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自2005年3月启动,目前明晰产权工作基本完成。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强化服务,初步解决群众的办事难、闯市场难、放活经营难、发展筹资难、技术支撑难的问题。林权制度改革产生了巨大的发展动力,出现了造林步伐显著加快、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林区秩序显著好转,林业产业发展显著加快,农民致富的步伐显著加快。文章阐述了辽宁省集体林权改革的历程,并对目前辽宁省集体林权改革的情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深化辽宁省集体林权改革的几点建议,以期为辽宁省集体林权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作为北方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先行省份,于2005年3月拉开了改革的序幕。目前主体改革已基本完成,以建立林业金融支撑制度,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规范林权流转制度,完善采伐管理制度和建设科技服务平台为主要内容的配套改革也取得进展。辽宁省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人工造林、森林保护、产业发展、林农增收、林业投资等方面取得成效。文章针对辽宁省林改在林地流转、公益林界定、采伐限额、林下经营、林权抵押贷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正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近日发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最新监测结果。集体林地承包到户后,样本地区积极规范引导林权流转,加快发展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探索新型林业经营制度,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加大林业财政扶持  相似文献   

4.
时中国集体林权制度历史变迁和改革现状进行了回顾和评述,指出了林权改革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并对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确立林农经营主体地位,调动广大林农参与改革积极性,促进林权适度流转实现林业规模经营,科学合理划定生态林建立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改革采伐限额制度和税费制度以增加林农收益,加快建立林权交易平台相关配套措施以保障各方合理利益等5个方面的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新进展:改革触及根本问题 辽宁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从2005年3月开始,涉及集体林面积9000万亩。 4年来的改革重点是突出主体改革,即在保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明确经营主体,做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绝大多数贫困农民生活在山区林区。搞好山区林业建设,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成效。辽宁省实行林权改革后,极大地调动了山区农民发展林业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一、集体林权主体改革和配套改革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7.
《云南林业》2014,(5):47-50
为巩固和扩大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成果,创新林业发展体制机制,增强林业发展活力,构筑生态安全屏障,促进林农持续增收,现就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重要意义。2006年以来,我省开展了以"明晰产权、承包到户"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立了农民的经营主体地位,林权信息化管理、林权交易平台建设、林权抵押贷款、森林火灾保险等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8.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深化农村经营制度的一项重大变革,是对农村改革新的发展。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林业经营主体多元化、经营形式多样化、林权结构分散化等新的林业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为甘肃省临夏州山区森林防火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农成为林业经营的主体,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林农的生产、投资和就业决策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对辽宁省10个县(市)500户林农的抽样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林农非农就业决策模型,从农户家庭角度分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林农非农就业决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户主性别、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劳动力数量、是否参加联户经营和是否参加林业合作组织5个因素对农户非农就业决策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林业实用技术》2007,(9):48-48
为客观公正地评价各地集体林权主体改革工作,保证改革质量,实现改革目标,落实省以奖代促补助资金,2007年8月13日,辽宁省林业厅制定了《辽宁省集体林权主体改革检查验收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