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黄土高原地区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过程中,黄土高原地区要重视经济林与生态林的平衡,不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盲目发展经济林。目前,存在着对退耕还林的生态目标认识不明确、在选择树种时经济林比例过大、生态林比重偏低的问题,造成树种结构单一、防风沙能力脆弱的后果。退耕还林中以经济林取代生态林的倾向要引起重视。退耕还林,其根本目的是改善西部的生态环境,生态效益始终是第一位的。由于经济林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并不显著,从长远看,也不利于可持续发展。评价森林效益的大小不能单看森林覆…  相似文献   

2.
四川退耕还林发展中经济林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经济林在生态防护效益、经济效益等几方面存在的缺陷以及目前经济林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在退耕还林工程中发展经济林必须注重生态效益,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并以产业化经营带动四川经济林良性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试论我国经济林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经济林是林业“三大效益”兼顾得最好的一类林种.当前,我国对经济林生态效益的认识还不够充分,经济林生态经营方式还处于探索阶段,迫切需要建立经济林生态补偿机制,以调整经济林生产中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关系,促进经济林经营方式的根本转变,推行经济林生态经营策略.在分析经济林生态效益及其补偿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经挤林生态补偿机制及其保障体系的原则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镇安县自1999年启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中省有关政策,采取得力措施,稳步实施,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步发展,先后被国家授于“全国生态环境建设先进县”、“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中国板栗之乡”等荣誉称号。截止2004年底,全县共计退耕还林40.64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23.7万亩,配套荒山造林16.94万亩,  相似文献   

5.
退耕还林工程关系到国家生态建设和长治久安,也关系到“三农”问题,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有效办法,更是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林木种苗生产供应水平的高低、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森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发挥,决定着树木能否成林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能否成材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直接关系着退耕还林的成败,影响到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和农民脱贫致富,能否提供质量优良、品种对路、数量充足的各类种苗,是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首要任务。朱基总理指出,退耕还林工作“林权是核心,给粮是关键,种苗要先行,干部…  相似文献   

6.
我国珠江上游的凤山县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重点县,自实施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以来,林业建设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目前,凤山县已经完成退耕还林造林20多万亩,珠江防护林、石漠化治理、封山育林等工程建设扎实推进,全县森林面积达到123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5.5%,为建设富裕凤山、生态凤山夯实了重要基础。照顾实际,算清“经济好处账”退耕还林工程是凤山林业的“头号工程”。这一工程主要追求生态效益,要求“生态效益优先”。凤山县的领导干部深知,无论是退耕地造林,还是建设珠防林、生态公益林,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不矛盾。在凤山,只…  相似文献   

7.
王雪松 《中国林业》2010,(22):40-40
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为突出生态效益,国家规定经济林比例不超过20%。但为了提高农民收入,确保"退得下、还得上、不反弹、能致富",许多地区将核桃、板栗等干果类经济林木划为生态经济簸用树种.一般作为生态林对待.享受更长的钱粮补助兑现,本文所说的经济林,乃正常意义上的经济林.即包括核桃、板栗等干果类树种。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北川县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根据县情,制定了‘溜走吃饭地,退完坡耕地,建好找钱地,治理水土流失地”的思路,坚持‘“六个结合”、构建六种模式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规划在5年内将全县21.8万亩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全力以赴,创建全国退耕还林一流业绩县。为了达到“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的目的,该县狠抓了退耕还林的‘“六结合”,即: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既营造生态林,又营造经济林、用材林;长期效益和短期效益相结合,既组织农户植树造林,又鼓励他们发展生猪、白山羊养…  相似文献   

9.
董宝明 《中国林业》2008,(17):61-61
在退耕还林实施过程中,青海省化隆县营造了7000公顷沙棘,生态效益开始显现,但其经济效益没有充分利用。为了退耕农户的长远生计问题,应该充分利用沙棘具有经济林特点的优势,而目前现有的沙棘林由于雌雄搭配不合理,产量低,效益差,只有通过对现有沙棘林的改造,调整雌雄比例,使雌雄比达到8:2左右,提高沙棘果的产量,才能达到退耕农户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湘西坡耕地主要经济林生态经营模式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西是湖南省退耕还林工程的重点区域。湘西坡耕地采用经济林生态经营模式退耕还林,取得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调查研究了湘西地区坡耕地治理中推广的主要经济林生态经营模式与效果,总结发掘了湘西5大模式类型,并阐述了主要典型模式的结构特点、适用范围与效果。  相似文献   

11.
郴州市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郴州市自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但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和难点,应很好地坚持和运用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以生态效益为主的原则;坚持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相结合,以长期效益为主的原则;坚持稳定农村经营方式与机制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坚持退耕还林与科技进步相结合的原则;坚持退耕还林与扩大对外开放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随着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中来。为响应国家对各行业增强环保意识的号召,国家林业部门对林业健康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能保护环境又能增加林业经济效益的生态经济林顺势而生,生态经济林的发展将关系到国家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阐述了生态经济林的概念、建设生态经济林的意义,提出了甘肃省张掖地区的生态经济林的建设的实施策略,以促进生态经济林带来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清水县自1999年启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全县生态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按照国家退耕还林粮款补助政策,经济林和生态林分别是5年和8年的补助期,笔者就如何建立退耕还林的长效机制,在国家补助到期后真正做到“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等方面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退耕还林工程经过几年实施,在西部已经取得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效益将更加突显。但在退耕还林工程期满,国家停止粮食补贴后,如何使退耕还林“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逐渐成为很多西部退耕农民、政府机构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退耕还林工程成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00年退耕还林工程在湖南省实施以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被农民誉为“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通过分析退耕还林工程在湖南取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出了保障“三大效益”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安化县地处湘中偏北,是湖南省重点林区县。近年来,该县采用全新的方式运作退耕还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是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政府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力求经济效益最大。资水中游的柘溪库区6.71万亩陡坡旱地的退耕还林,从第一期工程开始就营造松阔混交林,并利用库区冬暖夏凉的小气候,发展良种柑桔、梨、李、桃等水果。资江沿途11个乡镇,是全县毛竹的主产区,境内竹制品加工企业年耗毛竹800余万根,而全县年产商品竹为400万根。安化县在该区域营造毛竹2109亩,占该区域退耕还林工程造林面积的19.45%。南部龙塘、梅城、柘溪等乡镇适宜发展木瓜,30%的退耕还林地栽植了木瓜。该县是国家命名的“厚朴之乡”,2002年上半年种植2315亩,占所在乡镇退耕还林完成面积的41.83%。经过合理布局,全县生态林和经济林的比例达到了最佳配置,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一步协调发展。二是因势利导,鼓励移居。借鉴湖区“移民建镇”的作法,将边远山村的农户实行移民退耕。全县已有110余户退耕农户,从山上搬到山下居住。县退耕还林指挥部和乡、村均安排好了移居林农的宅基地和生产生活。陡坡旱地还林以后,全县有2500余户林农有移居山下的愿望。三...  相似文献   

17.
国家退耕还林政策要求板栗生态林每亩造林密变达到110株以上,而一般经济林造林要求板栗的密度是每亩40株。生态林主要的功能是突出森林的生态效益,而经济林主要是提高板栗林果收入。笔者通过管理修剪生态林,既取得了生态效益,又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收入,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18.
生态公益林除了满足生态效益还有生产木材的作用,文章旨在研究生态公益林在保证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对目前杨树片林质量低提出了改进方法,同时对目前使用的《生态公益林建设规程》提出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9.
在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中,增加生态经济林兼用树种的造林比重,是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良性互动的途径之一。在作业设计中,坚持生态效益优先原则为基础,应兼顾造林的经济效益。生态经济林兼用树种山杏,是一个适合乌盟后山地区种植的很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20.
梨枣茎直径微变化的气象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晓彬  汪星  汪有科  张平 《林业科学》2012,48(1):173-180
枣树(ziziphus jujuba)作为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经济林树种,因其可观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成为国家退耕还林(草)工程的优选树种与工程后续良性发展的优势树种。实施精确灌溉是现代节水农业的发展趋势,而掌握作物的需水信息是实现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