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本文分析了加入WTO对我市种植结构造成的影响,提出了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确保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5.
根据1998-2002年全国资料统计,按农作物、经济作物和非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等3个系列将我国各省市区种植结构变化分为三增、一增二减弱减、一增二减强减和三减等4个类型。根据产量,将各省市区分为总产单产双增、单增和双减3个类型。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了我国经济作物生产的发展,24个省市区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扩大,25个省市区经济作物产量得到提高,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上升了1.4个百分点。经济作物中,棉花播种面积和产量波动较大,单产稳步上升;油料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提高;糖料作物播种面积有一定波动,单产提高较快,种植重心向广西、云南转移;麻类飞速发展,播种面积、产量和单产都明显提高,种植布局向黑龙江、新疆、湖南集中;烟叶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单产缓慢提高,种植区域向云南、贵州、河南等产区集中;全国所有省市区药材播种面积迅速提高。发展快速。经结构调整,棉糖烟在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中的比例分别下降了3.0、1.5和0.7个百分点;油麻药在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中的比例分别上升了2.5、0.4和2.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调整和优化种植业结构,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应遵循的原则、有利条件及总体思路;从不同层次论述了调整和优化种植业结构,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要有粮食这个基础,重视它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8.
摘要:通过调查基本摸清了我区籼、粳稻的比例变化;通过比较籼、粳稻优劣势,论证了扩种籼杂稻的可行性;通过思考,明确了籼、粳的发展目标和可操作的技术思路。并强调了农业绿色发展对调整水稻种植结构及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关键词:调整水稻种植结构 调查思考  相似文献   

9.
利川市耕地酸化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川市位于鄂西南,总面积4607 km2,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差异明显,光照不足,热量偏低,降水量充沛。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67.4万亩左右,其中粮食种植面积151.7万亩,油料、烟叶、药材、蔬菜(含瓜类)作物种植面积分别为12.92万亩、12.93万亩、14.25万亩、51.62万亩。  相似文献   

10.
11.
运用问卷调查法和相关分析法分析沙雅县的种植结构,结果表明,在沙雅县大面积种棉花是不合理的,建议种植比棉花经济价值更高的盐碱地最具经济价值的药用绿化植物——罗布麻来调整种植结构。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调整和优化种植业结构,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应遵循的原则、有利条件及总体思路;从不同层次论述了调整和优化种植业结构,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国民经济的大幅度增长,必须改变原有的种植结构,向多元化经济格局发展。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对农业机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其必须适应种植结构调整的步伐。因此,理清农业机械化与种植结构调整的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业信息》2005,(11):10-11
2005年,湖北省坚持面向市场、追求效益、发挥优势的原则,发展壮大优势产业,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黄桂勇 《河南农业》2019,(20):55-55,57
随着我国农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已成为解决农业发展矛盾的重要一步。围绕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这两大主题、促进农业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这两个目标,我国将继续调整和优化农作物生产结构,以满足城市居民对粮食和农业的需求,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本文就如何对农业种植结构进行合理调整以及其对农业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期望对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洛宁县位于河南西部,是“七山二塬一分川”的山区县,耕地面积81.62万亩,其中旱地占88%左右,年降水量550mm,历史上旱灾发生频繁,冬干春旱,伏秋连旱的年景经常出现。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旱灾频率大幅度增加,玉米产量越来越没有保障,急需探索一条适合旱地生产需要,可以抗旱夺丰收的新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两饲一粮种植结构及效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农业资源和农业生产的实际出发,以作物营养体高产为目标,合理调整农田种植结构,改变传统的粮-粮-粮种植模式为饲-饲-粮新种模式,在发展优势粮食生产的同时,促进了奶牛生产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1980—2010年东北地区种植结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过去30年东北地区像元尺度种植结构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演变规律,为东北地区农业政策的调整提供科学基础。【方法】基于1980—2010年东北三省的玉米、大豆、水稻和小麦种植面积的县级统计数据,利用SPAM-China模型获取10 km像元尺度上种植结构的分布信息,构建以像元内种植面积比例超过30%和占比前三位的种植结构类型的判定方式,利用空间叠加方法分析种植比例及其结构类型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运用像元结果初步阐明了东北地区的种植结构变化特征,首先种植规模的优先顺序在2000年左右发生了变化,由玉米大豆小麦水稻变为玉米大豆水稻小麦;其次,30年间共出现14种组合类型,包括6种水稻及其组合类型由1980年的8.30%增至2010年18.64%,主要分布于辽河平原、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等地;7种玉米及其组合类型占比超过三分之二,累积比例增长3.7%,主要分布在东北的中西部,是该地区的主要种植作物;5种大豆及其组合类型累积比例减少4.2%,空间上发生了显著的置换,由散布在三省的格局迅速北移集中于黑龙江;7种小麦及其组合类型累积比例从26.82%降为3.17%,是变化最为显著的种植结构类型,现有少量集中于黑龙江嫩江附近。再次,3种种植结构类型变化较多,一是由开垦耕地带来的新类型,占所有变化类型比例为20.91%,特别是黑龙江省拓荒带来的大规模水稻种植;二是单一作物型变化为两种或以上作物类型组合,占比为34.90%,组合作物主要为水稻和大豆;三是多种作物组合型变为单一作物型,将种植结构类型集聚,占比为41.36%,主要为玉米种植区的调整。【结论】过去30年种植结构类型变化规律为种植结构类型分布受玉米和大豆主导,其中大豆空间转移至黑龙江,水稻正成为东北地区重要种植类型,而小麦则持续萎缩至局部地区,种植结构类型变化趋势将以玉米、大豆和水稻为主,单一化趋势显著。种植结构调整方向应从减少单一玉米型和增加水稻和大豆组合型入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全区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的政策措施,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加入WT0的历史机遇,以加快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出发点,把发展农区畜牧业作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点工作来抓,从转变传统观念、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抓好农作物秸秆加工转化等几个方面入手,加大了工作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农区畜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