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优质稻科玉03的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玉03是玉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从泰国引进的BK14亲本材料的分离株中经11年21代系统选育而成的优质常规水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稳产、分蘖力强、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在桂南、桂中和气候相似的华南双季稻作区晚造种植,2010年3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其高产栽培技术:适时播种,抛足基本苗;合理施肥;科学管水;注意防治纹枯病和中、后期稻飞虱危害。  相似文献   

2.
中国超级稻研究项目启动至今,对促进我国的粮食增产,提升我国水稻育种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自1996年以来,作为中国超级稻研究项目主要发起和承担单位,承担了该项目的华南稻区超级稻选育研究工作。在开创水稻生态育种并取得显著成就的基础上,经过10年攻关,再创华南超级稻育种新辉煌。先后构建出"早长、根深"超级稻株型模式和华南广适应型优质超级稻株型模式;在优质超级晚稻育种和广适型超级稻育种方面率先取得重大突破;先后育成一批达标优质超级稻,主要代表品种有:品质可与泰国优质香米相媲美的优质超级稻品种胜泰1号、我国超级晚稻育种取得突破的先锋品种桂农占和大穗高结实的广适型超级稻品种玉香油占等,这些超级稻正迅速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创造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我国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丽萍 《广西农业科学》2009,40(11):1501-1505
回顾了国内外超级稻育种历史,介绍了我国超级稻育种研究进展,指出我国超级稻育种在籼粳亚种优势利用及株型育种中取得了重大突破,超级稻在我国已处于大面积推广阶段。针对我国超级稻品种(组合)普遍存在适应性不广、结实率偏低、抗性及米质较差、双季超级稻品种(组合)较少及育种理论和技术还有待完善等问题,提出未来超级稻育种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杂交香稻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以来,杂交水稻的米质改良是水稻育种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之一。1989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提出杂交香稻理论与技术,并育成我国首个优质杂交香稻不育系湘香2号A和优质杂交香稻组合香优63。20多年来,我国已育成推广10多个香稻不育系和40多个杂交香稻组合,国外尤其是国际水稻研究所和印度农科院也育成系列杂交香稻组合,在水稻香味性状的遗传表达和分子生物技术育种方面取得重要研究成果。杂交香稻的推广和应用丰富了杂交稻的理论与实践。文章通过对杂交香稻品种的选育、香味性状的遗传表达、生物技术改良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概括,以期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籼型杂交水稻主要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江西省2005年主推的22个水稻品种的主要品质指标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主要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22个组合中只有4个组合的垩白粒率达到部颁优质米(NY/T593-2002)二级标准,垩白度和胶稠度达到一级标准的组合比例很少;垩白粒率与垩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垩白粒率和胶稠度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表明降低垩白粒率与垩白度、提高胶稠度是改良杂交水稻品质的主要目标。结实率与垩白度和出糙率之间分别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认为要兼顾杂交水稻的品质改良与产量的提高,可适当增加千粒重,同时必须根据各性状的相关性,在选配亲本时要全面考虑各性状的关系,特别是产量构成因素和主要品质性状间的搭配。  相似文献   

6.
中日泰优质稻米的外观及食味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中国、日本和泰国有代表性的6个主栽水稻品种,对其稻米外观、食味特性值和品尝评价值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3个国家的稻米品种间在外观、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和淀粉糊化特性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蛋白质含量和淀粉糊化特性值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而直链淀粉含量和最高粘度、最低粘度以及最终粘度间呈现出显著负相关,但与崩解值以及消减值间的相关性并不显著;食味品尝评价方面,中、日、泰3国稻米除硬度外,米饭的外观、香气、味道、粘度和综合评价值均存在显著差异。日本"越光"稻米品质综合评价为最优,中国"稻花香"、"隆粳香1号"和"津川1号"稻米品质其次,而中国"津原45"及泰国"Hom Mali105"稻米品质处于第三档次。对中日泰代表性稻米品质的综合评价为水稻品质育种及稻米加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杂交稻米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与改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优质稻谷的国家标准于 2 0 0 0年 4月 1日开始实行 ,其中有 4项为优质稻谷的品质定级指标 :整精米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品质。本文就杂交水稻的稻米品质之整精米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和育种改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对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间杂交组合和优质高产杂交晚稻组合的选育,两系法杂交水稻应用技术体系和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理论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王海 《江西农业学报》2005,17(4):122-126
作者认为中国杂交水稻的育种技术体系需在解决五大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加以完善,包括实用不育系选育、双季稻区超级杂交稻组合选育、杂交水稻优质化、杂交水稻的抗逆性和适应性育种、以及长江流域杂交早稻育种。健全杂交水稻种子管理体系,需要规范品种管理,推进国际合作和国际商贸。杂交水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工作重点是强化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南方稻区的杂交中稻生产是中国水稻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育种技术路线正确,中国率先在超级杂交中稻育种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对中国在超级杂交中稻亲本选育、新组合配制、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和推广应用上所取得的进展进行了回顾,指出了在广适性组合较少、推广力度不够,影响超级杂交稻的快速发展,以及高产、优质和高抗有机结合的组合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要从拓宽水稻遗传基础,选育广适性组合、发掘特异种质资源,选育综合性状优良的超高产组合、建立轻型化配套栽培技术体系,加强推广力度3个方面去解决存在的问题,并讨论了中国在超级杂交中稻育种中应加快已有研究成果的转化,选育具有广适性、综合性状优良的超级杂交中稻组合,加强第三期超级杂交稻的研究等方面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1.
我国大米的外贸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米是我国人口消费的主要粮食产品,其生产与贸易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从我国大米进出口种类、贸易量、贸易额以及进出口市场的现状出发,采用国际市场占有率和贸易竞争力指数这2项指标分析比较了亚洲4个大米贸易大国(中国、泰国、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大米外贸竞争力。结果表明,同泰国、巴基斯坦和印度相比,我国大米的外贸竞争力较弱。同时,从政府政策、出口价格、质量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高我国大米外贸竞争力的3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南方水稻育种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6-2005年江西省水稻区域试验资料,论述了我国南方稻区水稻育种的现状,分析了参试品种(组合)在产量、稻米品质及对稻瘟病抗性等方面的表现。最后提出了当前南方稻区水稻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及促进杂交水稻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Super hybrid rice breeding is a new breeding method combining semi-dwarf breeding and heterosis breeding using germplasm and gene-environment interaction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breeding strategies of super hybrid rice breeding in China, focusing on the utilization of heterosis of indica and japonica subspecies, construction of ideal plant architecture and pyramiding of disease resistant genes in restorer lines. To develop super hybrid rice, considerable effort should be made to explore genes related with high yield, good quality, resistance to pests and diseases, tolerance to stresses. Molecular breeding methods in combination with crossing techniques should be adopted in super hybrid rice breeding.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杂交粳稻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为北方杂交粳稻组合选育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106个杂交粳稻组合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相关性进行分析,分析产量性状之间、品质性状之间及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杂交粳稻单株产量与穗粒数、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食味值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产量与品质性状之间均无明显的相关关系。[结论]育种上,可通过遗传改良来提高组合产量的同时改善其品质。  相似文献   

15.
新质源(CMS-FA)杂交稻育种技术探索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植物细胞质-细胞核多育性基因基础上的核质互作雄性不育”遗传学原理,通过系统探索研究,从野生稻中发掘一种与野败(CMS-WA)型、红莲(CMS-HL)型恢保关系不同的新型雄性不育细胞质,称为新质源(CMS-FA)。选育鉴定了系列新质源优质米不育系。育成首个新质源杂交稻金农2优3号参加福建省水稻新品种区域试验,2007-2008两年平均比对照增产9.07%,稻米品质符合三等食用籼稻品种品质规定要求。新质源杂交稻丰富了杂交稻细胞质遗传多样性,提高杂交稻稻米品质和产量潜力,实现杂交稻高产和优质统一,为继续推进杂交稻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16.
对2001—2017年中国年推广面积大于0.67万hm2的优质杂交稻品种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2001—2017年,优质杂交稻组合数大幅增加,从2001年的19个组合、推广面积123.2万hm2增加到2017年的214个组合、推广面积706.2万hm2,所占比例也由不足10%提高到60%;(2)年推广面积达到或超过0.67万hm2的优质两系和三系组合数分别为133和382个,累计推广面积分别达到2 565.9万hm2和5 375.0万hm2;(3)主推组合的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垩白率和垩白度等理化指标得到大幅改善;(4)种业公司更加注重优质两系组合的选育和推广,而省级及以上育种单位在三系组合选育方面更具优势;(5)生产中大面积应用的优质两系不育系有Y58S、广占63S、广占63-4S等,三系不育系有中9A、宜香1A、天丰A等,扬稻6号、广恢998、蜀恢527、华占等则是优质组合的骨干恢复系。还分析了当前品质育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稻米品质改良策略。该研究结果可为优质杂交稻的选育和推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稻米品质性状的变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2年7个生态点组成的30个种植试验结果表明,两优培九稻米各项品质指标均可在国标三级标准以上(2006年垩白粒率除外)。其中,碱消值、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4个性状2y均达到一级;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和透明度均在二级以上。2年变异系数均小于0.05的性状有糙米率、精米率、粒长、长宽比和直链淀粉含量,变异系数均大于0.10的性状有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透明度。2年间,整精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而垩白粒率、垩白度及胶稠度达极显著水平。糙米率、精米率、粒长、长宽比、透明度、碱消值、蛋白质含量年间无显著差异。,两优培九作晚稻总体米质好于作早稻,整精米率显著高8.19%,在米质标准上高1个等级;碱消值也显著高1个等级;垩白粒率、垩白度极显著低于早稻;透明度极显著好于早稻。  相似文献   

18.
综合整理了中国三系杂交粳稻种质资源的基本情况,分别从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及杂交粳稻品种(组合)的收集保存、类型、系谱、基本特征特性、抗逆性、品质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此外,还对近年审定的部分三系杂交粳稻品种(组合)进行分析评价,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中国杂交粳稻提供整合的研究信息。  相似文献   

19.
博优938是广西钦州市农科所用新育成的恢复系钦938与博A配组而成的感光型高产优质晚籼杂交稻新组合,区内外区域试验均表现为高产稳产,适应性广,耐寒不早衰,一般产量6.75~7.50kg/ha,米质达国标优质稻谷二级标准,2000年12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2003年2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2009年4月获广西钦州市第一届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目前该组合已成为广西杂交晚稻当家组合,可在桂南稻作区、桂中稻作区南部以及广东、福建南部地区和海南省等地作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history and progress of hybrid rice development. Hybrid rice research was initiated back in 1964, and commercialized in 1976. Three-line and two-line system hybrid rice were developed in 1974 and 1995, respectively. Research on super hybrid rice, which was first launched by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China in 1996, is discussed, and the great progress of super hybrid rice had been achieved with a new yield record by 15.4 t ha–1 in the 6.84 ha demonstration location in Xupu, Hunan Province, China in 2014. And the mechanism of heterosis, the techniques of hybrid seed production and the modern field managements in hybrid rice over the past decades are also discussed. Additionally, this article dealt with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IPR) and development of hybrid rice seed industry in China. Major factors that constrain hybrid rice development are analyzed and possible solutions to this problems are proposed. Finally, the authors present methods to further increase production yield, and propose an improvement for breeding super high-yielding hybrid rice based on these metho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