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些学者(M·达柯夫.H·巴谢夫.B·弗拉谢夫)确定,簇植(3-4株)的25年生欧洲松人工林比行植(每穴1株)多得木材1.6倍。 H·尼基吉娜(1952、1958年)和A·姆莉娜(1953年)认为,每穴2—8株生长比只长一株树材积可增加1—5倍。柯拉洛维姆和柯勒切维姆(1977年)得到类似的结果。株行距为6×5米的Ⅰ—214杨树无性系伐后,设置了两块标准地。第一块每个伐根留一个萌蘗条,第二  相似文献   

2.
根据子代测定结果和当代表现等因子对湿地松种子国进行疏伐,使种子园的结实量成倍增加,强度伐的结实株百分率为62%;中度伐的为39%,轻度代的为28%,不疏伐的为22%,单株产种量的比例为:不疏伐100%:轻度伐120%:中度伐200%:强度代400%;每公顷产种子量的比例为:不疏伐100%:轻度代119%:中度伐208%:强度伐411%。当种子园进入结实盛期时,每公顷保留120—150株是合理的,如果无性系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能力特别强,每公顷保留90—120株即可。当具有结实能力的母树直径达30cm以上,冠幅达8—10米时,每株年产种子0.5—1.5公斤,每公顷年产种子60—150公斤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相似文献   

3.
在树木分类上,全世界共有125种杨树,我国就有50多种,几乎占了一半。在栽植面积上,全世界杨树人工林面积总计400多万公顷。我国已达300多万公顷,超过了其他国家杨树人工林面积的总和。就木材生长速度而言,速生杨一般每年每公顷蓄积量达到9-15立方米,最高可达30-45立方米;一般5-10年可采伐,每公顷蓄积量150-240立方米,可出木材105-165立方米,而其他树种的用材林15-18年生每公顷蓄积量仅达45-75立方米。山东临沂地区6年生杨树每公顷蓄积量最高达293.55立方  相似文献   

4.
团状造林法     
团状造林,是一种新的造林配置法。据日本研究,团状造林可大大提高林木的生长量。杨树团状造林,十年内,每亩年平均生长量可达四立方米(是我省森林每亩年平均生长量的二十几倍),是传统的杨树造林法(株行距五乘五米)每亩年均生长量一点六立方米的两倍半。花旗松团状造林,十八年内,每亩年平均生长量一点九立方米,是传统造林法(株行距一点五乘一点五米或三乘三米)的两倍左右。我省的情况也表明,桉树萌芽更新,每桩保留  相似文献   

5.
1983~1984年,林业部先后下达给我省“杨树良种及速生丰产栽培技术推广”项目,要求营造丰产林466.7公顷,培育10年每公顷立木蓄积达150立方米的指标。在推广中,我们选择了既适应关中条件,又能经过集约栽培达到丰产的沙兰杨,截叶毛白杨,15A杨、陕林1、2号杨作为推广的优良品种。推广中的主要栽培技术是:确定适宜密度:鉴于确定轮伐期为10年,不进行中间利用,并实行农林间作,因此株行距一般采用4×6米,树冠较窄的陕林1号杨采用3.5×6米。大苗造林:要求2年生苗,高4米,地径4厘米以上;2年根1年干的苗木,高  相似文献   

6.
用杨树大苗,深栽1—4米深(以苗木底端接近地下水为标准),一般造林成活可达百分之百,当年造的林当年能见林,此说绝非虚夸。今举深栽的“I—214”杨树为例:其“株行距6×6米,8~12年采伐,树高18~25米,圆周90~120厘米,每公顷木材产量250~300立方米,年生长量每公顷23立方米(每亩合1.5立方米。)”这就是在意大利波河流域平原上,杨树人工造林中出现的“奇迹”。再以内蒙赤峰市城郊林场为例,近年来在平坦宜林地上深栽的赤峰杨(小叶杨×美杨的自然杂交种),亦获得了成功。造林成活率达95%以上,而且幼树长势喜人。其实,杨树大苗深栽造林的技术方法并不复杂。其具体做法是:采用高6~10米、胸径6~8厘米的优良大苗(带根苗或截根苗),用  相似文献   

7.
一、尾叶桉的引种东门林场于1985年引种尾叶桉,系统地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尾叶桉种源试验。现已引种11个不同地理种源,人工造林面积310.5公顷。一年成林,3.5年生不同施肥水平的平均蓄积量达61.11立方米/公顷,比本地窿缘桉增产108.99%,最高达113.96立方米/公顷,年增长量32.56立方米/公顷;平均经济效益比窿缘桉提高161.5%,大面积生产造林,4年生平均年材积生长量18.36立方米/公顷。建立采种母树林22.1公顷,实生种子园4个,无性系种子园1个,种子园总面积8.8公顷。初选优良表现型个体191株,萌芽率97.5%,优良无性系平均扦插生根率77.24%,最适季节扦插生根率达100%。优良尾叶桉×巨桉人工杂交组合F_1代年生长量5.65米,最高  相似文献   

8.
衡水地区固城县里老林场,1964年由外地引进一些杨树人工杂交种后代,育苗后分类型定植12株于庭院内进行长期对比观察,到1973年底正好是十年。十年来这12株杨树杂种表现出了巨大的多样性,一般树高为12—15米左右,胸径12.7—20厘米,其中一株在生长上表现特别突出。1973年底目测树高15—17米,实测胸径31厘米。即年平均高生长在1.5米以上,胸径生长在3厘米以上,现单株材积达0.5立方米。与华北各省区已发表的杨树杂种的生长量相比,除高生长稍逊外,在胸径生长和材积生长上均占前位。我们对此株杨树进行了初步的形态学分析和繁殖试验,以便鉴定其起源和遗传性,并为建立采穗圃作准备。  相似文献   

9.
乔木柳四个无性系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柳树是平原地区重要的绿化造林树种,其中乔木型柳树被广泛用于营造用材林、防护林及风景林。现有柳树人工林产量很低,如湖滩地(江苏洪泽湖)15年生垂柳(Salix babylonica)人工林平均树高仅6.3米,平均胸径7.5厘米,材积年平均生长量仅1.2立方米/公顷;生长较好的林分,22年生平均树高12.8米,平均胸径17.5厘米,材积年平均生长量只有4.6立方米/公顷;江滩地17年生早柳(S. matsudana)人工林,年平均材积生长量只有5.57立方米/公顷(湖北黄岗赤壁林场长江江滩);生长较好的早柳人工林,14年生年平均生长量也只有7.5立方米/公顷(山东泰安汶河河漫滩地)。在国外,优良的无性系年平均材积生长量可高达20立方米/公顷。南斯拉夫选育的白柳(S. alba)无性系7年生,年平均高生长为2.06米,胸径生长为2.54厘米,苏联乌克兰林业与农林土壤改良研究所选育的爆竹柳(S. fragilis)×白柳优良无性系,4年生树高6.8米,胸径18.8厘米;白柳×爆竹柳优良无性系,4年生树高7.2米,胸径17.3厘米。因此,选育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0.
<正>栾城县王大枚村原第一生产队,1973年春搞农桐间作18亩,株行距5×18米,共栽泡桐130余株。1979年采伐10亩,木材自用未计收入。1983年冬将剩下的8亩共47株伐倒,低价处理给本队社员,收入现金10070元,平均每株树每年收入21.4元。 通过测算,这47棵泡桐平均胸径45厘米,最粗达57厘米;平均树高5.6米,最高7.4米;单株立木材积平均0.95立方米,最大达1.2立方米。8亩地共计产木材44.6立方米,平均每亩5.58立方米,木材生长量平均为每年每亩0.51立方米,若按现行市场木材价格每方450元计算,共可收入现金20070元,仅木材一项平均每亩每年收入228元。  相似文献   

11.
<正> 意大利现有森林面积600万公顷,总覆盖率20%左右,其中杨树约15万公顷,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2.5%。每年杨树出材量高达300万立方米,占全国木材年产量的50%。由于病害的发生给意大利的杨树生长和利用带来了很大影响,据1977年意农林部资料,叶褐斑病的发生总面积达110,297公顷,约占杨树栽培面积的75%,使杨树年平均生长量减少25—50%,平均术材产量损失约30%。为此,意大利病理学家对杨树病害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12.
(六)灌溉排水1.灌溉在少雨、干燥地区造林,通过灌溉可补给土壤中水分,加速有机物分解,提高土壤肥力,且使土肥膨松,有助于根系的发育;在秋冬可提高地温,延长生长期,因而提高林木生产量。如意大利引种桉树营造一般用材林,规定轮伐期为10—12年,每公顷年平均生产量为10立方米,而进行灌溉集约经营的桉树林,每公顷年平均生产量可达40立方米木材。日本岩手县的柳杉林或长野县的橡树林,通过灌溉,提高材积生长量2—3倍。因此,灌溉在造林工作中是增进地力的有效方法,欧美等国有的地区在采用,特别少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满足城镇和其他“四旁”绿化所需大苗,我圃近年来将原来杨柳树定植培育大苗,改为原地留苗培育大苗,效果显著。现将两种方法作一比较,并将原地留苗培育法,介绍如下: 目前各地(包括我圃)多采用移苗定植培育法,即是把地整好后,挖一年生插条苗进行定植培育的。株行距多采用1×1米,每公顷可定植树苗10,201株。我圃为了便于手扶拖拉机中耕,采用的行距为1.4米(共植73行),株距为0.7米(每行植143株),每公顷可定植10,439株。由于东北地区五、六月是旱季,即四月中下旬定植后,马上就  相似文献   

14.
29团场果酒厂葡萄园是1961年开始定植建园,同年在灌溉毛渠两岸定植了新疆杨3,560株,株距1.5米,行距按树冠投影2米计,折合面积16亩。经22年的抚育管理。笔者通过该厂三毛渠单行采伐326株的实地调查,测算,进行了有关经济效益的分析,如表。所伐林木除直径6公分以下的稍头,每株平均作价0.5元出售外,小头直径达15公  相似文献   

15.
台湾教师会生态教育委员会等民间社团日前公布的一项调查表明,台湾残存的天然林面积不足80万公顷,占全台湾面积的23%弱。由于近年来大量采伐原始森林,致使台湾海拔2500米以上的天然林快速消失。仅据1946年至1990年的统计,台湾砍伐面积达34.4667万公顷,伐得木材4450余万立方米。如果以长10米、载重15立方米的运材车来计算,车车相连可达3万公里长,足可绕台湾数十圈。目前台湾当局公布的林地面积达186万多公顷,占台湾面积的52%。依台湾“森林法”计算,只要长100米、宽50米的果园、竹林、…  相似文献   

16.
加拿大达彻奈斯糖槭试验林于1975年3月开始采割糖汁。这片试验林面积为26.5公顷,地处天然林南侧,未割过汁,整个林子长势很好,是Laurentides山鹿丘陵地区许多林子中很有代表性的一个。槭树和黄桦混交林占试验区80%,槭树和山毛榉、黄桦混交林占20%。平均林龄60年,每公顷534株,槭树占商品材70%,平均直径20.3厘米,平均高20米,林分胸径断面积23.2米~2/公顷,商品材蓄积量每公顷149立方米。  相似文献   

17.
一、(木屠)杉在云南的分布与生长概况(木屠)杉(TaiwaniaflousianaGanssen)又称秃杉,原产云南省高黎贡山,怒江流域一带,分布在腾冲、龙陵、昌宁、福贡、贡山、兰坪等县,海拔1700—2600米的山地。多散生于针阔叶混交林中,偶有小片纯林,也有成片人工林。在怒江两岸、高黎贡山适生区,树高可达75米,胸径2米以上,椐杉生长比较迅速,但幼苗期生长缓慢。腾冲县介头区天台山,有一片人工林,定植株行距3×3米,林龄54年,每公顷1044株,郁闭度0.9,平均树高32.4米,最大树高38米;平均胸径38.5厘米,最大胸径55.0厘米;每公顷立木蓄积量1037立方米。树干解析材料表明(木屠)杉4年生以前,生长缓慢;6~12年,生长增快,树高年平均生长量0.5~1.0米,胸  相似文献   

18.
无性系林业,已显示出巨大的增产潜力,正日趋成为林业经营的重要生产方式和林木良种化的主要途径。国外70年代在巴西和刚果每年培育近千万株桉树优良无性系造林,3年生树高超过20米,分别使每公顷木材年生长量由10~36m~3提高到40~64m~2。  相似文献   

19.
一、概况目前,全世界可以生产木材的森林,面积大约有37.8亿公顷,每年的木材生长量达20.8亿立方米。随着各国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对木材的需要量也迅速增长。据统计,从1951—1961年木材的消费量增加了13%(从16.74亿立方米增加到18.97亿立方米);从1961—1967年增加了8%(从18.97亿立方米增加到20.5亿立方米);1967—1975年预计  相似文献   

20.
历时8年(1982—1990),采用普通油茶大砧嫁接快速繁殖在我所开展油茶优株无性系测定研究,从全区55个表现较好的优良无性系中筛选出桂无1号等六个油茶高产无性系,经连续4年测产和各项经济性状测定分析,各项指标都达到和超过全国高产无性系先进水平,每公顷年均产油644.42公斤以上,最高达868.62公斤,比一般油茶每公顷产油量增产4—5倍,比参试无性系平均产油量高109%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