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靖豌4号是曲靖市农业科学院以曲靖地方老品种白花豌豆为母本、麻豌豆为父本通过常规杂交育种程序育成的干籽粒型豌豆品种,于2021年5月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400~2400m的豌豆产区以及生境条件相近的其他豌豆产区秋播种植,有较好的推广利用价值。对靖豌4号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豌豆白粉病是由白粉菌(Erysiphe pisi DC.)引起的一种世界范围内的重要病害。防治豌豆白粉病最经济、最有效、最环保的方法是应用抗病品种。对20个甘肃地方豌豆品种(系)进行抗白粉病表型和标记基因型鉴定。结果显示,20个品种中,6个表现高抗(HR),10个品种表现抗病(R),4个品种表现中抗(MR);5个与豌豆抗白粉病基因er1连锁的SCAR标记将20个豌豆品种(系)区分为4个标记基因型。迄今,2个隐性抗白粉病基因er1、er2和一个显性抗白粉病基因Er3已在豌豆中被鉴定,其中er1基因在世界上被广泛应用于抗病品种培育。er1基因隶属MLO基因家族,其抗性由豌豆PsMLO1基因座位功能丧失产生。每个er1等位基因都对应着不同的PsMLO1同源基因突变位点和模式。PsMLO1基因序列分析发现,6个高抗豌豆品种含有3个已知的er1等位基因(er1-2, er1-6, er1-7)。本研究结果为下一步提高对甘肃地方抗病资源的认识和豌豆分子辅助育种提供工具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是豌豆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大的省份,近年来鲜食豌豆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干籽粒豌豆生产规模缩小。从云南省豌豆品种选育、种植技术、品种生产示范等方面讲述豌豆生产现状,并针对目前云南省豌豆生产发展中存在的早熟优质品种缺乏、专用品种市场占有率低、机械化程度不高等现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通过加强平台建设、良种推广等举措促进云南省豌豆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豌豆种质资源苗菜用特性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飞雁  赵艳 《耕作与栽培》2012,(3):31-32,19
针对豌豆苗菜产量与品质关系不明确的现状,收集我国不同地区的36份豌豆品种资源作为供试材料,参照中农绿谷芽苗菜研究院豌豆苗的培育工艺与条件,根据豌豆及豌豆苗的23项性状指标,采用基本统计量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碗豆苗菜用特性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中,苗长的变异最大,变异系数为43.76%。36份豌豆品种资源可划分为4个类群。其中一类为苗菜高产类型,另一类为低纤维含量、高氨基酸含量的优质类型。苗菜产量与粗纤维、天门冬氨酸呈显著正相关。与苏氨酸、甘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精氨酸、脯氨酸呈显著负相关(P<0.01)。本研究筛选出清运红花-2,盐城青豌豆、甘肃灰豌豆、宁夏小李粒麻豌豆等高产和2258小豌豆、保加利亚豌豆、绿珠、1341豌豆等优质苗菜用豌豆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5.
优质高产豌豆新品种晋豌豆4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晋豌豆4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右玉农业试验站选育的豌豆新品种。该品种具有子粒大、产量高、抗寒抗旱性强、抗病性强和粗蛋白含量高等特点。2010年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五届七次会议认定通过。  相似文献   

6.
豌豆按株型主要分为蔓生型和半无叶型两种.半无叶型豌豆具有早熟、抗倒伏、透光性好和易于收获等优点.近20年来,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等主产国对半无叶型豌豆的研究和利用取得了很快的发展,70%生产推广利用品种属半无叶型豌豆.我国90%以上为蔓生型豌豆品种,其产量不高、抗倒伏性差是限制豌豆生产发展的关键因素.甘肃是我国干豌豆的主产区,年播种面积在6.7万hm2以上,为了改变甘肃及其周边省区该类型豌豆品种严重缺乏的问题,解决水地轮作倒茬、间作套种对豌豆品种农艺性状的要求,将甘肃省豌豆主产区由中部旱区扩大到河西有灌溉条件的沿山冷凉高海拔区,为此我们开展了半无叶型豌豆品种的选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旱地草豌豆品种引进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鉴定,初步筛选出了适宜当地推广种植的草豌豆品种靖边白草豌豆.为宁夏草豌豆品种实现更新换代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芶久兰  魏全全  张萌  肖厚军  陈龙  秦松 《种子》2019,(10):127-131,F0004
利用田间试验探讨不同绿肥品种的生长,明确适宜贵州黄壤种植的绿肥品种,为贵州黄壤区绿肥的推广种植提供依据。于2017-2018年在贵州省贵阳市开展田间试验,以不同品种冬种绿肥(箭筈豌豆、苕子)为试验材料,调查其生育期与分枝数,测定不同绿肥品种生物量及氮素含量,折算氮素累积量,测定留种产量。结果表明,不同绿肥的生育期不同,苕子品种生育期高于箭筈豌豆品种,箭筈豌豆品种分枝数高于苕子品种;鲜草产量以6625号箭筈豌豆为最大,达到24927kg·hm^-2,高于其他处理52~5120kg·hm^-2,6625号箭筈豌豆干草产量为3630kg·hm^-2,高于其他处理39~741kg·hm^-2;氮素累积量以6625号箭筈豌豆最大,为61.90kg·hm^-2,高于其他处理;6625号箭筈豌豆留种产量为1254kg·hm^-2,高于其他品种1~740kg·hm^-2。在贵州黄壤区,箭筈豌豆和苕子均适合收割后还田改土,但苕子不适合留种种植,推荐6625号箭筈豌豆和S79-6箭筈豌豆为贵州黄壤区种植还田的绿肥品种,6625号箭筈豌豆和333/A号箭筈豌豆为适合贵州黄壤区种植还田的留种绿肥品种。  相似文献   

9.
贵州旱地绿肥箭筈豌豆种质资源筛选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79份箭筈豌豆品种为供试材料,通过3年的田间试验,对各品种农艺性状进行观测、统计分析并进行种质资源筛选评价.结果表明:小区单株分支分蘖数变异系数最高,达75.52%,主要根群分布深度次之,为73.61%,而全生育期变异系数最小,为1.4%;通过聚类分析法将79种箭筈豌豆品种分为五类:第一类包括34份材料,第二类包括16份材料,第三类包括17份材料,第四类包括4份材料,第五类包括8份材料;基于主成分分析发现,排在前5位的箭筈豌豆品种为品种89、品种51、品种100、品种76、品种111.  相似文献   

10.
为鉴定与筛选优良绿肥用豌豆品种资源.收集我国不同地区的50份豌豆品种及品种资源作为供试材料,经过3年田间试验和室内考种试验,根据豌豆的11项性状指标,采用K-均值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豌豆种质资源进行初步评价.绿肥用豌豆叶部性状变异范围大于荚部性状;各指标中,叶片宽的变异范围最大,变异系数为196.68.在划分的5个类...  相似文献   

11.
1 品种选择 在黑龙江省栽培较多的品种是嫩荚豌豆、极早熟甜豌豆.  相似文献   

12.
《作物杂志》1994,10(3):39
豌豆-中豌4号、6号中豌4号和6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矮生直立型适合间套种的早熟高产豌豆新品种。先后于1986年和1993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我国南北各地均可引种种植,生育期仅需0℃积温……  相似文献   

13.
晋豌豆3号(原区试代号右试6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右玉试验站豌豆育种课题组以捷克豌豆×a276组合的第1代为母本,以右试3号为父本复合杂交,经过多年连续单株选育培育而成的豌豆新品种。2005年3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在山西省豌豆区试中表现为:特抗豌豆食心虫,抗寒、抗旱性强,广谱抗病、适应种植范围广,区试点全部增产。  相似文献   

14.
豌豆是粮、经兼用豆类,具有适应性强、食用性广、易栽培等诸多优点.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对豌豆品种的改良及其利用价值的研究,豌豆已成为农业结构调整中优化布局、设施栽培、经作套种的优选作物之一,一些优质专用类豌豆品种已成为食品加工的主要原料.由加拿大引进的加豌2号豌豆品种具有蛋白质含量高、加工成品口感细腻、营养丰富、品质佳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利用从法国引进的半无叶型豌豆种质资源,经鉴定筛选出适宜当地生产的优异种质90-PE-10。为了更好地利用半无叶型豌豆种质资源,进行了半无叶突变体性状的遗传、生理效应等基础研究。育成了抗倒伏、高产、优质半无叶型粮用、菜用和粮菜兼用豌豆新品种4个,这些品种均具有抗倒伏性强、抗病性好、增产幅度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豌豆优良品系引进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秦皇岛地区自20世纪末选育推广半无叶豌豆秦选1号之后,豌豆生产上了一个新台阶。为了满足对豌豆品种多样化的需求,进一步发展豌豆生产,2009年秦皇岛市农业局从中国农科院引进46个遗传稳定  相似文献   

17.
鲜食豌豆新品种辽选1号我区1994年引进辽选l号豌豆新品种,并试种成功。该品种可鲜用煮食,营养丰富,风味独特。辽选1号豌豆是辽宁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用美国1号豌豆系选而成。该品种植株矮小,株高50cm左右,属矮生型品种。平均每株分枝0.3个,主茎有...  相似文献   

18.
在盐碱地区,选择耐盐品种是发展生产、开发利用盐碱地的有效措施之一。为给豌豆育种和生产提供良好的耐盐资源,1986—1988年我们对编入《中国食用豆类品种资源目录》的豌豆品种进行了耐盐性鉴定。  相似文献   

19.
豌豆新品种草原23号,又名青豌2号,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于2000年从英国引进的豌豆资源中发现1株长须无叶豌豆后,经系统选育而成的一种粮菜兼用型品种。检测分析证明,该品种各项理化指标达到了加工膨化食品、青豆食品的指标,符合优质农产品标准。  相似文献   

20.
豌豆象(Bruchus pisorum L.)是目前对豌豆(Pisum satavum L.)危害最大的害虫之一,起源于地中海沿岸,现已在全世界广泛分布。目前栽培豌豆中尚未发现具有明显杭性的品种资源,而在豌豆野生资源中已发现确切的杭源。虽然通过化学与物理方法可以防治豌豆象,但最有效和最安全的途径依旧是发掘和选育杭虫品种。通过分子育种,在豌豆象抗性品种选育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