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利用有益微生物(简称菌种,下同)将农作物秸秆进行安全腐熟处理,使秸秆较快速的分解并释放养分,能及时供给当季作物吸收利用并促进其生长。2011年采用菌种与秸秆不同配比进行了番茄小区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番茄果实中维生素C与可溶性糖分别平均增加2.36%与2.16%,硝酸盐降低3.09%。其中S2C1处理即666.7m2用菌种9 kg与2 500 kg秸秆(质量比为1∶278)及4 kg疫苗配施,番茄产量及商品果产量均最高。处理S2C2(666.7m2施菌种9 kg,秸秆3 750 kg,1∶417)、与处理S2C3(666.7m2施菌种9 kg,秸秆5 000 kg,1∶556)可以显著提高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与常规施肥相比,0~20 cm土层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碳的增长率分别为:33.92%、87.93%、15.36%、89.74%。  相似文献   

2.
在芍药与小麦间作模式下,设置7个有机菌渣肥不同施用量处理,分别为每666.7m~2施1 000 kg(T1)、2 000 kg(T2)、3 000 kg(T3)、4 000 kg(T4)、5 000 kg(T5)、6 000 kg(T6)及不施肥对照(CK),研究有机菌渣肥不同施用量对芍药、小麦农艺性状、产量、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及N、P、K、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T5处理下,芍药和小麦的农艺性状均表现出较高水平,666.7m~2芍药根鲜重和小麦籽粒产量最高,分别为1 865.6、669.7 kg;土壤中的有机质、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综合表现较好,分别为60.3 g/kg、224.6 mg/kg、351.0 mg/kg、312.0 mg/kg,比CK分别高出458.33%、203.51%、267.15%、110.81%。本试验初步得出,666.7m~2施用5 000 kg为芍药间作小麦地块的最佳有机菌渣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3.
《吉林农业科学》2013,(4):28-32
为研究秸秆对菜园地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以番茄为试材,采取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进行了秸秆化肥配施试验。结果表明,秸秆化肥配施能够降低菜园地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前者降幅为0.7%10.1%,后者的增幅为0.14%10.1%,后者的增幅为0.14%9.87%;同时秸秆化肥配施还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及速效N、P、K养分含量。当秸秆施用时间达0.5 a时,菜园地土壤理化性状明显改善,T2、T3、T4的土壤容重较CK分别降低4.65%、10.10%和8.91%;土壤孔隙度较CK分别增加2.30%、4.98%和4.42%;有机质较CK分别增加0.037%、0.082%和0.064%;碱解N较CK分别增加1.7 mg/kg、6.8 mg/kg和5.4 mg/kg;速效P较CK分别增加2.45 mg/kg、4.22mg/kg和3.18 mg/kg;速效K较CK分别增加5.4 mg/kg、14.2 mg/kg和12.3 mg/kg,其中T3处理各项测定指标均显著或极显著优于CK。试验表明秸秆化肥配施是维持和提高菜园地地力的一种较好方法,且秸秆施用量为300 kg/666.7 m2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甜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地力 与产量、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稳定与提高甜玉米产区耕地土壤地力,是实现甜玉米生产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采取甜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利用的方法,经3年6季试验,对其地力及产量影响的分析结果表明,持续单一施用化肥不利于土壤地力的稳定与产量的提高,实施秸秆还田可以培肥地力、改善土壤酸性条件、提高甜玉米产量。与试验前相比,持续单一施用化肥除土壤速效磷含量有所增加外,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下降1.08g/kg、1.18 mg/kg、2.47 mg/kg,土壤p H值下降0.15;同等化肥条件下实施单季和双季秸秆还田有机质含量则分别增加0.71、1.29 g/kg,速效氮增加17.15、28.27 mg/kg,速效磷增加0.96、1.73 mg/kg,速效钾增加2.41、5.92mg/kg、土壤p H值提高0.16、0.2,与单一施用化肥处理相比每季平均产量提高7.5%、11.8%,每667 m2增效87.3、117.1元。  相似文献   

5.
增施有机肥对土壤理化性状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在水稻生产上推广增施有机肥、减施化肥技术,进行了增施有机肥对土壤理化性状及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每667 m~2增施有机肥500 kg或1 000 kg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可使土壤容重下降0.01 g/cm~3左右,有机质含量上升0.50~0.57 g/kg,有效磷含量上升0.20~0.31 mg/kg,速效钾含量上升2.8~3.9 mg/kg。在减少20%无机肥施用的基础上,每667 m~2增施有机肥500 kg,每667 m~2水稻产量增加8 kg;在减少40%无机肥施用的基础上,每667 m~3增施有机肥1 000 kg,每667 m~2水稻产量仅减少36 kg。  相似文献   

6.
在中低产田种植邢麦6号,其它栽培管理方式相同,通过6种不同施肥模式进行试验,为邢麦6号在中低产田栽培过程中施肥模式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邢麦6号在中低产田栽培过程中,增施有机肥对培肥地力、提高产量大有益处;根据本年度数据,处理4(秸秆还田,施用纯氮18 kg/666.7 m2、五氧化二磷8 kg/666.7 m2、氧化钾8 kg/666.7m2,另施用有机肥100 kg/666.7 m2,其中氮肥基追比例为4∶6)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钾肥在农作物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试验示范表明 ,当地土壤速效钾含量在 150mg/kg以下 ,玉米、谷子、小麦、马铃薯施用钾肥后能促进植株生长 ,提高抗逆能力 ,较大幅度增加产量 ,增产幅度为 ,玉米 8 5%~ 16 3% ,谷子10 6%~ 17 8% ,小麦 9 8%~ 16 4 % ,马铃薯 14 6%~ 2 2 3%。钾肥的适宜用量为 ,玉米 12 0~180kg/hm2 ,小麦 12 0~ 180kg/hm2 ,谷子 150~ 2 2 5kg/hm2 ,马铃薯 2 2 5~ 30 0kg/hm2 。合理施用钾肥要首先将其施用在有效钾含量低的土壤和喜钾作物上。施用方法以基施为宜 ,集中条施或穴施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探索了常宁市水稻秸秆腐熟还田的几种主要技术模式,对比了秸秆还田施用腐熟剂的效果以及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含量、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腐秆剂5~10 d以后秸秆腐熟速度比对照明显加快,腐烂程度高;通过连续3年实施秸秆还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增加1.84 g/kg,增加6.57%,有效磷增加1.02 mg/kg,增加9.37%,速效钾增加19.2 mg/kg,增加28.66%,土壤容重降低0.17 g/cm~3,降低12.33%;秸秆还田比对照平均增产404.7 kg/hm~2,增产6.96%;秸秆还田量4 500 kg/hm~2可减施N量7.2 kg/hm~2,增加土壤K量116.87 kg/hm~2。  相似文献   

9.
在永安市酸性土壤进行施用施地佳土壤调理剂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施用土壤调理剂2 kg处理的土壤p H值提高0.4,全氮、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0.15 g/kg、5 mg/kg,有机质含量增加0.06 g/kg,有效磷含量下降0.6 mg/kg;早稻增产9.82%。  相似文献   

10.
栖霞市苹果园养分投入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栖霞市苹果园养分投入状况,本研究对栖霞市苹果重点镇75个苹果园的立地条件、面积、主栽品种、树龄、产量和肥料施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果园土壤酸化现象严重,平均pH为5.21;有机质含量为12.34 g/kg;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高,分别为137.38,91.17和277.83 mg/kg。果园666.7m2平均产量为3 628 kg,最高达5 533 kg;果园无机养分投入量非常高,666.7m2施用N、P2O5、K2O分别为90.03、73.87、83.68 kg,而有机肥施用量偏低,仅为373 kg,且农家肥施用较少,大部分为生物有机肥。  相似文献   

11.
日光温室茄子敞穴施肥适宜用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日光温室茄子敞穴施肥适宜用量的试验,可以看出敞穴施肥处理茄子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从经济和环境综合考虑,日光温室茄子的敞穴施肥每666.7m2推荐用量以每次10~20 kg为宜。所测茄子样品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均远低于GB 18406.1-2001中瓜果类的允许标准,产品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以新麦26为试材,采用3年定点大田试验研究玉米秸秆还田与氮肥、秸秆腐蚀剂及精制鸡粪配施对冬小麦群体、产量结构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秸秆全部还田情况下,冬小麦群体有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多的趋势;千粒重变化不明显;穗粒数和产量的变化相一致,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但在666.7m2施纯N13 kg+精制鸡粪100 kg和施纯N13 kg+腐蚀剂150 g处理情况下,其产量和千粒重与分别单施纯N 16、19 kg的处理相近。综合考虑生产成本,试验地区666.7m2宜施纯N 13 kg+腐蚀剂150 g。  相似文献   

13.
运用310饱和最优设计,研究了氮磷钾肥配施对球茎茴香产量、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并建立了以氮、磷、钾肥施用量为变量因子,分别以球茎茴香产量、维生素C含量为目标函数的多项式回归模型.判别结果均为非典型性函数,获得球茎茴香产量及维生素C含量的氮磷钾最佳组合范围,666.7m2最高产量施肥组合范围为:Z1(N) =2.821 ~ 10.318 kg,Z2(P2O5) =0.9331~1.4666 kg,Z3(K2O)=1.6005~6.754 kg,最高产量预测值为1242.67 kg;维生素C含量的氮、磷、钾肥料用量最佳组合范围方案为:Z1(N)=1.0395 ~6.4015 kg,Z2(P2O5)=0.9331 ~1.4666 kg,Z3(K2O)=1.6005 ~6.754 kg,最高维生素C含量预测值为85.504mg/kg;优质高产施肥方案是:Z总(N)=2.8465~6.4015 kg,Z总( P2O5)=0.9331~1.4666 kg,Z总(K2O)=1.6005 ~6.754 kg.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确定茄子的最佳施用氮肥量和最佳运筹方式。[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和不同运筹方式对茄子产量和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茄子产量和硝酸盐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氮量超过330 kg/hm2时,茄子的产量反而下降,硝酸盐含量则以更大幅度增加。氮肥分次优化施用处理产量在0.05水平显著高于农民习惯施肥和氮肥全部用于追肥处理,硝酸盐含量则在0.05水平显著低于农民习惯施肥和氮肥全部用于追肥处理。[结论]当地茄子最佳施氮量为330 kg/hm2,最佳运筹方式为分次优化施用。  相似文献   

15.
以早籼稻金早09为试材,研究不同有机肥施用水平(设空白对照、每666.7m2施有机肥0、250、5007、50、1 000 kg 5个水平)对金早09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金早09每666.7m2施用500kg有机肥产量最高,其产量水平达到414.58 kg;纯施化肥处理和常规处理相比增产8.7%。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磷肥用量对茄子产量、硝酸盐含量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磷肥用量为常规用量的80%时,对产量没有造成不良影响;当磷肥用量为常规用量的60%时,产量明显降低。同一时期,随着磷肥用量的减少果实中硝酸盐含量有降低的趋势;同一处理随着时间的延长、肥料用量的增加,果实中硝酸盐含量增加;土壤硝态氮含量在定植前主要积累在0~40 cm土层,具有表聚性;40~100cm土层中硝态氮含量较少。定植后到收获时,各处理0~100 cm土层随着生长期的延长,施磷量高的处理其硝态氮含量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施氮与种植密度对夏玉米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裂区设计,以郑单958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施氮量与种植密度对夏玉米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及密度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且施肥和密度互作效应显著。666.7m^2产量629.58kg,且效益最大的栽培模式是:666.7m^2追施氮肥(尿素)30.4kg,种植密度4000株。  相似文献   

18.
徐全辉  赵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380-12381
[目的]研究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对温室茄子光合能力的影响。[方法]以温室茄子为研究对象,采用栽培试验和室内测定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定茄子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等光合指标。[结果]与对照相比,温室茄子叶绿素总量增加28.1%;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分别提高15.4%、24.9%、16.5%;蒸腾速率差异不明显。[结论]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可以明显提高温室茄子的光合能力。  相似文献   

19.
以托鲁巴姆、GS2和赤茄为砧木,西安绿茄、圆丰1号?黑又亮长茄为接穗,研究了嫁接栽培对茄子产量、品质和黄萎病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茄子嫁接成活率为92.31%;嫁接苗前期产量低于自根茄或持平,总产量显著高于自根茄,增加幅度在8.3%~37.3%之间,3个供试砧木依次为托鲁巴姆>GS2>赤茄>CK;嫁接后尽管果实单糖和干物质的含量有所提高,锌含量低于自根茄,但是主要营养成分含量与自根苗相比无显著差异;此外,嫁接提高了茄子对黄萎病的抗性,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降低幅度分别在20.4%~67.5%和25.5~56.1之间,不同砧木的抗病效果顺序为:托鲁巴姆>GS2>赤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