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冬油菜是天水市麦积区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种植面积仅次于冬小麦和玉米。近年来,麦积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总结出在旱地全膜覆土穴播冬小麦留膜免耕栽培的基础上,复种冬油菜的种植模式。大量试验示范表明,该模式不但能使冬油菜的单产提高30%左右,每亩还能节约成本132元。 相似文献
3.
全膜种植技术目前已在多种作物上应用且被大面积推广,全膜覆土穴播二茬种植大豆也已初具规模,为此,进行了全膜覆土穴播二茬种植施肥试验,研究二茬种植大豆最佳施肥方式。结果表明:施肥方式的改变,可引起大豆生物学性状微量变化,对产量变化影响不大,全膜覆土穴播二茬种植大豆以2/3磷肥和1/3氮肥于播前人工用穴播器施入作基肥,1/3磷肥和1/3氮肥与大豆种子混合作种肥,1/3氮肥于大豆花芽分化期人工用穴播器施入作追肥的施肥方式最佳,适宜在甘肃中部半干旱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4.
5.
介绍了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留膜免耕穴播蚕豆种植技术,主要包括地块选择、播前准备、良种选用、种子处理、适期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贮藏等方面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6.
7.
8.
探讨了旱地冬小麦黑色地膜全覆盖栽培不放苗栽培模式的膜下茎发生情况和除草效果、冬小麦性状、土壤温度和水分变化动态及其增产增收效果。结果表明,黑色全膜单、双行垄作穴播是雨水高效利用和免放苗栽培的最佳栽培模式,与黑色全膜垄沟穴播栽培土壤温度、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差异不明显,纯收益提高8.70%、13.43%;比黑色全膜平覆穴播土壤温度均提高0.1℃,增产5.31%、5.19%,纯收益提高42.80%、48.57%,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0.34%、11.21%。采用黑色地膜覆盖垄作穴播可保持播种孔开张。 相似文献
9.
以小麦全生育期及地表全膜履盖、膜上覆土、一膜连用、穴播为特点的全膜覆土免耕穴播栽培技术,是一项全新的旱作增产措施,本研究设计二因素四水平四重复随机区组试验,从不同密度下产量及其相关因子的层面,对其增产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全膜技术可以显著改变冬小麦生育进程,播种期可推迟10 d-15 d,促使提前返青和成熟,提高越冬前壮苗率,对农艺性状变化具有明显的正效应;大幅增加产量,增产率较CK高 22.79 %-34.73 %,净产量增加1304.11 kg/hm2-1715.16 kg/hm2;10粒/穴密度能够达到最高产量7055.10 kg/hm2,产量的大幅提高获益于诸因子的综合效应,特别是群体、有效分蘖数、有效小穗数、称粒数和籽粒容重的显著增加.全膜对各性状和产量因子的效应,随种植密度的不同而存在差异,8-10粒/穴密度可以最大化地利用该技术挖掘产量潜力、提高相关因子的生产能力,防止倒伏和后期脱肥早衰;密度小于该范围不利于群体增加,大于它则易于倒伏、脱肥,养分发生严重偏耗,造成减产.该技术在降雨量小于500 mm的雨养早地冬小麦区,能够达到积蓄无效降水、提升深层水分、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前期增加地表温度,后期有效降温的效果,可以挖掘品种产量潜力、提供优良生长环境等作用,有益于各因子的协调生长,从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在宁南山区以冬小麦为供试材料,进行全膜覆土穴播试验,对其增温、保墒效果以及生物学性状、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覆膜覆土后,提高了土壤增温保墒效果,同时覆土能有效阻隔光线直接照射,避免增温过高,使增温效果满足在冬小麦适宜的温度范围之内,提高了作物群体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增产效果显著,增幅达到27.36%以上;覆膜不覆土,虽达到了抗旱保墒作用,但由于地表温度过高,平均超过了27.5℃,使作物群体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减退,导致冬小麦早衰,灌浆时间缩短,出苗移位率超过13%以上,造成膜下生长的现象,群体结构参差不齐。 相似文献
15.
16.
藜麦是一种全营养健康食粮,其栽培方式主要有撒播、条播、地膜覆盖、留膜免耕穴播等。旱地留膜免耕穴播藜麦栽培,是旱作农业区节本增效,降低农田地膜污染,遏制耕地风蚀沙化,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环境的一项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正>冬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是在示范推广小麦半膜穴播栽培技术和膜侧栽培技术的基础上,继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和马铃薯全膜覆盖膜侧播种技术之后静宁县稳步推行的又一项全膜覆盖旱作农业技术。一般年份可比露地小麦增产30%~40%,比膜侧沟播小麦增产15%~20%。在2008年特殊极度干旱年份,静宁县甘沟乡等山区梯田全膜覆土 相似文献
19.
通过引进9个大豆品种,在礼县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收获后,留膜免耕二茬进行复种大豆品比试验,初步筛选出了适宜礼县全膜覆土穴播小麦留膜免耕二茬种植的大豆品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