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不同光照强度对灯盏花无糖组培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灯盏花组培不定芽为材料,研究探讨了不同光照强度对灯盏花无糖组培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光照强度、一定CO2浓度范围内,光照强度对灯盏花无糖组培苗生根率、干物质含量的积累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光照强度越强,生根率也越高;强光照对灯盏花无糖组培苗干物质含量的积累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2.
以半夏不定芽为材料,用无糖组培微环境调控技术,对半夏无糖组培中诱导根分化的最4--基质及营养液组合进行筛选。结果表明,1/4MS(营养液中除去糖、有机元素)+基质3是半夏不牙芽无糖生根的最佳基质与营养液的组合,其生根率最高,为87.67%±O.65%。  相似文献   

3.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多花黄精组织培养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多花黄精的最佳组织培养体系,实现其快速繁殖,以多花黄精根状茎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处理的消毒效果及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多花黄精不定芽诱导、增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70%乙醇溶液浸泡30s后再用0.1%HgCl2溶液浸泡30min可达最佳的消毒效果,污染率仅26%;细胞分裂素对于不定芽的诱导起主要作用,其中ZT的效果最优,KT最差,以培养基1/2 MS+ZT 1.0 mg/L+NAA0.2mg/L诱导不定芽的效果最佳,诱导率达87.9%,不定芽数为2.99个。细胞分裂素对不定芽的增殖有促进作用,其中6-BA的效果好于KT,以培养基1/2MS+6-BA 4.0mg/L+IAA 1.0mg/L的增殖效果最佳,增殖率为4.74倍。培养基1/4 MS+NAA 0.5mg/L适合诱导不定芽生根,生根率达88.75%,且生根良好。  相似文献   

4.
以匈牙利速生型刺槐无菌苗复叶叶柄为外植体,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通过研究不同激素浓度组合对不定芽分化和生根的影响,建立了较好的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匈牙利速生型刺槐最适分化培养基为MS 6-BA1.0mg/L NAA0.5mg/L,不定芽再生率达77.5%;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 NAA0.2mg/L IBA0.1mg/L,生根率达100℅;10mg/L潮酶素可以抑制刺槐不定芽的诱导分化,5mg/L潮酶素可以抑制刺槐不定芽的生根。  相似文献   

5.
以驱蚊香草的茎尖和带叶腋茎段为外植体,研究探索MS附加不同激素组合对茎尖的萌发、不定芽增殖、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茎尖作为外植体进行起始培养获得无菌苗,KT8.0+IBA1.0组合为最佳;以无菌苗的带叶腋茎段为外植体进一步诱导形成愈伤组织,并分化不定芽,6-BA3.0-4.0+NAA2.0组合的不定芽增殖倍数(10倍)远远高于腋芽直接形成丛生芽的增殖倍数(2.1倍);使用IBA2-5 mg/L诱导生根,生根率达95;~100;.建立了驱蚊香草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6.
虎眼万年青离体快繁体系及无糖生根培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虎眼万年青的叶片为外植体,对不同激素浓度的愈伤组织和不定芽的诱导情况以及再生芽的无糖培养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于愈伤组织诱导及不定芽分化的培养基为MS BA1.0mg/L NAA0.1mg/L,适宜的继代培养基为MS BA0.5mg/L NAA0.1mg/L)用无糖培养体系进行生根培养时,基质中NAA浓度为0.1mg/L时,再生芽的生根率达94%,种苗质量优于常规组培。  相似文献   

7.
为获得一套完整高效的天目琼花组培快繁技术体系,以河北滨海地区天目琼花带腋芽茎段为试验材料,系统分析了外植体的消毒方法,不同激素配比及浓度对天目琼花腋芽诱导、不定芽增殖、不定芽生根和水培炼苗移栽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植体最佳灭菌方法是依次用75%乙醇处理40 s、2%NaClO处理3 min、0.1%HgCl2处理3 min,成活率为58.33%;MS+0.2 mg/L 6-BA+0.1 mg/L NAA为初代芽诱导的理想培养基,诱导率为91.67%;不定芽增殖以MS+0.5 mg/L 6-BA+0.2 mg/L NAA培养基效果佳,株高为6.04 cm,增殖系数可达7;不定芽生根最适配方为1/2MS+1.5 mg/L NAA,可诱导出健壮发达的根系,生根率为92.2%;生根苗移栽基质为草炭:蛭石=1:1,成活率达100%.研究成果更符合工厂化育苗的要求,为天目琼花产业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针对灯盏花自然繁殖率低下的情况,探讨了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方法解决灯盏花生产中繁殖的问题。按正交实验设计的原则,摸索出建立灯盏花组织培养技术体系的最佳条件:不定芽诱导的培养基是MS+6-BA 1.0mg/L+NAA 0.1mg/L,生根培养基是MS+ NAA 0.5mg/L+ IAA 0.2mg/L。  相似文献   

9.
以小盐芥下胚轴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激素与不同浓度组合对愈伤诱导和不定芽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MS 6-BA 2,4-D组合能诱导出愈伤,诱导率为100%。MS 6-BA NAA组合既能诱导出愈伤又能分化不定芽,愈伤诱导率为100%,激素不同浓度不定芽分化率不同,最佳分化培养基为MS 2.5mg/L 6-BA 0.1mg/L NAA,不定芽分化率为43%。生根培养基为1/2MS,生根率为74%。  相似文献   

10.
 以半夏叶片通过组织培养产生的不定芽为材料,探讨在微环境调控条件下,半夏无糖组培苗营养生长和光合生理对增施CO 2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在CO 2浓度600~1800μmol/mol的范围内,随CO 2浓度的增加,半夏无糖组培苗的叶面积、生根率、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率、叶绿素含量逐渐升高,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则逐渐下降。当CO 2浓度为(1500±50)μmol/mol时,半夏无糖组培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达最大值(10.20±0.27)μmol/(m 2·s),且组培苗长出大量须根。研究表明,(1500±50)μmol/mol是半夏无糖组培苗进行光合作用的最适CO 2浓度。  相似文献   

11.
 以灯盏花组培苗为材料,采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对灯盏花无糖组培苗及有糖组培苗(CK)的叶表皮毛、气孔、蜡质层和根部的显微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灯盏花无糖组培苗根、叶的显微结构与有糖组培苗有明显区别,无糖组培微环境调控技术对提高组培苗的保水能力及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不同倍性灯盏花形态学与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四倍体和二倍体灯盏花的形态学和细胞学进行了观察、测量和比较,鉴定了四倍体与二倍体的染色体.结果表明,四倍体灯盏花植株具有巨大性,花梗粗壮,叶色浓绿、叶片巨大而肥厚.花朵、花辩大,但数量较少,气孔和花粉粒比二倍体显著增大.二倍体染色体数为18,四倍体染色体数为36.  相似文献   

13.
 应用SEM技术观察灯盏花锈病的病组织(孢子堆)形态,采用两种方法处理样品。结果表明:常规的制样方法适用于该锈菌的SEM观察,孢子的形态保存完好,结构清晰,没有污染,导电性好。只用戊二醛单固定后处理与用戊二醛-锇酸双固定、乙醇梯度脱水、CO2临界点干燥法,进行SEM制样观察比较,其结果没有显著差异。本文就该病菌SEM样品处理及形态特征进行了初步观察研究,为该病的防治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和积累基础理论资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海拔高度对短葶飞蓬总黄酮含量和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对云南省不同海拔高度下短葶飞蓬野生植株总黄酮含量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及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活性的研究,探讨黄酮合成过程和海拔高度的关系。[结果]短葶飞蓬总黄酮含量和酶活性都与生长地海拔高度呈负相关关系,但相关程度不高,说明短葶飞蓬总黄酮合成过程可能还受其他原因的影响。[结论]海拔高度对短葶飞蓬总黄酮含量和酶活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史云东  贾琳  张霁  金航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102+2112-2102,2112
[目的]比较不同地区灯盏花中总黄酮与野黄芩苷的含量。[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灯盏花总黄酮含量,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野黄芩苷含量。[结果]试验地区灯盏花野黄芩苷含量在1.053%-2.628%,昭通巧家落山所产的灯盏花野黄芩苷含量最高;总黄酮含量在8.845%-15.757%,腾冲芒棒乡1所产的灯盏花总黄酮含量最高。[结论]不同地区灯盏花的总黄酮与野黄芩苷含量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史云东  袁天军  贾琳  金航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085-2086,2088
[目的]研究了不同产地短葶飞蓬中总黄酮含量异同。[方法]以紫外分光光度法(UV)对云南省9个不同地点的野生短葶飞蓬含量进行测定,并对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短葶飞蓬中总黄酮单株最高含量达18.539%,最低含量为3.653%;腾冲芒棒乡1平均含量最高,禄劝县雪山乡最低。同一产地点不同植株间含量差异明显,最大变异系数为25.6%,最小变异系数为9.7%。不同产地短葶飞蓬间总黄酮含量方差结果显示,F=19.467,P=0.000 1〈0.01,LSD最小显著差数多重比较表明,不同地点短葶飞蓬中总黄酮含量差异性显著。[结论]短葶飞蓬中总黄酮含量的高低是内在遗传和外在生长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该研究结果可为云南短葶飞蓬良种选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应用L9(34)正交设计对不同施肥配比下灯盏花进行大田试验,观测了其生长情况、产量和灯盏乙素含量。结果表明:N,P,K三个因素对灯盏花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为K>N>P,其最佳组合为N2P3K3,比例为N∶P∶K=3∶2∶1;对灯盏乙素含量影响的主次关系为N>P>K,最佳组合为N3P3K3,比例为N∶P∶K=4∶2∶1;公顷含灯盏乙素量的主次关系为K>P>N,N2P3K3是最佳组合,比例为N∶P∶K=3∶2∶1。在灯盏花栽培中,增施氮肥,适当施用磷肥,控制钾肥施用量能提高其产量和灯盏乙素含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联用(UHPLC-ESI-Q-TOF MS)研究灯盏细辛提取物中的入血成分。[方法]首先采用传统中药煎煮方法,制备灯盏细辛提取物;然后收集健康SD大鼠的含药血浆,分别用甲酸水溶液和甲醇处理样品后,采用UHPLC-ESI-Q-TOF MS并结合对照品,质谱碎片信息和相关文献,初步推测灯盏细辛提取物的血浆移行成分。[结果]通过与对照品比对并分析相关检测数据,在含药血浆中检测到绿原酸、灯盏乙素、灯盏乙素苷元和灯盏甲素4种原型成分。[结论]该研究初步明确了灯盏细辛提取物可被吸收的物质基础,可为该药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史云东  沈涛  贾琳  金航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5):2664-2665,2746
[目的]比较云南不同产地短葶飞蓬中野黄芩苷的含量,为短葶飞蓬的良种选育及GAP栽培提供依据。[方法]用HPLC法测定短葶飞蓬中野黄岑苷的含量,色谱条件为:岛津Shim-pack VP-ODS液相色谱柱(150.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水溶液(40∶60,V/V);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35 nm;柱温25℃;进样量10μl。[结果]8个产地的短葶飞蓬中野黄芩苷的含量差异较大,昭通巧家药山短葶飞蓬野黄芩苷含量最高(2.628%),昆明双龙镇短葶飞蓬野黄芩苷含量最低(1.597%)。[结论]该方法精密度、重现性好,适于短亭飞蓬中野黄岑苷含量的测定,为云南短葶飞蓬的良种选育及GAP栽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