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雷力极可善-(2.6%甲壳胺低聚糖水剂)集高效、营养、安全为一体。是一种植物诱导剂,也是一种良好的生物源农药,可以有效抵抗植物病原菌:可以活化植物细胞,有效促进作物生长,增加植物抗逆性。  相似文献   

2.
<正> 菜花又叫花椰菜,营养丰富,风味鲜美,且生产成本低廉,经济效益较高。要种好春菜花,应掌握以下技术要点。一、选择适宜品种:郑州地区,早熟种(4月下旬至5月上旬采收)宜选用法国菜花、耶尔福;中熟种(5月上旬至5月中旬采收)宜选用瑞士雪球,上海100天等;晚熟种(5月中旬至6月上旬供应市场)选用日本雪山、荷兰48、荷兰100天等。二、适期播种:郑州地区,春菜花需要在保护地育苗.播种期因育苗设施而异。小拱棚育苗,11月上旬至中旬播种;温室、大棚可在12月中旬至下旬播种;利用电热线等加温设施可推迟到1月上旬播种。早熟种可  相似文献   

3.
<正>豆角在我市各地,春、夏、秋均可栽培,生长季节长,必须根据各季节的气候条件,选用适当的品种。豆角一般分春季栽培和夏秋季栽培。春季栽培于2月下旬至3月下旬育苗,3月下旬至4月下旬定植,6月上旬至8月中旬采收,7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种。夏秋季栽培于5月中旬至8月初播种,7月上旬至10月下旬采收。豆角可直播,也可育苗移栽,一般都行育苗移栽,通过育苗移栽,可适当抑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采用营养  相似文献   

4.
1育苗与种植密度1.1栽培季节冬春种植以11月下旬至翌年1月上旬为适宜播种期。1.2播种育苗采用营养钵育苗,育苗所需营养土可选用烤晒过的肥沃园土、腐熟猪牛粪渣、谷壳灰混合而成,三者比例为6∶2∶2,另外可加少量复合肥。播种前要进行种子催芽,用50~55℃温水先浸10~15min(边浸  相似文献   

5.
<正>秋番茄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播种,8月下旬至9月上旬定植,11月上旬至次年1月上旬收获。南瓜于2月上、中旬播种,3月中旬定植,5月中旬至6月下旬收获。此茬口安排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一、秋番茄栽培要点1.播种育苗。选用抗病力强且较早熟品种,于7月下旬在塑料大棚育苗。苗床必须选择前两年未种过茄果类作物、土壤疏松肥沃、排灌方便、杂草基数少的田块。播种前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先育苗后分苗,将营养土均匀铺  相似文献   

6.
荷兰百利番茄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育苗 秋延迟越冬栽培,6月中旬至8月中旬育苗;早春栽培11月下旬至1月上旬育苗.育苗可采用营养钵(9×9或10×10)或营养块(10×10)育苗. 营养土配制 选用没种过菜的大田土,经阳光充分曝晒后过筛,用三份育苗肥(地绿宝育苗肥)加七份细土,每米3育苗土中加入150克百菌清充分拌匀,用塑料膜覆盖,闷2~3天后,铺入苗床或装入钵内.  相似文献   

7.
冬暖大棚早春甜瓜 豇豆套种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山东省曹县利用冬暖大棚进行早春甜瓜与豇豆套种,管理简便,5月上旬甜瓜和豇豆就可供应市场,上市早、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甜瓜育苗苗床可设在大棚内,苗床宽1.0~1.5米。营养土用3份园土加1份充分腐熟的圈肥,每米3营养土中加入磷酸二铵1千克、草木灰5千克、地  相似文献   

8.
北线蔗区甘蔗营养块育苗移栽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线蔗区甘蔗高效低耗营养块育苗移栽技术,必须选在冬季(11月上旬)或春季(2月下旬)育苗,采用甘蔗上部(蔗梢)作种,选择8cm见方的营养块规格,且蔗芽要横放,芽朝边,并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5叶)土湿时移栽,裸地移栽必须覆盖地膜保湿,套移于油菜地应适当提前,保证60000苗/hm2的主苗数,并在次年进行宿根栽培。  相似文献   

9.
正人工破壳,科学育苗无籽西瓜种子种壳较厚,发芽率通常只有30-40%。采用人工破壳的方法,使发芽率提高95%以上。嗑种时,将种子嘴部放在指甲剪旁边的缝中,轻压手柄,磕开部分为种子长度的1/3左右。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无籽西瓜的最佳播期,育苗要采用拱棚育苗。营养钵拱棚育苗要抓住五个关键环节;一营养土配制。按田土5份、猪牛粪3份、堆粪2份的比例混合,粪肥必需充分腐熟,每立方米营养土另加复合肥和磷肥各3公斤。营养土  相似文献   

10.
<正>1.早春大棚甜瓜-越夏苦瓜-越冬莴笋早春大棚甜瓜选用蜜天下等品种,营养土播种育苗,电热加温苗床育苗,苗龄35~40天,有3~4片真叶、2月上中旬定植,双畦双行种植,大棚多层覆盖,5月上旬至6月上旬采收。越夏苦瓜选用碧翠、碧绿等品种,5月上中旬营养钵育苗,苗龄20~25天、6月上旬沿棚架定  相似文献   

11.
针对马铃薯种植范围广,肥药使用量较大的特点,雷力公司应用海藻有机肥,微生物菌剂,褐藻双寡糖和壳寡糖等产品组成雷力马铃薯肥药减施替代集成技术,开展马铃薯化学肥料替代及减施技术小区试验,研究肥药减施替代集成技术对马铃薯生长动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肥量相同,处理小区农药施用量减少30%的条件下,雷力集成技术指导种植的小区植株染病率降低3.86%,产量增加3.96%。在施肥量降低17%,农药施用量减少30%的条件下,雷力集成技术指导种植的小区植株染病率降低15.3%,产量增加3.12%。  相似文献   

12.
秋季施肥对翦股颖生长及越冬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6种肥料和2个不同施肥时期对翦股颖生长速度、绿期、地下生物量、密度及越冬率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均能促进草坪草初期生长,延长草坪绿期,美国Scotts和雷力果岭专用肥绿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地下生物量和越冬率,美国Scotts果岭专用肥显著高于其他肥料(P0.05);秋季施用尿素会导致草坪徒长,枯草层增厚,延迟返青;北京地区秋末翦股颖较适宜的施肥时间为10月20日左右。  相似文献   

13.
本文概述了鸡血藤的形态特征、生长特性、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功效等,介绍了苗床准备、插条采集和处理、枝条扦插、苗圃管理、光照调控以及病虫害防治等苗木繁育技术,并重点从林地选择、林地清杂和整地、施放基肥、苗木选择、苗木装卸和管护、苗木种植、补苗、除草、施肥、修剪和藤蔓引缚、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松树林下鸡血藤规范种植技术,旨在为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旱地冬小麦保护性耕作中的种肥分施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针对旱地保护性耕作中播种与施肥不当导致的烧苗、缺苗问题,以旱地冬小麦为例,对保护性耕作的种肥分施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提出了出苗状况的综合评价指标——苗情指数,并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苗情指数与种肥间距和化肥施用量间的数学关系式,得出了旱地冬小麦在一定种肥间距下的化肥施用极限和在一定施肥量下的合理种肥间距,为种肥间距的合理调整及合理施肥量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不同基肥处理对黧蒴栲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当年生黧蒴栲实生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磷肥水平及复合肥、尿素及空白对照下,植株超氧阴离子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等五项生理指标在施肥后的季节变化,为施用基肥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中低浓度的磷肥对黧蒴栲幼苗生理活动有促进作用;因此,黧蒴栲幼苗适合的基肥种类及浓度为每hm2施用过磷酸钙(含有效P2O5 16%)25~50t,其抗氧化保护酶活性、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有所提高,O2-含量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6.
陈永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1972-1974,1986
[目的]探索总结肥西县乃至江淮地区中籼稻高产栽培模式。[方法]依据省级水稻苗情监测项目,从生产实际出发,利用差异显著性和相关性分析方法,积极调查研究秧苗素质、秧田施肥、大田移栽质量和水稻生育关键时期的茎叶变化、大田施肥等对中籼稻产量的影响。[结果]适当早播、减少播量、增加秧龄和控制苗高等均有利于中籼稻产量的提高;增加秧田施肥总量,重施基肥,适量施用断奶肥和送嫁肥能显著增产,施肥量不足和施肥方法不正确是引起中、低产田形成的原因;增加基本苗是获得高产的有效手段,穴苗数偏少和基本苗不足是导致中、低产田形成的根本原因;适当增加有效分蘖临界期叶龄对增加产量有利;保持抽穗期合理的有效茎蘖数、增加抽穗期的叶龄有利于增产;增加大田施肥总量及N肥、P2O5肥、K2O肥、基肥、分蘖肥和穗肥施用量等能显著增产,前期肥力不足,后期脱肥快,很难促蘖成穗,是中、低产田产量偏低的原因;有效穗数是决定产量的主要因素。[结论]培育高素质秧苗、保持合理的大田基本苗数、配套科学合理的肥水管理,是争取较高的有穗数、夺取高产的必须措施。  相似文献   

17.
棉花水浮育苗专用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证棉花水浮育苗苗期养分的有效供给,以N、P、K三因子进行了311最优试验设计,研究N、P、K对棉苗的物理指标和生理指标的影响,为研制最佳棉花水浮育苗肥提供试验依据,再通过计算机模拟选优,获得棉花水浮育苗肥最优配方。  相似文献   

18.
制革下脚料酶解物叶面肥对黄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黄瓜喷施由制革下脚料酶解物为原料研发的胶原肽叶面肥,调查黄瓜苗期性状、黄瓜产量和抗病性,研究胶原肽叶面肥肥效。结果表明:苗期施用50倍胶原肽叶面肥液和果期施用100倍胶原肽液叶面肥为最佳施用方法。与常用叶面肥比较,施用胶原肽叶面肥液不但可以促进黄瓜壮苗,而且还可以增加黄瓜前期产量和总产量。  相似文献   

19.
不同种植密度及追肥水平对薏苡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为探明不同种植密度及追肥水平对薏苡产量的影响,以黔西南州普遍种植的白壳薏苡为材料,设置了追肥水平、窝行距、窝苗数三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追肥水平的增加,产量随之增加,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当追肥增加到一定水平时,产量反而下降;(2)不同窝行距、不同窝苗数差异极显著;(3)A3B2C4处理的表现最好,即行窝距80 cm×80 cm、窝苗数6苗、追尿素20 kg/667 m2,需打1042窝/667 m2,基本苗数6252苗/667 m2。不同种植密度及追肥水平对薏苡的产量影响明显,因此,应合理密植,适量追肥。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提高秧苗素质,获得高产、稳产,在苗床上进行了叶面肥肥效筛选试验。通过叶面肥单施、混施试验,结果表明。地福来与皇嘉天然芸苔素混用、地福来与爱丰腐殖酸有机肥混用,壮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