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80%敌敌畏乳油防治松墨天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树干注射、虫道注射、毒签防治3种治方法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以虫道注射防治效果最好,毒签防治次之,树干注射法防治效果最差。因此,建议采用80%敌敌畏乳油100倍液虫道注射防治松墨天牛。  相似文献   

2.
对80%敌敌畏乳油防治松墨天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树干注射、虫道注射、毒签防治3种治方法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以虫道注射防治效果最好,毒签防治次之,树干注射法防治效果最差。因此,建议采用80%敌敌畏乳油100倍液虫道注射防治松墨天牛。  相似文献   

3.
松褐天牛的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松褐天牛在国内的分布与危害情况和生物学特性,同时介绍了松褐天牛的防治方法,包括诱捕器诱杀、白僵菌无纺布菌条防治、营林措施防治、化学防治等内容,以期为松褐天牛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APF-1诱捕器林间诱捕防治松褐天牛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间试验采用APF-1诱捕器,于2016年~2018年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五横乡、杨桥镇进行,共设立了10个样地。通过三年实测数据分析,松褐天牛诱捕器防治松褐天牛,与未采取防治措施效果没有显著差异,防治效果较差,同时也未因诱捕器的诱捕作用而增加样地内松褐天牛种群数量。试验结果表明,平均诱捕数量与当年蛀孔数相关性很高,可以作为监测松褐天牛种群动态手段,开展对松褐天牛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5.
研究松突圆蚧在我国近30年的入侵、危害、猖獗历程及带来的损失,总结了综合防治,即引进日本花角蚜小蜂、利用本地小蜂、生防菌的发现和利用的各个阶段的防治措施和效果,阐明生防菌解决了松突圆蚧防治的难题,以及生防菌防治松突圆蚧尚需探讨的问题,对松突圆蚧的有效控制和森林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林间释放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防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林间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寄生诱木内的越冬代松褐天牛,研究该天敌对松褐天牛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3月分别在庐山、新干和全南释放花绒寄甲成虫,防治松褐天牛效果随着纬度降低而显著降低。3月、4月和5月在新干释放该天敌,防治效果随着时间推移而显著降低。林间大面积释放花绒寄甲,以释放量为3 000头/hm2的样地对松褐天牛的防治效果最好(达79.43%)。这些研究结果说明:利用花绒寄甲防治松褐天牛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江西中部地区释放花绒寄甲成虫的最佳时间在3月上旬,偏南、偏北地区相应提前或推后约10 d。  相似文献   

7.
从人工防治、诱杀天牛、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抗性育种、营林措施等方面,论述了松褐天牛的无公害防治措施,以指导松褐天牛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2010年,松叶蜂在盘县盘江镇茅坪村发生,使盘县盘江镇茅坪村400亩的松林遭到危害。盘县森检站进行了松叶蜂生活史调查和防治试验。松叶蜂以幼虫为害松树林木的针叶,影响林木生长,重度为害时,可造成林木零星或成片枯死。对松叶蜂的防治可在两个时期进行,即茧期和幼虫期,可分别采取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比物理防治更有效、彻底。  相似文献   

9.
应用金龟子绿僵菌Ma1291-2和MaWP-01菌株油剂进行林间感染和防治萧氏松茎象试验。结果表明,室内培养48 h后,2株菌株的分生孢子在油剂中的萌发率达80%以上;感染试验中,2种处理后的萧氏松茎象死亡率都极显著高于对照;Ma1291-2和MaWP-01菌株防治处理,1 a后萧氏松茎象虫口密度极显著低于对照,防治效果分别为(46.71±1.28)%和(37.57±1.26)%,2 a后萧氏松茎象虫口密度仍然显著低于对照,防治效果分别为(45.47±1.70)%和(36.69±0.90)%。说明该2株菌株的油剂对萧氏松茎象有一定的控制效果,且Ma1291-2菌株更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作为我国北方荒山荒坡修复、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及城市绿化的主要树种,松科类树种栽植的纯林面积较大,致使松科类病虫危害越来越严重。近几年来,松褐天牛在太白山浅山林区越来越严重,林场从2016—2021年连续6年对浅山区油松林发生的松褐天牛虫害进行了多种措施的综合防治实践,效果良好,也积累了一些防治经验。基于此,概述了松褐天牛在国内的分布与危害情况及其生物学特性,结合查阅大量林业病虫害防治资料,归纳整理了防治松褐天牛的方法,包括天牛信息素诱捕防治、白僵菌寄生感染防治、花绒寄甲生物天敌防治、营林综合措施防治、化学药剂防治等内容,通过对以上综合防治措施进行总结归纳,以期为松褐天牛危害林区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松突圆蚧生防菌在林间防治松突圆蚧的最适喷施次数和用量。[方法]2014—2015年在广西玉林市玉州区松突圆蚧疫区,开展了松突圆蚧生防菌不同喷施次数(0斤0次、每年7.50 kg/hm~2喷1次、每2年7.50 kg/hm~2喷1次)与不同喷施量(0、7.50、11.25、15.00 kg/hm~2)对松突圆蚧的防治试验。[结果]每年喷施1次7.50、11.25、15.00 kg/hm~2松突圆蚧病原真菌制成的菌粉均能有效防治松突圆蚧的发生,且它们之间防治效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松突圆蚧生防菌粉每年喷施1次,每次7.50 kg/hm~2,即能在松突圆蚧盛发期对其进行有效防治,可在松突圆蚧防治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松突圆蚧是严重危害马尾松等松属树种的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具有危害隐蔽、传播方式特殊、扩散速度快、大发生期集中、适应力强等特点,近年呈不断扩散蔓延的趋势,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研究是有效防治及控制灾情的基础。文章介绍了松突圆蚧的发生、分布和危害情况,较为系统地归纳和评述了国内外有关松突圆蚧的生物学特性、扩散和传播途径、与环境的关系等基础研究,以及营林、检疫、化学和生物防治技术等研究成果,并对松突圆蚧防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利用生防菌防治松突圆蚧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松突圆蚧是严重危害马尾松等松属树种的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具有危害隐蔽、传播方式特殊、扩散速度快、大发生期集中、适应力强等特点,近年呈不断扩散蔓延的趋势,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研究是有效防治及控制灾情的基础.文章介绍了松突圆蚧的发生、分布和危害情况,较为系统地归纳和评述了国内外有关松突圆蚧的生物学特性、扩散和传播途径、与环境的关系等基础研究,以及营林、检疫、化学和生物防治技术等研究成果,并对松突圆蚧防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利用生防菌防治松突圆蚧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江西吉安市松褐天牛在林间的发生与环境的关系.[方法]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方法对郁闭度、地被覆盖率、平均胸径等11个林分因子与松褐天牛种群数量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郁闭度、地被覆盖率、平均胸径、冠幅和海拔对松褐天牛的发生贡献较大,而郁闭度、地被覆盖率和平均胸径对松褐天牛种群数量影响极显著,且均呈负相关.利用郁闭度、地被覆盖率、平均胸径与松褐天牛种群数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模型显著.[结论]江西吉安市松褐天牛的发生与马尾松林的郁闭度、地被覆盖率和马尾松平均胸径有密切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应重点对郁闭度小、地被覆盖率低和生长状况不良的马尾松林中松褐天牛的发生情况进行监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马尾松作为我国主要树种之一应当得到保护,讨论其病虫害防治技术是具有实际意义的。基于此,本文从3个角度分析了马尾松病虫害防治技术,包括马尾松毛虫防治技术、马尾松苗猝倒病防治技术和马尾松疱锈病防治技术,符合马尾松的生长规律,为相关人员的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松叶蜂在贵州省主要分布在凤冈、清镇、平坝、安顺、普定等县,松叶蜂以幼虫为害松树林木的针叶,影响林木生长,重度为害时,可造成林木零星或成片枯死。2007年下半年,松叶蜂(第2代)在凤冈县大面积发生,使凤冈县400hm^2的松林遭到危害。在凤冈县进行了松叶蜂生活史调查和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松叶蜂在凤冈县一年发生两代。第一代发生在4月上旬至7月上旬,第2代在7月上旬至翌年的4月上旬。第一代幼虫发生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第2代幼虫发生在8月中旬至9月中旬。对松叶蜂的防治可在两个时期进行,即茧期和幼虫期,可分别采取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比物理防治更有效、彻底。化学防治的最佳时期为5月中旬和8月中旬,喷药防治的效果显著高于烟雾防治,可将灭幼脲和速灭杀丁作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台江县马尾松虫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危害马尾松的虫害主要有松褐天牛、赤腹松鼠、思茅松毛虫、松毒蛾、马尾松毛虫、萧式松茎象、松梢螟和松梢小卷叶蛾等,并针对危害情况提出防治方法,旨在促进马尾松虫害防治工作,降低危害程度,为林业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18.
从马尾松采种、育苗、造林、中幼林培育和马尾松林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太湖县马尾松营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历年对防治松褐天牛措施的不断总结,针对危害的发生规律,提出一整套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以松褐天牛密度大的区域为防治重点,以药剂防治、生物防治、诱木诱杀为主要防治措施,对降低虫口密度、减少松褐天牛传播机率起到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国内外控制松材线虫病的关键是控制其传播媒介松褐天牛,而利用天敌昆虫等生物防治措施又是防治松褐天牛的关键措施。介绍了松褐天牛的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昆虫的种类组成及其生防利用情况,阐述了管氏肿腿蜂、川硬皮肿腿蜂和花绒寄甲及几种具有开发应用潜力的天敌对松褐天牛的控制作用、利用途径及技术,并对今后天敌昆虫的研究和利用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