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对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的山麓农田-侧柏群落(群落Ⅰ),油松-华山松-锐齿栎群落(群落Ⅱ),油松-华山松-栓皮栎群落(群落Ⅲ),油松-华山松-辽东栎群落(群落Ⅳ),巴山冷杉-落叶松群落(群落Ⅴ),红桦-牛皮桦-巴山冷杉群落(群落Ⅵ)6种类型群落的高等植物及其针叶树小蠹虫的多样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山麓灌丛群落至针阔混交林群落之间,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均匀度指数和物种丰富度呈递增趋势;在中山针阔混交林群落与巴山冷杉和落叶松群落、红桦-牛皮桦-巴山冷杉群落之间,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均匀度指数和物种丰富度呈下降趋势。从总体来看,森林植被的多样性程度高于灌丛和草甸,阔叶林则高于针叶林。群落优势度指数的变化规律则与之相反。不同森林群落类型中针叶树小蠹虫的多样性、均匀度和优势度研究结果表明针叶树小蠹虫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群落Ⅱ、Ⅲ、Ⅳ、Ⅴ、Ⅵ、Ⅰ;针叶树小蠹虫群落优势度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不同类型的森林植物群落中,针叶树小蠹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生态环境复杂,植被丰富的中山针阔混交林群落中,针叶树小蠹虫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均较大,但优势度指数低,小蠹虫大发生的几率较小。加强管理,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对提高植物群落自身调控害虫种群数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健杨94(转基因抗虫杨94)、三倍体毛白杨2个杨树品种干部树皮内生真菌区系及其优势种群的季节变化情况,本研究利用组织分离法从2个杨树品种996块组织中分离内生真菌1 175株,健杨94和三倍体毛白杨分别分离612、563株.利用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为15个属、35个分类单元,包括担子菌1个分类单元,子囊菌34个分类单元.2个杨树品种内生真菌优势种群包括链格孢、葡萄座腔菌、镰孢属真菌、间座壳属真菌等,其中,仅有链格孢、葡萄座腔菌和桑砖红镰孢是两品种共有的优势种群种类,而且优势种群会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在两品种的内生真菌中,链格孢、葡萄座腔菌是最为常见的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3.
板栗树皮电阻值与枝干病害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3,他引:6  
利用万用电表对板栗枝干病害的病情程度与树皮电阻值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植株间,树皮电阻值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增加;在同一植株上,树皮电阻值随着树体的高度增加而增大;在树干基部、主枝和梢头三个部位中,电阻值差异比较显著.诙研究为今后板栗乃至其他林木枝干病害研究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树木生长量的大小及生长速率,一方面受树木本身遗传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所处环境条件的制约。以大扬气林场的兴安落叶松为研究对象,基于其37株标准木的树干解析、生长数据,利用线性模型、对数模型、多项式模型、指数模型研究不同测树因子(胸径、树高等)之间的关系,分析模拟其生长规律。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域内,多项式模型模拟所得到的相关系数相对较高,因此可以利用此模型来预估此区域落叶松的生长规律。  相似文献   

5.
树皮土基质和降盐碱剂对盐碱土的改良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改良基质(树皮土基质)和降盐碱剂马来酸酐(HPMA)对盐碱土进行改良,在盐碱土+HPMA(处理1),盐碱土与树皮土基质配比为4∶1+HPMA(处理2),2∶1+HPMA(处理3),1∶1+HPMA(处理4)等不同基质上种植不同植物(亚麻、高粱),观察改良土壤的物理化学特性和植物的生长及生理代谢产物的变化。结果表明: 1) 经过改良后的盐碱土的pH值和电导率表现明显的下降趋势。最佳效果是pH值降低1.7个单位(对照的盐碱土pH值为10.5,处理4的pH值降低为8.8),较接近对照壤土的pH值(8.3)。改良后的盐碱土(处理4)电导率(481.4 μS·cm-1)与对照盐碱土的电导率(614.5 μS·cm-1)相比较,减低21.7%。各改良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毛细管水上升高度表现不同程度的提高。2) 虽然不同植物对于不同改良措施的反应不尽相同,但各改良土壤上不同植物的生长高度均得到提高。3) 根据对试验植物在不同处理的生理代谢产物含量(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的分析表明: 各改良土壤上随着树皮土基质在盐碱土中比例的增加,植物可溶性糖含量也在逐渐增加,植物游离脯氨酸含量明显降低,表明树皮土基质对盐碱土有良好的改良效果,改良措施使植物受胁迫程度降低。从改良程度上看,加入树皮土基质越多,植物生长越好,但从经济角度来看,在盐碱土中加入HPMA的同时添加 1/4的树皮土基质已经使盐碱土的理化特性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6.
小蠹虫是一类重要的森林害虫,多为次期性害虫。通过调查,在太原市为害油松的主要种类是松六齿小蠹、松八齿小蠹和松十二齿小蠹;成虫扬飞期分别出现在5月份、7月份、8月份、9月份,是防治的关键时期;引起小蠹虫成灾的原因除自然因素外,主要是人为因素,所以防控小蠹虫要以虫情测报为基础,以检疫和林木管护措施为主导,并辅以生物、人工、化学等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苦楝皮中有效成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SCDE)技术萃取苦楝皮中的有效成分,用均匀设计方法研究超临界萃取的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极性提携剂对萃取结果的影响。以L ieberm an反应、Salkwosk i反应、对二甲氨基苯甲醛试液作为苦楝素存在的验证方法,以失重率对总萃取率进行定量表征,510 nm处的吸光度表征萃取物中苦楝素的相对含量,获得了与试验结果一致的模拟方程。在本研究范围内,用SCDE苦楝皮的有效成分时,萃取率可达4.24%,萃取压力为28 MPa。当目的萃取物为苦楝素时,应在35℃下萃取5 h;为获得高的总萃取率,则应高温长时间萃取。不应加入极性强的提携剂。  相似文献   

8.
用未经处理的工厂刨花及冷水、热水、1%NaOH处理的刨花,在添加或不添加化学助剂(CaCl2)的情况下,与水泥组成混合物,测定其水化温度时间曲线并计算各种刨花的阻凝系数和适合系数,结果表明:①未经处理的刨花对水泥有强烈的阻凝作用,不宜直接用于半干法生产;②刨花与高标号水泥的亲和性优于低标号的水泥;③添加化学助剂CaCl2 能明显改善刨花对水泥的适应性;④预处理可明显改善刨花对水泥的亲和性。  相似文献   

9.
黄金生 《吉林林业科技》2008,37(1):32-37,42
采用现场模拟造材方法,建立了各树种(组)单株材种出材率模型,提出了编制单株各树种(组)单株树木材种出材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数理统计原理编制吉林省各树种(组)材种出材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树木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储量存在空间变异,但在树干NSC储量估算时却很少考虑这种变异性。本研究量化树种、组织和树干高度对树干NSC储量估算的影响,为构建温带森林碳循环模型提供数据和理论基础。[方法] 以黑龙江省帽儿山地区无孔材树种兴安落叶松、半环孔材树种胡桃楸和环孔材树种春榆为对象,每树种各选取优势木3株,在生长季后期伐倒后按1 m区分段截取圆盘(18~21个),采用国际通用方法测定生物量;同时按树皮、边材和心材分别取样,采用苯酚硫酸改进法测定样品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最后分析树种、组织和树干高度对NSC储量估算的影响。[结果] 树种、组织和树干高度对可溶性糖、淀粉和NSC(即可溶性糖与淀粉之和)含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树干高度对淀粉的影响除外); 3个树种树皮NSC平均储量(8.3%)分别为边材和心材平均储量的3和5倍,心材NSC储量的种间差异不显著,兴安落叶松树皮的NSC储量(12.0%)最高,边材的NSC储量最低(1.9%); 3个树种各组织不同树干高度NSC储量的相对变化量为50%左右,其中树皮和整个树干的NSC储量均随树干高度升高而增大,而平均枝下高以下树干边材和心材的NSC储量多随高度升高而略有降低;区分树干NSC储量的变异来源后发现,树种对树干NSC储量相对误差的贡献率达32%,组织间差异的贡献率在25%以上,高度变异的贡献率为9%。[结论] 树种、组织及树干高度显著影响树干NSC储量估算,其影响程度为树种> 组织> 树干高度。  相似文献   

11.
简要分析了物种概念,回顾了物种形成领域的一些基本理论或观点。基于对地球基本生命样式复杂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在归纳出主要物类具有高物种分化势能的干类群在该物类中大约占10%~20%、干类群分化出的新物种数占类群总物种数的40%~65%这两个基本数据的前提下,对物种概念、物种形成的过程和方式进行了辨析和推理,并进而提出了以下观点:可能不存在普适的物种概念,用演化系来表示生物基本演化单元是可行的选择,并提出了干群和干种概念;物种形成的过程可以分为5个阶段,即物种分化静止期I、期(DNA多态性起始和慢速分化的准备期)I、I期(DNA多态性迅速分化和趋异时期)I、II期(物种平缓趋异和种化固定期)I、V期(物种分化完成期)。分析了各期的特征和可能的调控机制,认为除了基因漂变、突变、外源因子逆向影响等因子外,还可能存在更本质的、属于干种重要遗传特性的物种分化起始因子和相应的调控机制;将物种形成类型归纳为两种类型:严格意义上的同域物种形成、异域物种形成,前者仅限于没有生态位分化和生殖隔离、主体上同域的物种形成方式,后者包括邻域、离域物种形成方式,以及传统观点中同域物种形成方式中通过寄主隔离、繁殖时间隔离、小空间隔离等方式的物种形成;提出了物类分化公式并进行了推广,推断出物类辐射演化和多歧分支演化的必然性;同域物种形成并非特例,而是必然的结果与高比例现象,并且是类群演化中心和分布中心以及形成辐射成种的根本原因;干种(干群)在类群中的比例以及由干种分化出来的物种的数量在类群总种数中的比例很可能符合黄金分割率;干群可能存在分化次数限制,因此导致物类有寿命,某类生物的物种总数也有上限;最后提出了种系(物种)距离公式。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小蠹在青海省天然针叶林区内,尤其是隆务河流域危害较重。要及时控制小蠹在青海省以云杉为主的天然针叶林内发生危害蔓延的趋势,搞清小蠹虫优势危害种、生活习性、危害特点、形态识别特征等尤为重要。小蠹虫体型较小,种、属特征很难区分。作者利用11种小蠹虫的形态特征、产卵方式、坑道特征、坑道内雌雄比、危害特点、危害树种等规律性特征区分小蠹虫种类,在实践当中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13.
山核桃溃疡病与营养元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并分析了安徽省宁国市不同种植区山核桃溃疡病与土壤因子、树皮中营养元素等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山核桃林分中土壤条件与溃疡病的发生与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其感病指数与土壤密度,树皮中P、Fe的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土层深度,土壤中N、P、K元素的含量和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及树皮中N、K、M g的含量等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对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 Rupr.)树皮栲胶废渣进行了分析及磺化处理,结果表明:在碱质量用量13%(NaOH计),亚硫酸化度60%-70%,反应温度140-150℃,时间为2h的条件下,可以获得性能优良的木质素磺酸盐产品,该产品可用于混凝土添加剂和油田驱油剂的复配剂,为树皮废渣的高效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该文论述了螺旋藻属一新种 .该新种采集于内蒙古伊克昭盟毛乌素沙地巴彦淖尔湖 .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 ,描述了这一新种的形态特征 ,定名为巴彦淖尔螺旋藻 (Spirulina(Arthrospira)bayannurensisB .Sh .LietC .Qiaosp .nov .) .巴彦淖尔螺旋藻的模式标本存放在内蒙古农业大学植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16.
互花米草木刨花复合碎料板制造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涵 《福建林业科技》2013,40(1):46-48,58
以互花米草碎料与木刨花为原料,以脲醛树脂为胶粘剂制作碎料板。采用正交试验探讨原料配比、施胶量、密度及防水剂添加量对碎料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花米草添加比例为35%、施胶量为14%、密度为0.75 g.cm-3、防水剂添加量为1.0%时,复合碎料板的各项性能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17.
几种人工林树种单板层积材的生产试验及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主要介绍了我国单板层积材的发展状况,几种人工林木材单板层积材的研制工艺和生产技术。通过不同树种制得的单板层积材的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对比,发现无论垂直或平行加载,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与树种及材性关系甚大,桉树等高密度树种呈现较高的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而用杨树制得的单板层积材具有较小的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而水平剪切强度无论是垂直还是平行加载对树种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8.
小蠹虫信息化合物作用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蠹虫具有复杂的种间和种内信息化合物,其主要作用是调节和控制对寄主树木的选择、入侵及危害,进而调控小蠹虫在森林生态系统内的种群密度和生态分布。本文简要概述了信息化合物在小蠹虫寄主选择、入侵、定居、繁殖等一系列行为中的作用,并进一步阐述了小蠹虫寄主选择理论,重点阐明了寄主与非寄主植物挥发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锈色棕桐象;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 (Oliver)隶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 象虫科Curculionidae,近年在海南省严重危害椰子。文章介绍了该虫与同属近缘种美洲棕桐象;Rhynchophorus palmarum; (L.)等成虫、幼虫和蛹在形态特征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Heartwood, sapwood and bark content of teak trees grown in Karnataka, Indi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 evaluated heartwood, sapwood and bark content in teak trees. A total of 27 sample plots were laid out in teak plantations raised by State Forest Department in Karnataka covering different age group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