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我国内陆渔业大多是生计渔业,太湖的刺网作业是典型的家庭经营模式的生计渔业。本研究对太湖地区主要专业渔村刺网渔船进行调查研究,旨在探讨太湖生计渔业的发展现状。研究结果表明:(1)80%以上的刺网渔船渔业渔民年龄大于45岁,老龄化现象明显;(2)刺网渔船渔业渔民受教育水平最高为初中,60%以上的渔民受教育水平为小学,渔民受教育程度较低;(3)所调查的渔船中,若不考虑人力成本,有98%盈利,但是小功率渔船(6.468 kW)和较大功率渔船(8.820 kW)平均利润差别较大。太湖刺网渔船渔业的渔民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经济状况较差,面对亏损又不能放弃捕捞渔业。因此,应从可持续生计渔业的角度来制定生计渔业的管理制度,维护太湖捕捞渔业社会经济的稳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1999—2014年海洋捕捞统计数据,对中国海洋渔业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并对相关管理制度进行讨论。结果表明:1999年以来,中国海洋捕捞主要鱼类产量呈下降趋势,鱼类渔获物结构趋向平均化,优势种单种产量逐渐降低;海洋捕捞机动渔船数量呈下降趋势,渔船总功率、总吨位及专业劳动力数量均呈缓慢上升趋势,渔船向大型化发展;海洋捕捞总产量与海洋捕捞机动渔船数、专业劳动力数量关联度高,而与总吨、总功率关联度低。讨论分析认为:中国海洋渔业资源已达到开发利用极限,建议继续实施海洋渔业资源养护措施、建立完善的海洋捕捞指标体系、强化渔业补贴政策的管理、优化捕捞渔民转产转业政策、进一步限制渔船功率和吨位的增长。  相似文献   

3.
利用《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结合有关南海区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状况相关资料,对1979—2017年南海区(广东、广西、海南)捕捞作业量、捕捞作业结构以及捕捞产量的变化趋势和现状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海洋捕捞渔船船数和功率实行总量控制(简称"双控")制度全面实施后,虽然南海区渔船数量上升势头得到控制,近年来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渔船总吨位和总功率却基本呈上升趋势。自2002年以来,南海区机动捕捞渔船总吨位增长了45%,总功率增长了13.7%,2017年44.1 kW以下的海洋捕捞机动渔船占77.5%。南海区海洋捕捞产量由不断上升至近年逐渐得到控制,近5年南海区的捕捞产量约为340万~380万t,对渔业资源破坏力大的拖网和刺网产量占72%~74%。南海区海洋捕捞渔业存在捕捞生产数据统计不规范、渔业资源面临衰竭和捕捞作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建议依托渔港建立健全渔获物统计和核查体系,压减近海捕捞能力,稳定外海渔业,同时加强科学调查研究,从而优化南海区捕捞作业格局。  相似文献   

4.
控制我国海洋捕捞强度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削减过剩的捕捞能力已成为世界渔业管理面临的一大任务大陆0年代以后我国的海洋捕捞强度迅速增长,主要是:捕捞效率高的渔具渔法迅速增长,海洋机动渔船数量和功率膨胀,渔民数量迅速上升,为控制捕捞强度,我国逐步采用了一些渔业管理措施,然而效果不明显,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我国控制海洋捕捞强度所面临的问题:1、我国渔业管理措施的局限性;2、渔区产业结构单一;3、大量“非渔业劳动力”入渔;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调整渔业产业结构;2、严格执行国家海洋捕捞强度控制指标。3、实施渔船报废制度与赎买计划;4、加快实施捕捞限额制度;5、发展渔民组织。  相似文献   

5.
削减过剩的捕捞能力已成为世界渔业管理面临的一大任务大陆0年代以后我国的海洋捕捞强度迅速增长,主要是:捕捞效率高的渔具渔法迅速增长,海洋机动渔船数量和功率膨胀,渔民数量迅速上升,为控制捕捞强度,我国逐步采用了一些渔业管理措施,然而效果不明显,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我国控制海洋捕捞强度所面临的问题:1、我国渔业管理措施的局限性;2、渔区产业结构单一;3、大量“非渔业劳动力”入渔;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调整渔业产业结构;2、严格执行国家海洋捕捞强度控制指标。3、实施渔船报废制度与赎买计划;4、加快实施捕捞限额制度;5、发展渔民组织。  相似文献   

6.
2018年5月对奉化区休闲渔业现状经过调研,得出以下结论:(1)奉化区现有休闲渔业企业以及休闲渔船较少,难以满足旅游高峰期时,游客的需求,而且渔船的设施条件与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经济水平有一定差距,难以为游客提供高端的旅游体验;(2)为合理利用当地旅游资源与渔业资源,经调查以及计算分析,认为可以适当增加休闲渔船;(3)奉化区发展休闲渔业后,能为其带来大量且多方面的效益;(4)奉化区休闲渔业的发展,仍然需要政府的支持;(5)奉化区境内存在部分滩涂,建议经过环境整治后,适当发展"滩涂休闲渔业"。  相似文献   

7.
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结合有关南海区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状况资料,对1979-2013年南海区(广东、广西、海南)海洋捕捞机动渔船的数量、吨位、主机功率的总规模以及主机功率结构、作业类型结构的变迁和现状进行评价分析。2013年南海区海洋捕捞渔船总计81 647艘,156.6万吨,其中机动渔船78 671艘,382.3万千瓦;机动小型渔船数量最多,超过75%,早期增速快,近十年较为稳定;大型渔船数量极低,增速缓慢,目前仍不足0.6%;中型渔船较为稳定;刺网作业渔船数量最多,拖网渔船次之,各类型渔船均已从增长期进入调控管理期。南海区捕捞渔船目前存在总体规模过大、数量结构上小型渔船偏多、捕捞作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建议进一步压减捕捞渔船总体规模,在结构上重点压减小型渔船,适当保留大型渔船规模,同时应进一步调整捕捞作业结构,压减小型渔船拖网、刺网作业,积极发展钓捕,适当发展围网和深水拖网。  相似文献   

8.
海洋捕捞业是我国渔业能耗和CO2排放的主要领域,捕捞渔船的节能减排水平低,潜力大。总结了我国海洋捕捞渔船能耗及排放现状,分析了生物柴油的特性及作为渔船代用燃料的优缺点,根据海洋捕捞渔船动力装置的特点提出了掺混生物柴油需对柴油机做出的改进措施,对捕捞渔船柴油机掺混5%体积分数的生物柴油的节能减排效果进行了成本-效益分析。结果显示,海洋捕捞渔船柴油机掺混5%的生物柴油将导致每船每年平均减少1 371元左右的燃料费用和2 000元左右的维修费用,但需付出较高的船舶改造成本;若我国所有的海洋捕捞渔船柴油机都添加5%的生物柴油,每年会降低二氧化碳排放近13.4万吨,按目前国际上的碳交易价格计算,每年将产生400多万元的社会环境效益。生物柴油具有一定的经济优势,环保性能显著,具有良好的减排效果,可以促进我国海洋捕捞渔船的节能减排和国家减排目标的实施。  相似文献   

9.
舟山作为一个群岛城市,其渔业发展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渔村的发展历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舟山渔业的发展历史,研究舟山海洋渔村的发展历程和对其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是必要的。通过对螺门社区及社区内的舟山第三海洋渔业公司进行实地调研,基于渔业捕捞努力量指标、捕捞产量、捕捞产值等多个渔业经济指标对其发展历程进行探讨,总结发现其存在的渔业劳动力流失严重、渔业形式单一化、渔民收入偏低以及渔船陈旧等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舟山市海洋捕捞渔船助航助渔设备的使用现状,通过对舟山市典型作业张网渔船、刺网渔船和拖网渔船的实地调查、助航助渔设备的经销商家与定点维修服务部门的走访调查,得出了以下结论:(1)舟山沿岸或近海的捕捞渔船,船载设备落后,甚至缺少某些助航仪器或助渔仪器;(2)渔船船载助航助渔设备进口的多,国产的少;(3)进口设备性价比高,质量好,而国产产品质量差,寿命短.通过调查了解到舟山市海洋捕捞渔船助航助渔设备的现状,了解到当下渔船的生产条件,找出了渔船自身的不足,及进一步提出了发展渔业装备技术的建议,对推进舟山渔船升级更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北斗卫星船位数据提取拖网航次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渔业生产管理、捕捞效益计算、资源调查等常把航次作为一个重要参考量。北斗卫星船位数据时间分辨率约为3 min,空间分辨率约为10 m,具有很好的时空特征,通过对北斗卫星船位数据挖掘可以提取航次。渔船作业过程中航次一般包括起航、海上作业、返航,渔船起航和返航的港口常不同,对港口所在的陆地和岛屿做向外缓冲形成一个面,以船位点与港口所在陆地缓冲面的距离作为离岸距离,根据离岸距离变化判断渔船的航次,并通过编程实现航次提取,6艘调查船提取的航次结果与实际记录的43个航次相比,起航时间差值在2 d内的占95.1%,返航时间差值在2 d内的占95.2%,网次可以根据航速提取,计算出每个航次中的网次数。  相似文献   

12.
宁德市大黄鱼成鱼养殖成本收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对宁德市7户大黄鱼养殖主体的调研结果,分析了大黄鱼成鱼养殖的成本构成情况及收益水平。研究结果表明:(1)饵料成本、人工成本及鱼苗成本构成了大黄鱼成鱼养殖成本的95%左右;(2)不同养殖主体单位成本及成本构成差异大;(3)规模养殖无单位成本优势,但大规模公司养殖收益凸显规模效益;(4)成本利润率浮动范围小,产业整体养殖效益趋于稳定。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以下3点建议:(1)研制并进一步推广大黄鱼人工配合饲料,科学化投料以降低养殖成本;(2)成立中、小规模养殖户合作经济组织,统一销售,提高市场拓展力度;(3)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推进大黄鱼成鱼养殖产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13.
考虑投资时间增值因素,研究了采运设备系统成本和适宜更新期的理论计算方法,并进行了实例分析和计算。这对提高采运企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极为重要,也是决定一个企业胜负的关键。采运机械生产成本由固定费用和运用费两大部份构成。固定费有折旧费,投资利息、税收和保险;运用费有维修费,油料费,轮胎费和劳动工资。 采运设备适宜更新期为设备在使用时间里,其费用最小的使用时期。理论分析证明:当下年度设备运用费现值大于或等于该期总费用现值时,此时为设备适宜更新期。  相似文献   

14.
在舟山远洋渔业企业经营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得出当前舟山远洋渔业体制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渔船融资租赁、渔船作价入股产权脱钩、沿用现在模式加强管理、渔船并购租赁经营4种远洋渔船经营管理模式的探讨方案,并通过研究分析得出其中渔船并购、租赁经营相对合理。最后针对性地提出推动远洋渔业经营体制改革创新的对策: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建立合作社、船东会(会员制)多形式组织模式;二是采取有效措施,建立远洋渔业市场价格平准基金和涉外安全风险预备基金;三是按高标准、严要求操作,进一步提高远洋渔业企业资格条件。  相似文献   

15.
针对渔船安全救助存在的遇险渔船定位难等问题,提出一种渔船安全救助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案。该系统以电子海图综合信息处理显示系统为平台,通过Inmarsat-C、AIS、GPS及GPRS等通信手段自动采集渔船的动静态信息,能够在电子海图上观察渔船和搜救船舶的分布情况,实时地向搜救船队发出搜救调度指令,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遇险渔船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渔船柴油机改成高压直喷式CNG-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的原理、总体结构组成及控制系统组成,并介绍了控制系统硬件结构组成和软件设计,综合分析了渔船主机改装直喷式CNG-柴油双燃料模式。  相似文献   

17.
我国海洋捕捞业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捕捞强度过大,导致这一问题产生并加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法律上对捕捞主体不加限制,现行渔业法律法规允许个人、单位和其他组织均可从事捕捞生产。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比较效益相对较好的渔业领域,导致海洋捕捞强度急剧增加,最终使得渔业"双控"制度收效甚微。本文就由此入手,深入分析渔业"双控"制度的失效原因,并提出完善制度的相关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针对传统常规施肥存在肥料利用率低、用工量大的问题,研究柑橘水肥一体化技术对产量和效益的影响,以达到节肥、省工、增效的目的.[方法]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城县种植的早熟温州蜜柑(宫川)、柳城蜜橘、沙糖橘为试材,采用配方肥与滴灌结合的水肥一体化施肥方式,统计不同处理对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采用水肥一体化不同施肥处理,与对照相比,处理①、处理②、处理③化肥使用成本分别下降了55.04%、39.96%和24.98%,人工成本下降了68.89%,产量则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其中,以处理②效果最佳.[结论]传统常规施肥存在肥料利用率低、浪费大、用工多的问题.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个较好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