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云南松优良种源生长量早期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41个云南松种源生长差异性,高生长遗传力及幼,成龄相关分析,初步揭示了生长量各年度的早晚期相关性,联系性和规律性,表明从第9年开始选择云南松优良种源的时机已经成熟,在5-6个位次以下的波动稳定率为80.5%,排名前10倍中有6个云南松优良种源进入最佳早期选择范围。 相似文献
2.
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具有生长较快、材质较好、耐干旱瘠薄、天然更新能力强等优良品性,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主要用材树种之一。以云南为中心,广泛分布于贵州西南部、广西西北部、四川西部和西藏东南部。其地理位置在北纬23°~29°,东经98°30′~106°30′之间。 相似文献
3.
4.
5.
6.
旱冬瓜优良种源的早期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滇西南地区15个种源99个旱冬瓜家系苗木的苗高和地径生长量以及造林后18个月幼林的树高和胸径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在旱冬瓜的地理种源间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不同种源苗木在苗期及幼林期的高、径生长上均存在着显著差异,表明在滇西南地区开展旱冬瓜优良种源选择十分必要;(2)旱冬瓜苗期入选的优良种源和幼林期入选的优良种源基本一致,这表明旱冬瓜早期选择可为林木的后期良种选育提供参考;(3)表现较为稳定的优良种源为瑞丽、西盟、潞西、陇川种源。 相似文献
7.
川南秃杉引种优良种源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南秃杉引种优良种源选择严学祖,马光良,王光剑,陈昌惠(泸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为解决沪州市盆缘中山地带栽培高山树种生长缓慢,种植低山树种又易受冻害,杉木分布区伐后重植杉木生长量下降、病虫害加剧、更新换代树种缺乏等难题,在我所1980年试引种秃杉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云南松胶合板材,纸浆材种源选择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云南松胶保板材,纸浆材种源选择”是多性状综合评选,把生长与多用途选育结合。本材料取自1981年营造的种源试验林和部分天然林内,共选取13个产地,38件试材,作木材解剖,物理性能和化学成分含量等测定,经分析各种源间木材的各理化性状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并获得与胶合板,纸浆材关系较密切的是种源间年均材积生长量(X1)树干纹理通过直度(X2),木材密度(X3),管胞长(X4),纸浆得率(X5)。根据性状遗 相似文献
9.
为了选择出适宜鄂中地区栽培的杉木优良种源 ,本文对杉木分布区内的6 1个杉木种源进行了苗期试验和造林试验 ,研究结果表明 :1、杉木不同种源间树高、胸径、材积、冠幅、侧枝粗、侧枝数、结实率等主要性状都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 ;2、杉木从幼林阶段到速生阶段秩次相关、早晚相关系数达显著或极显著 ;3、杉木种源间生长变异受经度和纬度双重影响 ,呈现出从南至北、由东向西生产量逐渐下降的演变趋势 ;4、综合评定结果为 :适合鄂中地区的最佳种源有锦屏、邻水、大田、开化、那坡。优良种源有长停、修水、洪雅、乐安、谷城 ;5、采用杉木优良种源造林其增产效果十分显著。树高平均遗传增益为 90 4% ;胸径平均遗传增益为91 3% ;材积平均遗传增益为 83 5%。 相似文献
10.
11.
12.
“云南松胶合板材、纸浆材种源选择”是多性状综合评选,把生长与多用途选育结合。本材料取自1981年营造的种原试验林和部分天然林内,共选取13个产地,38件试材,作木材解剖,物理性能和化学成分含量等测定.经分析各种源间木材的各理化性状的差异达权显著水平.并获得与胶合板、纸浆材关系较密切的是种源间年均材积生长量(X1)、树干纹理通直度(X2)、木材密度(X3)、管胞长(X4)、纸浆得率(X5).根据性状遗传力(H2)及它们的经济重要性估算权重值(W),建立“两材”的种源综合选择指数方程:①I板=214.0571X1+0.29859X2+0.37736X3和②I纸=214.0571X1+0.06212X4+0.39278X5。按①和②综合选择式,评选出乐业、红河、双柏、双江、石屏、开远、富宁等8~10个适于“两材”高产优质种源,材积平均遗传增益达47.3%,树干纹理通直率达87%~98%;单位面积上木材干物质重提高18.0%~49.6%,纸浆得率18.4%~49.7%。胶合板的抗压、抗弯强度等力学指标均有提高,胶合强度1.97~2.58MPa>0.8MPa(GB指标),手抄纸的耐破度,裂断长,撕裂度均达到观指标。使“两材”的种源选择建立在遗传型的基础上.同时为各生态区提出供选择的丰产种源。 相似文献
13.
10余年来对滇西和滇中的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疏伐营建母树林及遗传增益的研究结果表明疏伐是优良林分营建母树林的重要技术措施。改建16年生左右的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为母树林,以选择0.3(郁闭度)疏伐强度为好,母树林经2次疏伐后即可定型,其疏伐间隔期不超过4年。1993~1995年,母树林平均单株结球果达60个,每公顷结10329个,结实株率达95.65%,分别是对照的5.08倍、1.26倍和1.15倍。母树的结实性状较为稳定,单株结实量的频率分布呈对数正态分布,一般以4年为1个结实周期。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和母树林子代均具有干型通直、木纹理扭转度小、生长量大的特点。云南松诸性状间较多地受基因连锁或共效基因的作用,而受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大多数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在云南松种子的调拨中应注意不同种源的适生区域。云南松优良林分和母树林子代林6~10年生的树高、胸(地)径、材积和木纹理扭转度的遗传增益分别为5.74%~20.14%、8.61%~40.46%、27.88%~107.11%和17.42%~59.79%。 相似文献
14.
云南松优树半同胞子代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46株云南松优树种子,以优树林分的一般林木种子、商品种子和扭松种子作对照,开展了子代测定,综合评选出优良家系14个。测算出树高、胸径、材积、直纹株率、木纹理扭转度的遗传力分别为0,6381、0.7192、0.6657、0.7910、0.9524。用中选的优良家系(入选率30%)估算遗传增益,材积生长量比亲代群体提高10%以上,比商品种子子代提高20%以上;直纹株率比亲代提高81.18%,比商品种子提高64.26%。云南松的早期选择可在3~5年生时进行。子代的材积生长与亲本无关。 相似文献
15.
马尾松年轮宽度和木材基本密度的种源变异及早期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浙江省淳安县姥山林场的24年生49个产地马尾松种源试验林,采集植株胸高处木芯,分析种源年轮宽度和木材基本密度的年龄效应。结果表明:除近髓部1~5轮年轮段的木材基本密度外,其他年龄段的年轮宽度和木材基本密度皆存在显著的种源差异,进一步说明通过种源选择可实现木材生产力和木材基本密度的遗传改良。不同年轮段木材基本密度的种源变异相对稳定,而年轮宽度的种源变异则易受环境的影响,幼龄材年轮宽度的种源变异较小,仅为成熟材的63.29%。来自不同种源区的种源年轮宽度的径向变异规律相似,皆表现出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在6~10轮达到最大值;年轮木材基本密度径向变化规律则与年轮宽度不同,表现为随年龄增长先增加后逐渐稳定的S型变化趋势,并据此筛选出广西横县、恭城、忻城,广东乳源和福建南靖5个木材基本密度径向均匀性高的纸浆材优良种源。不同年轮段年轮宽度和木材基本密度的相关分析显示,约在8年生选择径向生长快的种源会明显地降低其木材基本密度。基于性状早晚相关分析,认为可在7年生时先淘汰生长较差的种源,在12年生再开展种源生长和木材基本密度的联合选择。 相似文献
16.
以云南松优良群体为选择基础,以优株为选择对象,在评出的优良产地内选择了石屏牛达、龙朋,双柏鄂嘉、雨龙,云龙天池、大栗树,禄丰樟木箐等天然优良林分,在林分内按优树标准开展了优良个体选择.共选择表型较好的优株205株,分株开展了多点年度间的表型测定.以3~4年生优树子代的生长量及优树的纹理通直度、木材密度,松脂含量作为选择性状,经对各性状的遗传力和权重值等进行综合选择,评选出了牛达39号、13号、28号、18号、3号,龙朋6号、5号、2号,双柏鄂嘉3号、17号,双柏雨龙12号,腾冲古永9号,贡山8号,云龙1号等32个符合单板类人造板材良种要求的优良单株.它们的树高增长率79.0%~13.3%,实际增益30.63%,遗传增益16.85%,其中有21个家系的木材密度提高了5.59%,松脂含量为对照的82.4%,树干通直度达97.6%.评选出的这些优株已进行了保存和利用. 相似文献
17.
在广东省湛江市对麻疯树30个种源进行生长观测和优树初选试验,结果表明:各种源间树高、冠幅生长、结果数量都存在极显著差异。经方差分析和Duncan法多重比较表明,219号、222号各个指标相对高,可作优良种源进行早期选择;以结果数100颗.株-1、树高200 cm、冠幅200 cm为标准,在麻疯树30个种源中选出优良单株234A-2、234B-4、219A-5、220A-1、212B-3、225A-1、225A-4、240B-5,可作优良种源进行早期选择和进一步试验材料。 相似文献
18.
28年生马尾松种源试验林遗传变异及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8年生马尾松种源试验林为对象,探讨了马尾松种源遗传变异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种源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生长性状中,并强烈受到遗传因素控制。以树高、胸径、材积构建马尾松种源及单株选择指数方程,选择出12个马尾松优良种源和33株优良单株。这些优良种源平均材积遗传增益达34.75%,优良单株平均材积遗传增益达141.48%,选择效果明显。对比早期选择结果发现,广西岑溪及江西崇义种源速生性具有稳定性,福建种源速生性在后期能完全表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