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葫芦河属渭河支流,是多泥沙河流。河床为厚度不一的第四纪砂砾石层,基底为稳定的第三纪泥岩槽形隔水层。河床在含水层厚而渗水好的地段,河水潜入地下,当含水层变薄而渗水性减弱时,又露头补给河水,葫芦河的常流水就是这样时潜时现。1958年为解决县城附近的1500亩川地灌溉问题,引葫芦河水建成了兴丰渠。但在5月灌溉季节,河水于渠口上约2公里处的袁河村潜入地下,因此干渠无水可引。带着这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海河流域农田氮磷面源污染及对水质影响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识别关键源区,以期为该流域面源污染治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InVEST营养物传输率模型和产水量模型,估算了海河流域农田氮磷入河负荷、河流断面氮磷入河通量和潜在氮磷径流质量浓度,结合GIS空间热点分析、水文网络分析识别面源污染关键源区。【结果】海河流域2015年氮磷入河负荷分别为2.41 kg/hm2和0.56 kg/hm2,入河总量达3.4934万t和0.8077万t,潜在氮、磷径流质量浓度分别为5.97、1.47 mg/L,约55%的河段超过地表V类水质TN、TP标准。农田氮磷污染呈明显的沿西北部山区向中南部平原方向上升的分布特征;农田氮磷入河负荷和潜在氮磷径流质量浓度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前者高值分布在徒骇马颊河水系、漳卫河水系、子牙河水系,后者高值分布在徒骇马颊河全线、黑龙港运东河中下游、大清河支流和子牙河上游部分河段;流域水系上游或支流的潜在氮磷径流质量浓度普遍高于干流。热点区面积分别占14.45%、16.02%,贡献入河总量的23.39%、27.71%。【结论】海河流域农田氮磷面源污染较严重,西北部山区地区的污染程度低于中南部平原地区,以流域中南部、石家庄和秦皇岛的周边地区为关键源区。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大同市御河灌区进行的洪水灌溉试验,研究了在不同的灌水定额下,洪水灌溉后土壤剖面上速效磷的淋溶积累规律。上层土壤中速效磷养分的含量与灌溉所用洪水的含沙量、泥沙中的速效磷含量、土壤中速效磷的背景值等有关;深层土壤中的速效磷含量受到淋溶作用的影响,上层淋溶的速效磷一般在下层土壤中有所积累,速效磷的淋溶与积累量与灌水定额的大小有关。研究结果给大面积引洪灌溉和引洪补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 人民胜利渠自1952年引水灌溉济卫以来,到现在已经三十年了。三十年来,在各级党政领导的关怀下,经过灌区群众的艰苦努力,克服了许多困难,建立起高产稳产的灌溉农业,显示了引黄灌溉的生命力。 灌区南起黄河,北至卫河,西界共产主义渠,东沿黄河故道伸展至柳卫丰庄一带,总面积为1183平方公里。全部属于黄河冲积平原。现黄河大堤以南为第一个冲积阶地,由近期黄河泥沙沉积形成,地势高亢,洪、旱危害最重。临黄大堤与古阳堤之间是第二  相似文献   

5.
位于杭州市区北部的半山区排灌站,装机5台,220千瓦,担负灌溉城河以北、上圹河以东的3万亩农田,并利用闸门控制7万亩土地的排涝任务。该站属国营小型排灌站,连同杭州市直属的德胜坝排灌站和嘉兴市的长安排灌站一起(均由运河提水),补充上圹河30万亩农田的用水任务。  相似文献   

6.
<正> 人们对发展引黄灌溉提出两个前提条件,就是“一不淤河,二不碱地”。近几年来由于在灌区实行了井渠结合,和背河洼地推广了淤灌种稻,土地碱化的问题反映不大,(当然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近几年气候偏旱,这是防次的有利条件)反映强烈的是泥沙淤积排水河道的问题。其数量大得惊人,豫鲁两省几个有名的排涝系统,天然文岩渠、金堤河马颊河、徒骇河、惠济河、贾鲁河……都发生严重淤积,总淤积量在两亿吨以上。因此对排水河道的淤积能否制止,已成为关系引黄灌溉命运的大事。  相似文献   

7.
以漓江流域中上游青狮潭灌区内会仙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开展灌区小流域氮磷时空分布特征的研究。对小流域内4条河流的水质进行连续定位监测,分析监测断面污染物氮磷输出浓度的污染特征及降雨对氮磷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河流氮磷质量浓度在时空分布上差异较大。在时间分布上,4条河流总磷质量浓度表现出灌溉期非灌溉期的特征,总氮则表现出非灌溉期灌溉期的特点;氨氮的排放浓度较为复杂,其中,古桂柳运河、会仙河的氨氮浓度表现出灌溉期非灌溉期,而睦洞河和相思江氨氮浓度则相反。在空间分布上,睦洞河氮磷浓度沿程呈现波动性变化,会仙河、古桂柳运河氮磷浓度呈沿程增大趋势,相思江氮磷质量浓度沿程呈减小趋势。试区年际间的降雨量和氮磷排放浓度差异不显著,但降雨对氮磷浓度变化存在一定的影响,枯水期到平水期氮磷浓度随降雨量增加而增大,进入丰水期后雨量大幅增加,河流氮磷浓度增幅变缓或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渠道是输水的动脉淦西水利工程在淦江的下游。受益面积达183,000亩,是一片平原,素称为化州县的主要粮食、经济作物地区。这片平原地区,土地肥沃,河道纵横交错,内有木棉河、板铺河、鸟坭河横贯其问,集雨面积有568平方公里,东是淦江环抱,南临南海。未兴建淦西之前,每到雨季,淦江河水上涨,内涝渍水又因淦江水顶托不能往外排泄,灌区经常浸没。1954年兴建了积美引淦,1955年兴建了鸟坭河引淦,但只解决了部分的引水灌溉。对防洪防潮排水灌溉  相似文献   

9.
马颊河属海河流域,干流节制闸多采用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基础。在马颊河裴庄蓄水闸的设计中,分析比较了大底板基础、钻孔灌注桩基础等传统水闸基础的优缺点,根据软土地基的特点,创新采用了铰接底板基础。通过将水闸底板上的垂直贯通缝改为交错搭接缝,使这种缝不传递弯矩,只传递剪力,作用相当于“铰”。铰的存在既降低了底板中的应力,从而减小了整体式底板的厚度,同时又可传递垂直荷载,增强了缝两侧底板的联系,保证了结构的整体性,克服分离式平底板整体性差的缺点。这种新型的水闸结构型式,结构简单,传力明确,改善了水闸底板的受力条件,降低了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10.
一、概述江都排灌站包括四座大型抽水站位于京杭大运河、新通扬运河和淮河入江尾闾芒稻河的交汇处,配套十三座水工建筑物构成江都水利枢纽工程(参见图1),主要作用是: 1.抽引长江水北上,送至大运河和苏北灌溉总渠沿岸自流灌区灌溉,并向淮北地区补给水源;  相似文献   

11.
【目的】开展野外原位监测试验,揭示漓江上游灌区小流域不同尺度氮磷污染排放规律,为面源污染控制和治理提供参考。【方法】利用Arc GIS软件和SWAT模型,基于DEM数据对漓江流域青狮潭灌区金龟河试区进行子流域划分,考虑水系和渠系分布,从试区上游至下游选择具有水力联系且从小到大逐级嵌套的5个尺度,于2016年5—12月对试区各尺度出水口进行了监测,研究了氮磷质量浓度和排放负荷变化。【结果】从空间尺度1(面积335.41 hm~2)增大到尺度5(面积2 798.15 hm~2),质量浓度总氮沿程呈上升趋势,由尺度1出水口的0.95 mg/L增加到了到尺度5出水口的2.42 mg/L;氨氮与总磷沿程呈现波动性变化,在尺度3(面积1 135.36 hm~2)与尺度5中呈现急剧增加的特点。灌溉季节的氮磷排放负荷大于非灌溉季节,灌溉季节总氮、氨氮、总磷排放负荷由尺度1到尺度5分别下降了54.60%、41.46%、55.77%。非灌溉季节总氮排放负荷随尺度增大而增大,从试区尺度1单位面积总排放负荷0.67 kg/hm~2增加到尺度5单位面积总排放负荷2.76 kg/hm~2,氨氮与总磷排放负荷则表现为波动性变化。在灌溉季节,沟渠、塘堰对氮磷的去除以及排水的重复利用,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而在非灌溉季节,沟渠、塘堰面积由原来的55.91 hm~2减少为13.92 hm~2,减少了75.10%,导致去除效果下降,且随尺度增大养殖场污染物排放量大量增加。【结论】漓江流域水稻灌区氮磷排放控制和污染物消减,应考虑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下氮磷污染物运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聊城地区位于鲁西平原,黄河、卫运河沿境而过,徒骇、马额河和引黄干渠贯穿全境,地上水源比较丰富。全区现有中小型泵站368处,装机52万kW,灌溉面积月亿m2(约合万0万亩)。这些泵站扬程较低(一般在2~5m),就工程、设备和地形而言,绝大多数可以实行一级提水自然灌溉。而由于受当时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有相当数量的泵站灌区实行了两级提水灌溉,即由泵站从河流或引黄干渠提水人地下输水渠,再由农户用小型抽水机具,认输水渠中提水灌溉。浪费了能源和水量,增加了设备的重复投资,加大了农民灌溉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灌溉成本。为解…  相似文献   

13.
河湟谷地是青藏高原上最主要的农业区之一,清代河湟谷地农业开发与灌溉水渠体系已基本完善,了解和研究清代河湟谷地农业灌溉水渠对理解河湟谷地人类活动、农业发展以及环境演变具有现实意义。在利用文献资料重建河湟谷地灌溉水渠的基础上,分析表明:河湟谷地灌溉水渠总体呈现出不平衡且集中分布的格局,具体表现为湟水流域数量多且集中分布,黄河流域相对数量少、且分散分布;空间分布上72.22%的灌溉水渠集中分布在海拔2 100~2 700m,94.84%分布在中海拔冲积洪积平原、中高海拔中起伏山地、中高海拔黄土梁峁、中高海拔洪积平原,且97.62%集中分布在河流两侧2km的范围内,认为清代河湟谷地灌溉水渠的发展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对自然条件依赖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
江都第三抽水站(简称江都三站)与江都其它三座泵站及相关配套工程共同组成江都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引江桥南,地处京杭大运河、新通扬运河和淮河入江尾闾芒稻河的交汇处,具有灌溉、排涝、泄洪、通航、发电、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功能。枢纽工程既是江苏省江水北调的龙头,也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  相似文献   

15.
对渭一库河三角洲绿洲的主要农作物需水量为研究对象,采用FAO-PM公式,主要农作物不同灌溉方式的需水量进行计算及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主要农作物的传统灌溉总用水量为44.66亿m3,节水灌溉定额总需水量只有为11亿m3,传统灌溉总用水量比节水灌溉定额总需水量大约4.06倍多(33.03亿m3),导致农业用水浪费严重;在渭-库河三角洲绿洲大部分农田仍然采用粗放的大水漫灌和宽河大渠输水的灌溉方式为主,因此,通过采用滴灌、膜上滴灌、膜下滴灌和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增加节约水量,并达到农业节水灌溉的目的,这表明可挖节水灌溉潜力相当大。研究对渭一库河三角洲绿洲水资可持续利用提供经验和技术保障,并提出高效节水灌溉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为渭-库河绿洲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农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黄河下游灌区作物需水量变化规律,以柳园口灌区为例,采用国际上通用的Penman公式,分析研究主要参考作物的需水量变化情况,并结合引黄河水流量与含沙量的变化特点,探讨了灌区节水灌溉模式。研究表明:柳园口灌区ET_0呈近年来处于稳定态势,整体略有下降,主要农作物受生长季节和生育周期的限制,棉花生育期需水量大于小麦,小麦的需水量大于玉米。结合黄河来水来沙分布情况,引导灌区适时使用引黄灌溉和井灌的灌溉模式,充分发挥有限水资源的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确定宝山农场合理的农业引江灌溉模式,为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针对松花江流域引江灌溉产生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综合开发利用问题,利用三江平原水文地质资料和宝山农场地下水水位长系列实测资料对MODFLOW-2000模型进行了参数识别、验证及模型敏感性分析,并模拟分析了4种情景对宝山农场地下水水位的影响。【结果】构建的地下水模拟模型能够反映灌区井群地下水位的实际变化过程。敏感性分析表明,长序列地下水变化过程及地下水位分布情况受初始地下水位影响很小;说明当研究区域内利用地下水灌溉及部分地区(沿江10km)采用引江水灌溉模式时,地下水资源基本上可以维持供采平衡,在保证地下水合理开采的前提下不会发生内涝;而研究区域内均采用引江灌溉模式则会使地下水位-抬高导致内涝,内涝情况随着与河道距离的增加而愈发严重。【结论】引江水灌溉时,需加强对地下水位的观测,当地下水位过高时,应减少引江灌溉用水,适当增加地下水抽取量进行灌溉,以保障研究区地下水和地表水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金沟河流域枯水期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以流域灌溉效益最大为目标,建立需水量~灌溉效益数学模型,根据动态规划的原理和特点,利用软件Visial Basic编制计算程序对模型进行求解,使得灌溉效益模型计算较为简单,计算结果准确.通过计算与现状相比,金沟河流域3个灌区枯水期水资源得到了合理配置和利用,流域缺水量减少,灌溉...  相似文献   

19.
“东邻西舍”一词,在《中国成语大辞典》中解释得非常清楚:住处周围的邻居。然而,在山东半岛北部,对于这词的由来,却流传着刘备当年的一个极不光彩的故事。鲁西北有条马颊河。相传东汉末年,在平原县境的河东岸,座落着两个大姓村庄,一姓林,方位在东,叫东林村;一姓佘,方位在西,称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冬小麦水分生产函数模型初步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依据山西省潇河、利民、浮驮河、小樊灌溉试验站1979~1988年的冬小麦灌溉资料,采用多年综合调参法,求出了Jensen、Minhas、Blank、Stewart及Singh模型的参数,并通过对该5种模型拟合方程的拟合精度以及计算产量与实测产量相关性的对比分析,分别得出了潇河、利民、浮驮河及小樊四地的适宜的冬小麦水分生产函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