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广西各地患禽巴氏杆菌病急性死亡的鸡,鸭肝脏分离出56株禽巴氏杆菌强毒株,经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试验鉴定,从中选出15株典型禽巴氏杆菌菌株,Carter荚膜抗原分型鉴定,15株菌均为荚膜A型,间接血凝滴度为1:160 ̄1:640。通过毒力和免疫原性测定,从中选择毒力较强,免疫原性较好的B25、B26、B27 3菌株进行人工致弱,其中B26菌株在0.1%裂解全血马丁汤中,通过物理诱变方法致弱,即在传代  相似文献   

2.
用5批禽巴氏杆菌B26-T1200弱毒疫苗共接种300万只鸡。现场观察62437只免疫鸡。结果表明,该苗对不同品种鸡安全,只有3.8%免鸡表现为一过性食欲减少,精神稍差,但2天内都能恢复正常,没有引起免疫鸡直接死亡现象。田间免疫140天抽取各批苗免疫鸡攻毒,有80%(16/20)鸡得到保护,免疫鸡群在免疫140天内没有发生禽巴氏杆菌病。  相似文献   

3.
禽巴氏杆菌病B26-T1200弱毒疫苗在4-8℃温度环境中保存一年的10批苗,菌存率为76.7-93.3%,平均菌存率为86.4%;按瓶签头份稀释后免疫鸡,10批苗的保护率75-100%,总保护率为87.5%(37/40)。  相似文献   

4.
禽巴氏杆菌病B26—T1200弱毒疫苗株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从广西各地患禽巴氏杆菌病急性死亡的鸡、鸭肝脏分离出56株禽巴氏杆菌强毒株,经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试验鉴定,从中选出15株典型禽巴氏杆菌菌株。Carter荚膜抗原分型鉴定,15株菌均为荚膜A型,间接血凝滴度为1∶160~1∶640。通过毒力和免疫原性测定,从中选择毒力较强、免疫原性较好的B25、B26、B273菌株进行人工致弱,其中B26菌株在0.1%裂解全血马丁汤中,通过物理诱变方法致弱,即在传代过程中,把培养温度由37℃逐渐提高到45℃,每12h传1代而成功致弱,传至1200代时,毒力显著减弱,且仍保持其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培养特性,从而获得了禽巴氏杆菌B26-T1200弱毒菌株  相似文献   

6.
以禽巴氏杆菌病B26-T1200弱毒疫苗免疫后8小时即能产生免疫力(1/5鸡得到保护);2-3天有3/5鸡获得保护;4-5天后能产生坚强免疫力(4/5-5/5保护),免疫后2,3,4和5个月的总保护率为83.3%(80/96);免疫后5个月,6批苗的平均保护率为75%(18/24)。  相似文献   

7.
8.
用巴氏杆菌弱菌苗和鸡新城疫弱毒苗通过饮水分别免疫12月龄的蛋鸡,以葡萄球菌A蛋白-辣根过氧化酶(SPA-HRP)和兔抗鸡分泌免疫球蛋白A(SIgA)间接组分染色,显示消化道相关淋巴组织(GALT)呼吸道相关淋巴组织(RALT)和脾SIgA细胞的产生和分布,结果显示:巴氏杆菌弱毒苗免疫组的蛋鸡在十二指肠和盲肠扁桃体中SIgA阳性细胞于首免后35天出现国多,并一直持续增加到首免后56天,鸡新城疫弱毒苗  相似文献   

9.
10.
用巴氏杆菌弱菌苗和鸡新城疫弱毒苗通过饮水分别免疫12月龄的蛋鸡,以葡萄球菌A蛋白—辣根过氧化酶(SPAHRP)和兔抗鸡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间接组化染色,显示消化道相关淋巴组织(GALT)、呼吸道相关淋巴组织(RALT)及脾中SIgA细胞的产生和分布。结果显示:巴氏杆菌弱毒菌苗免疫组的蛋鸡在十二指肠和盲肠扁桃体中SIgA阳性细胞于首免后35天出现较多,并一直持续增加到首免后56天。鸡新城疫弱毒苗免疫组的蛋鸡的SIgA阳性细胞于首免后28天数量明显增多,首免后35天达最高峰。呼吸道和脾中同时也出现较多的SIgA阳性细胞。  相似文献   

11.
12.
13.
随着养禽业的迅速发展,禽霍乱已成为本市养禽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每年发病约15万羽以上,造成经济损失约20余万元。该病虽可用药物治疗,但可因菌株对某种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或因长期重复使用某种药物,尤其是在治疗过程中剂量不足、没有按时用药、停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国内外禽巴氏杆菌病疫苗的研究现状和趋势,对禽巴氏杆菌病灭活疫苗、弱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免疫复合物疫苗、基因疫苗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重点阐述了禽巴氏杆菌病亚单位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等新型疫苗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新的禽巴氏杆菌病疫苗,从而有效控制禽巴氏杆菌病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禽巴氏杆菌病又称禽出血性败血病,俗称禽霍乱,是家禽的一种急性败血性疾病。通常用菌苗免疫接种和药物治疗防治。但由于病源多型和病因的复杂性,常给防治工作带来困难。同时疫苗接种和药物的防治都会影响产蛋,表现为停产、产破壳蛋及药物残留。因此,对于蛋鸭生产群禽出败的防治,应坚持以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笔者在基层工作十余年,坚持菌苗接种、环境消毒、加强饲养管理、药物治疗蛋鸭禽巴氏杆菌病,取得较好效果。1苗苗接种通常用弱毒冻干苗来进行禽巴氏杆菌病的防疫接种。但由于免疫保护期短,而蛋鸭饲养期长,免疫效果很难保证…  相似文献   

17.
禽巴氏杆菌病又叫禽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鸡、鸭、鹅和火鸡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以秋、冬两季为发病高峰期,病死率高达85%以上,本病特征为突然发病,下痢,出现急性败血病而骤死,是威胁我县农村养禽业的主要禽病之一,为此,必须及时有效地防治禽巴氏杆菌病。  相似文献   

18.
禽巴氏杆菌病又称禽出血性败血症或禽霍乱,是由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引起的烈性细菌性传染病,对养禽业危害极大。1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2002年4、5两个月,在库尔勒市及周围共诊断108个病例,分离出巴氏杆菌的有48例,其中蛋鸡18例,肉鸡19例,肉杂鸡5例,三黄鸡6例,群体大小由500只至5000只不等,日龄范围在3日龄至18月龄之间,每日最高死亡率在0.3%~0.7%之  相似文献   

19.
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弱毒苗Bursine-2,D78,TAD进行复制,免疫21日龄雏鸡,14天后AGD抗体阳性率达90%-100%,用从本地分离的S-9302强毒1:10囊乳剂0.2ml/只滴鼻、点眼、口服攻毒,结果对照组100%发病,50%死亡,试验组100%保护,获得较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20.
禽巴氏杆菌病又称禽出血性败血症或禽霍乱 ,是由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引起的烈性细菌性传染病 ,造成鸡大批死亡 ,生产力大幅下降 ,对养禽业危害极大。1 发病情况及症状2 0 0 0年 4、 5二个月 ,库尔勒市及其周围养殖户送来进行诊断的鸡病料有 162例 ,检出禽巴氏杆菌的有 48例。其中蛋鸡 13例 ,肉鸡 17例 ,肉杂鸡 5例 ,三黄鸡 5例 ,麻花鸡 2例 ,土公鸡 6例。发病鸡群大小为 5 0 0~ 5 0 0 0只不等 ,日龄为 3~5 40日龄之间 ,每日死亡率最高在 0 3 %~ 7%。大多数病例并发新城疫 (ND)或传染性法氏囊炎 (IBD)。病鸡症状可分为三型。最急性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