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播期对复播玉米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北疆准噶尔盆地南缘西部地区麦收后,热量资源是复播玉米成功的关键。试验表明:播期和播种方式对全生育期天数有一定影响,并且播期与播种方式对复播玉米千粒重呈显著相关。随播期推迟收获籽粒千粒重降低,而覆膜栽培籽粒千粒重则高于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2.
热量资源不足是限制北疆复播玉米成熟的关键,缩短播种农耗时间是争取北疆复播玉米前期生长时间的主要措施。采取复播玉米免耕播种能有效地缩短农耗时间,延长复播玉米前期生长时间,增加有效积温,并且对土壤物理性状影响较小,而且免耕播种秸秆覆盖对土壤物理性状还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陇东春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最适宜播种期,为当地玉米种植提供参考依据。基于2018—2020年开展的全国农业气象试验站玉米区域联合试验—西峰春玉米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不同播期对陇东春玉米生长发育进程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每推迟10 d,玉米全生育期天数缩短5.5 d,播期对于春玉米全育期天数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出苗时间、苗期生长阶段,随着播期的推迟,出苗时间和苗期生长阶段所需时间均缩短;玉米全生育期天数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积温、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降水量对玉米全生育期天数影响较小。随着播期推迟,玉米的单株籽粒数、百粒重及产量值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即SD2、SD3大于SD1、SD4播期。适当晚播种,抽雄前降水量充沛,抽雄后气温高、积温多有利于百粒重及单株籽粒数的增加,从而增产。陇东春玉米适宜播种期宜选择在4月下旬—5月上旬,此时气象条件配比最有利于春玉米生长发育,可最大程度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4.
甜菜在二九一农场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玉米,并且近年来玉米的播期逐渐提前,与甜菜的播期差距缩短,遇到不良天气甜菜播种就会延时,造成甜菜播期与玉米播期重叠、用工冲突、增加成本,醒芽技术能够使甜菜在冷凉的条件下提前播种,提早出苗,整齐一致,植株健壮,延长生育期,为增产打下良好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5.
2009~2012年连续4年,对滩坊市不同玉米播期的玉米粗缩病发病情况及玉米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郑单958在6月15日以后、金海5号在6月5日之后播种粗缩病发病率明显降低,5月25日套种玉米发病率最高,且在5月25日播种玉米产量损失最大。因此,播期是影响玉米粗缩病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选择适宜品种适当晚播,可预防玉米粗缩病的爆发。  相似文献   

6.
水果玉米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超甜玉米,与普通甜玉米相比,水果玉米汁多皮薄,质脆而甜,可直接生吃,也可蒸、煮、烧、烤后食用。2014年进行了水果玉米一年两种两收试验,并取得成功。为提高水果玉米的种植效益,从播前准备、栽培管理方面介绍了水果玉米栽培管理技术,并提出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四川盆地油菜-夏玉米两熟条件下夏玉米适宜播期,以‘仲玉3号’、‘蠡玉16’和‘成单30’为供试材料,设置4个夏播播期,对玉米的倒伏状况、干物质积累、产量和籽粒品质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品种、播期、品种与播期交互作用显著影响玉米根倒率、总倒折率、收获指数、产量和有效穗数,且播期对实际倒伏、收获指数、产量和有效穗数影响大于品种。品种显著影响玉米籽粒的淀粉含量,品种和播期均显著影响籽粒的蛋白质含量,品种对淀粉和蛋白质的影响大于播期。四川盆地油菜-夏玉米模式中,油菜收获后夏玉米贴茬早播,有利于提高玉米抗倒伏能力、收获指数和籽粒产量;兼顾高产和优质目标,5月1日至5月15日播种宜选用‘成单30’,晚播品种宜选用‘仲玉3号’或者‘蠡玉16’。  相似文献   

8.
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秋覆膜对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张雷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2):142-145
在推广应用旱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基础上,从进一步减少冬春季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提高土壤含水量、改善玉米经济性状、提高玉米产量入手,进行了全膜双垄沟播秋覆膜对旱地玉米产量和降水利用率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全膜双垄秋覆膜沟播栽培可明显减少冬春季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增加土壤水分含量、玉米的经济性状明显改善,玉米产量比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播种前覆膜和半膜覆盖栽培分别增产16.13%和46.08%,增产效果明显;水分生产率比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播种前覆膜和半膜覆盖栽培分别提高34.5%和57.8%。  相似文献   

9.
从播前准备、适时播种、播后田间管理及适时收获几个方面,论述了夏玉米全生育期大田栽培管理的各项措施,以达到夏玉米优质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当前,滑县玉米产量由中产向高产迈进,1999年全县 10万hm2玉米平均产量达到 5472kg/hm2,其中 6. 67万 hm2产量在 6000kg/hm2以上。 夏玉米生长期正是高温季节,雨水集中在7~8月份,7月中旬玉米刚抽雄;进入8月上旬玉米刚散粉。夏玉米早播种可以早熟早收,不仅玉米高产,并且早腾茬,早整地,为小麦适期播种创造条件。因此,我们对玉米的播种期进行了示范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材料与方法 示范田设在滑县农业示范园,土质为两合土,地力中上等。示范处理2个,即早播期、常规播期(对照)…  相似文献   

11.
旱地玉米等雨晚播技术的农业气候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气候生产潜力理论,定量考虑了光、温、水3种气候要素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组建了利用气候资料计算玉米潜在产量的理论模式,算出旱地玉米的最佳,播种期中熟种在5月中下旬,早熟种在6月上中旬,与分期播种试验的结果相一致.论证了等雨晚播技术是符合气候规律的防旱增产有效措施.应用山地气候变化规律,提出玉米等雨晚播的“海拔—播期—品种搭配”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玉米适宜播种期的热量资源分析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适宜的播期是实现作物高产的必要条件。本研究基于辽宁省40个气象站历史气候数据,从玉米成熟所需的热量资源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确定玉米最迟播种期的方法,通过对玉米播种开始日期、最迟播种期的计算,对30年(1971-2000年)玉米播期的时间变化特征和空间分布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大部地区玉米播种的开始日期在4月中旬末至4月下旬。30年中,玉米播种开始日期全省总体的变化趋势不明显,仅辽东和辽北地区玉米播种的开始日期有提前趋势,约每10年提前2天左右。30年中辽宁各地初霜冻日均表现出延迟的趋势,全省平均变化趋势为1.6 d?10a-1。各地玉米的最迟播种期均在5月上旬末至5月中旬初,初霜冻日的推迟加之气候变暖趋势使得玉米最迟播期的气候倾向率为4.0-5.0 d?10a-1。本研究给出了辽宁省各县(市)适播品种、适宜播种的时段分布并提出了适宜播种期确定的建议,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玉米品种甘农116、甘农118、富农821、富农340为试验材料,在田间条件下设置5、10cm和15cm的3个播种深度,研究播种深度对不同玉米品种出苗和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深度的增加,4个玉米品种的出苗率、幼苗长度、中胚轴长度、胚芽鞘长度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不同播深下各玉米品种的出苗率及干物质积累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不同的玉米品种耐深播能力不同,富农821的耐深播能力最强,富农340在5cm和10cm播深时各性状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4.
盆中丘陵是四川玉米主要产区,但由于干旱频繁,玉米播期常常把握不准,使在生育关键期(抽雄前后15d)受旱减产。通过’97~’98两年多点分期播种研究,统计分析干旱发生规律,结合玉米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求综合研究结果:四川盆中丘陵确定玉米适播期的原则,坚持把玉米需水关键期安排在夏旱结束之后、伏旱开始之前的过程降水较丰时段。盆中以东地区适播期在3月30日~4月5日,盆中以西地区适播期在4月1~15日。过旱  相似文献   

15.
如何提高北京地区夏平播玉米的单产,是实现小麦玉米吨粮田的关键之一。从前夏平播玉米在麦收后耕翻再播种。若遇降雨,无法进行机械化作业,而推迟播期;在底墒不足的情况下,耕翻又会大量失墒,对出苗不利;不耕翻抢时铁茬播种,需放火烧茬,常株连邻近庄稼、树木,令人担惊受怕。为此,从1988年开始我场引进示范,实行夏  相似文献   

16.
玉米单粒播种技术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单粒播种技术就是运用机械将确定数量的农作物种子按照栽培农艺要求的行距、株距、深度播人土中,并随机适当镇压的一项栽培技术。单粒播种技术适用于土壤条件好、种子纯度高、发芽率高、病虫害防治措施有保证的田块。国外农作物播种早就实现了精播(或单粒播种),主要农作物种子基本实现了丸粒化。国内玉米播种技术应用.除西南部分区域采用育苗移栽外。大部分地区仍然采用穴播,多粒播种。  相似文献   

17.
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从滴灌春小麦选地、播种、滴水施肥及青贮玉米复播管理等阐述了春小麦复播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在玉米高产栽培中,我们通过适度调整行株距,运用两分法,把常规单季玉米同期播种改为双季玉米错期播种,并在播差期内的大行内增种蔬菜,使全田玉米的叶面积发展动态,由单峰曲线变成双峰  相似文献   

19.
冬小麦、早播玉米、春播玉米、夏播玉米是我市主要大田作物。播种环节是否成功影响以后田间管理的难易程度以及实现生产目的的可靠性。生产中常出现一些问题,如缺苗短垄的、播种时间安排不好不能适期收获、可以预防及一些目前仍然不好解决的问题。所以有必要把这一环节的技术进行分析,综合起来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20.
实现玉米高产高效、环境友好是当前玉米生产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针对玉米耕层障碍、秸秆处理难和群体质量差三大难题,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发出了玉米推茬清垄精播技术。该技术在前茬秸秆堆积地块,可对播种带的行内进行推茬清垄、播种带中间深松、深层施肥、小双行错位精量播种等多项作业过程,通过机械一次性完成,构建了玉米以推茬清垄精播为特点的机械化密植轻简栽培技术体系。在我国玉米主产区进行该技术示范推广,证明该技术可改善土壤耕层条件,提高玉米免耕直播的播种质量,并提高作业效率、减少能量消耗及预防秸秆焚烧,实现了玉米增产、降本、控焚烧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