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对柞蚕雌蛾粘液腺的生长发育过程和组织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并分析其内容物成分,为阐明粘液腺分泌胶着物质的机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解剖获得不同发育时期的粘液腺并制备组织石蜡切片,观察其形态特征及组织显微结构。【结果】随着发育阶段的推进,粘液腺形态呈现出逐渐增大趋势,至羽化前达最大。而粘液腺内容物的颜色亦发生了显著变化,由透明色逐渐变为深黑色。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粘液腺的分泌部和贮藏部横截面结构存在差异,前者具备分泌细胞的特征,而后者不具备。【结论】粘液腺的形态结构特征在不同发育时期及组织部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沙棘木蠹蛾雌蛾性信息素腺体提取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取沙棘木蠹蛾雌蛾性信息素腺体分泌物,对雄蛾进行触角电位(EAG)检测和风洞及田间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沙棘木蠹蛾雌蛾在特定时间(20:00~0:00)释放性信息素,且22:00时释放量最大,对雄蛾引诱作用最强。此项研究将为进一步深入探讨其性信息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樟巢螟雌蛾性信息素的主要组分及其诱蛾活性.[方法]利用气质联用仪(GC-MS)对樟巢螟雌蛾的性腺体提取物和合成标样比较分析,并用与樟巢螟雌蛾性信息素主要组分的异构体进行触角点位的生理测定,最后开展田间诱集比较试验以筛选出最佳性信息素混合物.[结果]雄虫触角对各种剂量的Z11-16:Ac产生强烈的EAG反应.在同一水平下,樟巢螟雄虫触角对植物气味物质和Z1 1-16:Ac异构物的EAG反应都低于Z11-16:Ac.在田间试验中,单一的Z11-16:Ac或其混合物质均能诱集樟巢螟雌虫.[结论]Z11-16:Ac是樟巢螟雌蛾性信息主要组分,对樟巢螟雄蛾具有诱集活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豇豆荚螟雌蛾在自然条件下的交配规律。结果表明:该虫成虫雌蛾羽化后2日龄开始出现求偶行为和交配活动,羽化后第4到第5天及暗期8~9 h达到求偶和交配高峰期,该虫雌蛾一生交配1~2次。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樟巢螟雌蛾性信息素的主要组分及其诱蛾活性。[方法]利用气质联用仪(GC-MS)对樟巢螟雌蛾的性腺体提取物和合成标样比较分析,并用与樟巢螟雌蛾性信息素主要组分的异构体进行触角点位的生理测定,最后开展田间诱集比较试验以筛选出最佳性信息素混合物。[结果]雄虫触角对各种剂量的Z11-16:Ac产生强烈的EAG反应。在同一水平下,樟巢螟雄虫触角对植物气味物质和Z11-16:Ac异构物的EAG反应都低于Z11-16:Ac。在田间试验中,单一的Z11-16:Ac或其混合物质均能诱集樟巢螟雌虫。[结论]Z11-16:Ac是樟巢螟雌蛾性信息主要组分,对樟巢螟雄蛾具有诱集活性。  相似文献   

6.
螟黄赤眼蜂对甘蔗螟虫的控制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新植蔗田和宿根蔗田释放螟苏赤眼蜂控制甘蔗螟虫,以甘蔗被害节为调查指标,结果发现,螟黄赤眼蜂对黄螟有较好的控制效果,而且在倒6-19节及全株的被害节率都明显低于对照,同时宿根蔗区又好于新植蔗糖区,在宿根蔗区对黄螟的防治效果尤其显著,全株的防效达到22.28%。  相似文献   

7.
8.
9.
甘蔗黄螟精子的超微结构及辐射对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观察了正常黄螟睾丸中精子细胞的超微结构。并研究在蛹后期照射~(60)COγ—射线3.0万伦琴处理舌对当代雄虫,和照射1.5万伦琴处理后羽化的雄虫,与正常雌虫配对所产的子代雄虫(F_1)睾丸的精子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经辐射处理后的当代雄成虫和(F_1)代雄成虫,其睾丸中的精子绝大多数具有正常的超微结构。从结果表明往后期蛹,用本试验的两个处理剂量,对当代及F_1代雄成虫精子的超微结构影响很小。在应用上,既能达到理想不育效果,又不影响其交尾受精竞争能力。本研究结果为应用辐射不育技术防治黄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掌握桑蚕雌蛾在7.5℃的耐冷藏性和冷藏后的交配产卵效果,以贵蚕一号、两广二号、洞庭×碧波原蚕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时间冷藏后的交配产卵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7.5℃和相对湿度75%条件下冷藏,桑蚕雌蛾的耐冷藏性因品种不同有差异,从交配能力看,参试的6个原蚕品种的交配能力排序为827>826>芙·9>洞庭>湘·7>碧波。产卵效果因品种和时间不同也有差异,在7.5℃、相对湿度75%条件下,827、826原蚕雌蛾均以冷藏72 h以内为最佳,芙·9原蚕雌蛾、洞庭原蚕雌蛾冷藏72 h以内适用,湘·7原蚕雌蛾和碧波原蚕雌蛾冷藏48 h以内可行。  相似文献   

11.
性信息素与赤眼蜂对甘蔗条螟的协同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昆虫性信息素与寄生天敌对甘蔗螟虫的协同控制作用,利用螟虫性信息素监测甘蔗条螟的发生动态,利用螟虫性信息素干扰法、赤眼蜂、性信息素与赤眼蜂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蔗条螟进行防控,比较了螟害株、枯梢株和螟害节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性信息素干扰和赤眼蜂相结合对甘蔗条螟的综合防控效果最好,明显优于单独使用性信息素干扰或单独使用赤眼蜂寄生的防控效果,螟害株、枯梢株、螟害节与常规防控比较相对防效分别为31.70%、48.55%和40.93%。各处理区的捕食性天敌数量和螟卵寄生也显著高于常规防控区。  相似文献   

12.
在室内不同接蜂倍数下,对螟黄赤眼蜂3个品系在柞蚕卵上的寄生率、羽化出蜂率、单卵蜂数和雄蜂率进行了初步试验研究。分析比较得出,3个品系之间存在较大差异,TC品系的不同接蜂倍数均优于其它两个品系,在工厂化大量繁殖上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不同玉米品种的抗螟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凯  缪勇  邵正飞 《农学学报》2014,4(12):33-37
为有效地实施玉米害虫的综合治理,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安徽淮北玉米产区33 个常用玉米品种对玉米螟的抗虫性。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的抗螟性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同一品种在心叶期和穗期的抗螟性强弱亦不相同。在玉米心叶期,‘中农大311’、‘中科11’、‘登海3 号’、‘东单80’、‘蠡玉16’、‘郑单23’、‘济单8号’、‘滑玉13’等8个品种的抗螟性较强。在玉米穗期,‘浚单20’、‘齐单1号’、‘中科4号’、‘农大108’、‘鲁单6018’等5 个品种的抗螟性较强。心叶期和穗期的综合抗螟性较强的10 个玉米品种排序为‘中农大311’、‘中科4号’、‘济单8号’、‘郑单23’、‘郑单958’、‘齐单1号’、‘中迪985’、‘农大108’、‘蠡玉16’、‘登海3号’。  相似文献   

14.
尖翅小卷蛾Bactra lancealana (Hubner),是为害席草的主要害虫之一.它的幼虫蛀食草茎的髓部,使草茎折断枯黄,席草受害后,一般损失达三成. 尖翅蛾在我省一年发生6~7代,以第一代、第二代为害最烈,本文对其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发生与环境的关系,预测预报方法及防治措施等都作了较为详细的记述。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甘蔗螟虫的综合防治水平,使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有机结合起来,相互协调,取长补短。本文在室内研究了四种新型农药对螟黄赤眼蜂的毒性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四种农药对螟黄赤眼蜂成蜂的毒性大于对蛹的毒害作用,其中40%氯虫·噻虫胺不论是对成蜂还是蛹的毒性都是最大的,其他3种农药对赤眼蜂相对安全。为以后在甘蔗螟虫的综合防治中协调运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探索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不同玉米品种的抗螟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间调查了20个玉米品种心叶末期的螟害花叶指数和收获期茎秆及雌穗上的虫孔数、虫道数、虫道长、幼虫数.结果表明,各玉米品种之间的抗螟性存在明显差异,同一品种不同生育时期的抗螟性亦不相同.新单23、浚单22前期抗螟性强,而后期较弱.滑丰9号前期抗螟性较弱,但后期抗螟性较强.浚单20、郑农7278茎秆的螟害程度较轻,但雌穗的螟害程度较重.滑丰986、郑单958、张玉9号和浚单18整个生育期的抗螟性都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玉米品种之间的抗虫性差异,制定适宜的防治措施。[方法]在自然感虫条件下,对辽宁广泛种植的16个玉米品种进行田间抗虫性调查。[结果]丹玉2151、东单16、东单60、连玉19、丹玉46、沈试31的一代螟食叶级别为1~3级,海禾10、沈试29、丹玉39、海禾13、沈单13食叶级别为3.1~6.0级。沈单17、连玉15、沈单13、铁单10、铁单12、东单7的雌穗被害率达50%以上,沈试31、丹玉2151、东单16的雌穗被害率在30%以下,其余品种的雌穗被害率在31%~49%。沈试31茎蛀孔数仅为1.68个,丹玉2151、东单60茎蛀孔数为2~3个。沈单17、铁单10、铁单12、东单7产量与沈试31、丹玉2151差异显著。[结论]不同玉米品种间抗螟性有差异,多数感二代螟。沈试31、丹玉2151、东单16、东单60、单60、连玉19、丹玉46、海禾10和沈试29抗一代螟,对二代螟也有较好的抗性。  相似文献   

18.
黄刺蛾的龄期及结茧过程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刺蛾(Cnidocampa flavescens Walker)是刺蛾科中分布广、食性杂、危害重的一个种。主要为害辽东栎、蒙古栎,槲栎,桲罗栎、麻栎、桦、榆、槐、杨、柳、枫、榛、苹果、梨、樱桃、杏、山楂、李等经济林和果树;大发生时亦食害玉米,大豆、芸豆等农作物。关于黄刺蛾的资料较多,但对其龄期和结茧过程尚未见报道。现将其观察结果整理如下,供参考。一、黄刺蛾的龄期 7月上,中旬,于100瓦的日光灯下扑捉雌虫,置于预先放有小柞枝的玻璃养虫缸中,盖上玻璃盖,在黑暗处使其产卵。各日产卵分别放置,以待孵化,经6~7天即可孵出幼虫,以此为龄期开始观察,仍在室内玻璃养虫缸中饲育(饲料为鲜蒙古栎叶),记载各龄经过和体长及体色变化,结果如表1。  相似文献   

19.
列点大螟(Sesamia uniformis Dudgeon)为我国新记录的夜蛾科害虫。本种在云南为害甘蔗严重。本文叙述了列点大螟各虫态特征和生活习性,列表说明本种与大螟(Sesamiainferens Walker)各虫态的区别,并对我国过去误定的列星大螟(Sesamia vuteria(Stoll))进行了订正。  相似文献   

20.
粘虫不同迁飞世代雄蛾对性诱反应的田间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对田间两个不同迁飞世代粘虫成虫的性诱反应作了观察,并且同其对糖醋液的趋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迁入代雄蛾对性诱剂反应强烈,迁出代雄蛾对性诱剂基本上不反应。这种现象与迁入迁出世代中雌蛾在生殖滞育上存在显著差别相对应。因此,本文提出粘虫雄蛾存在类似于雌蛾的“生殖滞育”的可能性,并指出雄性“生殖滞育”对了解迁飞机理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