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实行肉仔鸡的公母分群饲养,是近年来随着肉鸡育种水平和初生雏性别鉴定技术的提高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饲养制度,它同目前普遍采用的混养式相比有着其独到之处,在国内外仔鸡的生产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2.
一、挑雏第1次挑雏应在鸡雏到达育雏室时进行,挑出弱雏、小雏单独饲喂,残雏应予以淘汰,以净化鸡群。第2次挑雏在雏鸡6~8日龄进行,也可在雏鸡首次免疫时进行,把个头小、长势差的雏鸡单独隔离饲喂。二、分群管理1.大小分群。通过目测可以粗略分群。最好采用自动刻度盘称,在刻度盘上标出正常范围。夜里闭灯,拿一折网把鸡分开,进行分群管理。分群时结合进行转群或扩群。2.强弱分群。最简单的办法是在鸡舍中把鸡赶到一边,通过料水引诱和驱赶,把跑在前面的鸡作为强群,后面的鸡作为弱群,中间的是一般群。如果结合一定时间的断水、断料,分群效果会更…  相似文献   

3.
4.
一、公母分养优点①分群饲养平均增重快,发育均匀,个体差异小。②分群饲养能节省饲料,提高饲料利用效率。一般分群饲养每千克增重耗料2.54千克,而混饲时每千克增重耗料2.57千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畜牧业的发展十分迅速,工厂化,集约化养殖逐渐形成。肉用仔鸡的饲养已成为当今养殖业炙手可热的养殖技术,掌握好肉用仔鸡的养殖技术,对我们养殖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7.
8.
随着肉鸡育种工作和饲料工业的发展进步,使肉仔鸡的早期生长速度大幅度提高,这就打破了机体生长发育的原有平衡,造成鸡体代谢紊乱,发生营养代谢障碍。导致了腹水症,摔死症,腿部疾病的发生。这些疾病的发生,增加了死亡率,降低了商品鸡的合格率。损失较为严重。采用适当的限制饲养.不仅可大大减少代谢病的发生,而且能提高饲料报酬。1限制饲料供给量1.1在限料开始时间的确定上,宜早不宜迟。肉雏鸡出亮后至10日龄,按常规饲养法。11日龄起逐渐减少投喂量,投喂次数每天4次为宜。11日龄至15日龄喂给自由采食量的gO%,15日龄至19日…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王哲 《吉林农业》2012,(11):217
肉鸡的饲养以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成为农民致富的一条新捷径。肉仔鸡的饲养管理是十分重要的,饲养方面要注意营养供应、饲料的配合、开食时间、料型选择及公母分饲,管理方面要注意温度、湿度、通风、光照、饲养密度及疾病控制等。  相似文献   

13.
<正> 养鸡实践证明,根据肉食鸡公母的生理特点的差异,分群饲养可省饲料5%~10%,提高经济效益10%~15%。其机理如下: 1 公母鸡的遗传性能不同。据试验,母鸡在7周龄后,生长速度相对下降,每1kg增重耗料量急剧增加,7周龄出售,饲料  相似文献   

14.
15.
《饲料博览》2004,(10):53-53
1.减少鸡舍的热量散发:对房顶隔热差的要加盖一层稻草,窗户要用塑料膜封严,调节好通风换气口。2.供给适宜的温度:主要靠暖气、保温伞、火炉等供温,舍内温度不能忽高忽低,要保持恒定。3.减少鸡体的热量散失:防止贼风吹袭鸡体,加强饮水的管理,防止鸡羽毛被水淋湿,最好改地面平养为网上平养,或对地面平养增加垫料厚度,保持垫料干燥。4.调整日粮结构:提高日粮的能量水平。5.正确通风,降低舍内有害气体含量:冬季必须保持舍内温度适宜,同时要做好通风换气工作,否则严重影响肉用仔鸡的生长发育。6.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加强夜间值班工作,经常检修烟道,…  相似文献   

16.
沈莉 《新农村》2011,(1):29
1.防寒保温冬季气温较低,应特别注意防寒保温工作,育雏温度要恒定,不能忽高忽低,室温应保持在20~25℃左右。2.科学补光  相似文献   

17.
吕云芳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6):106-107
本文介绍了肉用仔鸡具有早期生长速度快,繁殖能力强,饲料转化率高,生产周期短等特点,并提出饲养技术要点,帮助农民降低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8.
1.棚址选择。可利用房前屋后、河滩荒滩、田间地头、林问山坡等空闲地.靠近水源、地势较高无污染的地面搭棚。  相似文献   

19.
20.
<正> 肉用仔鸡生长快,饲料转化率高,饲养周期短,7~8周就可长到1.8~2.2公斤,而且肉质鲜嫩,易于烹调,市场销售量大,经济效益较好,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其饲养管理技术主要是: 一、饲养肉仔鸡的鸡舍准备根据目前农村的实际情况,初养肉仔鸡的农户,圈舍可利用旧的房屋进行饲养。但要修理门窗,平整地面,堵塞鼠洞,修补漏缝,保持通风透气。并用2%的氢氧化钠溶液喷洒消毒,或用福尔马林、高锰酸钾熏蒸消毒,以控制、消灭病原微生物。饲养规模较大的专业户,应根据饲养数量和饲养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