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对采用不同方法治疗牛前胃弛缓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从我县某牛场在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期间发生的前胃弛缓病牛中抽取60头做研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头,对观察组病牛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疗法,对对照组病牛采用常规的西医疗法,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病牛的治疗效果与痊愈时间.结果:观察组病牛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6.7%,对照组病牛的治疗总有效率是80.0%,比较两组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对于牛前胃弛缓的治疗来说,中西医结合的疗法有着较为显著的疗效,病牛的痊愈时间较短,无任何不良的反应,值得广泛地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2.
《畜牧与兽医》2016,(12):92-94
为评价泰拉霉素对肉牛出血性败血症的治疗效果,选取38头患有巴氏杆菌病肉牛进行试验,按病情将病牛分为轻、中、重3个等级,根据等级平均分为两组,第Ⅰ组(19头)为泰拉菌素组,泰拉霉素2.5 mg/kg,颈部一次皮下注射,5 d后重复注射1次;第Ⅱ组(19头)为头孢噻呋钠联合恩诺沙星治疗组,5%头孢噻呋钠混悬液5 mg/kg,5%恩诺沙星2.5 mg/kg,分别肌肉注射,1次/d,连用8 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 d、5 d、7 d、14 d观察临床症状及3个月后的增重及肺炎复发情况。结果显示:泰拉霉素比头孢噻呋钠联合恩诺沙星治疗能更快减轻病牛症状,降低病牛死亡率。3个月后观察,第Ⅰ组病牛体重比第Ⅱ组显著增加,且在3个月内肺炎并未复发。此次试验表明,泰拉霉素不但对牛巴氏杆菌具有很好的抗菌效果,而且能使肉牛增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牛胃肠炎应用盐酸环丙沙星在不同给药方法导致治疗效果的差异.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7年5月收治采用盐酸环丙沙星治疗的180头胃肠炎病牛,根据给药方法不同分为三组,比较三组病牛的治疗效果.结果:口服给药组病牛首次给药治愈率为38.33%,肌肉注射组病牛为41.67%,瓣胃注射组病牛为78.33%,瓣胃注射首次治愈率显著高于其他方式(P<0.05).结论:瓣胃注射盐酸环丙沙星治疗牛胃肠炎,可直接抑制病牛胃纤毛虫的生长和活性,抗菌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4.
2005年5月某私人奶牛场发生一例特殊的前胃驰缓病例. 1症状 病牛被毛蓬乱,消瘦,精神沉郁,头低耳垂,后脚时而踢腹,头常回顾腹部,鼻镜干燥无汗珠,体温38℃,心跳52次/分钟,呼吸52次/分钟,触诊瘤胃,内容物柔软,听诊蠕动音消失,初诊为前胃弛缓.  相似文献   

5.
我场奶牛群,于1984年10月暴发牛Ⅲ型布鲁氏杆菌病,经对全群447头牛进行检疫(SAT试管凝集反应)的共检出阳性牛138头,可疑牛60头,污染率为44.3%。在234头成母牛中,阳性牛115头,可疑牛31头,感染率高达62.4%。在发病后,对假定健康牛进行了饮水免疫(S_2,猪种布氏杆菌2号苗),病牛实行隔离饲养。1985年8月,在乌市农委和地方病防治所的领导下,应用新疆兽医防疫总站和新疆军区总医院研制的单克隆抗体—“抗 A544—McAb”,对病牛进行治疗试验。采用皮下注射的方法,每公斤体重注射抗 A544—McAb0.2毫克,每7—10天注射1次,共注3次。病牛分3批治疗,共治阳性牛和可疑牛150头。治疗结  相似文献   

6.
黑白花奶牛血、尿、乳酮体含量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高产奶牛营养代谢病(如酮病及亚临床酮病)为产后常发病。曾对产奶量年平均8000公斤的两个牛场的71头产后15天内母牛血酮测定,超过10mg%有16头,占23%,其中6头有明显症状,占8.5%。病牛除前胃弛缓,奶产量下降外,体液中酮体含量升高为其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7.
<正> 真胃变位(DA)常发于乳牛,肉牛极少见。Coppock(1974)所观察的267844头泌乳牛中,1970年发生63头,1971年发生151头,1972年发生267头;国内乳牛发病率亦有增多倾向,如我省R乳牛场发病率由1978年的0.59%上升到1984年的5.81%,S乳牛场的发病率亦在3%以上。真胃变位取二种途径:真胃左方变位(LDA),乃真胃从瘤胃底部移到瘤胃和左侧腹壁之间;真胃右方变位(RDA)即真胃向后方顺时针扭转,移到右上腹壁与肝脏之间或向前上方逆时针扭转,移到膈肌与网胃之间。LDA在1950年以前较少报道,可能与当时诊断技术水平有关,而未必发病率不高。德国、美国和挪威多见LDA,美国乳牛LDA的发生占所有DA病牛的80~90%,挪威为88%(Varden,1979);而丹麦常见RDA,与LDA之此为10:1。  相似文献   

8.
1983午9月15日,皇恩村刘垸组水牯牛1头,2岁,约150公斤。主诉近日病牛食料渐少,难以咽下,左侧颈下有一肿块,手摸有痛感。病牛体质较弱,精神较差,呼吸20次/分,心跳45次/分,体温37.5℃,牛颈部食管左外侧下隆起约长10厘米,宽约5厘米凸  相似文献   

9.
奶牛瓣胃阻塞又称百叶干,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前胃机能障碍性疾病,若病程延长,预后不良。我们用浓盐水、姜酊灌服治疗4头病牛,一般都于次日恢复食欲。我们体会,此法疗效佳,取材、使用方便。 1.病例:我场后备母牛1058号,16月龄。1991年10月4日因无饮食欲而求治。查该牛精神沉郁,体温37.5℃,体表较凉,心跳82次/分,呼吸30次/分,  相似文献   

10.
2004年以来,奶牛无浆体病成为黑龙江省部分地区的高发病。2006~2011年,通过鲜血压片镜检法和瑞氏染色镜检法检测具有临床症状奶牛血液样本1 858头次,PCR检测31头次,累积治疗病牛294例。结果显示,镜检阳性率为86.22%(1602/1858),PCR阳性率为51.61%(16/31),经治疗的294例病牛均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马忆新 《兽医导刊》2020,(8):147-147
目的:探究中、西兽医结合对牛瘤胃臌气的治疗价值。方法:以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某养殖场52头牛瘤胃臌气病牛作为实验牛,进行实验分组治疗。对照组病牛26头,单用西医治疗;观察组病牛26头,中、西兽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病牛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病牛总治疗疗效达到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病牛治疗效果80.8%(P<0.05);治疗后2个月,观察组病牛复发率7.7%,对照组病牛复发率38.5%,两组数值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牛瘤胃臌气,不仅疗效确切,而且有防止复发之效,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2.
术前准备、手术治疗、手术后护理是手术医疗的3个环节,缺一不可。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可见术后护理的重要性。通过对新疆北野种牛场27头牛的真胃变位进行手术治疗(正常恢复12头,伤口感染7头,死亡8头),针对术后护理总结以下要点。1术后监护手术完毕后,麻醉苏醒。辅助牛翻身卧起或站立。特别对腹腔内部粘连的病牛,手术处理后在牛卧倒地周围铺上干净垫草,促使其安全站立,防止病牛站立时滑倒。病牛如果滑倒,容易拉伤后肢肌腱,致使病牛长期倒卧不起,引起腹腔内部脏器重新粘连,阻碍术后牛的康复。2术后一般护理手术后24小时密切关注手术…  相似文献   

13.
1999年6月10日,二连浩特市永兴牧场发现1头以神经症状为主症的病牛,诊断为牛脑包虫病。该病的发生,在本地区牛间甚为少见。 1 症状 患牛精神沉郁,食欲不振,脱离畜群,耳耷头低,频频向左作转圈运动,机体严重消瘦。呼吸20次/分,心率65次/分,体温37.9℃。听诊心音、肺音、肠音均正常。  相似文献   

14.
牛泰勒焦虫病的病原体为泰勒科泰勒属的原虫,环形泰勒焦虫寄生于牛的红细胞内。由于我省对牛泰勒焦虫病报道很少,我院在十年中仅见一例(长春市新立城乡孔家屯)所以,有必要报导一下。 1、临床症状 病牛精神高度沉郁,四肢无力,颈静脉轻度怒张、波动,结膜黄染、苍白,体温39.8℃—41.5℃,脉搏100次/分,第二心音重复,心律紊乱。吸呼63次/分。第一胃内容物  相似文献   

15.
牛出血性败血病简称牛出败病,是一种比较严重的传染性疾病。本文将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内基层畜牧兽医站收治的40头牛作为分析对象,分析上述病牛病程中的症状表现以及其他特征,总结诊断方法与防治的效果。数据显示,40头病牛中存在高热症状的有32头,占比80.00%;存在局部肿胀的病牛21头,占比52.50%;存在肺炎的病牛26头,占比65.00%;病程中合并有脾脏肿大、出血的病牛39头,占比97.50%。结合鉴别诊断结果,实施对症治疗后,痊愈病牛26头,占比65.00%,病情得到改善病牛13头,占比32.50%,病死1头,占比2.50%,治疗总有效率显示为97.50%。笔者针对牛出败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结合分析结果给予对症治疗,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西药结合治疗牛巴氏杆菌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兽医院2021年1~12月收治的感染巴氏杆菌病牛28头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头,对照组病牛主要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之上结合中药进行治疗,对两组病牛治疗实际效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病牛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观察组病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57%(P<0.05)。结论 应用中西药结合治疗牛巴氏杆菌病疗效更为确切且安全,可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促进病牛较快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1985年5月28日,我们收治1例总肠系膜及肠管扭转病牛,经手术治愈出院。 病牛为4岁母牛。发病前几日喂得不饱。当日突发腹痛,不吃不喝。入院检查:T38.3℃,P48次/分,R20次/分。患牛精神一般,饮食欲废绝,腹围卷缩,弓腰,不断呻吟,后肢时而蹴腹,间歇起卧。心音亢进。胃音沉衰,瘤胃蠕动无力。直检:在右肾前方有一索状物,触之病牛表现不安。血检:CO_2结合力为27%。诊断:疑肠变位,决定行剖腹探查术。  相似文献   

18.
上海县某种畜场奶牛,连续饲喂多量发霉的甘薯渣3天,发生霉甘薯渣中毒。病牛精神沉郁,呼吸困难,张口伸头,呈腹式呼吸,在牛舍外可闻及“拉风箱音”;反刍停止,流涎呈泡沫或纤丝状;眼结膜发绀。产乳量下降乃至停止;体温略高(39.00±0.59℃),呼吸增数(77.88±1.025次/分),心动快速(84.38±1.615次/分)。1头因采食量过大未及治疗即于发病当天死亡,剖检见  相似文献   

19.
(一)发病情况2011年夏季,千山区某奶牛场引进10头8月龄的奶牛,有5头奶牛出现发热、腹泻、消瘦、反刍停滞等病症,饲养户曾用青霉素、链霉素、安痛定等药物治疗,均无明显疗效,送达我所诊治时已有1头死亡,其它4头均出现黄疸等症状。(二)临床症状该养殖场中5头病牛最初食欲减少,反刍减弱,行走无力,双眼流泪。随着病情发展,病牛体温高达41℃左右,呈稽留热,呼吸120次/min,心律115~126次/min,瘤胃蠕动音减弱,病牛出现便秘,继而腹泻,排稀软或水样带血粪便,尿中带血。眼结膜苍白,病  相似文献   

20.
目前全世界约有2.2亿头奶牛,其中1/3患有多种类型的乳房炎.而在通辽地区,从2004年初至2007年秋,共对45,734头产奶期奶牛进行了乳房炎的检测,共检出乳房炎病牛37,430头,感染率为81.84%,其中临床型病牛为10,963头,占总发病的29.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