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2012~2013年的试验表明,以高巧60%FS 200mL+戊唑醇6%FS 50mL/100kg种子的剂量进行小麦拌种,对小麦生长安全,能促进小麦根系的生长,增加小麦的年前分蘖,麦苗健壮,对小麦蚜虫及苗期根腐病和纹枯病有很好的防效,同时能够增加产量。根据高巧立克秀混合拌种剂对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显示,从增产幅度及亩投入产出比方面考虑:高巧立克秀混合拌种剂应大力推广用量为高巧60%FS 200mL+戊唑醇6%FS 50mL/100kg的种子。  相似文献   

2.
对"真巧+好拌"拌种防治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适宜剂量和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每10 kg种子用"真巧128 mL+好拌50 mL"拌种,在整个麦蚜发生期无需再施药防治小麦蚜虫,且对小麦白粉病、锈病、纹枯病均有一定防效,还可促进小麦植株生长,有效促进小麦分蘖,进而显著促进小麦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3.
为提升种子药剂处理技术,验证相关种子处理药剂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及对小麦苗情素质的影响,本试验通过设置2.5%咯菌腈、6%戊唑醇、45%烯肟?苯?噻虫、4.8%苯醚?咯菌腈、30%噻虫嗪、31.9%戊唑?吡虫啉、60%吡虫啉七种不同的种子药剂处理,考察小麦纹枯病防控效果,以及小麦苗情素质,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无论是何种拌种剂与对照相比,对纹枯病的防治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特别是4.8%苯醚·咯菌腈,拔节期病指防效在85%以上,其次2.5%咯菌腈和6%戊唑醇病指防效在80%以上,是极具推广前景的三个防治纹枯病的拌种剂。  相似文献   

4.
为了有效控制思南县小麦纹枯病、小麦散黑穗病的发生,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5月在孙家坝镇毛坡头村丰产坝进行2%戊唑醇、20%三唑酮防治小麦纹枯病、小麦散黑穗病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以2%戍唑醇湿拌剂15 g拌种10 kg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防效较好,对小麦散黑穗病的防效防治效果不明显,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效以2%戊唑醇15g拌种为最好;对小麦锈病的防效以20%三唑酮拌种为最好,孢子数目也较少,多为一级,占50%以上。  相似文献   

5.
戊唑醇种子处理剂防治小麦纹枯病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戊唑醇不同剂型及用量作麦种处理对纹枯病防效和小麦出苗的影响.结果表明,戊唑醇对小麦出苗安全;对纹枯病防治效果好、持效期长且控制枯白穗效果突出.2%戊唑醇湿拌剂10~20 g和6%戊唑醇悬浮剂3.3~10 ml处理10 kg种子,冬前病株率防效68.1%~81.0%;拔节期防病效果显著高于对照药剂纹霉净;2种剂型以0.3~0.4 g有效成份拌10 kg种子,枯白穗防效高达83.7%~93.0%,相对于对照药剂纹霉净的枯白穗防效达53.3%~80.0%.  相似文献   

6.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苯甲·丙环唑乳油、43%戊唑醇悬浮剂、45%咪鲜胺水乳剂、20%三唑酮乳油药剂及药剂组合在小麦扬花盛期进行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结果表明,667 m2多菌灵100 g+苯甲·丙环唑20 mL处理防治效果最佳,平均防效达91.9%.  相似文献   

7.
吡虫啉·戊唑醇种子处理悬浮剂对燕麦红叶病的田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田间对比试验,测试了吡虫啉.戊唑醇种子处理悬浮剂对燕麦红叶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采用(120 mL高巧+42 mL立克秀)/100 kg种子(商品量)拌种包衣,可显著提高皮燕麦的出苗率,促进幼苗生长,对皮燕麦、裸燕麦红叶病的防效分别达84.97%和47.87%,皮燕麦、裸燕麦的增产率分别达60.43%和48.96%。  相似文献   

8.
<正>为探索防治小麦全蚀病、纹枯病等病害和小麦蚜虫的有效药剂组合,2013—2014年度进行了立克秀+高巧包衣防治小麦病虫技术试验。一、试验方法(一)供试材料1、供试药剂:立克秀(2%戊唑醇悬浮种衣剂)、高巧(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2、供试小麦品种:西农979。(二)试验设计试验设4个处理,不设重复。1、清水40m L处理15kg种子(CK);  相似文献   

9.
7种种子处理剂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室内发芽试验及田间小区试验,明确7种种子处理剂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效果及对小麦发芽、出苗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药剂处理小麦种子后,进行室内发芽试验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供试药剂在处理浓度下对小麦发芽、出苗及生长无不良影响,各处理小区的小麦白穗率显著低于对照区,各药剂浓度处理对小麦全蚀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200 mL/100 kg种子处理、2 4;苯 醚甲环唑+2.4;咯菌腈悬浮种衣剂300 mL/100kg种子处理、1.1;咯菌腈+3.3;精甲霜灵+6.6;嘧菌酯悬浮种衣剂300 mL/100 kg种子处理、125 g/L哇噻菌胺悬浮剂200 mL/100 kg种子处理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效果均在80;以上.[结论]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2.4;苯醚甲环唑+2.4;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1;咯菌腈+3.3;精甲霜灵+6.6;嘧菌酯悬浮种衣剂和125 g/L哇噻菌胺悬浮剂对小麦生长安全,对小麦全蚀病防治效果较好,在生产上可合理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扩大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的选择范围,特研究了8%叶菌唑悬浮剂等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具体效果。结果表明,每667 m2施8%叶菌唑悬浮剂100 mL、每667 m2施8%叶菌唑悬浮剂75mL+36%咪鲜胺铜盐·噻霉酮悬浮剂40 mL、每667 m2施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40 mL、每667 m2施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60 mL,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均较好,第2次施药后7 d的病指防效均在70%以上,第2次施药后27 d的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均达100%,上述药剂建议在小麦赤霉病偏重以上发生的年份使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解决传统药剂抗药性上升的问题,特进行了52%噻呋·戊唑醇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用52%噻呋·戊唑醇悬浮剂15 mL对水稻纹枯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第2次用药后14 d的防效为79.50%,与高效对照药剂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的防效(81.18%)相近。  相似文献   

12.
进行30%戊唑醇悬浮剂与35%吡虫啉悬浮剂拌种防治小麦病虫害的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剂量下,30%戊唑醇悬浮剂与35%吡虫啉悬浮剂混合拌种后对小麦出苗没有影响,各药剂处理区植株生长正常,无明显药害症状,施药区出苗率与空白对照相似,株高较空白对照略矮,叶色正常。随使用剂量增加,对地下害虫的防效和保苗效果也随之提高;对白粉病、锈病有抑制作用,对黑穗病、纹枯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各药剂处理区较空白对照区均表现出一定程度增产,完全可以在药剂拌种领域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小麦纹枯病,设置2.5%咯菌腈、6%戊唑醇、45%烯肟·苯·噻虫、4.8%苯醚·咯菌腈、30%噻虫嗪、31.9%戊唑·吡虫啉、60%吡虫啉7个拌种处理,研究几种药剂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控效果以及对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拌种处理对纹枯病的防治都有一定效果,4.8%苯醚·咯菌腈拔节期病指防效为90%,2.5%咯菌腈、6%戊唑醇拔节期病指防效分别为85%、90%以上;拌种剂的使用提高了小麦产量。因此,4.8%苯醚·咯菌腈、2.5%咯菌腈、6%戊唑醇是极具推广前景的防治纹枯病的拌种剂。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对小麦赤霉病有较好防效的药剂,特进行了多种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用15%戊唑醇·丙硫咪唑SC 70mL,对水40kg常规喷雾,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较理想,并对小麦生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立克秀与高巧种衣剂混用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试验观察了6%立克秀+60%高巧悬浮种衣剂混合使用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和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两种衣剂混用后能够提高小麦出苗率,促进植株分蘖,增加须根数量,提高产量,比空白对照增产10%左右,且对小麦蚜虫和纹枯病有良好的防效,推荐剂量为6%立克秀5 ml+60%高巧20ml拌小麦种子10 kg.  相似文献   

16.
不同小麦种植区、不同种植习惯以及不同播种期决定了小麦播种量差异较大。以小麦品种冀5265为试材,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分别在小麦播种量为180、225和300 kg/hm2条件下,研究了吡虫啉不同拌种剂量对小麦出苗率、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以及小麦籽粒中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组播种量处理下,吡虫啉不同拌种剂量对小麦出苗率均没有影响;吡虫啉拌种防治小麦蚜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和较长的持效期,在整个麦蚜发生期无需施药。在小麦播种量相同的前提下,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随拌种剂量的提高而上升,持效期延长;在拌种剂量相同的前提下,随着播种量的加大,前中期防效无显著差异,后期防效提高,持效期延长。在试验剂量下,小麦籽粒中吡虫啉残留量均低于美国规定的小麦籽粒中吡虫啉的最高限量标准,不同的播种量对小麦籽粒中吡虫啉残留量没有显著影响。吡虫啉拌种防治麦蚜技术在试验剂量下对作物安全,可高效控制麦蚜为害,在产品中残留也低于国际最高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小麦纹枯病和白粉病的高效防治方法,通过田间试验,比较药剂拌种及后期喷施杀菌剂对小麦纹枯病和白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药剂拌种显著降低返青期小麦纹枯病病株率,2种拌种药剂处理(复剂1:萎锈·福美双,复剂2:多·福·唑醇)的田间防效分别为58.0%和55.0%,产量较CK(清水)分别增加10.6%和9.3%。后期配合喷施杀菌剂三唑酮和戊唑醇,能够有效防治灌浆期小麦白粉病,且增产效果显著,增产幅度为12.8%~24.0%,其中以复剂1+三唑酮+戊唑醇处理产量最高(9 309 kg/hm~2),防效最好(62.3%)。综合田间防效和产量,复剂1拌种+三唑酮+戊唑醇处理控病效果好,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23%醚菌·氟环唑悬浮剂、40%氟环·多菌灵悬浮剂、50%噻呋·甲基硫悬浮剂等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及适用剂量,于2015年8月期间进行了5种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用240g/L噻呋酰胺悬浮剂20mL、23%醚菌·氟环唑悬浮剂50mL、50%噻呋·甲基硫悬浮剂30mL对水稻纹枯病的病指防效均达85%以上,其中每667m~2用240g/L噻呋酰胺悬浮剂20mL对水稻纹枯病的病指防效达90%以上,显著优于每667m~2用11%井冈·己唑醇可湿性粉剂60mL的防效。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10%氰霜唑悬浮剂对油菜根肿病的防效,开展了不同剂量10%氰霜唑悬浮剂拌种对油菜根肿病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剂量范围内使用10%氰霜唑悬浮剂拌油菜种子,药剂处理区的病情指数显著低于空白对照区;10%氰霜唑悬浮剂100 mL/kg拌种较50 mL/kg拌种防治效果提高了13.99%(P<0.05),150 mL/kg拌种较100 mL/kg拌种防治效果提高了1.61%(P>0.05),100 mL/kg拌种剂量效应最明显;10%氰霜唑悬浮剂150 mL/kg拌种产量最高,较100 mL/kg拌种多保产195 kg/hm2,相应可以增加经济收入639元/hm2,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但综合考虑到农药抗药性管理等因素,从生产实践来看,10%氰霜唑悬浮剂100 mL/kg拌种更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20.
适乐时、敌萎丹悬浮种衣剂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表明,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和3%敌萎丹悬浮种衣剂对小麦全蚀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3%敌萎丹800mL/100kg种子处理对全蚀病防效最好,对根部全蚀病和白穗率的防效分别为76.12%和71.40%,较对照增产31.47%;2.5%适乐时200mL 3%敌萎丹400mL/100kg种子处理防效次之;其余处理防效相对较差。适乐时、敌萎丹拌种后小麦出苗整齐,生长健壮,未发现药害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