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实地调查与3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在两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图的支持下,应用监督分类对评价区遥感影像图进行了解译,将评价区植被划分为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暖性针叶林、灌丛、草丛5类,并进行了区域内监测期间植被类型的面积变化及景观生态评价。最终为该补水工程建设的生态监测提供依据。结果显示: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对植被造成一定的破坏和影响,但这种影响及破坏仍维持在生态系统可承受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以广西省凭祥市青山实验林场为研究对象,基于等高线和二类调查小班数据,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完成了生态土地类型(ELT)和生态土地类型相(ELTP)两个等级的分类和制图,构成了生态分类系统(ECS)等级结构中的两个最低层次。ELT包含环境信息,可以为森林经营提供依据;ELTP既包含ELT中的环境信息,又包含植被图层的植被信息,可以为森林经营区划和小班界限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景观生态应用需要一种适当的植被分类系统来对植被状况进行尽可能详细描述。这是环境影响评价中一个通用的、基本的要求,常常会基于几个不同植被分类系统的植被详细清单和描述性信息,目的是合理描述植被用于景观设计的环境清单,从而提升场地环境的美学体验、优化空间结构、增强人的活动体验和控制场地边界。【方法】多层次植被分类系统是根据Marsh提出的"五层次分类系统"原则,综合了林奈植物分类系统、形态结构分类系统和生态分类系统等方法进行的整理,包括植被整体结构、优势植物类型、植物大小和密度、植被生长的场所、栖息地和重要植物种类等5个层次。【结果】以湖北宜昌市滨江公园为例,将滨江公园长度为5.6 km的带状绿地分成A~F6个样地,运用多层次植被分类系统方法,从侧重园林景观用途的应用层面来探讨多层次植被分类系统在城市滨江带景观生态应用中的适应性。滨江公园带状绿地带共计70科132属175种植物,乔木、灌木、地被和藤本三者之比约为3:2:1,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的比例约为3:2。主要的观花植物的观赏时间基本涵盖四季,色相与季相变化丰富;但各样地分段存在植物配置较单一、垂直结构失调和植物景观缺乏特色等问题。【结论】提出景观生态应用策略:1)结合多层次植被分类系统进行植被描述与分类,提升整体绿地景观质量;2)调整植物群落垂直结构,使群落生态特性匹配相应的配植形式;3)营造滨江带绿道景观空间序列,彰显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基于3S技术的天保区植被变化监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甘肃省清水县天然林保护区植被时空变化为研究对象,以2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以植被面积和植被覆盖度为监测指标,采用最大似然方法进行监督分类获得土地利用分类图和植被面积,采用NDVI像元二分法获得植被覆盖度图。利用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将土地利用分类图和植被覆盖度图进行空间叠加分析,揭示研究区1996—2004年间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度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并对天保区与非天保区以及不同天保区内部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6年—2004年间甘肃省清水县天然林保护区森林面积和植被覆盖度得到了明显改善,且天保区优于非天保区; 不同类型天保区植被变化状况有差异,3种类型天然林保护区中以重点生态保护区植被改善状况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森林生态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对策(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是我国重要林业省份,本文分析了吉林省生态建设现状和趋势,揭示了所面临的生态与经济问题。将吉林省划分为三个经济区:中西部农牧区、东部低山丘陵多种经营区和长白山国有林区。讨论了每个区的生态建设、发展方向和任务,并对该省的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吉林林业科技》2006,35(2):F0004-F0004
白山市林业科学研究院是吉林省东部区唯一一所多学科,多专业,综合性研究机构。多年来,该院始终围绕以长白山森林植被保护与恢复为主的森林培育,森林经营。森林保护与森林生态,种苗培育,中草药栽培,野生经济动物饲养,林业新技术推广与应用领域开展科学研究,为白山林业可持续发展和林业经济建设起到了技术支撑和公益性服务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野外植被调查的丰富资料为依据,编制了南山1/5万植被图。按植物群落学原则,进行了图例系统的划分,并以27个基本图的,描述了各种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西部苏打盐碱土区林草植被恢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阐述了在苏打盐碱土区种植不同的树、草植被进行试验研究,对比选出适宜盐碱土区种植生长的树、草品种,治理吉林省西部苏打盐碱土区的脆弱的生态现状,研究表明:西伯利亚白刺、吉生四号羊草抗盐碱能力强,模式(羊草0.5 m ×白刺0.5 m ×羊草)×1.0 m最适合迅速提高植被盖度.  相似文献   

9.
白龙江中游千枚岩出露区泥石流分布集中、暴发频繁、灾害严重,生态修复难度大。分别从该区社会经济、气候、地质角度阐述了泥石流生态修复的难点;从水土互相作用与泥石流流体结构、土体与土体结构、沟谷地貌、坡面形态、泥石流沟流域形态揭示了泥石流发育机制,以及植被在其中的作用机制。分析了传统水平台型整地与竹樊保持水土技术、植苗与微圃植树法造林技术、传统造林树种选择与生态公益植被物种选择技术、常规混交造林与毒—刺混交植被植物种类配置模式等4组基本技术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分别确定了生态公益植被与经济利用植被的营建技术。最后,根据研究区地貌分异特点和当地社会经济状况,将泥石流沟分为清水区、泥石流形成区、经济利用区、道路工程影响区4个功能单元,分别论述生态修复技术,有机结合新技术与传统技术集成为泥石流生态修复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0.
辽东山区生态土地分类中的植物群落数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TWINSPAN分类和PCA、CCA排序的方法对辽东山区样方数据进行植物群落数量分析.结果表明;分类和排序是分析植被与环境关系的有效途径.CCA指示了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MRPP检验表明,特定的植物群落和环境因子的组合是客观存在的,这种特定的组合构成了特定的生态系统单元.本研究共得到6种群落类型,能够基本指示研究区潜在的植被类型,可用于表征生态土地分类中分类单元的植被类型.制约辽东山区森林群落类型、植物种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是坡向、坡度的变化,可将其作为生态土地分类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浑善达克沙地灌丛植被的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出发,对浑善达克沙地灌丛植被以群落建群种为基础进行了分类研究,将灌丛植被划分为11个类型,分别对灌丛群落的分布、生物学特征、灌丛植被与环境的关系。特别是灌丛植被在改善浑善达克沙地生态环境的作用,对防风固沙、建立荒漠草地以及防治荒漠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就浑善达克沙地草场生态系统重建和持续发展的生态对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湖北红安县马蹄山郊野公园为研究对象,对其地形地质、气候水系、植被覆盖特征进行分析,提出影响其环保生态的三大主要因子为自然本底、生态资源和人类活动,开展影响程度分级、权重因子计算和综合评价方案建立。借助MapGIS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开展研究区生态敏感性量化分区,将研究地块分为低、轻度、中度、高度和极高敏感5个不同等级区域,并对每个不同等级敏感区域的分布面积、分布范围和规划方向进行研究,得到马蹄山郊野公园的生态改造布局成果,为该地块的生态规划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建设指导。  相似文献   

13.
在对稀土废矿区土壤特点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将废矿区分成:边坡地表径流强度侵蚀区、废矿区部分积水区域、废矿区土壤快速改良试验区、废矿区下游水土流失冲积地,共四种类型的区域进行科学的分类治理。根据废矿区四种类型的土壤特点与治理要求,筛选出适合在稀土矿废矿区栽植的各类乔、灌、草品种,进行科学搭配种植,有效地促进林下植被的茂盛生长,提高土壤肥力,形成茂密的乔、灌、草植被群落,加快稀土废矿区植被生态修复进程。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林地利用保护规划,利用数字化的地形数据和森林资源调查资料,在 GIS技术的支持下,选取并分析高程、坡度、坡向、植被覆盖类型、植被覆盖度、水域6个生态敏感性评价因子,采用模糊数学方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生态敏感性程度,对清城区林地生态敏感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各生态敏感性区面积比分别为高度敏感区(18.5%)、中度敏感区(11.1%)、低度敏感区(70.4%),前两者占总面积的29.6%,低度敏感区占到70.4%且分布集中连片,表明研究区抗干扰能力强,不易出现植被退化、大规模森林景观破坏、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5.
退耕还湿区生态恢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湿是恢复湿地面积和功能最主要的方法,本文从退耕还湿国内外研究现状出发,阐述了退耕区湿地恢复的内容,包括退耕区湿地基质恢复、植被恢复、水域恢复、有害生物防控和火生态控制;论述了退耕还湿的对象和范围,退耕还湿技术方法选择两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生态用地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调节功能,是表征一个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好坏的"晴雨表",对国内外生态用地的概念、分类进行了系统的综述,提出了应根据研究区域的生态功能特点进行生态用地概念的界定和分类,探讨了生态用地的研究方法并比较它们的利弊,展望了生态用地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7.
刘强  毕华  杨再鸿  余龙师 《热带林业》2003,31(3):45-46,44
本研究调查了三道农场的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植物种类以热带性为主,共有植物319种,隶属于81科。自然植被有10个类型,其中阔叶林有6个类型,人工植被7个类型,以橡胶林占绝对优势。本文简介其生态退化状况,为三道农场的生态恢复和生态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张掖市生态林业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惠玲  董国 《防护林科技》2004,(Z1):88-90,131
系统地分析了张掖目前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和林业建设现状 ,提出以“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的林业总体发展战略为指导 ,以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战略安全为核心 ,林草植被的重建 ,恢复与保护以及森林植被需水量与供给量的动态平衡 ,生态用水的调控利用为目标 ,从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绿洲农田防护林区、北部荒漠草原沙生植被区 3个方面进行对策探析  相似文献   

19.
森林生态区的数量分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吉林省气候、土壤、地形和地质等三十四项森林生态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本省四十二个森林生态县进行了聚类分析,用判别分析检验了分类结果的可靠性。通过数量分类方法,将吉林省全域区划为5个森林生态区,为森林生态系统的管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甘肃省舟曲县磨沟流域为研究区,采用路线调查和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不同类型泥石流沟,针对不同松散岩土体及其立地特点开展植被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提出了生态修复植物选择原则,并研究筛选出21种适宜泥石流生态修复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