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包括家庭、社会和学校。必须排除外部不利因素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响,优化家庭、社会、学校教育环境,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和谐氛围。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两次提到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学校、家庭和社会各个方面一起来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综合治理","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社会环境".教育是个系统工程,由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构成.学校是主体,家庭是基础,社会是依托,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各个方面共同努力,多管齐下,综合管理,才能形成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不仅人数增多,而且涉及面广,青少年犯罪呈现低龄化、暴力化、智能化、成人化等特点,青少年犯罪的发生是社会环境不良,家庭、学校教育缺失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因此,预防犯罪还应该注重社会、家庭、学校等因素,这样,才能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4.
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提升贫困青少年的家庭教育质量是确保教育扶贫工作有效推进的重要环节。通过探讨贫困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机制,深入分析贫困青少年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最后从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人四个方面提出了阻断贫困负面影响的家庭教育策略,以期为推进教育扶贫工作提供策略指导。  相似文献   

5.
家庭是出现最早和持续最久的现实生活环境,主要探讨了家庭因素对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家庭因素主要表现在父母教养方式、家庭情绪气氛以及家庭结构等几方面,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最早、最直接也最深刻。当然,这种影响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家庭环境良好与否,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行为修养、职业以及兴趣爱好等对大学生人格的发展与完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能否健康成长,人格能否完善发展。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近60%的家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孩子心智障碍、逃课厌学、考试压力、亲子冲突、离家出走、网络成瘾、毒品滥用、就业困惑、性问题、自虐杀人、单亲(或隔代)教育、社交障碍、伤害事故、青少年犯罪等教育问题。家长对于教育孩子的困惑和烦恼,更是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7.
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能否健康成长,人格能否完善发展.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近60%的家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孩子心智障碍、逃课厌学、考试压力、亲子冲突、离家出走、网络成瘾、毒品滥用、就业困惑、性问题、自虐杀人、单亲(或隔代)教育、社交障碍、伤害事故、青少年犯罪等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历史与现实、主观与客观等多种因素促成了中国家庭"以子女为中心""以学习成绩为中心"的教育观。"两个中心"教育观叠加实践带来的危害,导致青少年身心受损、家庭负担加重、家庭关系深受影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脱节、教育内卷化和创新人才匮乏等问题。为消解这些危害,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和良好的社会氛围,应从思想层面加以教育引导和具体规范,切实均衡教育资源和落实"双减"政策,不断改革完善现行课程评价机制,转变现代家庭的生养观念,高度重视子女的家教家风建设。  相似文献   

9.
夏令忠 《河南农业》2007,(12):41-42
亲子关系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最大,是塑造幼儿健康人格的第一环境。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幼儿真正的启蒙老师,对幼儿的成长起着特殊的作用。可以说,幼儿从胎儿期直至生命结束,始终受家庭的影响和教诲。可见,亲子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是终生的、无可替代的!亲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群体的教育和引导不仅是学校和家庭的责任,而是全社会的责任。在对青少年进行全方位教育和引导的过程中,文章从青少年的特殊性入手,初步探讨了具有针对性的正确人生观、终身学习习惯、正确性知识、挫折承受力和健康心理的教育和引导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前,青年学生不良思想状况表现严重。为此,政府必须大力改善我们的社会环境,特别是努力反腐倡廉和纯洁文化娱乐市场,老师和家长必须努力把握青年人生理、心理特点和社会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学生思想教育应遵循六个原则。  相似文献   

12.
陈晓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961-16963
凉山彝族服饰是彝族文化中最精彩、最耀眼的组成部分。凉山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鲜明、个性的彝族服饰文化。该文从自然属性的角度出发,探讨凉山特殊自然地理环境对彝族服饰文化的影响。认为凉山彝族的服饰无论从图案、色彩的搭配还是面料的质地选择都融合了大自然的和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中国古典哲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3.
自然教育活动对于学生的自然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成型有巨大的帮助,为了加强对青少年 个人观念的培育,自然保护区应当和学校积极联动,展开对青少年的自然教育引导。文章以河北小五 台山自然保护区为案例进行分析,谨望通过该分析为自然教育工作的广泛开展和自然教育基地的有 效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帮助。  相似文献   

14.
从人格特征、现实状况和时代要求论述了人格教育的重要性。从作用、地位、最能等方面阐明了人格教育是高校图书馆服务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提供高品位的文化食粮,营造高品位的精神境界,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馆员言传身教等方面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实现人格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创造教育的主旨并不是培养各种创造技法,而是培养创造性人格,创造性人格是创造性的动力和源泉。培养创造性人格应当营造创造性气氛,培养创造性学习习惯,并给学生以最大的心理自由。  相似文献   

16.
一般人格权是一种以人格尊严、人格自由、人格独立和人格平等为客体的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具体人格权之外的人格权。它和人格权保护下的具体人格权互补,共同构成对自然人格权的全面保护。一般人格权制度的产生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人们已意识到人格权是一个不可被穷尽列举的权利;二是民法的立法格局具有一定的封闭性,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自身尊严性存在予以尊重的要求。一般人格权并非起源于瑞士,而德国出于对新型人格权利的保护需要,司法机关在司法实践中通过对法律的解释创设了判例意义上的一般人格权。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校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光体育运动”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意识,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战略举措。普通高校开展与实施“阳光体育运动”要提高认识,认真贯彻《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与实施是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对于促进高校体育教学具有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当今社会需要人格完善、全面发展的人才,加强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健康和人格修养,对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和谐社会的建设、迎接未来的各种挑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历史教育具有具体、形象、感染力强的突出特点,直接影响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历史教学内容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格教育素材,能够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和激励,潜移默化地施加影响。通过教学实践,摸索出历史教育与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相融合的一些途径。  相似文献   

19.
国家和社会发展要求当代大学生具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格。而当代的高等教育仍以自然科学知识、技能教育为主,忽视了教育目标的整体性,尤其是忽视了人格教育。而在高等教育中引入道家关于自然主义以及生命和谐的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格教育是具有积极作用的。  相似文献   

20.
论人性化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性问题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从我国教育实施的现状来看,教育对学生的自身完善、全面发展以及学生的主体意识重视不够,甚至出现非人性的教育现象,这势必给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兴趣、个性和尊严造成严重损害。因此,实施人性化教育势在必行。我国进行人性化教育必须重视构建底蕴丰厚的人文环境;加强教育过程中的情感教育环节;重视人格教育在教育中的作用;呼唤充满激情的教师;对教学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