结果在对应于基因第 7内含子的DNA扩增片段中发现一AluI酶切位点多态性 ,梅山猪和湖北白猪中表现 3种等位基因型 (PP、PQ和QQ) ,等位基因P和Q的频率分别为 0 .6 5、0 .35和 0 .1 5和 0 .85,而通城猪中全部表现为PP基因型 ,大白猪和长白猪中全部表现为QQ基因型  相似文献   

6.
设计2对引物,采用PCR-SSCP和PCR-RFLP技术检测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基因在小尾寒羊、湖羊、多赛特羊、萨福克羊4个绵羊品种304个个体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表明,PTGS2基因引物1扩增片段在4个绵羊品种中不存在PCR-SSCP多态性.引物2扩增片段存在PCR-RFLP多态性,在4个绵羊品种中都检测到2种基因型(AA、AB),都没有检测到BB基因型.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B等位基因频率.小尾寒羊与多赛特羊、萨福克羊、湖羊之间PTGS2基因型分布差异显著(P<0.05),其余品种之间PTGS2基因型分布差异都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西藏高原环境下藏猪和大约克猪GHR、IGF-I基因多态性和表达模式。【方法】采用Sanger测序技术对藏猪(62头)和大约克猪(61头)GHR、IGF-I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3 kb区域进行多态性检测;利用RT-qPCR技术检测了30、90及180日龄藏猪和大约克猪(各8头)背最长肌组织GHR、IGF-I mRNA表达模式。【结果】藏猪与大约克猪GHR基因A-513G位点基因型频率呈显著差异(P0.05),T-2201C位点基因型频率呈极显著差异(P0.01);IGF-I基因G-2413A位点基因型频率呈极显著差异(P0.01)。在mRNA表达水平,GHR、IGF-I基因在品种内具有相同的表达模式;在品种间,表达模式具有明显差异。【结论】这3个SNPs位点可能是影响猪生长发育的重要调控位点,为进一步阐明GHR、IGF-I基因在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Myf5基因多态性与山羊生长性能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5,(12):1672-1675
采用PCR-SSCP技术对255只波尔山羊和成都麻羊的Myf5基因多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羊Myf5基因第1外显子第328位发生A→C突变,检测到3种基因型(AA,AB,BB)和2个等位基因(A,B);波尔山羊和成都麻羊的A等位基因为优势基因,频率分别为0.681,0.776。Myf5基因多态性与生长性状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种山羊群体内各个年龄阶段AA型的体质量和体长均显著或极显著大于BB型(P0.05),而群体内不同基因型在体高、胸围和管围上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
通过PCR-SSCP技术检测了大通牦牛IGF-Ⅰ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对具有SSCP多态性的片段进行克隆和测序,找出等位基因的多态位点,将该位点多态性与大通牦牛生长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CR-SSCP检测到大通牦牛具有AA、AB、BB3种基因型,A(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9028(0.0972);对IGF-Ⅰ基因第1内含子进行序列比对,发现一处单碱基C的缺失/插入,造成了该位点多态性的出现;6月龄和12月龄基因型为AA的大通牦牛的体质量和体斜长最小二乘均值显著高于AB和BB基因型(P<0.05);18月龄基因型为AB的大通牦牛的体高最小二乘均值显著高于BB型(P<0.05),说明大通牦牛品种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生长性状有高于AB和BB基因型的趋势,可以作为大通牦牛品种选育的目标基因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仔猪血清运铁蛋白多态性与生产性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60头仔猪血清运铁蛋白多态性进行了研究,并对血清运铁蛋白多态性与生产性能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被检仔猪血清运铁蛋白有2种基因型(TfAB和TfBB),以TfBB为优势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33 3和0.666 7;TfA和Tf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166 7和0.833 3,以TfB为优势基因。仔猪血清运铁蛋白多态性与生产性能间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仔猪血清运铁蛋白存在多态性,且血清蛋白多态性与生产性能间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析KAP16基因的遗传多态性,获取相关毛性状的DNA标记,为细毛羊在分子育种上提供依据,采用重测序技术和PCR-SSCP技术,验证KAP16候选基因的2个SNPs在中国美利奴(新疆型)群体中的遗传多态性。同时,运用SAS 8.1软件进行最小二乘方差分析方法,研究其与毛性状的关联性。结果表明,C41006938T突变点得到3种基因型为AA、AB和BB型,该群体中C41006938T突变点基因型频率为0.22、0.47和0.31;A和B等位基因频率为0.46和0.54,其中B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T41007938C基因位点AA和AB基因型频率为0.77和0.23;A和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89和0.11,A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χ2检验表明,C41006938T和T41007938C位点均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C41006938T和T41007938C突变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37和0.18,所以中国美利奴(新疆型)群体在该基因的遗传变异处在中等水平。C41006938T不同基因型对体格大小和鉴定时体重有显著影响(P0.05);T41007938C不同基因型对纤维直径纤维直径变异系数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剪毛量和弯曲有显著影响(P0.05);C41006938T和T41007938C组合基因型对剪毛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纤维直径纤维直径变异系数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寻找IGFBP-3基因在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中的SNP位点,分析基因的多态性,并分析不同基因型个体在体重、油汗、光泽、毛长度评分、毛弯曲评分、毛弯曲数、毛细度评分、体格大小、剪毛量、平均直径、变异系数等经济性状上的差异显著性,为羊毛性状的候选基因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PCR-SSCP的方法,检测分析基因的多态性,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的初步整理,用SAS8.1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得到两种基因型:从和AB两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78和0.22,等位基因A和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89和0.11,A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序列分析表明突变发生在序列片段的81碱基处且为G→C突变(g.81 G>C).所研究绵羊群体在该位点为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0.01 <P<0.05).[结论]不同基因型的个体间在毛长性状上差异极显著,从基因型要低于AB基因型(P<0.01);在毛细度评分上差异显著(0.01<P<0.05);在体重、油汗、光泽、弯曲数、体格大小、剪毛置、平均直径和变异系数上差异不显著(P>0.05).IGFBP-3基因可以作为毛长度选择的一个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15、35、58和70周龄伊莎(ISA)笼养蛋鸡骨代谢变化规律.试验结果显示:与15周龄比较,70周龄ISA蛋鸡的碱性磷酸酶(AKP)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StrACP)水平分别下降61.06%和54.38%(P<0.05);肱骨、胫骨、股骨和龙骨的放射密度分别增加35.23%、34.86%、28.38%和34.86%(P<0.05);而肱骨、胫骨和股骨的平均皮质骨宽度分别下降11.43%、36.96%和28.75%(P<0.05),皮质骨面积百分率分别下降13.97%、38.02%和28.53%(P<0.05).表明:70周龄ISA蛋鸡骨形成减弱,骨吸收增加,已发生显著的骨质疏松症.皮质骨在产蛋周期的持续性重吸收是笼养蛋鸡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成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伊莎笼养蛋鸡骨代谢的增龄性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15、35、58和70周龄伊莎(ISA)笼养蛋鸡骨代谢变化规律.试验结果显示:与15周龄比较,70周龄ISA蛋鸡的碱性磷酸酶(AKP)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StrACP)水平分别下降61.06%和54.38%(P<0.05);肱骨、胫骨、股骨和龙骨的放射密度分别增加35.23%、34.86%、28.38%和34.86%(P<0.05);而肱骨、胫骨和股骨的平均皮质骨宽度分别下降11.43%、36.96%和28.75%(P<0.05),皮质骨面积百分率分别下降13.97%、38.02%和28.53%(P<0.05).表明:70周龄ISA蛋鸡骨形成减弱,骨吸收增加,已发生显著的骨质疏松症.皮质骨在产蛋周期的持续性重吸收是笼养蛋鸡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成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研究猪ESR、FSHβ和AHR基因多态性对二花脸群体产仔数的影响,鉴别出影响二花脸猪产仔数变异的关键基因。[方法]对303头二花脸猪进行ESR基因g.14418786、FSHβ基因g.30398474_30398475ins292(292 bp大片段插入)、AHR基因g.86550830位点分型(Sscrofa11.1),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基因多态性分布的分析和卡方检验,并利用SAS 9.2软件混合模型对ESR、FSHβ、AHR基因及其合并基因型与产仔数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ESR基因g.14418786、FSHβ基因g.30398474_30398475ins292以及AHR基因g.86550830位点在二花脸群体中均具有多态性,且3个基因的不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很大,ESR基因g.14418786位点A、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173和0.827,FSHβ基因g.30398474_30398475ins292位点A、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889和0.111,而AHR基因g.86550830位点G、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889和0.111。ESR基因g.14418786位点的AA、AB和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050、0.248和0.703,FSHβ基因g.30398474_30398475ins292的AA、AB和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808、0.162和0.030,AHR基因g.86550830位点的GG、GT和TT基因型频率则为0.792、0.194和0.013。ESR基因g.14418786与FSHβ基因g.30398474_30398475ins292位点显著偏离哈代-温伯格平衡(P0.05),而AHR基因g.86550830位点符合哈代-温伯格平衡(P0.05)。关联性分析未发现ESR、FSHβ、AHR基因以及3个基因的合并基因型显著影响二花脸猪的产仔数(P0.05)。[结论]本试验未能证明ESR、FSHβ和AHR基因是影响二花脸猪产仔数的主效基因,二花脸猪产仔数变异可能受其他基因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PRLR基因多态性与湖羊产羔性能的关系,对湖羊PRLR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对其与湖羊产羔数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PRLR基因在湖羊中存在多态性(CC、CT和TT型)。湖羊中C等位基因频率为0.175,T等位基因频率为0.825;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053、0.245、0.702。测序结果表明,等位基因T与C相比发生了一处碱基突变(A259G),CT、TT及CC基因型间产羔数差异不显著。这一结果说明PRLR基因多态性对湖羊产羔性能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采用PCR-SSCP方法对波尔山羊和成都麻羊共206只山羊的Myo G基因进行了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2个山羊群体的Myo G基因内含子1区第422碱基处有一个突变位点即C→T,检测到AA,AB,BB共3种基因型和A,B这2种等位基因,A等位基因为优势基因,频率分别为0.751,0.776;波尔山羊和成都麻羊群体内各个年龄阶段AA型的体质量、体长和管围均显著大于BB型(P0.05),而群体内不同基因型在体高和胸围上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8.
杨易  谢文静  杨雷  马丽  马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795-21796
[目的]研究宁夏滩羊卵泡刺激素受体(FSHR)基因的多态性,为其繁殖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对该群体111只健康滩母羊FSHR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扩增出306 bp目的片段,PCR产物被限制性内切酶AluI消化后表现出多态性,共检测到3种基因型:GG、CG和CC。其中GG型15个,基因型频率为0.135 1;CG型74个,基因型频率为0.666 7;CC型22个,基因型频率为0.198 2。等位基因G的基因频率为0.468 5,而等位基因C的基因频率为0.531 5。[结论]宁夏滩羊FSHR基因具有多态性。  相似文献   

19.
利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及基因测序技术对湖羊进行了ESR基因的多态性检测及其与湖羊产羔数的统计分析。测序结果表明,等位基因G与C相比发生了1处碱基突变(G363C)。ESR基因在湖羊中存在多态性(CC、CG和GG);湖羊中C等位基因的频率为0.743,G等位基因的频率为0.257。CC、CG、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564、0.357、0.079。湖羊CG、GG、CC基因型的平均产羔数分别为1.98、1.80、1.96只。数据分析结果表明,ESR基因的多态性对湖羊产羔数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0.
利用PCR-RFLP技术分析了61头雷州黄牛的谷氨酸脱羧酶1(GAD1)基因3′端片段和生长激素受体(GHR)基因第10外显子片段的多态性。结果表明,雷州黄牛群体在该2个基因位点均存在核苷酸变异多态性。在GAD1基因3′-UTR区,雷州黄牛的等位基因以B型占绝对优势,基因频率为0.9344,等位基因A的频率为0.0656;基因型频率以BB型占优势,占到牛个体数的87%。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态势与国外品种海福特牛和西门塔尔牛相同,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大小也与海福特牛和西门塔尔牛相近。在GHR基因第10外显子位点,雷州黄牛的等位基因频率与南阳黄牛和利木赞接近,而基因型频率差异较大,雷州黄牛以杂合AB基因型占绝对优势,达到0.95。这可能是取样或基因型影响出栏牛的收购等级,AB基因型牛可能具有较高等级的原因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