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羊遗传性甲状腺肿(以下简称“遗甲”)从60年代开始在国外如美国、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均陆续报道。国内内蒙古畜牧科学院梅文辉等于1982年首先在内蒙古巴盟乌拉特中旗发现二狼山羊新生胎儿甲状腺肿大,经一系列生理、生化、组组学实验证明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新生羔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二狼山白山羊遗传性甲状腺肿杂合子的测交试验,以及其纯合子甲状腺组织中T_3、T_4免疫组化定量、半定量和定位分析结果表明,本病属常染色体单基因隐性遗传病;其纯合子羔羊甲状腺明显肿大(P<0.01),甲状腺组织高度增生,T_3、T_4含量明显降低(P<0.01);T_3、T_4主要定位于滤泡腔胶质和滤泡上皮细胞滤泡腔缘的胞浆中,且着色强弱不一.T_3、T_4的半定量与定量分析之间呈密切的直线相关关系.讨论了二狼山白山羊甲状腺肿大的原因、结果,以及T_3、T_4的定位与甲状腺上皮细胞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试验以处于围产期的68头奶牛(以健康经产牛为对照组,患酮病、脂肪肝、胎衣不下牛为试验组)为研究对象,在奶牛产前第15,8,1天和产后第1,8,15,22天分别采集颈静脉血检测血清中甲状腺激素[四碘甲腺原氨酸(T4)和三碘甲腺原氨酸(T3)]、促甲状腺激素(TSH)、碘(I)的含量。结果表明:健康的经产牛围产期血清中T4、T3、TSH、I均呈现波浪式动态变化,最高值分别出现在产前第1天、产后第22天、产后第1天、产前第15天;TSH最低值出现在产前第15天,其他检测指标最低值出现在产后第1天。患酮病的奶牛和患脂肪肝的奶牛围产期处于缺碘状态,其产后甲状腺机能出现减退;患脂肪肝期间同时伴发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胎衣不下的奶牛围产期碘含量低于正常值,其产犊前后伴发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奶牛血清中T4与TSH、T3、I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49,0.535,0.691;T3与TSH、I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02,0.457。  相似文献   

4.
作者从56头失明犊牛和40头正常犊牛采取血样,进行分析发现,未断乳的失明犊牛平均β-胡萝卜素、维生素A值各为4.41和6.21μg/dL(正常者各为1.25和8.32);断乳的失明犊牛各为6.84和12.27(正常者各为8.97和14.10)。失明犊牛比正常犊牛有较低的肝维生素A值。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选择健康雏鸭做试验动物,人工复制硒中毒病模型,通过对试验雏鸭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的观察,探讨硒中毒对于甲状腺T3和T4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毒组血清中T3和T4含量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
采用双抗体一步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柴达木福牛、牦牛和犏牛血清T3、T4及GH含量进行测定和比较,并对血清T3、T4及GH进行相关性分析。试验结果显示:柴达木福牛血清T3含量显著低于犏牛(P0.05)、T4含量极显著低于牦牛(P0.01)、GH含量显著低于牦牛(P0.05),而与犏牛的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柴达木福牛血清3种激素无性别间差异;经皮尔逊相关分析,血清中T3、T4及GH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选择33只6月龄乌珠穆沁育成公羊 ,体重(29.85±1.74)kg,进行能量限制、蛋白质限制、限制开始时间、限制持续时间的4因素3水平L9(34)正交试验 ,研究了营养限制对乌珠穆沁育成公羊血液中T3、T4、IgG和SUN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乌珠穆沁育成公羊血液中T3 和IgG浓度的变化受试验分期、环境温度和代谢能、可消化粗蛋白食入量的影响(P<0.05),而T4 和SUN浓度受上述因素的影响不显著(P>0.05) ,但能够与能量、蛋白质存留量一同反映试验羊在限制最严重时的体况。  相似文献   

8.
用高加索品种牛进行的研究结果已经表明,硒缺乏能使母牛的发病率增加:约有75%的母牛发生胎盘停滞、急慢性子宫内膜炎、发情延迟、重复授精(达4~5次)、流产。新生犊牛患地方性甲状腺肿,犊牛患白肌病。新生犊牛患营养不良的达10%。犊牛出生2~3d后发生呼吸...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采用化学发光法对槟榔江水牛、摩拉水牛和荷斯坦奶牛血清中T_3、T_4 2种激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槟榔江水牛血清中T_3含量极显著低于摩拉水牛(P0.01),但与荷斯坦奶牛差异不显著(P0.05);槟榔江水牛血清中T_4含量显著低于荷斯坦奶牛(P0.05),但与摩拉水牛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钙磷缺乏使仔猪生长发育停滞,对疾病抵抗力降低,易感染疾病,导致生产力下降,给养猪业带来极大的危害。国内外学者对此症的发病机理曾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1.
1病因分析碘在机体的唯一功能作用,就是组成激素三碘甲腺原氨酸(T3),T3控制着基础代谢率。该激素的形成是通过四碘甲腺原氨酸(T4)的去碘作用形成,是甲状腺合成的生理失活形式。日粮中缺碘或吞食了致甲状腺肿物而损害了碘代谢,可致紊乱。在冬季气温较低的地区,对碘的需求可能随每千克活体重的能量消耗而增加,从而使新生犊牛极易患碘紊乱症。碘缺乏时,可激活数种脱碘酶而增加引发碘紊乱症的危险。摄入某些植物,如豆科植物、芸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用黑白花泌乳母牛48头,即一胎组和三胎组各24头,其中每一组泌乳盛中后期各8头。通过颈静脉采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T_4和T_3浓度。结果表明,一胎母牛泌乳盛中后期血清T_4浓度均显著高于三胎母牛。胎次内不同泌乳时期血清T_4浓度也有显著变化。一胎组、三胎组和两组合计的血清中T_4浓度与日产奶量均呈中等负相关。两组母牛血清T_3浓度在整个泌乳期均无显著变化。胎次之间血清T_3浓度只于泌乳后期有显著差异(P<0.05),盛期和中期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采用2×5因子试验设计研究了铅染毒和新城疫(ND)疫苗免疫对蛋用黄羽鹌鹑血清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生长激素(GH)和皮质醇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35 d后,ND疫苗免疫可提高三碘甲腺原氨酸(T3)的浓度(P0.01);但铅染毒对血清T3的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ND疫苗免疫和铅染毒对鹌鹑血清T4、GH和皮质醇的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4.
将猪、犬旋毛虫新生蚴制备成免疫原,在小鼠体内进行免疫试验,免疫1周后攻击感染肌幼虫,35日蝗检查肌幼虫的减虫率。结果表明,猪旋毛虫新生蚴的同源免疫和其对犬旋毛虫的交叉免疫减虫率分别为83.11%和79.39%,犬旋毛虫新生蚴的为81.37%和80.69%。结果揭示,旋毛虫新生蚴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同源免疫的减虫率比交叉免疫的高,猪旋毛虫新生蚴抗原对犬旋毛虫的交叉免疫与犬旋毛虫新生蚴抗原的同源免疫在减虫率上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新生仔猪是指出生至脐带干燥脱落以前的仔猪,一般在1周龄左右。近年来,新生仔猪越来越受到养猪者的高度重视。新生仔猪的护理技术可以看作是传统的哺乳仔猪饲养管理在专业化、集约化生产条件下的发展,也就是通过各种手段减少操作应激及病源威胁,保证新生仔猪生产阶段的有效产出。  相似文献   

16.
仔猪黄、白痢是由毒素源性大肠杆菌(ETEC)引起的新生仔猪腹泻。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采用碘胺类药物对病猪进行对症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不能彻底防制。1989年初我们应用 MM-3基因工程苗进行了免疫试验及推广应用,收到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碘缺乏症也叫甲状腺肿大症。本病是我县人畜共患的地方病之一。发病面积大、发病率高。据统计人发病率为85%;家畜以牛羊为主危害严重。1975—1976年仅在新生牛羊仔畜136头中,患本病109头,发病率为80%,其中结节型肿大约占30%,此型死亡率几乎100%。先后采用针灸,肿物摘出等办法效果都不理想。日服碘化钾治疗,时间又不允许。1976年开始试用肿物局部注射碘酊和刺破肿物  相似文献   

18.
碘缺乏症是动物机体摄入碘不足引起的以甲状腺肿大,甲状腺机能减退,流产和死产为特征的慢性疾病。该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  相似文献   

19.
随机采集缺碘地区屠宰猪的完整甲状腺108例,称重后按其重量分组,第1组5g以下;第2组5~10g;第3组10g以上;甲状腺肿的检出率为16.7%。重量在5g以下的甲状腺肿的发病率为0,重量在5~10g的甲状腺肿的发病率为16.1%,重量在10g以上的甲状腺肿的发病率为31.0%。结果表明,甲状腺重量与其发病率成正比。观察其甲状腺肿的病理组织学变化主要为大滤泡型和小滤泡型。  相似文献   

20.
<正> 初生杂交犊先天性甲状腺肿大症,又称幼犊大脖子病,是拉萨郊区农村新近发生的一种幼畜新发疑难病例。主要发病于新生杂交改良犊,在以往的兽医临床史中尚未发现,也无文献记载。这些年,随着本地区黄牛改良的幅度增大,特别是引用冷冻精液配种的先进繁育技术之后,城郊农区的黄牛品种在较短时间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杂交改良的数量日趋增多。随之也出现了诸如大脖子病新生疑难病例。据初步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