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农林业机器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农业人口较少,随着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多样化、精确化,劳动力不足的现象越来越明显。许多作业项目,如蔬菜、水果的挑选与采摘,蔬菜的嫁接等,都是劳动力密集型的工作,再加上时令的要求,劳动力问题很难解决。正是基于这种情况,农林业机器人应运而生。使用机器人有很多好处,比如,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解决劳动力的不足;改善农业的生产环境,防止农药、化肥等对人体的危害;提高作业质量等。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设施农业、精确农业的出现,一向被视为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也必将乘上现代化的快车,而农业的新发展尤其离不开生物工程与信息化,在这方面,机器人具有得天独厚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林机器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机器人作为高科技的产物在世界各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农林业机器人是 2 1世纪我国林业和农业机械的发展方向。本文综述了我国林业和农业机器人的研究现状 ,介绍了几种典型的机器人。  相似文献   

3.
陈年 《林产工业》2023,(4):81-85
适龄劳动力的减少和人工成本的增加使很多以廉价劳动力为产业利润的传统家具制作行业不得不被迫转型。工业机器人的使用成为了降低人力资源成本的重要途径,工业机器人能够有效代替传统劳动力。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已有多年的历史,而国外机器人的发展已完成了多次的更新换代。针对家具行业工业机器人的使用现状,探讨家具行业使用工业机器人发展的必然,对现阶段家具行业中常见工业机器人进行了阐述,对比分析了传统家具制作与工业机器人制作的优势和劣势,展望了家具行业工业机器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想象一下,你每天吃的蔬菜、水果等农作物,在到达你家附近的菜市场或超市之前,从未经过人工染指,全部由机器人来完成所有的工序。这是科学家对未来农场种植的期望——从翻土到收割再到插秧、割草的一系列农场活动,全由机器人代替。虽然目前仍不能完全做到,但某些机器人或许能给你带来惊喜。  相似文献   

5.
发达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是在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提高的基础上实施的,我国退耕还林是在1998年洪灾后进行决策的,它标志着我国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发达国家退耕还林成功的经验是通过退耕还林使土地集中化、经营集约化、产权明晰化,并通过退耕还林的补偿机制使农村劳动力迅速向城镇转移,实现农村劳动力非农化,以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我国从1999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计划通过10年时间完成退耕还林1.33亿公顷。其退耕还林的主要宗旨是生态取向,通过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程,加速贫困…  相似文献   

6.
林业机器人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的林业生产方式和快速发展的新技术促进了林业装备的发展,催生了智能装备和林业机器人。林业机器人在提高林业生产力、改变林业生产模式、解决劳动力不足以及实现林业生产和经营规模化、多样化、精准化等方面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发展林业机器人对促进我国林业技术革命和实现林业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文中提出林业机器人的定义和分类,阐明林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综述国内外林业机器人发展现状,分析林业机器人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林业机器人发展的未来趋势,以为机器人在林业领域中的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家具配套工业的发展及新工艺、新技术1家具配套工业的发展和宪善1.1在引进、吸收、消化的前提下,配套工业迅速发展近年来,我国从德、意、日等发达国家引进数百条家具生产线,使我国家具生产在机械化、自动化的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在进口人造板的同时,也新建了...  相似文献   

8.
由于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使它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20多年来,在“七五”、“八五”、“九五”攻关和国家“八六三”计划的支持下,我国机器人技术在各个应用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和进步。东北林业大学在国家“八六三”计划和国家林业局的支持下,对机器人在林业与木工机械上的应用做了一些大胆有效的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 林木球果采集机器人 该机器人不仅可以在较短的林木球果成熟期大量采集松树种子,而且对森林的生态保护、森林的更新以及森林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1.1 结构及1作原理 林木球果…  相似文献   

9.
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的规模和结构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我国总人口的比例大于60%。农业人口占比重,而农民生活水平低下、受教育程度低、社会保障不到位等这些历史遗留问题至今依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这就使得政府的财政支农支出尤为重要。本文将对财政支农支出的规模和结构进行分析,分析其现状和不合理之处,并且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运用和发展,监测机器人在变形检测中的应用也日益普遍。变形监测在建筑、路桥和矿场等领域都是十分重要的技术检测项目。以智能全自动化全站仪为代表的测量机器人,在工程建筑物监测中,能够通过多周期的观测,得到更准确的数据。这对分析出相应监测点的位移变化,并判断建筑变形是否在安全范围内更具有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发达国家实施退耕还林的背景是土地集中化、经营集约化、产权明晰化和农村劳动力非农化 ,国家对退耕还林采取高额补贴政策。面对我国农村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的现状 ,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退耕还林应走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土默川地区是平原灌区,垦植历史较久,耕作较细致,农业生产水平较高,土地平坦,宜于机械化耕作.现有耕地402.6万亩,其中水浇地191.1万亩,占耕地的47.5%.每个农业人口平均耕地3.7亩,每个劳动力平均9.3亩.土默特左旗位于该区的中部,现有耕地104.0万亩,占该区耕地  相似文献   

13.
国务院日前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机器换人"成中国制造关键词。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实体制造企业向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转型的氛围日渐浓厚,工业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围绕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进行智能制造的热点问题,本刊采访了有志于为林木机械制造行业和木材加工行业提供自动化技术支持的‘烟台瓦鲁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总经理计然先生,旨在让读者了解更多关于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基本情况及其在林木机械制造和木材加工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从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研究入手,根据我国国情提出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模式应该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农业”。内容包括科学技术现代化、农业结构的现代化、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农业服务社会化、农业调控市场化和信息化、农业资源环境现代化、农民生活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林区智能化水平开始逐步提升。与传统的人工林区作业相比,利用攀爬机器人来完成林木剪枝、果实采摘和树木损伤检测等工作,可以短时间、高效率、高准确性地完成任务,满足智能林业建设的需求,其应用前景受到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大量林业攀爬机器人样机脱颖而出。文中对国内外不同攀爬方式的林业攀爬机器人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攀爬机器人在林业领域中的应用,并对其3大关键技术问题进行详细探讨,最后对林业攀爬机器人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攀爬机器人在林业领域中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未来的林业机器人据有关部门预测,21世纪在众多领域里将会有机器人代替人进行作业或工作,即所谓机器人时代将会来到。机器人已在一些部门应用,如NCI作母机等工业用机器人、家用自动装置及常见的自动售货机等等。21世纪人们将会看到具有人的机能的机器人,那是一...  相似文献   

17.
发达国家木工机械发展趋势(100083)北京林业大学森工学院傅有保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材料的开发、木材加工工艺的深化,世界木工机械在产品品种规格、数量、动态和静态性能、精度、机械化、自动化、安全性及新技术应用等方面都有了飞速的发展,木工机械在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正牡丹江市毗邻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并与俄哈巴罗夫、犹太、萨哈林、马加丹、堪察加等州区,辐射人口约430万。近几年俄方从我市绥芬河、东宁两口岸进口的蔬菜约30万t,其中牡丹江地产蔬菜约15万t,创汇额4.5亿元左右,这为牡丹江市发展外向型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据实际调查,牡丹江市蔬菜生产出口数量比较大的种类有大棚番茄、露地甘蓝、圆葱、胡萝卜等,还出口少量的大棚黄瓜、大棚彩椒、马铃薯、食用菌等蔬菜。现将情况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我国机器人发展战略“九五”期间,国家制定了“863”计划智能机器人主题的发展战略,其目标是以我国自行设计和制造的机器人为主,创建我国自己的自动化生产制造系统,并为工业机器人产业奠定基础,为我国下世纪初大规模工程实践探索经验。“863”计划智能机器人主...  相似文献   

20.
发达国家木材采运工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达国家木材采运生产在进入全面机械化阶段以来的20多年里,不仅主伐的主要生产作业和准备、辅助作业,而且疏伐作业率成倍增长。技术进步的主要特点是:机械系统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推广少剩余物、无剩余物生产工艺;节约能源消耗;重视发展森林作业保护技术。90年代是木材采运向高技术迈进的10年,电子计算机,作业机器人、接收卫星信号的环球地理定位系统、遥控以及专家系统等技术将得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