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麻是纤维作物,其单位面积产量是由有效株数和单株干皮重构成,而单株干皮重同株高、茎粗、皮厚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研究黄麻株高,茎粗、皮厚,干皮重之间的关系,了解其相关的密切程度,这对选育黄麻新品种和制定高产栽培技术措施,都具有指导性意义。卢浩然及孙家增等曾研究了产量与其他性状的简单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黄麻30份品种(系)材料分析,遗传力最高的是株高,遗传变异系数最高的是青叶数。除青叶数外,其余各性状对单株干皮重的遗传相关系数均达显著或极显著,依次为总叶节数>鲜皮重>鲜茎重>皮厚>株高>晒千年>茎粗>出麻率。环境相关以茎粗、皮厚、出麻率较高;表型相关以茎粗、鲜皮重、出麻率较高。直接通径系数最高的是总叶节数,其次是茎粗、株高、皮厚等性状。在黄麻的九个数量性状中,控制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总叶节数、茎粗、株高、皮厚等性状,尤其是总叶节数对单株产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3.
黄麻是韧皮纤维作物。单株的纤维含量和纤维重是决定黄麻单位面积产量的主要因素,是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为找出简便测定单株纤维含量和纤维重的方法,加快育种工作,我们研究了黄麻单株主要农艺性状与纤维重的关系相单株不同部位纤维重与整株纤维重的关系,证明长、园果种黄麻的株高、茎粗、皮厚、茎重与单株的纤维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可作为黄麻单株纤维产量的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8个国外引进高产红麻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研究表明,单株干皮重、单株鲜茎重、单株干茎重和单株纤维重的遗传力值为75.59~63.12%,遗传变异系数和遗传进度分别为19.46~10.66%和34.85~10.89%,严格选择效果明显。而株高、茎粗、皮厚、鲜茎出麻率的遗传力除茎粗外,仅30.23~53.09%,遗传异系数和遗传进度分别为2.03~7.56%和3.05~8.8%,严格选择效果不佳,可放宽选择尺度。纺织用品种的选育以干皮重、皮厚和茎粗为主,造纸用品种选育则以鲜茎重、株高和茎粗为主。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广义法、回归相关法及利用回交一代和杂种二代群体估算了黄麻主要经济性状遗传力,在三种估算法中,各组合的各性状遗传力位次有相似的趋势。估算结果表明:生育期、株高、分叉高的遗传力是高的,茎粗、麻皮厚的遗传力不高,而单株重遗传力很低。各性状遗传力位次大体为生育期、株高→分叉高→茎粗→麻皮厚→单株重。  相似文献   

6.
根据相关性状进行选择,对提高选择效果有一定的帮助。黄麻经济性状的相关,在国内外已有一些研究。一般认为,产量与单株鲜茎重、茎粗、鲜皮厚、生育期等有密切关系;与株高、节数表现一定相关,但相关系数变幅比较大;与分  相似文献   

7.
黄麻的株高、茎粗及生育期等性状与产量密切相关,因此,研究黄麻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对黄麻高产优质新品种的选育具有重要意义。试验以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32份黄麻种质为材料,对黄麻株高、茎粗、单株鲜皮重、生物学产量等农艺性状和工艺成熟期等生育期表现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差异性评价。结果表明:黄麻的株高、茎粗、生育期与生物学产量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不同黄麻种质各性状的差异性明显,品种间变异系数在8.30%~21.39%之间;综合来看,梅峰6号、梅峰7号、闽麻5号、新选1号、黄麻179和D154等为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研究结果为高产优质黄麻新品种的选育和实现黄麻的丰产稳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广义法、回归相关法及利用回交一代和杂种二代群体估算了黄麻主要经济性状遗传力,在三种估算法中,各组合的各性状遗传力位次有相似的趋势。估算结果表明:生育期、株高、分叉高的遗传力是高的,茎粗、麻皮厚的遗传力不高,而单株重遗传力很低。各性状遗传力位次大体为生育期、株高→分叉高→茎粗→麻皮厚→单株重。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近年来国内各育种单位选育、从国外引进以及从长江流域地方品种中选出的主要亲本材料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根据这些性状的表型、遗传型方差与协方差,估算了各数量性状的遗传力、遗传变异系数、遗传进度、相对遗传进度和遗传相关系数,并进行了遗传通径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黄麻长果种亲本材料自然群体中,纤维强力、株高、分枝高等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系数和遗传力,并具有中等大小的遗传进度,当代选择效果较好。而株高、分枝高与单株干皮重的遗传相关系数较大,因此根据株高、分枝高选择在下代的预期效果较明显。通径分析表明,对单株干皮产量直接影响能力最大的是株高,其次是分枝高、茎粗,其它性状影响较小。主成分分析则认为第一主成分的特征向量主要由纤维细度因子提供,第一主成分越大,株高、茎粗皮厚值亦越大,单株干皮重值就越高。聚类分析将44份品种分为七大类群。这种主要亲本性状的遗传变异研究与分析为长果种黄麻系统选育以及杂交育种的亲本选配提供了主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双列杂交遗传设计和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分析了7个红麻杂交亲本和21个F1组合的11个产量与品质性状,结果表明(1)株高、鲜皮厚、千粒重、纤维支数同时受到加性和显性效应的控制;而茎粗、单株干皮重、单株干茎重、皮骨比、出麻率、单株纤维重、精洗率、纤维强力主要受显性效应控制.(2)对红麻亲本遗传效应估测结果表明,各亲本不同性状的遗传效应不同.可根据亲本对每个性状的不同遗传效应表现,在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上加以选择利用.综合分析表明,福红2号、福红992和非洲裂叶3个亲本具有提高株高、茎粗、鲜皮厚、单株干皮重、单株干茎重、出麻率、皮骨比、精洗率、单株纤维重的正向遗传效应;福红2号和福红992 2个亲本还具有提高纤维强力与纤维支数的遗传效应.上述结果可为红麻遗传改良和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红麻亲本与杂交组合产量、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双列杂交遗传设计和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分析了7个红麻杂交亲本和21个F1组合的11个产量与品质性状,结果表明:(1)株高、鲜皮厚、千粒重、纤维支数同时受到加性和显性效应的控制;而茎粗、单株干皮重、单株干茎重、皮骨比、出麻率、单株纤维重、精洗率、纤维强力主要受显性效应控制。(2)对红麻亲本遗传效应估测结果表明,各亲本不同性状的遗传效应不同。可根据亲本对每个性状的不同遗传效应表现,在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上加以选择利用。综合分析表明,福红2号、福红992和非洲裂叶3个亲本具有提高株高、茎粗、鲜皮厚、单株干皮重、单株干茎重、出麻率、皮骨比、精洗率、单株纤维重的正向遗传效应:福红2号和福红9922个亲本还具有提高纤维强力与纤维支数的遗传效应。上述结果可为红麻遗传改良和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黄麻主要经济性状相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相关性状进行选择,对提高选择效果有一定的帮助。黄麻经济性状的相关,在国内外已有一些研究(1)、(2)、(3)、(4)。一般认为,产量与单株鲜茎重、茎粗.鲜皮厚。生育期等有密切关系;与株高、节数表现一定相关,但相关系数变幅比较大;与分枝节位。节长、鲜茎出麻率没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12份圆果种品种(系)8个主要农艺性状的分析,7个性状(x)与单株干皮产量(y)的遗传相关系数都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绝对值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干茎重>茎粗>皮厚>株高>出麻率>分枝位高>分枝数。除出麻率与干皮产量呈负相关外,其余性状与干皮产量均呈正相关。干茎重对产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茎粗,皮厚,株高则是影响干茎重的主要性状。在选择较大干茎重的前提下,提高出率麻能较大地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4.
对黄麻和红麻的6个数量性状(开花期、株高、茎粗、鲜皮厚、分枝高、单株干皮产量)作了广义、窄义遗传力和表现型、遗传型、环境型的相关性以及遗传通径系数的分析。结果表明,6个性状估算的参数在黄麻和红麻中表现不同,只有茎粗的性状不论在黄麻中或红麻中对干皮产量都是显显正相关,在大多数性状与干皮产量关系中,茎粗所起的间接效应也是显著正相关。鉴于茎粗,性状的表现受遗传和环境的作用,在育种和栽培中都值得重视。本文对估算遗传力的方法及综合位值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22个红麻品种茎基部、中部、梢部及叶柄上的刚刺性状的数量分布及纤维产量与品质性状方面的10 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根据刚刺性状的数量分布分析,刚刺性状数量分布是叶柄多于茎杆,其中茎杆刚刺以基部分布最密;叶柄刚刺以茎中部分布较多;茎杆刚刺三个不同部位的遗传力在86.1%-92.4%之间,其相对遗传进度较高,并有丰富的遗传变异系数,在育种中可通过与少刺或无刺突变体回交和定向轮回选择,可以选育出少刺或无刺高产优质红麻新品种.本研究对红麻产量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刚刺性状与多个性状呈负相关,单株干皮重与皮厚、茎粗、株高、单株鲜茎重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圆果种黄麻主要经济性状与单株纤维产量间的主次关系,本试验采用灰色关联和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对黄麻14个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4个主要经济性状的变异系数为3.03%~15.59%,变异系数最大的为分枝数,最小的为分枝高度;在相关分析中,单株纤维产量与株高、分枝高度、单株鲜皮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在关联度分析中,分枝高度、单株鲜皮重、鲜皮晒干率与单株纤维产量关联度较高。因此,黄麻在高产栽培和品种选育方面,除了应该选择分枝高度、单株鲜皮重和鲜皮晒干率作为主要目标性状外,同时也要注意多性状的综合选择。  相似文献   

17.
对红麻茎中部韧皮纤维发育与主要农艺性状、单株纤维产量的相互关系及其茎中部韧皮纤维发育的简易观测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麻株各性状间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任一性状的改变均会引起相关性状的变化,导致单株纤维产量的增减。纤维群数和层数的增长分别有赖于茎粗、干茎重的直接作用;纤经束数、每束细胞数和纤维细胞总数均取决于干皮重的高低;茎中部纤维细胞总数主要受纤维束数和每束细胞数的制约,对单株纤维产量起着举足轻重的支配作用,可由公式N_C=P_b·P_c S_L·S_b·S_c求得。  相似文献   

18.
红麻刚刺性状遗传及其与产量品质性状的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22个红麻品种茎基部、中部、梢部及叶柄上的刚刺性状的数量分布及纤维产量与品质性状方面的10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根据刚刺性状的数量分布分析,刚刺性状数量分布是叶柄多于茎杆,其中茎杆刚刺以基部分布最密;叶柄刚刺以茎中部分布较多;茎杆刚刺三个不同部位的遗传力在86.1%-92.4%之间,其相对遗传进度较高,并有丰富的遗传变异系数,在育种中可通过与少刺或无刺突变体回交和定向轮回选择,可以选育出少刺或无刺高产优质红麻新品种。本研究对红麻产量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刚刺性状与多个性状呈负相关,单株干皮重与皮厚、茎粗、株高、单株鲜茎重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一、长度检验的意义麻的长度是指纤维(生麻或熟麻)的长短而言。麻的长短对品质、产量和使用价值都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实行长度检验可促使麻农改进栽培技术,选育良种,对提高产量和质量均有一定的意义。(一)长度与农业增产的关系麻的单株纤维含量是决定单位面积产量的主要因素,而株高、茎粗、皮厚、茎重与单株的纤维重量呈正相关。也就是株高纤维产量高,株矮产量低。而麻株中的  相似文献   

20.
浙红3号是一个产量高、稳定性好、适应性强的红麻新品种。从经济性状对产量的相关分析得知,有效麻、株高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茎粗、皮厚与产量呈较小负相关,经济性状间有效麻与茎粗、株高与皮厚呈负相关;进一步进行通径分析,经济性状中对产量作用的大小依次为有效麻>株高>皮厚>茎粗。因此,浙红3号的产量主要取决于有效麻的多少和植株的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