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材料与方法1980—1984年进行本研究,以期找出荔枝最的佳 N、P、K 肥施用量。试验地为粘砂土,PH 值为8.7,导电性为0.25毫欧姆/厘米,有机碳为0.3%,有效 P_2O_5为15公斤/公顷,有效 K_2O 为150公斤/公顷,可看出土壤含有机碳低,含 P 和 K 中等,PH 值和导电性属正常水平,试验品种为 Calcuttia Late;于1975年9月、树龄1年时种植,每年每株施肥量为:氮肥施用量(50、100、150克)与 P_2O_5和 K_2O 的两个施用量(25、50克),因此有12个不同配比,重复3次,每处理2株,试  相似文献   

2.
保护地栽培模式下,采用N、P、K三因素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对番茄品种'洛番15号'进行配比施肥试验,探索该番茄的最优配比施肥参数,找出施肥量与产量对应关系的数学模型。根据建立的二次多项式产量模型方程分析可知,番茄产量大于7 500 kg·667 m~(-2)的最优N、P_2O_5、K_2O配比区间为:施N量16.95~24 kg,施P_2O_5量11.63~15 kg,施K_2O量20.93~27 kg;氮磷钾配比施肥参数最优设计为:N、P_2O5、K_2O配比施肥量为20.25 kg·667 m~(-2)、12.88 kg·667 m~(-2)、24.53 kg·667 m~(-2),即N∶P_2O_5∶K_2O=1.57∶1∶1.9。  相似文献   

3.
甘肃天水苹果施肥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天水苹果园施肥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天水苹果园施用肥料主要有有机肥、化肥和生物菌肥3大类。其中施有机肥的果园占调查果园的44.1%,化肥中复合肥为100.0%、尿素为62.7%。基肥中,平均每667 m~2施用N肥量为38.35 kg,P_2O_5为19.10 kg,K_2O为17.72 kg;追肥中,平均每667 m~2施用N肥为29.93kg,P_2O_5为20.67 kg,K_2O为9.78 kg。以平均施用量为标准对调查果园施肥量进行了"很低、偏低、合理、偏高、很高"5级分类,基肥中处于合理区间的果园N为42.4%,P_2O_5为30.5%,K_2O为23.7%,总体表现为N合理偏低、P_2O_5合理偏高、K_2O偏高;追肥中处于合理区间的果园N为20.3%,P_2O_5为35.6%,K_2O为23.7%,总体表现为N不平衡、P_2O_5和K_2O偏高。因此,增施有机肥,合理施氮肥,降低磷、钾肥是今后天水苹果园施肥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成春彦 《蔬菜》1989,(1):9-10
西瓜生长期较短,果实硕大,对养分的需求数量多、种类齐全。培育高产、优质西瓜除了对土壤条件有严格的选择外,如何根据西瓜的吸肥规律调节好西瓜的施肥用量、肥料种类及配比,值得深入探讨。1985—1987年我们曾在大兴县庞各庄进行了西瓜专用复混肥优化试验,其目的是为京郊地区生产西瓜系列专用复合肥提供依据。以往的试验统计资料表明,西瓜产量与氮、磷、钾的施肥量之间存在如下相关关系:即西瓜产量为500公斤时,需氮(N)—2.5公斤;磷(P_2O_5)—1.25公斤,钾(K_2O)—1.25公斤,N:P_2O_5:K_2O=2:1:1。从而  相似文献   

5.
正一、柑橘1肥水管理1.1地面施肥幼树、初结果树。当年栽植的幼树,每月地面施1次稀薄人粪尿或尿素液;其它幼树(包括初结果树)在各次梢抽发前1周地面各施1次速效薄肥,以氮、钾肥为主,幼树氮、磷、钾(N:P_2O_5:K_2O)之比为1:0.3:0.5为宜。初结果树氮、磷、钾(N:P_2O_5:K_2O)之比以1:(0.4~0.6):(0.7~1)为宜。施肥量随着树冠的扩大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6.
<正> 以M9、M7或MM106砧苹果树为试材,载植密度2777~6655株/公顷(185~444株/亩),带状栽植。每带1~4行,带间距离最大3米,行距1米。密度为5714株/公顷(381株/亩)的M9砧金冠和红玉,第三至十二年生平均产量最高,分别为52.3吨/公顷(3487公斤/亩)和48.5吨/公顷(3233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明水肥一体化模式下日光温室黄瓜氮(N)、磷(P_2O_5)、钾(K_2O)的适宜施用量,采用三因子D–饱和最优设计,研究N、P_2O_5、K_2O用量对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建立了以N、P_2O_5、K_2O用量为变量因子,以黄瓜产量和品质为目标函数的三元二次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解析表明:N、P_2O_5、K_2O对黄瓜产量和品质均有显著影响;当N、P_2O_5、K_2O用量分别达到861.5 kg·hm~(-2)、306.1 kg·hm~(-2)和1 082.0 kg·hm~(-2)时,边际产量效应降至0;N、P_2O_5、K_2O用量分别达到688.4 kg·hm~(-2)、320.2 kg·hm~(-2)和1 230.2 kg·hm~(-2)时,边际品质效应降为0。通过计算机模拟运算,得出本试验条件下日光温室黄瓜产量达138 000 kg·hm~(-2)以上,同时品质综合评分达到88分以上的优化施肥方案为N 665.5~827.6 kg·hm~(-2),P_2O_5 267.9~334.3 kg·hm~(-2),K_2O 1 043.1~1 235.0 kg·hm~(-2),适宜的氮磷钾配比为1︰0.40︰1.53。  相似文献   

8.
对山楂树施用氮、磷、钾肥的肥效、配比及施肥量进行了探讨。通过5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氮(尿素)、磷(过磷酸钙)、钾(硫酸钾)肥混施肥效优于单施;N:P_2O_5:K_2O以2:1:2的比例施用优于其它配比;施肥量以株施5kg专用复合肥,成本低,效益高。  相似文献   

9.
以7年生供佛杏为试材,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氮磷钾配比(处理A,N∶P_2O_5∶K_2O=2∶3∶1;处理B,N∶P_2O_5∶K_2O=3∶3∶1;处理C,N∶P_2O_5∶K_2O=3∶4∶1;处理D,N∶P_2O_5∶K_2O=2∶3∶3;对照CK,N∶P_2O_5∶K_2O=0∶0∶0)对杏园土壤养分、果实产量、果实品质及杏树生长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杏树整个生育期内,杏园土壤养分含量呈递减趋势,施肥可提高0~80 cm土层养分含量。与CK相比,处理A、B、C、D的单株产量分别提高了14.56%、13.34%、18.05%和23.28%。多施钾肥可以显著提高果实品质,处理D(N∶P_2O_5∶K_2O=2∶3∶3)可滴定酸含量最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最高,分别为12.12%、0.73%、16.75,是提高杏园经济效益的最佳肥料配比方式。  相似文献   

10.
以纹党参为试材,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施N量、施P_2O_5量、施K_2O量和施厩肥量对纹党参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优选纹党参栽培方案。结果表明:纹党参产量影响的重要程度依次为施N量施P_2O_5量施厩肥量施K_2O量,纹党参醇溶性浸出物影响程度的大小依次为施K_2O量施厩肥量施N量施P_2O_5量,纹党参多糖影响的重要程度依次为施N量施P_2O_5量施K_2O量施厩肥量;并提出了每667m~2纹党参鲜根产量≥600kg、醇溶性浸出物含量≥60.0%、多糖含量≥25.0%的综合农艺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金弹在浙江宁波镇海栽培较多,果实通常于11月至12月成熟采收。1990年4月6日,我们从85年春定植、株行距为0.5×1.0米的金弹密植园中隔株迁移种植在园路边18株,间作在幼龄桔树间27株,株行距为1.5×3.5米,并对这些移栽金弹进行挂果越冬观察。现将初步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经过120多天的露地越冬的金弹果实,到1991年4月5日采收时,果实仍充实饱满,果面新鲜黄亮,果柄鲜绿,黄果比例100%,肉质柔软,汁多风味较浓;而1990年12月4  相似文献   

12.
韩兴斌  王鹏云 《蔬菜》2016,(10):26-29
为摸清西吉县红蒜苗获得最高产量和最佳经济产量的施肥量,采用"3414"完全田间肥效试验设计,对施肥量进行了初步分析。通过建立红蒜苗施肥肥效模拟数学方程及对各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肥料效应方程一次、二次项系数说明增施N、P_2O_5、K_2O肥均能促进红蒜苗产量增加,增产效果K_2OP_2O_5N,但过量施肥会降低红蒜苗产量,造成肥料利用率下降。通过回归分析初步得出西吉县在当前农业生产条件下,葫芦河川道区农民种植红蒜苗施肥最佳标准为:667 m~2目标产量2300~2 500 kg,在基施农家土杂肥3 000 kg的基础上,需施纯N 18~20 kg、P_2O_5 12~14 kg、K_2O 10~12 kg,其中30%纯N、100%P2O5、100%K_2O播前一次性基施,另外70%纯N在退母期前追施50%,在蒜白速生期前追施50%。  相似文献   

13.
我国苹果栽培最早始于1870年,距今已有120年的历史。60年代前栽植的苹果树,绝大多数株行距为6×7米左右,亩栽不足20株,是典型的稀植大冠栽培。70年代后全国出现密植栽培热潮,特别是近年来亩栽株数又有所增加。乔化砧树多为3×5米,半矮化砧树多为3×4米,矮化砧树和短枝型品种多为2×4米或2×3米,亩栽44~111株极为普遍。但是由于生产上沿用乔化稀植的传统整形修剪方法,造成部分树生长过旺,条子太多,养分浪费较大,适龄不孕而交叉郁闭,致使密植园不能早产早丰。  相似文献   

14.
天津市北大港农场二队,1971年栽植苹果树135亩,株行距为6×6米,每亩栽植18.5株,主要品种有国光、金冠、元帅、红星、红玉、鸡冠、祝光等。1975年见果,1983年进入盛果期,产量一直稳定在2500公斤左右,而且品质好,经济效益高。主要经  相似文献   

15.
1992年4月12~15日,我们在仪征市张集林场对1hm2(公顷)定植成活的实生板栗进行了就地高接,1993年即开始结果,预计666.7m2(1亩)产50kg,其主要技术措施如下。1计划性密植 定植前深翻改土,并按每666.7m2施入土杂肥5000kg、菜子饼150~200kg、磷肥150kg。定植时期为秋季落叶后至次年春季萌发前,实行计划密植,即栽植时密度按株行距1.5m ×2m、每 666. 7m2定植 223株,以后根据生长情况间伐或移栽。第1次间伐或移植按2m × 3m株行距留株,每 666. 7m2  111株.第 2次间伐或移植按3m×4m、株行距留株,每666.7m2 56株。2就地高接 板栗栽植后固树体内…  相似文献   

16.
盖县旺兴仁乡张恒顺,于1982年在该乡一山脚下建了1块120株(株行距3×3米,占地1.62亩)的山楂园。由于加强果园肥、水管理,应用冬、夏剪相结合的新技术,幼树生长健壮,栽后3年产山楂180公斤,4年产400公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适宜莲藕种植的缓释肥料种类,以莲藕大地红为试材,普通复合肥为对照,5种氮磷钾不同配比(质量比,后同)的缓释肥作为对比:N∶P_2O_5∶K_2O=16∶12∶20(T1)、N∶P_2O_5∶K_2O=17∶17∶17(T2)、N∶P_2O_5∶K_2O=18∶10∶18(T3)、N∶P_2O_5∶K_2O=25∶12∶15(T4)、N∶P_2O_5∶K_2O=26∶12∶10(T5),测定莲藕的叶柄高、净光合速率、可溶性糖含量等指标并加以分析,探究不同缓释肥对莲藕光合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T3处理莲藕株高可达133.33 cm;总叶绿素含量为3.09 mg·g~(-1),比CK处理提高63.49%,比其他缓释肥处理分别提高47.14%、12.36%、2.66%、61.78%,净光合速率可达9.71μmol·m~(-2)·s~(-1);产量可达46 277.78 kg·hm~(-2),较CK处理增产54.55%,分别比其他缓释肥处理增产15.98%、16.50%、3.54%、19.56%;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达2.44 mg·g~(-1),较CK处理提高39.43%,分别比其他缓释肥处理提高22.00%、9.42%、5.63%、31.18%。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施用氮、磷、钾比例为18∶10∶18的缓释肥处理的莲藕植物学性状、叶片光合参数、产量、品质整体表现优于其他处理,可作为推荐缓释肥在莲藕种植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氮磷钾配施对辣椒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湖南地区辣椒种植最佳施肥量,以青香品种为试验材料,运用"3414"肥效试验方案,分别以N 24、P_2O_5 15、K_2O 28 kg·667 m~(-2)为常规施肥水平,研究氮磷钾配施对辣椒的产量、品质、生长生理指标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磷钾肥对辣椒增产效果显著,T6(N_2P_2K_2)的产量最高,为1 839.42 kg·667 m~(-2),较不施肥处理T1(N_0P_0K_0)增产343.70%。氮磷钾配施不仅能促进单株辣椒生长发育的协调,提高果实可溶性蛋白含量,且适当降低果实中硝态氮的积累,但对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并不显著,由产量回归方程Y=824.561 4+74.515 2 N+69.192 3 P+111.791 1 K-4.341 2 N~2-9.843 8 P~2-3.277 0 K~2+6.665 0 NP+1.025 0 NK+2.809 8 PK,得出本试验最佳施肥量为N 23.66 kg·667 m~(-2)、P_2O_5 15.43 kg·667 m~(-2)、K_2O 27.37 kg·667 m~(-2)。该施肥方案为湖南地区辣椒高产优质种植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1 栽植密度 可根据立地条件及技术水平选择密度,一般以2.5m×4m株行距为宜,667m~2栽70株左右;密植园株行距可采用 2 m × 3 m,667 m~2栽植110株;树形采用纺锤形及开心形较为适宜。2 配置授粉树 此品种虽有花粉,但自花授粉坐果  相似文献   

20.
在一些密植试验中,比较了接于半矮砧和乔砧上的一些苹果品种的生长和产量。密植处理每公顷株数变化在400~1,600株之间。窄行距(3~4米)树整成篱壁式,宽行距(5~7米)树整成圆灌木形。栽后6~8年中,密植的矮化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密植减少了延长生长、干横截面积、冬剪重量、花芽数和单株产量。当每公顷株数加倍时,其干横截面和冬剪重量要减少20~30%。株产随密度增加而下降。当每公顷株数增加四倍时,最高株产减到1/5。在每公顷株数超过900株时,半矮砧苹果树于栽后6~8年里产量最高,然后下跌。由于适当的修剪,以后各年的苹果株产总维持在20~30公斤。每公顷800株处理,栽后8~10年获得高产,当它充分占据其空间后,产量是稳定的。株产最高在45公斤上下。而每公顷600和400株的密度,于栽后14年产量最高,株产达70~90公斤。乔砧上的乔化品种,甚至在最大的栽植密度下(400株/公顷),栽后8~10年也能获得高产。由于高密,获得了每公顷果园的早期高产。后来,很密的栽植在产量和果实品质上就出现了不良效果。以每公顷栽植600~800株长势弱的品种效果最好。在14年内,密植的矮化效果有利于果园的生产和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