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泡桐丛枝病(MLO)是泡桐重要病害之一。为了寻求有效的防治技术,1985年,我们做了两项与营林措施有关的试验。经过三年观察比较,初步看出,泡桐丛枝病的发生与苗木根系大小,损伤度、接干方法、修枝强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材料与方法(一)材料供试品种为白花桐。选择外观无丛枝病状的1年生埋根苗,苗木地径5.5—7厘米,高3.5米以上,根幅直径为1米。  相似文献   

2.
泡桐丛枝病是泡桐病害中最重要的病害之一。目前该病已严重威胁着我省泡桐生产,直接影响到群众发展泡桐的积极性。对丛枝病的防治,国内外虽进行了多年研究,但取效甚微。为了把我省泡桐丛枝病的危害控制在最低限度,特根据省内外的防治经验及我们在1982~1985年对全省泡桐丛枝病的调查和进行综合防治的初步效果,提出泡桐丛枝病综合防治技术如下,供泡桐适栽区在防治丛枝病中参考。1.严格实行种苗检疫泡桐种根、苗木的调运与繁殖是传播丛枝病的重要途径,因此,严格实行种苗检  相似文献   

3.
<正> 泡桐生长快,适应性强。但它属于热带、亚热带树种,对温度,水分等生态条件要求又较高。在北方,一般当年苗高3米左右,即使在高水肥的圃地育苗,苗高也很难达到5米以上。采用2年生苗平茬方法育苗,又易诱发丛枝病,且经济效益低。因此,我们进行了泡桐地  相似文献   

4.
沙区樟子松苗期干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樟子松 1年生留床苗、2年生留床切根苗、2年生移植 (未切根 )苗的干物质比较 ,结果表明 :含水量 ,2年生切根苗 <未切根 2年生苗 <1年生苗 ;生物量 ,2年生切根苗各部位干物质量 >2年生未切根苗各部位干物质量 >1年生苗各部位干物质量 ,1、2年生苗干物质主要由地上部分组成。研究结果为 :切根苗质量超过未切根苗 ,一级苗数量多于未切根苗 ;苗木在苗期积累了大量干物质 ,根系及径生长旺盛 ,樟子松在苗期非常适合沙区  相似文献   

5.
<正> 1、泡桐埋根育苗前,用10%的石灰水浸根消毒,可以予防或减轻泡桐苗期丛枝病的发生。2、生长季节,修除泡桐丛枝病枝后,用浓石灰浆涂抹伤口,对防止丛枝病的复发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6.
泡桐患丛枝病后,呼吸作用旺盛,能量消耗提高,光合作用显著下降,同化产生的物质转运也随之恶化,使生长明显受到影响,甚至枯死.笔者,对泡桐在患丛枝病时,会产生多大的生长减退,调查了平茬的3年生泡桐和移植分根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 近几年来,用髓心注射硼酸土霉素液的方法治疗泡桐苗木的丛枝病时,平茬苗和埋根苗的治疗效果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差异。前者的疗效一般可达90—100%,而后者却只有80%左右,甚至更低。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埋根苗发病时,植株低、地径细、基部木质化程度高、髓心小、注入的药量少。从表1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8.
泡桐育苗的方法很多,有播种、埋根、埋干、留根等。生产上,本地通常是先播种育苗,然后取1—2年生苗的根、干进行无性繁殖。一九七八年以来,我局苗圃用播种、埋根的方法培育了部分苗木,供机关和社队种植,多数苗木当年高2—3米、根径3—4厘米。现将育苗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泡桐的种子、根、茎干均可繁殖.我省普通采用埋根育苗,方法简单,出苗粗壮,但其最大缺点是种根易带丛枝病病源体,易遭丛枝病危害,且发病率一年比一年严重.与埋根育苗相反,种子育苗的优点正好能克服埋根育苗的缺点,种子资源丰富,一个泡桐果一般有一千多粒种子,播种育苗所需的种子量又较少,故在短期内能提供大量苗木;而且自花不孕所结种子都是异花授粉种子,在多种泡桐杂生地区容易获得天然杂种,利用其杂种优势,提高生活力,可望从中选出优良的类型;泡桐种子不带丛枝病病源体,种子育苗可有效控制丛枝病的传播和蔓延.因此,应大力提倡泡桐种子育苗.  相似文献   

10.
桐属(Poolownio)有10种,据说其中有7种原产中国。泡桐生长快、材质优,在中国和日本自古以来就作为造林树种。现在,日本的桐材生产严重不足,其中将近有92%依赖进口,特别是占据很大比例要从中国进口。 泡桐自古以米是用插条、埋根进行无性繁殖。但近十多年来,由于泡桐丛枝病在中国和日本广泛蔓延,即使进行无性繁殖也表现出有较高的发病率,这样防治泡桐丛枝病,研究培育大量健壮苗木的方法,便成为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杨启远 《绿色科技》2019,(11):175-177
在马尾松间伐林地采用裸根苗、1年生容器苗、2年生容器苗3种不同类型的枫香苗木进行了造林试验,结果表明:裸根苗、1年生容器苗、2年生容器苗3种枫香苗木造林的保存率、树高、胸径和单位面积蓄积量生长差异达显著水平,以2年生容器苗造林的保存率、树高、胸径、单位面积蓄积量最大,造林保存率达91.75%,树高达9.7m,胸径达8.48cm,单位面积蓄积量达29.75m3/hm2,这说明容器苗造林保存率高,2年生苗恢复生长快,可在生产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2.
池杉幼苗移栽解决了播种苗出苗不齐,断苗,间苗浪费,以及1年生苗移栽出辅周期长,留床苗造林成活率低,缓苗期长的问题,于播种当年4月下旬至5 旬进行移栽,成活率达到98%,当年地径生长比播种苗显著增加。用此法培育大苗,可以2年出辅,苗木质量与3龄移栽苗相同而优于留床苗,[造林成活率分别比3龄移栽苗,2龄和3龄留床苗高1.8%,8.3%和11.6%。  相似文献   

13.
开展印度紫檀2种规格(1年生和2年生)苗的山地造林试验,研究和总结了印度紫檀山地造林的技术要点和幼林的早期表现。结果表明:造林42个月,用2年生苗造林较用1年生苗造林的增长量大,用2年生苗造林的平均树高是587.8cm,平均地径是7.65cm,用1年生苗造林的平均树高是431.4cm,平均地径是4.93cm,用2年生苗造林分别比用1年生苗造林的增长量增加了28.5%和52.5%,用1年生苗造林的保存率是74.5%,用2年生苗造林的保存率是89.7%,用2年生苗造林比用1年生苗的保存率高出20.4%。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泡桐苗干低、质量差、栽后缓苗期长、成材速度慢等生产上存在的问题。我圃于1978年对泡桐苗木进行了定时观察,初步掌握苗期生长规律,为育苗、管理提供一定的依据。并于1979年进行了泡桐高干壮苗培育试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当年获得埋根苗亩产800株,平均苗高3.71米,最高株达5米,平均胸径3.85厘米;平茬亩亩产700株,平均苗高5.81米,最高达7.5米。一、泡桐苗期生长规律  相似文献   

15.
泡桐脱毒组培苗的生产和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多年的泡桐丛枝病理论研究和防治经验,总结出一套泡桐脱毒组培苗生产与苗圃育苗技术要点,包括从泡桐原种的选择、组培脱毒和病菌检测技术、组培苗快繁、营养钵苗生产与运输、苗圃育苗等各个环节,以期规范泡桐脱毒苗木应用和育苗技术成果推广,有效控制种苗传播泡桐丛枝病途径,促进我国泡桐生产的健康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6.
2012年采用2年生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实生裸根苗和容器苗造林,连续3 a观测其保存率和生长指标,研究裸根苗与容器苗造林成效。结果表明,两种苗的造林成活率均在95%以上,两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1年后裸根苗的苗高生长量与容器苗相比无显著差异,2年后地径的增长量无显著差异,而造林成本低于容器苗;裸根苗造林有3个月的缓苗期,在缓苗期加强水分管理以提高造林成活率;试验发现云南红豆杉的年生长周期可以划分为慢速生长期、快速生长期和生长基本停滞期3个时期,依据生长周期的划分,在有灌溉的条件下,每年的3-4月为裸根苗最适宜造林期。  相似文献   

17.
<正> 楸树播种育苗虽然在生产上早有应用,但一般方法培育的一年生播种苗,平均苗高仅50~100厘米,2年生苗亦只有2米左右。因此,当年苗比较弱小,尚需培育两年才能出圃。这种老的播种育苗方法,不但周期长、成本高、质量差,而且需种量大(每亩播种量1~2公斤)。楸树多同无性系集中分布,繁花不实,种子产量低,这样就使楸树  相似文献   

18.
辽西岩质海岸侧柏造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苗龄、栽植季节、保水剂处理、根系处理等方面对辽西岩质海岸侧柏造林的栽植技术和成活情况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岩质海岸容器苗造林以1.5年生苗龄适宜,同苗龄容器苗造林春、夏、秋三季差异不显著;裸根苗造林前经浸水、带土坨处理可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用保水剂处理裸根苗对提高造林成活率作用明显,保水剂的最佳使用量为200~250 g.穴-1。  相似文献   

19.
泡桐丛枝病是常见的泡桐严重病害。1967年以来,国内外已有在泡桐丛枝病病树中发现类菌原体的报道。近来,又有泡桐丛枝病病树中发现病毒病原的报道。本文介绍我们对泡桐丛枝病病原的进一步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0.
要提高泡桐的造林技术,必须首先了解该树种的生理、生态特性。下面以海岛泡桐的研究结果(林,1977年)为重点加以叙述。一、生长特性1.年生长过程:种根定植一年,其树高生长为2.32米,根径生长为6.15厘米,而平茬后一年的生长,分别为4.21米和9.44厘米。二者的生长过程大体一致。年生长过程可分为生长期(3月下旬~8月下旬),生长结束期(8月下旬~10月下旬)及生长休止期(11月上旬~翌年2月中旬)。4月上旬~11月下旬的月平均气温相差不超过5℃,无多大变化。因此,泡桐的生长旺季约为5个月时间。2.林分产量构造:据调查,在台湾中部峦大林区(海拔950米)种植的海岛泡桐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