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林下阿魏菇在云霄县栽培生产情况,从品种特征、种植场地选择、栽培技术的工艺流程以及配方、菌袋制作、灭菌、接种、菌丝培养、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阿魏菇在林下的高产栽培技术,并提出林下栽培阿魏菇生产管理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我地为了发展林下经济,服务三农,提高林农种植的经济效益,引导林农在林下间作黑木耳。我们吸收了国内外的代料木耳栽培先进技术,并在灭菌和接种、出耳管理等多个方面有所创新。2008年发展林地黑木耳栽培100亩,亩栽培黑木耳10000袋,成功率98%,平均每袋出耳50g,亩产值达20000多元。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较详细地介绍了黑龙江省亚布力林区应用比较广泛的黑木耳栽培技术——代料栽培新技术。指出木耳代料栽培中有吊袋、坐袋、串袋、菌砖等几种方式,其中以吊袋和坐袋两种方法较普遍使用,并对其工艺流程、季节选择、菌袋制作、栽培管理等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塑料袋地栽黑木耳是以发好袋装的三级菌种为栽培基础,直接摆在农田地面上或林下,在袋上划口、打眼,进行人为培养和管理,从袋上直接长出木耳的一种栽培方法。改变了林区依靠木材生产木耳的历史,这项新技术拓宽了黑木耳的栽培原料和区域,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有利于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发展前景广阔。经过林区职工群众多年的实践证明:塑料袋地栽黑木耳技术是脱贫解困,节约林木资源,适宜林区发展的好项目。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黑木耳栽培方法在资金投入方面和占用农田面积都比较大,难以达到高效的生产模式。为提高黑木耳产量与品质,经过几年的生产试验,通过对黑木耳菌种筛选、菌种基质选择、二次开孔技术及林下栽培技术进行研究,有效解决黑木耳对氧气的需求和为子实体发育提供空间;环境调控技术为黑木耳提供了适宜的环境,降低了栽培风险。利用筛选的优良菌种,建立了黑木耳林下高效栽培技术体系,使黑木耳的单菌包产量达到80~120 g。本栽培技术为辽东地区黑木耳林下大规模栽培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丹东黄伞Dh-3的生物学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栽培技术包括温室建造、选择栽培季节、菌种制备、菌袋制作及培养、出菇管理、栽培袋覆土等。生物学效率可达70%~80%。  相似文献   

7.
为了合理利用竹林空间,促进竹菌复合经营发展,开展了不同栽培方式下黑木耳生长和品质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竹林下袋料立体栽培的黑木耳具有大小均匀、光泽度好、杂质少等优点,每袋采收产量比农田的增加17.2%,单朵质量增加19.7%;竹林下黑木耳采收时间少于农田栽培,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工管理时间与成本。黑木耳营养成分受栽培环境影响较为明显,竹林下黑木耳氨基酸总量、可溶性糖、灰分、粗蛋白、粗脂肪含量以及Na、Mg、Fe等矿质元素含量高于农田,除竹林第1批黑木耳可溶性糖含量为最高值(6.070%)以外,第2批黑木耳营养品质总体高于第1批。选择适宜的林地光照、湿度、温度等生态环境要素,可实现竹林下黑木耳复合经营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卢山 《绿色科技》2023,(13):167-170+177
为探究贵州红托竹荪高海拔林下菌包脱袋覆土种植技术措施及种植效益。选择在高海拔林下试验种植林地进行种植,在种植过程中,采用的主要技术措施有选择适宜种植林地地块、选择适宜林下种植品种(菌株)、选择优质菌包、整地及土壤消毒、脱袋覆土种植、做好发菌和出菇管理、做好病虫害防治管理、采收及加工处理。结果表明:林地面积利用率25.8%,分2年试验种植样方综合测算数据显示,鲜荪平均产量2.093 kg/m2,亩均鲜荪产量360 kg。菌包脱袋覆土种植是贵州红托竹荪目前技术最为先进、产量高且稳定的人工栽培模式,开展高海拔林地区菌包脱袋覆土种植技术研究,并进行大范围推广,有助于提高红托竹荪产量。  相似文献   

9.
黑木耳是重要的食用菌,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本文从品种选择、栽培季节、栽培地、培养料、灭菌及接种、发菌及出耳管理、采收加工等方面介绍了黑木耳露地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以黑木耳品种“延农科1号”为试验材料,马铃薯、黄豆粉、麦麸、木屑、废弃黑木耳菌袋等浸出液为原料,研究对黑木耳菌种培养的影响,筛选黑木耳菌种最佳培养基。结果表明,黑木耳菌种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配方3和配方5。  相似文献   

11.
黑木耳反季节栽培优质高产新技术黑木耳的反季节栽培是指改传统的7~8月制作菌袋、10~11月采耳,为冬季低温期制袋春季自然气候出耳的新技术。实践证明此方法能有效地避开杂菌污染高峰期,较好地防止流耳发生,不仅高产、而且优质。1选择菌种反季节栽培所用的黑木...  相似文献   

12.
黑木耳是大兴安岭地区食用菌产业的主栽品种,由于气温低,生长期短,各生产单位栽培方式和管理技术不同,使大兴安岭地区黑木耳的产量始终处于较低的水平。通过寒温带黑木耳标准化栽培模式的研究,采用密摆、覆盖、搭设遮阳网等措施,使黑木耳的产量由原来的35g·袋-1提高到56g·袋-1。  相似文献   

13.
介绍竹荪林下的栽培技术,包括栽培地概况、栽培种制作、培养料处理、种植方法、发菌期、出菇期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等技术措施,为竹荪林下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黑木耳是东北山区常见的食用菌,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发展前景.该文以桓仁县二户来林场原生野生黑木耳为菌株来源开展仿野生栽培试验,通过调查木耳产量,探讨菌株来源、培养基配方、光照和水分等条件对野生黑木耳林下集约栽培的影响.初步得出了适用于桓仁地区的林下野生黑木耳栽培方法,即选用桓仁原生野生黑木耳菌株,按照柞木屑:核桃楸木屑...  相似文献   

15.
阳畦袋栽黑木耳工艺流程为:袋料的种类选择→阳畦的制作→菌种制备(灭菌→接种→菌丝培养→菌丝萌发)→适温壮菌→变温增光→耳芽形成→出耳管理→病虫防治→采收干制等工艺,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辽宁省朝阳市很多农户进行黑木耳袋料栽培,效益较高,成为本地"两高一优"农业的重要项目。由于本地林业迅速发展,有一定面积的杨树速生丰产林已达到郁闭状态。林下通风良好,氧气充足,空气相对湿度较高,十分有利于木耳子实体的生长。因此,我们进行了杨树速生丰产林地黑木耳袋料栽培的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关键技术介绍如下。1生产时间安排根据本地区的气候特点,在前一年12月生产栽培种,当年2月下旬生产菌袋,经50多天发菌,在5月初夜间温度达到10℃左右,白天20~25℃时,杨树的叶片已展开,具有一定的遮荫条件后,在…  相似文献   

17.
废弃菌渣二次利用及环保处理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几年来,黑龙江省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2004年全省代料栽培黑木耳达10几亿袋,滑菇生产近亿袋,平菇、香菇、榆黄蘑等菇类栽培数量也较多,逐年呈递增趋势。每年菇、耳采收后都产生了大量的食用菌废弃菌渣,这些废弃菌渣如果不及时处理,杂菌侵染到处扩散,严重污染环境。由于食用菌栽培是在各个林区、农区,每家每户分散经营,有的是在交通非常不便的山区,治理难度较大。如果将这些废菌渣经过一定的处理,使其重新作为食用菌的栽培原料,这样既节约了生产成本,又治理了环境污染。针对以杂木屑栽培黑木耳、滑菇;以农作物秸秆栽培平菇、榆黄蘑等菇类的废菌渣二次利用进行技术探讨。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培养基配方、菌袋制作、养菌、割口、吊袋及后期管理等一整套黑木耳室外吊袋立体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黑木耳白粉病发病规律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木耳 Auricularia auricula(L.ex Hock)Underw白粉病是近年来袋用料栽培中出现的一种常见病害,可导致黑木耳产量降低30%.试验显示黑木耳白粉病在牡丹江市一带始发期6月下旬-7月上旬,高峰期在发病后的8~12 d,末期在8月上旬;有效杀菌剂为0.2%三唑酮,施用剂量15 mL/栽培菌袋,治愈率78%~83%.  相似文献   

20.
连续三年,对带皮黑荆、去皮黑荆与青冈类硬杂木进行袋栽香菇、金针菇、平菇和黑木耳系列性对比测试和多指标鉴定。结果表明:黑荆木材(带皮或去皮)袋栽香菇,在产量、质量、营养成份等方面均显著优越于供对照的壳斗科青冈杂木;金针菇、平菇、黑木耳在黑荆木栽培料的前期生长阶段,其菌落直径和发菌率均优于对照,由此说明,黑荆木材是一种理想的食用菌栽培原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