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东特色绿茶新品系品比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年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青心1号、广州小叶4号、惠阳小叶2号、饶平中叶3号、饶平中叶5号等5个绿茶品种,属冠木型或小乔木型,中叶或小叶类,早芽种。新品系产量较高,三年平均每667M^2年产鲜叶223.6kg-239.5kg,比福鼎大白对照种高14.7%-22.8%:春梢一芽二叶含茶多酚22.83%-25.76%,含...  相似文献   

2.
即将开花的核不育油菜156A的叶腋外植体在培养基中能被诱发产生出腋芽,最初几个世代产生的芽,绝大部分为花芽,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逐渐产生出营养芽。腋芽增殖较为合适的激素组合为3~5mg/LBA+0.01mg/LNAA,繁殖系数可达5.6株/月·苗。开花前后,不育株的叶、茎均能诱发出愈伤组织并进而分化形成再生植株。愈伤组织的诱导频率及再生频率最高的部位为薹茎段,其次是薹叶,最低的是长柄叶。开花前,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及再生频率均高于开花后。将诱发产生的芽转入1/2MS培养基中,有86.7%的芽生根。  相似文献   

3.
培养条件对甘蓝型黄籽油菜下胚轴的再生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甘蓝型黄籽油菜GH01的下胚轴为材料,研究影响外植体芽再生的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苗龄、预培养基的激素浓度和预培养时间、分化培养基等对芽再生频率均有较大影响。8d苗龄的下胚轴置MS 1.5mg/L2,4-D 0.1mg/L6-BA培养基预培养4d后,转分化培养基MS 4.0mg/L6-BA 0.05mg/LNAA 5.0mg/LAgNO3 0.6mg,/LGA3培养,可获得较高的芽再生频率。添加5mg/LAgNO3处理可防止外植体褐化并有利于芽分化;0.6mg/L GA3处理可促进胚状体形成,提高芽再生频率。GH01最高芽再生频率为40.50%。  相似文献   

4.
象脚丝兰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试验研究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象脚丝兰的顶芽或侧芽在MS 6-BA4mg/L NAA0.1mg/L培养基上培养15d后芽开始生长,芽长2-4cm时对半纵切转入同一培养基继代增殖培养20-25d,繁殖系数3.07,待芽长3-4cm时分割成单株于1/2MS NAA1mg/L 活性炭0.3%的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25d,生根率100%,移植成活率85%。  相似文献   

5.
茶蚜,又名茶二又蚜,属同翅目蚜虫科.茶蚜是山东茶树上的主要害虫。该虫在新梢上趋嫩危害明显,聚集刺吸危害茶芽和嫩叶.芽被害后,细瘦黄谈,萌发伸育迟缓;嫩叶受害,开始叶缘褪绿、黄谈,中部暗绿无光泽,进而向下卷编,严重时新消萎缩以至枯揭。茶蚜危害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影响明显.按一芽二叶标准采摘,新消受害率5%,百芽重减轻1.6%;受害率10%,百芽重减轻3.6%;受害率100%,百芽重减轻444%。同时受害芽也趋老化。春季危害严重时甚至无茶可采。受茶蚜危害的茶叶,失去了正常熟香,有腥气异味,茶汤暗淡混浊,无味;多酚类…  相似文献   

6.
试验结果表明,金线莲以顶芽为外植体,用0.1%升汞浸泡3分钟,再经12%漂白粉液10分钟的双重消毒,其材料污染率为零,芽萌动率为85%;顶芽培养在含zt0.1ppm,BA5ppm,NAA1ppm的1/2MS(大量元素减半,其成成分不变)培养基中,芽诱导效应最佳,可诱导出芽娄达4.88个,徨长良好。  相似文献   

7.
报告了G生物叶面肥在茶园中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茶园喷施该生物肥料能促进春茶芽叶的萌发和生长,提高茶叶产量,使春茶中后期茶叶产量增加约10%左右。使氨基酸含量明显增加,尤其是G肥和尿素混合喷施的处理,氨基酸的含量增加21.3-33.8%,酚氨比降低17.0-36.0%,这有利于绿茶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H.11648麻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茎尖为外植体,对影响H.11648麻再生体系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一系列的摸索试验,建立了H.11648麻的高效再生体系。试验结果如下:在基本培养基MS、MMS和SH中,最适的基本培养基为SH;最佳的芽分化培养基为SH+6-BA3.0mg/L,芽分化率可达46.3%,最佳增殖培养基为SH+6-BA0.1~0.5mg/L,外植体的平均丛芽分化率为62.3%,分化芽平均增殖倍数为6.分化芽在生根培幕基SH+1%蔗糖中.20天左右生根率达到93.3%.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了NZN有机微肥在茶园中效果。结果表明:A休园喷施NZN有机微肥能促进茶芽萌发和芽叶生长,增加单位面积的芽头数和混合芽叶重,从而提高茶叶产量,在花岗岩红壤花茶园中喷施,增产幅度为0.1-27.3%,在第 红壤茶园中施用增产4.4-8.7%,而施NZN有机微肥对茶树的氮素营养及茶叶品质主要成分影响效果不显著,但能降低芽叶的酚氨比,这地名优绿茶品质有利。该微肥在茶园中的喷施浓度以400-600  相似文献   

10.
榕春绿是罗源县中房镇沙坂村从篱笆式菜茶茶园中选出的早芽株系,鉴于其早生特性,而对其进行了农艺性状、加工性质、生化成分等方面的早期鉴定。试验表明,该品系为小乔木型,鲜叶性状良好:叶色黄绿,叶形偏椭圆,中叶型偏小,新梢平均长度在1.40cm—4.35cm,匀度好,芽密种;适制扁形荼,品质优良。该品系水浸出物含量为39.95%—42.76%、荼多酚为32.56%—35.02%、水溶性总糖为2.18%—2.81%、酚氨比值为5.18—5.88、游离氨基酸为5.70%—6.64%、咖啡碱为3.14%。3.96%、黄酮为2.89mg/g—4.42mg/g。这些是该品系具有特殊花香、浓爽滋味的生化基础。  相似文献   

11.
螨类是山东省茶树上的主要害虫,其中为害较重的有茶叶瘿螨和茶橙瘿螨。茶叶瘿螨在山东省主要以成螨在茶树叶片背面越冬,越冬死亡率为40.0—84.6%;开始活动时,各虫态螨多集中在老叶和成叶的叶面主脉和低洼处为害;被害叶片成禁铜色,无光泽,叶正面有大量白色灰尘状蜕皮壳;被害叶质变脆,引起落叶,被害茶丛芽叶萎缩硬化。茶橙瘿螨在山东省以成螨和其它虫态在茶树叶片背面越冬,但越冬死亡率高,达93.4-98.1%;开始活动后各虫态螨多集中在幼嫩芽叶和成叶上为害,被害芽叶、叶背呈红褐色锈斑,叶脉变红,叶片卷曲,芽叶萎缩,甚至…  相似文献   

12.
白掌的离体快速繁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掌带顶芽或腋芽茎段,进行组培试验,研究表明:适合诱导培养基为1/2MS+6-BA3.0mg/L,诱导率为100%;适合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为Ms+6-BA4mg/L+NAA0.5mg/L,适合生根诱导培养基为1/2MS+NAA1.0mg/L或1/2MS+IBA1.0mg/L,生根率可达90%以上;继代过程中次数多了会出现玻璃化现象,而6-BA浓度4或0.5mg/L的交替使用有效减低玻璃化的发生,也有利于芽苗的增殖。  相似文献   

13.
杂交稻制种过程中母本穗上发芽,是困扰我国杂交稻制种产量与质量的“瓶颈”之一,作者在经过数年植物生长抑制剂MH(马来酰肼)与植物激素ABA(脱落酸)等的研究后,权衡效果、成本及毒理等问题,初步推出“穗芽克”抑制杂.交稻制种母本穗芽技术。“穗芽克”是一种81、5%的可湿性粉剂,正确使用可抑制杂交稻“穗芽穗率”60%~80%,抑制“穗芽粒率”40%~60%,不影响种子活力,可达到与对照一样的发芽率。此外,“穗芽克”还能增加种子千粒重0.2~0.4g。  相似文献   

14.
H.11648麻珠芽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H.11648麻珠芽为材料进行组织培养,结果表明:在MS+6-BA5mg/L+NAA0.3mg/L+白糖3%+琼脂0.65%培养基中,诱导产生不定芽,其诱导率为72%,不定芽在MS+6-BA3mg/L+NAA0.1mg/L+白糖5%+琼脂0.8%培养基中,诱导产生丛芽,其诱导倍数是1.57,对丛芽进行继代培养、实现丛芽平均每代的增殖率228%。用MS+NAA1.0mg/L+IBA0.3mg/L+活性炭0.2%+白糖3%培养基诱导生根,其生根率为82%;将生根苗移至菇渣5:塘泥3:表土1:河沙1配方基质的苗床假植,移栽平均成活率为84%。该项技术的研究成功,为今后剑麻种苗的工厂化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也为开展剑麻的生物工程育种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绿巨人带顶芽或腋芽进行组培繁殖,研究表明:适合诱导培养基为1/2MS+6-BA3.Omg/L,诱导率为90%;适合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为Ms+6-BA4mg/L+NAA0.5mg/L;适合分化培养基为Ms+6-BA0.5mg/L+IBA0.1mg/L;适合生根诱导培养基为1/2MS+NAA1.0mg/L或1/2MS+IBAl.0mg/L,生根率可达90%以上;继代过程中次数多了会出现玻璃化现象,而6-BA浓度4或0.5mg/L与NAA0.5mg/L组合的交替使用可有效降低玻璃化的发生,也有利于芽苗的增殖;  相似文献   

16.
研制了鲁棉研21号和鲁棉研28号种子加工新技术.将传统过量稀硫酸脱绒技术的毛子剥3次短绒改为剥1次短绒.将燃煤系统改为燃油自动控温系统.并研究了不同种农剂对2个品种的影响、研究表明.毛子剥1次短绒比剥3次短绒极显著降低了破损率:与燃煤供热系统相比.燃油自动控温系统脱绒工段的种子芽率提高了6.5%、活力指数提高了0.45、破损率降低了3.5%:种衣剂包衣使种子芽率提高了23%、活力指数提高了2.13.卫福包衣效果显著优于北农11号。  相似文献   

17.
假眼小绿叶蝉缨小蜂的发生与寄生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vinsCothe)是茶树主要害虫。六十年代,在福建、浙江、安徽、湖南和贵州等茶区发生为害较严重,一般减产20%~40%,特别在夏茶期间,为害严重时嫩梢芽叶全部焦枯。为此,我们在1963~1965年间,对寄生该虫卵的天敌缨小蜂进行系统调查观察,现将其种类、发生和寄生效果整理如下:材料与方法一、试验材料1.地点:在本所M号山的中上部丰产条植茶园。2.观察梢:定点用剪刀将1芽4-7叶嫩梢剪下,放入纸袋中,每袋50多个梢,带回室内将嫩叶剪除后选择备用。二、试验方法1.插观察梢:每年3月起,隔5天(逢3、8日)每…  相似文献   

18.
李家贤  何玉媚 《广东茶业》2000,(1):18-22,34
本文所述全光照电子叶控制间歇自动喷育苗(简称全光照育苗),是现代茶树扦插育苗新方法的探讨,经夏、秋两季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竹萱遮荫育苗法比较:(1)田间生态特点。气温高1.4℃,地温高3.3℃,叶温高3.2℃,相对湿度高5.1%,光照强度高3.5万勒克斯,土壤持水量高2.9-3.2%;(2)短穗叶片的生态反应,蒸腾强度平均为0.0043ml/m^2/小时,稍小于对照。叶片耐热性表现为叶色变浅绿带黄,光泽变暗,叶片灼伤率,大叶品种达25.78%,中叶种为1.56-8.59%,(3)育苗效果,对愈合发根和茶苗生长有明显促进,愈合,发根率增加1.2%和9.3%,根数增加52.95,根重增31.69%,单株重增9.19%,苗高增5.3%,但成活率低于对照,大叶种为55-56%,中叶种是81.91%,低于对照30.38%和6.38%,以中叶种适应性好。试验还表明,电子叶间歇自动喷雾加上间植太阳麻适度遮荫。可作为全光照育苗提高成活率的配合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不同化控组合对大豆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自行研制的大豆化控种衣剂和化控叶喷剂,在大豆播种时进行化控种衣剂处理的基础上,分别进行花期、鼓粒期及花期 鼓粒期叶喷处理,研究了化控调节对大豆生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育前期化控植株明显矮化,茎粗和根冠比增加,尤其对根冠比作用明显,平均比对照增加3l%;中后期喷施化控剂有利光合作用的提高,加快蒸腾速率,并对大豆体内水分代谢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最终增加结荚数、荚粒数和粒重,起到保花保荚作用。不同化控组合增产幅度差异较大,以种衣剂 花期叶喷 鼓粒期叶喷全程化控增产幅度最高,比对照增产23.0%。其次为种衣剂 鼓粒期叶喷处理,比照增产20.1%,而种衣剂 花期叶喷处理和种衣剂单独处理,比对照增产分别增产12.7%和10.2%。  相似文献   

20.
粉蕉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粉蕉的全顶芽块为外植体,进行多方法无菌外植体建立试验,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L9(3^4)]研究了增殖培养基中6-BA、KT、NAA和KH2PO4等四种因素对芽的总增殖率和大中芽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无菌外植体建立时,升汞消毒时间在20-30min,且进行分次消毒外建成功率较高;KH2PO4是影响芽增殖结果的主要因素,MS(内KH2PO4 150%) 6-BA4mg/L NAA0.1mg/L或MS(内KH2PO4 200%) 6-BA3mg/L NAA0.05 mg/L两种培养基是可适用的芽增殖培养基.而在MS KT0.2mg/L NAA1mg/L IBA2mg/L AC3g/L培养基中能诱导丛生芽生根形成小植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