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9 毫秒
1.
糖萜素对异育银鲫生长性能及其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取相同生长阶段、体重均匀的异育银鲫16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2个平行,每个平行 16尾。糖萜素的添加水平每千克饲料为0、 0. 5、 0. 9、 1. 2、 1. 5g。结果表明:试验2组异育银鲫日增重最 大,饲料系数最小,对照组异育银鲫日增重最小,饲料系数最大。试验1组和试验2组的日增重与对照组相 比差异显著(p<0. 05) ,其他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 05) ,试验2组异育银鲫的日增重比对照组 提高71. 14%。试验组异育银鲫的饲料系数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 05) 。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试验 2组异育银鲫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最高,对照组最低。由此可见,在一定范围内,糖萜素能够显 著提高异育银鲫的日增重,降低饲料系数,促进其生长。同时糖萜素对异育银鲫消化酶活性具有正向促进作 用,在不同水平上,消化酶活性增强的程度不同,其在饲料中适宜添加量为0. 5~0. 9g/kg。  相似文献   

2.
糖萜素对中华鳖的生长性能及其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明松  鲍方印  崔峰  王松  桑宏庆  康健 《水利渔业》2006,26(6):104-105,113
选取相同生长阶段、体重均匀的中华鳖72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2个平行,每个平行6只。糖萜素的添加量为每公斤饲料0、0.4、0.8、1.2、1.6、2.0 g。结果表明:试验2组中华鳖日增重最大,饲料系数最低,对照组日增重最小,饲料系数最高。试验5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其它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的饲料系数与对照组相比极显著降低(P<0.01)。试验5组中华鳖血清生化指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其它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在一定范围内,糖萜素能促进中华鳖的生长,降低饲料系数,提高饲料利用率;同时可以显著(P<0.05)降低中华鳖血清中尿素氮、甘油三酯及胆固醇的含量,提高总蛋白和白蛋白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的生长性能、肌肉质构指标及肝脏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采用双因素3×2因子试验设计,制成蛋白质水平分别为40%、45%和50%,脂肪水平分别为6%和9%的6组试验饲料,饲喂均重为(293.11±7.84)g的中华鳖,8周后测定相关指标。结果显示: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中华鳖存活率无显著影响,但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和肝体比均有显著影响。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升高,45%和50%蛋白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40%组,45%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40%组,50%组的肝体比显著高于40%组。饲料脂肪含量对中华鳖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9%脂肪组的肝体比显著高于6%组。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肌肉水分和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肌肉蛋白质含量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增加先显著升高,然后在45%时达到稳定水平。肌肉脂肪含量随着饲料脂肪水平增加显著升高。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中华鳖四肢肌肉的回复性、弹性和凝聚性无显著影响,硬度、黏性和咀嚼性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升高而显著升高,随着脂肪水平升高而显著下降。肝脏igf-I基因mRNA表达水平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升高,9%脂肪组的肝脏igf-I和lpl基因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6%组。综合中华鳖生长性能及营养品质的试验结果,温室养殖条件下,中华鳖饲料适宜的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分别为45%和6%。  相似文献   

4.
昆虫源壳聚糖在鲫鱼饲料中适宜添加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平均体重为25.2±1.7 g·尾 -1的225尾鲫鱼( Carasslius auratus )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组15尾.饲喂昆虫源壳聚糖5种不同添加水平(0%、0.25%、0.50%、0.75%和1.00%)的饲料,研究昆虫源壳聚糖在鲫鱼饲料中的适宜添加水平.结果表明,添加昆虫源壳聚糖不同程度提高了鲫鱼的相对增重率,显著降低了饵料系数( P <0.05),0.50%壳聚糖添加水平组的生长性能最好.通过计算最佳相对增重率和饵料系数时的昆虫源壳聚糖添加水平以及结合试验结果,认为鲫鱼饲料中昆虫源壳聚糖的适宜添加水平为0.50%~0.60%.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选择湖北白猪IV系,35日龄断奶仔猪27窝,共236头分九组。用3×3正交设计Lg(34),检验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甲酸钙(0.1%、2%),杆菌肽锌(0.63万IU,126万IU),铜(75mg/kg、150mg/kg),其组合效应及其对断奶仔猪影响。试验由45日龄正式开始到75日龄结束。30d试验结果表明:以不加甲酸钙的第2组(添加63万IU杆菌肽锌和75mg/kg铜)的平均日增重,饲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较好。添加甲酸钙的6个组平均日增重,饲料利用率及经济效益不如1、2、3组。其中第2、3组平均日增重分别是452、449g,与NRC(1988)规定10~20kg日增重450g接近,而且比第1组(空白)提高了6.35%,5.65%,但差异不显著(P>0.05)。每千克增重饲料成本2、3组分别比第1组(2.117元)降低14.7%和11.4%,饲料利用率2、3组分别比1组(2.02)提高了15.3%,12.7%。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酶解羽毛粉部分替代鱼粉对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稚鳖的生长与饲料利用的影响,在中华鳖饲料中分别以0%(对照组)、2%、4%、6%、8%的酶解羽毛粉替代等量蛋白质的鱼粉,配制成5种试验饲料,每种饲料分别投喂4个养殖缸,每缸10只鳖,正式试验期30 d。研究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2%~8%的酶解羽毛粉没有显著影响中华鳖的摄食率和饲料系数(P0.05),且对中华鳖的体比系数也无显著影响(P0.05)。然而酶解羽毛粉替代鱼粉却显著影响了中华鳖的生长性能,8%组中华鳖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6%组(P0.05),其它各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因此,饲料中添加6%的酶解羽毛粉不会对中华鳖的摄食、生长与饲料利用产生不利影响,中华鳖饲料中酶解羽毛粉的推荐添加量为6%。  相似文献   

7.
采用单因子浓度梯度法 ,将壳聚糖以 1 0 %、 1 5%、 2 0 %的量添加到基础饲料中 ,以基础饲料为对照 ,饲喂异育银鲫 (10 0 60± 10 96g) ,两个月后 ,测定鱼体的相对增重率和饲料系数。结果表明 ,1 0 %组的相对增重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比对照组提高 51 44% ,饲料系数比对照组下降2 0 51% ;1 5%组、 2 0 %组的相对增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比对照组分别提高 10 44%、13 19% ,饲料系数比对照组分别下降 9 81%、 10 68%。为了进一步了解壳聚糖对异育银鲫的促生长机理 ,测定了白肌的核酸含量和粗蛋白含量。结果显示 ,壳聚糖的添加可以极显著提高白肌的RNA/DNA以及RNA/蛋白质 (P <0 0 1) ,同时 ,白肌的RNA/DNA以及RNA/蛋白质与鱼体的相对增重率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饲料中添加有机硒对异育银鲫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在异育银鲫基础饲料中添加 0 2mg/kg的亚硒酸钠 (B组 )和 0 2mg/kg的有机硒 (含硒多糖和硒蛋白 ) (C组 ) ,经 10 2d的喂养试验结果显示投喂C组饲料 ,鱼体增重率比A组 (对照组 )和B组分别提高了 15 2 9%和 14 5 9% ;饵料系数分别降低了 12 49%和 12 35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全血硒含量B组最高 ,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分别给黄鳝亲本(初始体重75.26±2.46g)喂以在基础日量中添加鱼油水平为0%、1%、2%、4%和6%的等蛋白质颗粒饲料,探讨黄鳝亲本对鱼油的需求。池塘网箱40d饲养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鱼油添加量为2%时,黄鳝的终体重和相对增重率最大,均极显著高于0%组、1%组和6%组(p(0.01),也显著高于4组(0.01(p(0.05);2%组的饲料系数最低,极显著低于1、2、4、5组(p(0.01);蛋白质效率最高,极显著高于1、2、5组,也显著高于4组;各试验组的成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2%组的性成熟系数和绝对怀卵量极显著高于1、2和5组,但与4组无差异;第1组的相对怀卵量极显著低于2、3、4和5组。  相似文献   

10.
以国产鱼粉和进口鱼粉 ,分别设计成两种等蛋白、等能量的干粉料 ,与小杂鱼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制成软颗粒饲料 ,投喂南方池养牙鲆进行饲养对比试验 ,经过 2 0 4天的饲养 ,投喂A料、B料的尾相对增重率分别为 2 4 0 1 %、 2 4 83% ,尾平均日增重分别为 2 .1 8g、1 .4 6 g ;饲料系数分别为 2 .0 5、 2 .6 0 ,牙鲆增重 1kg所需饲料成本分别为 9.6 6 元和 1 3.6 5 元。牙鲆鱼肌肉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5种鲜味氨基酸的含量很接近  相似文献   

11.
环境缺氧(Hypoxia)及其对鱼类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缺氧不仅会引起鱼类形态结构的改变还使其生理状态发生变化,对鱼类的各种生命活动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从环境缺氧的因素、适应的类型及其对鱼类呼吸、摄食、生长和游泳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为鱼类生理生态相关研究、渔业养殖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氰戊菊酯对鲤科鱼类致突变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统计草鱼(C tenopharyngodon idellus)外周血红细胞的微核率和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胚胎致畸率,研究了氰戊菊酯对鱼类的致突变效应。结果显示:氰戊菊酯对1龄草鱼的96 h半致死浓度(LC50)为60.62μg/L;1.2μg/L以上的氰戊菊酯能显著提高草鱼的微核率、核异常率以及总核异常率,三者的变化趋势均是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先升高,达到峰值后再缓慢下降;微核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呈显著性差异。表明氰戊菊酯对草鱼染色体畸变有明显影响。在2~32μg/L的氰戊菊酯中,随着浓度的升高,斑马鱼的胚胎死亡率升高、出膜率降低、80%胚胎出膜时间延长,仔鱼畸形率升高,说明氰戊菊酯对斑马鱼胚胎及仔鱼有致畸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跃 《水产科学》2001,20(4):24-25
通过对大伙房、清河、柴河、汤河4座水库12年来水量和淹没区面积与渔获量数据的分析,表明淹没区面积同来水量一样也是影响水库渔获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评价水库鱼产性能方面引进淹没区数据其结果会更精确。  相似文献   

14.
海藻糖抗冻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在冻藏条件下,海藻糖对白鲢鱼肉冷冻变性的作用。结果表明,在-20℃冻藏30天后,加入海藻糖后白鲢鱼肉的Ca^2+-ATPase活性保持在70%左右水平,其肌原纤维能够维持很高的稳定性;对比蔗糖、多聚磷酸盐等传统抗冻剂,海藻糖较大程度地维持了鱼肉原有的颜色和风味,保证鱼肉的品质。  相似文献   

15.
2009年4月在河南省洛阳市洛河中随机采取垂钓渔获物样本288尾,进行体长、年龄测定和种类鉴定。结果为:渔获物样本共有7种鱼,其中主要是鲦和鲫鱼;渔获物样本体长6.1~24.2 cm,平均值为9.4cm。渔获物样本有0+龄、1+龄、2+龄共3个年龄组,其中0+龄居多。  相似文献   

16.
36种药物对青苔的抑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抑杀河蟹养殖池塘中青苔的有效药物,通过受试青苔外观生长情况及显微观察对36种药物抑杀青苔的作用效果进行了定性研究,并对筛选出的8种对青苔有较好作用效果且有一定性价比的药物,采用青苔生物量法及青苔叶绿素a含量检测法进行了定量研究,比较每种药物对青苔的EC50值,结果表明:对青苔抑杀作用最强的是50%氟乐灵,其次是40%扑草净、98%SYXA、98%五水硫酸铜、99%2,2-二溴-3-次氮基丙酰胺(DBNPA)、99%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溴化铵(苯扎溴铵)、14%异噻唑啉酮、博落回等。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主要研究阿维拉霉素添加在鱼用复合饲料中对鲫鱼生长的影响,并和黄霉素(Flavomycin)的作用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饲料中添加5mg/kg或2.5mg/kg浓度的阿维拉霉素均能够促进鲫鱼生长、控制鲫鱼的死亡率,其中添加浓度为5mg/kg的试验组效果最好;比较试验显示:阿维拉霉素对鲫鱼生长的促进效果优于黄霉素。  相似文献   

18.
虾青素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类胡萝卜素,在水产动物养殖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虾青素的理化性质和来源,对虾青素在水产动物养殖中的着色作用、抗氧化、抗应激和提高水产动物生长、繁殖和发育性能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研究副溶血弧菌对斑马鱼的感染模式。试验以注射、创伤、浸泡等3种不同的感染方式分2次进行,每组10尾斑马鱼,结果显示注射感染只在高浓度菌液时有死亡,48h的LC50是5.63×107CFU·mL-1,而创伤感染偶有死亡,浸泡感染则未见死亡,表明注射感染是斑马鱼副溶血弧菌的重要感染模式。同时注射感染结果也显示低水温的死亡率远远低于高水温的死亡率,表明适宜的温度和弧菌的浓度是其致病的关键。并初步探讨了大豆异黄酮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免疫增强作用,各组试验鱼分别投喂黄酮含量为0.5%、1%、2%的饲料,喂养两周后开始注射3.6×109CFU·mL-1的副溶血弧菌悬液,以投喂1%的试验组的抗感染效果较好,表明其对减少养殖病害的发生有一定的好处,为养殖生产提供一种新的免疫增强剂。  相似文献   

20.
海水网箱养殖对近岸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芳  黄小平 《水产科学》2006,25(1):37-41
近年来,我国的海水网箱养殖业发展迅猛,已成为我国渔业新兴产业的生力军。海水网箱养殖系统作为一种高密度、高投饵的人工养殖生态系统,其输出的废物,残饵、代谢及排泄废物等是引发环境问题的主要污染源,再加上网箱养殖区布局不合理,通常设在水交换率较低的内湾,当养殖容量超出了海域的环境容量,就会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1]。本文就海水网箱养殖对环境污染及防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提出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1养殖区水质污染网箱养殖对浅海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养殖水域营养负荷增加[2]。一般来说,鲑鳟鱼类的网箱养殖,饲料中总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