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速克灵对草莓灰霉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但长期、单一使用很容易使草莓灰霉病菌产生抗药性。为合理使用这类杀菌剂,延缓或防止抗药性的产生,笔者通过UV-C诱变草莓灰霉病菌敏感菌株CF1获得了对速克灵具有高抗性的突变株CF1-1和CF1-2,并对抗性突变株的生长量、产孢量和致病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F1-1与CF1-2对速克灵抗性程度高,抗性水平与敏感菌株相比分别增加了484.6倍和911.0倍。抗性菌株在无速克灵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较敏感菌株弱,产孢量也明显少于敏感菌株;但其引起草莓离体叶片发病较敏感菌株重,病斑大且边缘颜色深;薄片黄瓜测定结果也表明,在无速克灵的情况下,敏感菌株CF1引起发病较重;而在有药条件下CF1受到一定抑制,但抗性菌株仍能致黄瓜片发病。将抗性菌株连续培养7代后对速克灵的抗性仍是相对稳定的。 相似文献
3.
4.
蔬菜灰霉病菌对速克灵抗药性变异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蔬菜灰霉病的灰葡萄孢(Botrytiscinerea)分生孢子经紫外光灯照射,可获得10-4~10-5频率的速克灵抗药性突变体。获得的8个抗性突变体的抗性水平平均EC50值为11.9776μg/ml,EC90值为226.5361μg/ml。抗性突变体的酯酶同工酶港带比其亲本敏感菌株谱带多2~4条,其中Rf=0.38的谱带是抗性菌株所拥有而敏感菌株所共同缺乏的。抗性菌株对速克灵抗药性能稳定遗传,具有与亲本菌株相同的繁殖能力和致病性。突变体和抗性菌株苗期抗、感测定结果表明,对速克灵、多菌灵杀菌剂表现双重抗性,但对灰霉克、利得杀菌剂不存在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灰霉菌对速克灵、多菌灵田间抗性检测研究初报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1995~1996年对山东省10个地市灰霉菌田间抗药性调查测定结果表明,各地均不同程度的存在抗速克灵、多菌灵的菌株。分离测定的458个Botrytiscinerea菌株中,抗速克灵菌株数量为281株,占测定菌珠总数的614%,均为低水平抗性菌株。其中282个B.cinerea菌株对多菌灵的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抗性菌株已占测定菌株总数的819%,高水平抗性菌株占绝对优势。同时亦检测到对速克灵、多菌灵具有双重抗性的菌株 相似文献
6.
对来自我国不同地区的12个核盘菌菌株进行培养特性、菌核萌发及致病力的研究表明:各菌株在生长速度、菌丝扩展方向、菌核排列方式、菌核产量及致病力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这与各菌株的地理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亦有差异.来自新疆的12号菌株菌丝呈扇形扩展,生长速度最慢,菌核在培养基上零散分布,致病力最弱,不同于其它所有菌株.来自吉林和云南的菌株生长速度快,致病力强.各菌株的致病力与其生长速度趋于一致.对各菌株转代培养物及菌核后代的培养特性比较结果说明它们的分化特性是稳定的.以ITS1和ITS4为引物对12个菌株的rDNA ITS区进行了PCR扩增,4种限制性内切酶(AluI,HhaⅠ,MspI,HaeⅢ)酶切,结果表明各菌株间的酶切图谱基本相同,在供试的向日葵核盘菌菌株中不存在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 相似文献
7.
灰葡萄孢对速克灵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从江苏各地采集番茄等15种蔬菜灰霉病标本,经分离获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127株。以速克灵有效成分5μg·mL~(-1)为标准,检测灰葡萄孢对速克灵的抗性。结果表明:病菌抗速克灵菌株频率平均为11.0%。抗性菌株中,85.7%属低抗水平,EC_(50)值在2.21~6.67μg·mL~(-1)之间。但菌株D_(1-3)抗药性水平极高,EC_(50)和EC_(95)分别达263.78和6000μg·mL~(-1)以上,EC_(95)值约是敏感菌株的1400倍。抗性菌株转管培养15和30代后,抗性水平仍较稳定。抗性菌株在菌丝生长速度、分生孢子与菌核形成以及对番茄致病力等方面无明显规律性,但高抗菌株D_(1-3)具有很强的生长、繁殖能力和致病力。 相似文献
8.
抗速克灵灰霉病菌菌株电导率变化及对渗透压的敏感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比较了灰霉病菌高抗速克灵菌株和敏感菌株电导率变化及对渗透压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敏感菌株在葡萄糖浓度80g/L或NaCl浓度5g/L之前,菌落直径随渗透压提高而增大,超过此浓度界线随渗透压提高而减小;抗药菌株在本试验的浓度范围内,在两种培养基上的菌落直径均随渗透压提高而减小,且小于同等条件下敏感菌株的菌落直径。表明敏感菌株对低渗透压和高渗透压表现敏感,抗药菌株仅对高渗透压表现敏感,且抗药菌株与敏感菌株相比,对渗透压更敏感。抗药菌株的相对电导率值大于敏感菌株,说明抗药菌株膜透性比敏感菌株大。 相似文献
9.
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引起包括油菜在内的多种经济作物的菌核病。为筛选抗菌核病的作物品种及探讨防治该病的其它途径,获得足够的子囊孢子是极其重要的技术环节。本研究对大量获得子囊肋的方法进行了改进。首先从158个单菌核分离物中筛选出了6个能够在高温(20℃)下直接形成子囊盘的核盘菌菌株。其次对形成菌核的温度条件、形成菌核的营养基质及菌核形成期等因子对子囊盘产生的影响进 相似文献
10.
灰霉病原菌对速克灵的抗性监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经从山西晋中、晋南、晋东南、晋北4地区22个市县采集分离到的188个灰霉病菌菌株[BotrytiscinereaPers.]对速克灵的抗性鉴定,得到速克灵敏感菌株76个,抗性菌株112个;并对4地区的抗性频率进行了测定。毒力测定结果显示:敏感菌株的平均EC50值为0 2307μg·mL-1,EC90值为3 1898μg·mL-1;抗性菌株的平均EC50值为2 7921μg·mL-1,EC90值为16 7015μg·mL-1,抗性倍数为12 10倍。结果表明,灰霉病菌对速克灵的抗性表现为低水平抗性。且MIC的室内测定表明,速克灵抗性菌的MIC值均小于25μg·mL-1,这与生产中灰霉病菌对速克灵的低水平抗性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
核盘菌不同水平抗药性菌株可溶性蛋白和酸酶的电泳图谱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找到快捷有效的生理生化抗药性检测方法,对供试的6株对速克灵具有不同抗性水平的核盘菌进行了可溶性蛋白和酯酶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谱带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抗性水平的菌株间蛋白质及酯酶图谱存在明显差异,中抗菌株与敏感菌株可溶性蛋白的主带基本一致,但中抗菌株的带数略多于敏感菌株,Rf=0.14,Rf=0.53两条带为中抗菌株所拥有,而敏感菌株不具有,高抗菌株的谱带数又显著少于敏感菌株,Rf=0.53的谱带为抗性菌株所特有。酯酶电泳图谱中敏感菌株与抗性菌株均存在特异性酶带,敏感菌株在Rf=0.20处有一条主酶带是抗性菌株所没有的,Rf=0.22的主酶带则为抗性菌株中所特有而敏感菌株没有的。因此,认为Rf=0.20的酯酶带与核盘菌的抗药性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草酸是核盘菌致病过程中产生的毒素因子。以菌核病菌毒素草酸(3 mmol/L)为筛选压,从1 000个拟南芥T-DNA插入突变体中筛选出了1个草酸不敏感突变体,命名为275-7。通过拟南芥活体接种对突变体275-7进行菌核病抗性鉴定,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275-7对菌核病的抗性显著增强(P<0.05);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275-7中茉莉酸途径的标志基因PDF1.2的表达量是野生型的12倍,而水杨酸途径的标志基因PR1基因的表达量与野生型比较无差异。推测拟南芥突变体275-7可能通过增强水杨酸介导的防卫反应,从而表现出对菌核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油菜对菌核病的抗性,利用病原菌激发子喷施油菜植株,分析其防御体系中酚类物质的变化及对病原菌入侵的抗性.结果表明,多糖激发子和细胞壁激发子均能迅速激活油菜的免疫机制,促进酚类物质的合成,多糖激发子诱导后96 h多酚含量达到最大值(0.229 mg/g),细胞壁激发子诱导120 h后多酚含量达到最大值(0.267 mg/g),且提取的植物多酚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对油菜菌核病菌的菌丝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特别是细胞壁激发子诱导组的提取物抑菌率可达60.70%.这说明病原菌激发子可以用于油菜菌核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选择了5株具有代表性的向日葵菌核病菌,初步测定了其生物学特性及其抗药性。结果表明,向日葵菌核病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在15~20℃之间;菌丝生长最适环境为中性和偏酸性;越冬条件下不同菌核及病残体埋入土壤中,病残体上菌丝不能越冬,而菌核能够越冬,且埋入土层越深菌丝生长速度越慢,产生菌核的重量也降低;向日葵菌核病菌对茄子、向日葵、油菜、向日葵的致病力存在差异;多菌灵对不同地理区域菌株的EC50为0.4977~0.2456μg.mL-1,其中最不敏感菌株与最敏感菌株EC50的比值为2.03,都为敏感菌株;腐霉利对不同地理区域菌株的EC50为1.2715~0.3333μg.mL-1,其中最不敏感菌株与最敏感菌株EC50的比值为3.81,都为敏感菌株,目前所采集的地点尚未出现抗药性菌株。研究为深入研究黑龙江省寒地向日葵菌核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科学防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川芎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川芎菌核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川芎菌核病菌在PSA和麦麸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在麦麸培养基上产菌核数量最多;菌落生长最适温度25℃,最适pH 7~8。菌丝能对各种形式的碳氮源加以利用,最适碳源为蔗糖,氮源为硝酸钠,胰蛋白胨产菌核最好,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较小。子囊孢子的萌发适温10~30℃p、H 7,菌核和子囊孢子的致死温度分别为70℃和50℃。不同地理来源的菌核萌发产盘率受到温度及覆土深度的影响。菌核和子囊孢子的致死温度分别为70℃和50℃。 相似文献
16.
福州地区灰霉病菌对腐霉利和嘧霉胺抗药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福州福清、长乐、连江、闽清4地设施栽培的番茄、茄子、辣椒、黄瓜等蔬菜作物上采集灰霉病菌147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检测灰霉病菌对腐霉利和嘧霉胺2种杀菌剂的抗药性。结果表明:福州地区灰霉病菌对腐霉利嘧霉胺都产生较高的抗性。腐霉利对灰霉病菌的EC50范围为0.063 4~10.057 9μg·mL-1,抗性频率平均值为76%,嘧霉胺对灰霉病菌的EC50范围为0.105 2~102.346 5μg·mL-1,抗性频率平均值为73%,2种杀菌剂抗性频率最高都达100%,其中对腐霉利高抗菌株70个,高抗频率达48%;对嘧霉胺高抗菌株79个,高抗频率达54%。从地域上看,福清、长乐、连江、闽清4地灰霉病菌对腐霉利和嘧霉胺抗性频率平均值分别为74%、73%、82%、73%和84%、82%、74%、51%,闽清县对2种药剂抗药性稍低,其他3个县市差异不大。从寄主作物看,番茄、茄子、辣椒、黄瓜上灰霉病菌对腐霉利和嘧霉胺抗性频率平均值分别为77%、73%、73%、78%和74%、73%、67%、76%,4种寄主上灰霉病菌对腐霉利和嘧霉胺抗性频率差异不大。不同寄主间的发病程度与抗药性大小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目的]选育适合酿造杏渣醋的高产醋酸的醋酸菌株.[方法]对初始醋酸菌C1-0的生长曲线进行测定,对处于对数期的C1-0进行紫外线诱变,使诱变菌株的致死率达85;~90;,以产酸量为指标,选育高产醋酸的醋酸菌菌株,通过初筛和复筛,选育高产醋酸的醋酸菌菌株,并将其进行传代培养,测定产酸的稳定性.[结果]采用紫外线对培养至24h的初始菌株C1-0照射20s,使其致死率达到88.72;,获得了3株高产醋酸的醋酸菌突变株C1-11、C1-27、C1-30,产酸量分别达到37.29、38.80和36.60g/L.这3株突变株传代5次,产酸量变化幅度较小.[结论]通过紫外线诱变的方法获得三株高产醋酸的醋酸菌株C1-11、C1-27、C1-30,比初始菌株C1-0产酸量分别提高4.5;、8.6;、2.6;,且遗传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