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7 毫秒
1.
能源植物乌桕在生物柴油生产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能源植物在生物质能源的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生物柴油本质上是长链脂肪酸甲酯,工业上多通过酯交换反应进行生产.乌桕作为在我国广泛分布的油料树种,其种子油脂含量高达40%左右,是生产生物柴油的重要原料.综述了能源植物乌桕与生产生物柴油相关的皮油和梓油的提取工艺、用于催化乌桕油生产生物柴油的催化剂、乌桕油及种子中脂肪酸组成等方面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生物柴油生产的重要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乌桕又叫木蜡树、木油树,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能源树种,其种子油可提炼出石油替代品即生物柴油.其应用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价值很高.栽培乌桕以往多采用种子育苗造林.但实生繁殖的后代变异大,品种的优良特性难以保持,不一定能达到高产.有些地方改用嫁接方法,虽能达到增产目的,但操作比较细致,要求技术比较熟练,要花很多人力物力.为了寻找简易有效的乌桕良种繁育新方法,我们自2007年开始,进行了乌桕扦插繁殖实验.通过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加快乌桕良种的繁育找到了一条新途径.现将扦插繁殖技术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3.
安康市生物柴油原料树种乌桕树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康市乌桕树资源丰富,乌桕树种子含油率高,其化学组成与柴油相近;乌桕树适应范围广,发展潜力大,生长、结实能力强,结实数量大,采果期长,明显优于其它木本油科植物。提出了安康市发展乌桕生物柴油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能源日趋紧张的当下,一种以植物油及地沟油(加工处理后的餐饮业废油)为原料的替代油——生物柴油在全国形成了不小的投资热,许多读者热情高涨地想办生物柴油制造厂和种植能源树。那么.究竞什么是生物柴油?能生产生物柴油的能源植物有哪些?它的前景如何?现实的情况又是怎样?让我们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5.
在福建省乡土油料树种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福建生物柴油树种筛选的主要标准:种子含油率≥30%,种子千粒重≥100 g,脂肪酸组成中C16和C18的总量大于50%。对乌桕、无患子等20种传统油料树种进行3个指标多层次的联合选择,初步确定麻疯树、乌桕、野茉莉、蓖麻、无患子、竹柏可作为植物源生物柴油树种,其种子含油率为30.0%-54.1%,种子千粒重109.9-137.3 g,油脂脂肪酸组成中C16和C18的总量为58.2%-100.0%、酸值为1.29-63.6 mg.g-1、皂化值为151.9-205.7 mg.g-1。  相似文献   

6.
能源植物小桐子(Jatropha curcase L)为大戟科麻疯树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适应范围广,耐干旱瘠薄,其毒性和生物活性物质可用于生产杀虫剂和中药制剂,种子油可用做生物柴油,广泛分布和栽培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公司为获取生物柴油都在大力发展种植小桐子.该文对小桐子的起源分布、生物学特征、种质资源情况,开发利用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总结,同时,就中国发展小桐子可再生能源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客观分析,对发展小桐子能源产业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7.
绿色能源植物——光皮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能源植物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我国有着丰富的绿色能源植物资源,能源植物作为工业用油原料可缓解内外日益出现的能源危机。本文介绍的光皮树作为绿色能源植物,是重要的生物柴油原料,其为开发新能源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有木本油料林总面积超过600多万hm2,主要油料树种果实年产量在200多万t以上,其中不少是可以转化为生物柴油的原料,如麻疯树、黄连木、光皮树、乌桕、油桐、油茶等林木生物柴油植物资源。通过对林木生物柴油植物资源在我国分布现状、国内外生物柴油研发现状的介绍,分析了中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林木生物柴油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林木生物柴油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为贵州生物柴油原料林培育树种选择提供依据,运用多目标决策分析和层次分析法,对20个贵州生物柴油原料林树种及其他具有开发潜力的木本油脂植物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参选的20个树种中,蓖麻、乌桕、小桐子、猴欢喜、掌叶木、复羽叶栾树、光皮树、黄连木、白杜和冷饭团等综合评价表现良好.贵州生物柴油原料林树种宜优先选择蓖麻、乌桕、小桐子、掌叶木和复羽叶栾树.  相似文献   

10.
利用微藻生产生物柴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藻是最古老的单细胞植物类生物,能利用太阳光能和二氧化碳(CO2 )进行光合作用并转化为生物质的从这种生物质中即能获得有用成分,也能得到生物柴油.微藻生物柴油技术包括富油微藻的筛选和培育、优良高油藻种的获得;然后是富油微藻的培养、生成微藻生物质;再经过采收、加工转化为微藻生物柴油.笔者阐述了以微藻作为原料的生物柴油优势,介绍了国内外微藻生物柴油的应用现状、基因工程技术调控微藻脂类代谢途径的研究进展,以及在微藻构建工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并提出了微藻能源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1.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和生产实践相结合,对长柄扁桃油的开发现状及产业发展以及木本生物柴油在我国未来生物柴油市场的地位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发展长柄扁桃等木本油料能源植物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黄连木种子含油率很高,用其生产的生物柴油碳链长度与普通柴油的极为接近,是良好的生物能源树种。本丈从种子采集、处理入手,详细介绍了黄连木容器育苗及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3.
能源作物通常指用于生产生物乙醇、生物柴油等生物能源的植物。随着能源危机、环境恶化、粮食安全等问题的日趋凸显,生物能源已成为当今国际上新能源开发的热点,被誉为"绿色"能源,能源作  相似文献   

14.
能源植物分类及其转化利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能源植物及其生产是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基础,也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在分析总结当前国内外能源植物主要概念的基础上,利用植物系统法、光合途径、生活周期和化学成分组成及其利用等方法对能源植物进行了分类。如以化学成分组成及其利用可将能源植物分为糖料植物、淀粉植物、油料植物、含油微藻植物和木质纤维素植物5类,各类能源植物各有其主要特点。对能源作物的转化利用技术及其产品现状和前景进行系统的分析,目前由生物质转化的液体燃料主要包括乙醇、生物柴油和生物质裂解油,由生物质转化的气体燃料包括生物质燃气、沼气和氢气,生物质经压缩成型或炭化工艺可生产生物质颗粒,生物质以热电联产技术经直燃可大规模发电和供暖。  相似文献   

15.
生物柴油由于其燃烧性高、污染小、可再生等优点,是传统化石燃料的理想替代能源,并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在生物柴油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提高生物柴油原料的脂类含量上,如对含油植物和含油微藻的研究。结合国内外主要研究进展,综述了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生物柴油原料脂类含量的8种途径,如超量表达乙酰辅酶A羧化酶、脂肪酸合成酶、苹果酸酶等。最后指出:将微藻作为生产原料是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转录因子途径调控脂类的积累,是未来生物柴油产业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生物能源的开发利用及生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物柴油、生物乙醇和生物氢气3个方面对生物能源的开发利用及生物能源的生产技术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提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今后生物能源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能源危机成为当今世界重大的热点问题,能源植物是缓解能源危机的重要突破口.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概述了海南岛主要含油部位含油量≥30%的油脂植物50科116属163种,引种栽培74种,野生资源89种,油脂植物种质资源丰富,分布集中,热带特征明显,且多为木本.全国有53种木本油料的种子油可作为发展生物柴油最适合原料,其中31种海南有分布.列举了含油量高、适合在海南气候条件下生长、具有开发潜力的油脂植物18种并对海南岛油脂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是我国所特有的一种优质的木本油料树品种,是具有发展潜力的生物能源物种,具有多方面使用价值。本试验主要针对能源植物文冠果种子中的油体进行透射电镜观测,选取不同区域栽培、含油量差异较大的文冠果种子为试材,对其油体的显微结构进行观测。结果显示,油体形状多呈球形和椭球形,少部分为不规则形状;分布数量与含油量、出油率呈正相关关系,高含油量种子中含有的油体数量较多,分布密集。  相似文献   

19.
沿海生物能源植物——乌桕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必慧  董伟  刘岩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173-14174
乌桕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结实早、周期长、经济效益高、产品用途广的特点,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油料树种。笔者通过对乌桕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重点阐述了乌桕作为能源植物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前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20.
能源油料植物续随子的生物学及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介绍能源油料植物续随子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栽培要点、种子油的脂肪酸组分及其生物柴油制备工艺的基础上,评述了贵州续随子能源产业的开发利用前景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快良种选育、加强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