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扩散型指数法、回归模型分析法、FuzzyISODATA聚类分析和二维趋势面分析等方法,对油松毛虫幼虫种群中间格局的动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越冬幼虫上树后直至化蛹期间的中间格局皆属聚集型,种群聚集度系逆密度制约的,表现在时间序列上的总趋势是离心运动(扩散);幼虫种群空间动态系统可划分为4个阶段(亚系统),与之相对应的种群生物学阶段,分别是越冬幼虫刚刚完成上树期、幼虫稳定取食为害期、迁移扩散期和蛹期;m*(T,m)关系的二维趋势面方程对种群空间动态作出了客观的描述。此外,文中应时lwao的准则作了必要的补充,使之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封山育林、提高生物多样性、改变郁闭度及化学药剂防治等对油松毛虫的发生、危害进行了研究,探讨赤峰地区油松毛虫综合防治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油松毛虫幼虫种群动态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夏乃斌  屠泉洪 《林业科学》1990,26(4):322-328
本文在以6种分布型指数测定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幼虫种群静态空间格局的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可将油松毛虫幼虫种群在上树过程中的水平格局和垂直格局聚为两类:即前期型和中后期型;其6种分布型指数可分为三类:即(1)m~*/m,C_A,I_δ;(2)入;(3)C,L。  相似文献   

4.
松毛虫脊茧蜂幼虫种群空间格局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扩散型指数法和回归模型分析法对松毛虫脊茧蜂幼虫种群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种群聚集原因和种群下的结构状况,提出一个种群聚集临界密度的区间估计方法。最后,应用Nachman模型实现种群密度简易估计,并讨论了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通过5种分布型指数法的测定,赤松毛虫蛹种群空间格局为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6.
在种群空间格局研究的基础上,对油松毛虫越冬幼虫种群的资料代换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所采用的7种代换方法中,越冬幼虫种群可用的代换方法较多,但以Taylor的方法和反正弦代换效果最佳,其代换公式分别为x'=x-0.08235和xI=1In(x+√x2+1).  相似文献   

7.
8.
油松毛虫不同虫态种群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88~2008年的20 a间,以油松毛虫卵(块)、越冬幼虫、5龄幼虫和蛹种群为对象,系统研究了不同虫态(期)种群的静态格局、动态格局、立体格局、多维格局、格局纹理、抽样方法、资料代换方法、密度简易估计方法等,解决了关键技术难题,在全面总结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9.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发生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几年来研究结果,就马尾松毛虫发生动态进行初步分析,以便了解其一定规律,而为测报及防治提供依据。本种害虫发生时期虽因地而异,但在同一地区,其各虫态各年中发生期的变幅,并不算大。根据发生危害情况,可将本种害虫发生地区分为三类,即(1)深山安全地区,(2)浅山偶发地区,及(3)丘陵猖獗地区。把发生地区按照这一情况划分,对防治本种害虫,颇有实际意义。本种害虫种群数量季节变动,有其一定规律性。一年中第四龄幼虫发生数量以第一代最多,第二代灰之,越冬代最少。各世代数量的多少,对于其下一代数量的变动,并无显明的相关性存在,下一代数量多少,主要以其1一3龄幼虫死亡率大小为转移,死亡率小,下一代数量多,反之则少,由此可知当代第四龄幼虫数量是决定各该代数量多少的比较可靠的依据。越冬代数量多少,对于次年春季越冬代大发生有决定性作用,因一般越冬死亡率不大。预测发生数量,对上述事实,必须加以重视。影响马尾松毛虫发生的因素,主要有气候、食料及天敌,而以气候影响范围较大,食料及天敌则只有在局部地区起作用。  相似文献   

10.
油松毛虫种群生命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桂和  代德纯 《林业科学》1990,26(4):329-336
本文详细分析了油松毛虫种群数量变动的规律、原因,制作了种群生命表,提出了防治该地区松毛虫的长期战略思想是改善生态环境,短期战略为彻底防治。  相似文献   

11.
云南松毛虫越冬代幼虫自然种群空间分布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样方调查计算,采用聚集度指标法,测定云南松毛虫越冬代幼虫的空问分布型,建立了最适抽样数关系式,并对其进行了序贯抽样分析。结果表明:云南松毛虫越冬代幼虫种群在林内呈聚集分布,其Iwao回归方程为m*=5.2181 1.0207x^-、复相关系数R=0.9918;最适抽样株数为:N=621.81/x^- 2.07。  相似文献   

12.
马尾松毛虫是我国最大的森林害虫,每年平均发生面积为2000万亩,大发生时可达4000万亩以上。解放后该虫曾多次造成全国性大暴发,例如,1957—1958年、1964—1965年、1973和1979—1980年,致使大面积松林枯死。本文是继1981年后,按照松毛虫种群动态的数学模型进行发生数量预测,并推广采用判别分析方法,对全国15个测报点和安徽省滁县地区马尾松毛虫综合防治试点的各县分别给出相应的测报方程。 (式中t表示月平均温度,R表示降雨量,S表示日照百分率,b表示前一年的数值,1—12表  相似文献   

13.
马占山  张执中 《林业科学》1990,26(6):519-526
将油松植株看作是处于不同空间层次的亚生境单元——“轮枝层”构成的一个多层次立体结构,以Taylor幂法则模型及笔者重新解释的Taylor幂法则,作为描述种群空间格局的基本模型和准则。采用模糊聚类分析,灰色聚类分析,趋势面分析等方法,研究油松毛虫在各轮枝层分布的空间格局及其在各层间的变化规律;并测定了种群个体在油松植株内层间垂直分布的种群聚集度。结果表明:(1)种群在各轮枝层分布格局的种群聚集度,均为逆密度制约型,并给出了种群聚集临界密度m_0的值,因而可以对各轮枝层的空间格局连续统作出定量描述;(2)各轮枝层的种群聚集度在各层间的变化是非线性的;可以按聚集特征参数划分一定类别;(3)种群个体在植株内垂直分布的种群聚集度也是逆密度制约型。  相似文献   

14.
昆虫的空间分布型是种群属性之一。昆虫的种群是由个体组成的,由于种和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种群内个体有一定的空间分布形式,即种群空间分布型。不同种的昆虫其空间分布型不同,而且同一种的不同虫态及在不同生境条件下的分布型也有差异。研究昆虫种群空间分布型不论在生态学理论上及生产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了解某昆虫的生态学特性,从而提高取样技术及试验设计的精确程度,它是资料代换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桦树星天牛幼虫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聚集度指标法、回归分析法、马占山"重新解释的Taylor幂法则"对危害桦树的星天牛幼虫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星天牛幼虫在桦树林内呈聚集型分布状态,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之间相互吸引又保持一定的排斥距离;用马占山关于"重新解释的Taylor幂法则"分析得出,星天牛幼虫的种群类型归属于"聚集度逆密度制约型"。根据聚集度指标确定理论抽样数,并估计种群密度。  相似文献   

16.
江川县是松毛虫的常灾区。1975年我们在江川县江城、翠峰公社进行了虫情调查及防治试验。现将此次调查防治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一、3%敌百虫粉剂大面积防治情况江川县是一个少林的县,有林地大部分为云南松、地盘松幼中令林。江城、翠  相似文献   

17.
乌桕金带蛾幼虫种群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生物种群空间格局是物种特定生物学习性与特定环境相互作用协同进化的结果,它揭示了种群个体某一时刻的行为习性和诸环境因子的迭加效应,以及种群选择栖境的内禀特性和空间  相似文献   

18.
虫情监测是森林害虫综合治理的前提。直接观测虫情,常因树木高大而难以实现。对我国林业大害虫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已有较理想的模型,通过对林间落粪的调查来估计幼虫数。由于低密度虫情监测尤为困难,而用落粪作间接观测的价值就随之增加,林间一定时段内的落粪是幼虫种群在该时段内活动的结果,其分布则是该时段内种群分布的综合反映。可以设想,落粪分布与种群分布间存在一定关系。对落粪的调查取样,应建立在了解其分布特征的基础上。为此,研究了低密度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及落粪分布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蜀柏毒蛾卵与初龄幼虫种群空间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m—m、m—s~2、logs~2—logm的相关分析,认为蜀柏毒蛾两代卵和初龄幼虫种群在林间呈负二项分布。其格局的结构均是以个体群结构存在,个体群内个体间相互吸引,第1代卵和两代的初龄幼虫个体群呈聚集分布,而越冬代卵期种群的个体群呈随机分布。探讨了公共K值,分析了聚集因素。  相似文献   

20.
大部分鳞翅目昆虫在幼虫期,卵巢、输卵管或睾丸、输精管等内生殖器已初步形成,并在外部形态上有较明显的特征。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和油松毛虫(D.tabulae formis)也是如此。为给预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在马尾松毛虫(D.punctatus)幼虫性别区分方法的启发下,进行了落叶松毛虫、油松毛虫幼虫性别区分的研究,现将区分方法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