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自然化改造对杉木人工林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广西凭祥市热林中心青山实验场设置杉木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样地,进行3种间伐强度处理(75%、55%、35%),均匀套种4种阔叶树。改造5年后,研究不同间伐强度近自然经营对群落组成、物种多样性和林分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近自然化改造5年后,乔、灌、草3层的物种数明显增加,灌草层的优势种有所变化,但各间伐处理的优势物种大致相同;各间伐处理的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改造后各处理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未改造的纯林,各处理草本层的Simp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显著高于改造前的纯林。杉木胸径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加且差异显著,但各处理间树高无显著差异;套种的4种阔叶树的胸径、树高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加,大叶栎、红椎的胸径、树高生长量在不同间伐处理林分中有显著差异;高间伐强度改造的杉木人工林适合套种阳性树种大叶栎、米老排和中性树种红椎,中等间伐强度改造的杉木人工林适合套种耐阴性树种润楠。  相似文献   

2.
均匀间伐和带状间伐模式均能在短期内显著提高落叶松—红松复层林的上层落叶松胸径增长量。均匀间伐模式能在第2年显著提高落叶松—红松复层林的下层红松高生长量。带状间伐模式的红松增长量提高不显著。2种间伐模式能提高林下灌木层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且带状间伐高于均匀间伐。只有均匀间伐模式提高了林下草本层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总体而言,均匀间伐模式更加有利于落叶松—红松复层林的短期生长和植物多样性的增加。  相似文献   

3.
康凯 《林业科技》2021,46(4):31-33
选择约30年生的人工落叶松林开展近自然间伐改造,将未实施间伐改造的相似林分作为对照处理,比较分析了近自然改造处理后落叶松林间林木生长以及草本植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变化,其结果表明:经过近自然间伐改造1年后,间伐处理的林分胸径、蓄积量均显著或者极显著高于对照,且目标树对胸径极显著高于对照处理的贡献与非目标树有所差异;近自然间...  相似文献   

4.
均匀间伐和带状间伐模式均能在短期内显著提高落叶松—红松复层林的上层落叶松胸径增长量.均匀间伐模式能在第2年显著提高落叶松—红松复层林的下层红松高生长量.带状间伐模式的红松增长量提高不显著.2种间伐模式能提高林下灌木层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且带状间伐高于均匀间伐.只有均匀间伐模式提高了林下草本层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  相似文献   

5.
间伐均能够在短期内显著提高落叶松-红松复层林的上层落叶松胸径增长量,并且能够在第2年显著提高落叶松 红松复层林的下层红松高生长量.间伐能够提高林下灌木层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且间伐强度越大指数越高.而间伐虽然提高了草本层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但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减小.总体而言,50%间伐强度更加有利于落叶松—...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长白落叶松-红松林的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2005年秋对长白落叶松人工林进行疏伐,伐后林冠下栽植4年生红松。2012年秋又对上层长白落叶松进行生长伐,设计轻度、中度和强度3种间伐强度和1组未间伐林分(对照),分析5年后不同间伐强度对林下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抚育间伐能提高林下植物多样性,林下灌木层植物丰富度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轻度、中度和强度间伐差异显著(p<0.05)。林下灌木层植物多样性指数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对照与中度间伐、强度间伐差异显著(p<0.05),但中度间伐和强度间伐差异不显著。林下草本层植物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各间伐强度均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但轻度间伐和中度间伐差异不显著。②适度抚育间伐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土壤容重有所降低,土壤孔隙度和持水量有所提高;土壤pH值呈现先升高后略有降低的趋势,全K、速效K、全P、速效P、全N、速效N含量先升高后略有降低,其中中度间伐效果最好。综合考虑,对长白落叶松林分进行中度间伐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7.
人工林在保护香港自然环境起着重要作用,但绝大多数人工林为纯林,生态系统较为脆弱。人工林的改造对于增加林地生物多样性、提升人工林的生态服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选取20 a生的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林和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林进行间伐套种处理,套种密度为1 665株/hm~2;以不间伐林分为对照,比较间伐套种后林分的物种多样性及套种树种的生长表现。结果表明,间伐+套种3 a后,与未间伐林分相比,尾叶桉间伐林分植物的科、属和种数分别增加了78.6%、116.7%和100%,马占相思间伐林分相反。DCA分析结果显示,群落中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主要聚集在尾叶桉间伐林分,马占相思未间伐林分物种数次之。与未间伐相比,间伐+套种措施显著提高了尾叶桉林乔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及草本层的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P0.05);但马占相思间伐+套种林分的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均显著低于未间伐林分(P0.05);物种多样性指标总体表现为尾叶桉间伐林未间伐林,马占相思未间伐林间伐林。套种树种在尾叶桉和马占相思林分中的早期生长表现良好,树种间生长量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人工林在保护香港自然环境起着重要作用,但绝大多数人工林为纯林,生态系统较为脆弱。人工林的改造对于增加林地生物多样性、提升人工林的生态服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选取20 a 生的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林和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林进行间伐套种处理,套种密度为1665株/hm2;以不间伐林分为对照,比较间伐套种后林分的物种多样性及套种树种的生长表现。结果表明,间伐+套种3 a后,与未间伐林分相比,尾叶桉间伐林分植物的科、属和种数分别增加了78.6%、116.7%和100%,马占相思间伐林分相反。DCA 分析结果显示,群落中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主要聚集在尾叶桉间伐林分,马占相思未间伐林分物种数次之。与未间伐相比,间伐+套种措施显著提高了尾叶桉林乔木层 Shannon-Wiener 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及草本层的丰富度和 Shannon-Wiener 指数(P <0.05);但马占相思间伐+套种林分的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 Shannon-Wiener 指数均显著低于未间伐林分(P <0.05);物种多样性指标总体表现为尾叶桉间伐林>未间伐林,马占相思未间伐林>间伐林。套种树种在尾叶桉和马占相思林分中的早期生长表现良好,树种间生长量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以马尾松人工纯林为对象,分析其近自然化改造后森林质量变化和树种发育情况,为此类人工纯林的近自然化经营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方法 2007年在广西凭祥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对马尾松纯林开展近自然改造试验并设置样地20块,其中经营样地16块、对照样地4块;于2007年第一次全面调查获得本底数据之后,冬季执行目标树抚育择伐;2008年春执行6个阔叶树种4种组合的林下补植作业;2016年实施第二次目标树抚育伐;2007年后,每2年执行1次样地复测调查,共获取了7期数据。对7期监测数据的重要值指数、平均胸径和纯生长量等指标进行统计,从树种组成、林分结构、林分生长等方面对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结果 近自然化改造的马尾松人工纯林经过13 a后,林分逐步过渡到异龄复层混交林结构。林下补植的6个树种的重要值均处于前10名,林分中出现了安息香、油桐等树种的天然更新。近自然化改造的马尾松林的林木从5 cm起测径阶到55 cm径阶范围内均有分布,呈现出经营措施促进下快速形成混交异龄林格局的发展动态;而未作处理的对照林分依然呈同龄纯林的径级分布。就生长而言,近自然化改造林分生长量显著高于对照林分,并且林分生长量主要集中于较大径阶林木,实现了林分价值的显著提升。 结论 人工纯林近自然化改造中,调整树种组成是最关键的经营措施;扩大径级结构分布范围是针叶纯林近自然化改造的基本指标;近自然化改造显著提高了森林的生长量和蓄积量;同时促进了土壤微生物发育,改善了森林土壤和生态系统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10.
间伐强度对柏木人工林生长及林下植物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针对川中丘陵区普遍存在的柏木人工林密度过大、木材生产力低、林下灌草盖度低和天然更新不良等问题,开展生态疏伐试验,探讨间伐强度对林分生长和林下植物的影响,为开展柏木生态经济型防护林的营林活动提供参考。【方法】以25年生柏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方法,设置4种间伐强度(20%~25%,15%~20%,10%~15%和对照)的处理,观察林分胸径、树高、蓄积量、生物多样性和天然更新幼苗数量,探讨间伐强度对其影响。【结果】不同强度间伐5年后林分平均胸径和胸径连年生长量在各处理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胸径生长量随间伐强度加大而增加;平均树高以20%~25%间伐强度最大,达10.7 m,但20%~25%间伐强度与15%~20%间伐强度和10%~15%间伐强度之间无显著差异,而树高连年生长量在不同处理之间差异显著;20%~25%,15%~20%和10%~15%不同强度间伐5年后林分蓄积量分别为97.35,93.43和93.19 m3·hm -2,均比对照小,但蓄积连年生长量随间伐强度由高到低分别为6.11,4.58和3.66 m3·hm -2 a -1,均高于对照;20%~25%间伐强度林分的灌木和草本 Simpson 指数分别为0.7695和0.4446,Shannon-Wiener 指数分别为1.7025和0.7690,都比其他处理高;不同间伐强度天然更新幼苗株数仅在苗高5~30 cm 等级存在显著差异,30~50和50~150 cm 的幼苗在不同处理之间差异不明显;评价结果表明,综合得分以20%~25%间伐强度最大,且随间伐强度降低而减小。【结论】间伐后保留木的生长空间和营养空间得到有效改善,林分胸径和树高生长量随间伐强度增大而增加,但不同间伐强度蓄积量差异不显著;适度间伐可提高林下灌木和草本生物多样性指数;林分更新幼苗数量也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加;就本研究的4种间伐强度而言,中龄阶段柏木人工林的适宜间伐强度为20%~25%。  相似文献   

11.
以扎兰屯地区3种不同密度33年生兴安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兴安落叶松人工林下物种的重要值、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相似系数随林分密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林下共出现植物11科29属31种。草本层物种组成、植物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均先增加后降低。各指数与林分密度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草本层的多样性指数、草本层的均匀度指数与林分密度均表现出较高的相关性。随着林分密度增大,林下共有种减少,相似系数降低。人工林密度为1 751.89株/hm2时,林下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达到最高,表明此密度下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群落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12.
在东莞大岭山实验场对12年生的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人工林进行间伐和套种改造,设3种间伐强度(30%、70%、100%)处理,间伐后均套种阔叶树种,以不间伐纯林为对照;改造7 a后,比较不同间伐强度套种改造模式对群落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和林分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林分相比,乔木层的物种数明显增加,灌草层物种数差异不大,但其优势种有所变化;改造后各处理乔木层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和草本层Pielous指数均高于对照,灌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s指数有所下降。整体来看,以间伐100%处理组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间伐70%处理组次之。林分套种树种的平均树高、胸径和胸高断面积均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高强度改造(间伐100%)的尾叶桉人工林适合套种米老排和亮叶猴耳环等树种,该间伐套种模式能促进套种树种生长和林分天然更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抚育间伐对栓皮栎人工林及其目标树光环境的影响,在登封林场40a生栓皮栎人工林内设置了2块面积为1hm~2固定样地(分别为间伐和对照样地),采用半球面影像技术和植物冠层技术获取了全林及目标树冠层图像,比较分析了间伐和对照样地冠层结构和光环境指标差异规律。结果表明,间伐样地林冠开度和林下光照辐射显著低于对照样地(P0.05),而叶面积指数和光照消减率则显著高于对照样地(P0.05);林冠开度与林下光照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叶面积指数与林冠开度、林下光照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间伐样地径阶为14,16,18cm的目标树平均叶面积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样地相应数值(P0.05),但间伐样地径阶20cm的目标树平均叶倾角和漫射透射系数均显著高于对照样地相应数值(P0.05)。抚育间伐改善了林分的冠层结构,林下光照强度增强,目标树光合有效辐射增加,光合能力得到明显提升。研究结果对于栓皮栎人工林大径材培育和制定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措施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间伐强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并找出影响林分生长的关键土壤因子。 方法 在山西省沁源县好地方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设置12块抚育间伐试验样地,开展轻度(间伐强度15%)、中度(间伐强度35%)、重度(间伐强度50%)抚育间伐并设置对照样地,以树木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枝下高、平均冠幅、乔木层生物量与生产力为林木生长指标,利用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分析不同间伐强度林分生长特征,结合土壤因子运用相关性分析研究林木生长量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结果 表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经中度、重度间伐2年与4年后,各树木生长指标与对照样地相比均显著增加;间伐在减少林分内乔木层生物量的同时能显著提高乔木层生产力,各时间段及间伐强度下乔木层生产力均表现为重度>中度>轻度>对照;间伐可提高土壤有机碳(SOC)、土壤全氮(TN)、土壤全磷(TP)含量,减缓土壤养分的流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平均胸径生长量与SOC、TN呈显著正相关,平均冠幅生长量与土壤含水率(MC)、SOC、TN、TP显著正相关。 结论 间伐可促进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单株林木胸径和冠幅生长,增大林木单株冠径比与生产力,在本研究的3个间伐强度中,50%的重度间伐是最适间伐强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内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全氮含量较为丰富,土壤全磷含量较少,土壤pH为弱酸性,SOC、TN、TP是影响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的重要土壤因子。  相似文献   

15.
对近自然改造8a的杉木人工林的林分结构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分析探讨了杉木人工林近自然改造的初步效果。结果表明:近自然改造后,试验林分的直径结构呈现出由同龄林的正态分布逐渐向异龄林的倒“J”型过渡的趋势,树高级结构呈单峰型,主要分布在2m~8m。同时,主林层林木数量大幅降低,林下更新的乔木和灌木表现出逐步进入主林层的趋势。试验林分乔木层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的均匀度指数与对照林分无显著差异,表明伐除杉木对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无显著影响。试验林分灌木层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林分。因此,近自然改造促进了杉木人工林下乡土树种的更新和生长,使林下乡土树种生长更新加快,物种多样性增加。  相似文献   

16.
间伐强度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进行不同强度的间伐试验,结果表明:间伐3 a后与对照相比,不同间伐强度对保留木胸径和树高的影响均显著,其中强度间伐表现最明显,3 a胸径和树高的生长量分别为1.79 cm,2.29 m;中度间伐对林分的蓄积生长量影响最大,初次采用中度间伐可以显著提高林分蓄积量,有效地提高华北落叶松造林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7.
对18年生落叶松人工纯林采用不同大小的林隙间伐,辅以不同的整地措施进行近自然化改造,同时以相同强度的常规均匀间伐处理为对照,分析改造后第1年和第2年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改造后第1年和第2年林下草本植物种数、密度、盖度、平均高和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有较大幅度增加,改造后第2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均匀度指数除外)(P<0.05);近自然化改造林下草本植物优势种中喜湿植物明显增加;无论是改造后第1年还是改造后第2年,不同大小林隙处理间林下草本植物种数、密度、盖度、平均高和多样性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改造后第1年,经整地的大林隙、中林隙和小林隙林下草本植物密度、盖度和乎均高均显著高于不整地(P<0.05),第2年,整地措施对草本植物的影响效果下降;与对照相比,改造后第1年和第2年林下木本植物种数、密度、盖度、平均高和多样性指数均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近自然化改造有利于林下草本植物的发育和草本植物多样性的提高,但对林下木本植物的影响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火炬松人工林是钟祥市盘石岭林场造林面积最大的人工林,火炬松种植15 a后生长缓慢。为探究林下天然更新能力以实现火炬松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以盘石岭林场1 hm2固定样地内62个25 m2样方(5 m×5 m)天然更新数据为基础,对比目标树经营1 a后不同间伐强度即:轻度间伐LT(14.4%)、中度间伐MT(25.3%)、强度间伐HT(36.0%)和对照CK(0%)对林下天然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间伐强度天然更新物种种数均高于CK,乔木更新种的植物种数的增幅大于灌木层物种;增大间伐强度促进了天然更新的乔木物种优势,落叶更新物种在数量和优势度上均远高于常绿物种,且平均苗高逐渐增大。物种丰富度随间伐强度增大而增大;随间伐强度增大,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呈减小—升高—减小趋势;不同间伐强度天然更新株树密度均高于CK。据此可见,间伐促进了物种天然更新,目标树经营适合火炬松人工林的近自然化改造目标。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燕山北部山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植被物种多样性维持功能的高低,选取13a和30a生人工落叶松林,以13a和28a生天然次生杨桦林作为对照,对两种林分的植被多样性进行调查和分析,并研究了间伐对人工落叶松林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林龄相同或相近的两种林分类型相比,无论是乔木层、灌木层或是草本层,人工落叶松林丰富度、Simpson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均表现出相当或略高于天然次生杨桦林(30a生人工落叶松林乔木层多样性指数除外);间伐对人工落叶松林植被物种多样性的短期影响主要体现在乔木层,对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无明显影响。燕山北部山地人工落叶松林具有较高的植物多样性维持功能,没有导致物种多样性的降低。  相似文献   

20.
以17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3块抚育间伐样地和3块对照样地,并于试验前(2013年9月)和试验4年后(2017年9月)对样地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抚育间伐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杉木人工林胸径、树高的生长,但在短期内对林分蓄积量的促增效果不明显;抚育间伐促进了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的更新生长,抚育间伐样地灌木和草本的种类、高度和盖度的变化量均大于对照样地,抚育间伐样地物种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的变化量大于对照样地,且Shannon-Weiner指数的变化量抚育间伐与对照间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